鯽魚的生活習性

春季,正是釣鯽魚的好時間,不過想要釣好鯽魚,還需要掌握一些鯽魚的知識。“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先了解了鯽魚的生活習性,就能對症下藥,選擇合適的方法垂釣。鯽魚的生活習性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鯽魚的生活習性

1 個小、膽小

鯽魚個小,平常釣到的多為4兩以下的,很少等釣到1斤以上的。當然這是指在純天然水域的野生鯽魚。現在黑坑人工養殖的鯽魚很多,個頭也大。如彭澤鯽,單條重達13斤,是當之無愧的“鯽魚之王”。

鯽魚生性膽小、溫順,無掙扎力,怕強聲刺激,易受驚嚇。所以釣鯽魚時要選擇安靜的釣點,垂釣時不要大聲說話,走動時腳步要輕,不要用手拋擲餌團。

鯽魚的生活習性

2 耐缺氧力強,適應環境的能力強

鯽魚體型小,對氧氣的需求自然少於大型魚,它是耐缺氧力最強的魚。釣魚人都知道,若魚護裡養有幾樣魚,回到家後,其他的魚都死了,只有鯽魚還是活的。正因為耐缺氧能力強,鯽魚一般都是生活在水的底層。所以,釣鯽魚應底釣,只有在悶熱等極度缺氧的情況下才會釣浮。

鯽魚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很強,它可以在各種水質中生活。無論是在清水、濁水、肥水、瘦水、深水、淺水、靜水、流水、江河、溪流、水庫、池塘中,鯽魚均可生存。在0攝氏度以下的寒冷冬季以及酷暑高溫的夏季,鯽魚均可生存,甚至在汙染嚴重的、含有害物質較多的、處於城市中的河流中也可生存。

鯽魚的生活習性

3 群聚、窩聚、群遊

鯽魚愛聚窩,有較為固定的生活場所。一次小編釣魚,上午9點之前在一個點垂釣,上魚率不高,於是換了個水位較深的釣點,結果上鉤率非常高,雙鉤釣一次釣起兩條魚。從上午9時直至晚上7時一直沒動, 滿滿。由此說明,鯽魚有窩聚的生活習性。

瞭解了鯽魚的這一生活特點,在釣魚時一定要重視釣點的選擇,也就是要善於找魚窩。垂釣時可以多投幾處誘餌,然後分別施釣,看哪個窩上魚多。

鯽魚也有群遊的習性,喜結隊行動。在垂釣中若釣到了卿魚,會連連起魚停;了一會,一條魚也沒有了;再過一段時間,又出現連連起魚的現象。

鯽魚的生活習性

4 繁殖力強

鯽魚的繁殖力強,產卵多,一條魚的懷卵量可多達2萬餘粒。無論在什麼水域,都可見到大小不一的鯽魚呈金字塔形分佈,小鯽魚特別多,而單尾重500克以上的鯽魚(尤其是野生鯽魚)很少。

鯽魚的生活習性

5 雜食性

鯽魚屬雜食性魚類,動物性餌料、植物性餌料均吃。植物性質的食料如麥麩米糖、各種餅類、各種粉質物(如豆粉、豌豆粉、麵粉所制的麵糰)均食,米飯、豆腐乾也吃。

動物性質的食料如紅蚯蚓、紅蟲、蛆芽、小軟體動物、螞蚱、麵包蟲也吃。

不過,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水溫條件下,有不同的偏愛。如早春,以動物性質的餌料為主,天熱時以植物性的餌料為主。不同地區的食性也有差異,大多以本地產的糧食作物為主。

鯽魚的生活習性

6 多生活在水的底層

鯽魚是底層魚類,很少游到水的中、上層生活,喜歡在坑窪不平的水底,有水草、枯葉較為肥沃的水底覓食或棲息,也常在池塘的進水口處或出水口處覓食。

鯽魚的生活習性

7 趨溫性

最適宜鯽魚生活的氣溫在15~25攝氏度之間。在這樣的氣溫中,鯽魚十分活躍,食慾也特別旺盛。這樣的氣溫多是仲春和晚秋,這兩個季節也是最適合釣鯽魚的。

在早春和冬季,鯽魚的活動量小,但釣點若選對了,鯽魚依然會吃鉤。

在一天中,早、中、晚的氣溫均有所變化。早、晚溫度低,中午溫度高,尤其是夏天,這種變化更為明顯。因此,釣魚人有這樣的說法:早釣灘,午釣潭,秋釣陰,冬釣暖。有經驗的釣魚人會根據當時的氣溫狀況而找魚窩、選釣點。

鯽魚的生活習性

掌握了以上這些鯽魚的生活習性,我們在垂釣時就能有針對性的選擇釣點、時間、配置餌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