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爲宰相的寇準,爲什麼鬥不過宋真宗的皇后劉娥,反倒罷相被逐出京城?

今安在的文史情緣


寇準之所以鬥不過宋真宗的皇后劉娥,並被逐出京城,客死他鄉,究其原因,這是因為寇準吃了性格的虧,他太剛直了。

寇準剛直到什麼程度?1004年,遼國20萬大軍南侵,一路勢如破竹,直逼澶州,威脅開封,朝廷上下慌作一團。宋真宗問計於群臣,有的主張遷都金陵,有的主張遷到成都,逃跑一時成了主流意見。宰相寇準卻向宋真宗提出:唯有親征,才能退大敵於當前。宋真宗很害怕,寇準又一直在旁邊做工作,最後幾乎是架著皇帝到了澶州前線。

儘管後來確實退敵了,但正如副宰相王欽若對宋真宗所說,寇準逼皇上親征,是作“孤注一擲”啊,這樣的宰相,誰敢用?能夠退敵,那是萬幸,倘若萬一不能退敵,甚至為敵所破呢?那皇帝不是也有性命之憂?所以,不單副宰相對他有成見,就是皇帝宋真宗,對他也想敬而遠之,所以,寇準這個宰相註定當不長。

寇準與皇后劉娥的交惡,則純粹是陷入了權力鬥爭的漩渦。1019年,宋真宗中風在床,朝廷政事,都是皇后劉娥協理。當時,丁謂、錢惟演主張劉娥預政,寇準主張太子監國,並密令翰林學士楊億起草太子監國詔書,結果詔書未下,寇準喝了點酒卻將此事不小心洩了密,寇準因此罷相,後來連貶相州、安州、道州、雷州、衡州,最後死於貶所,結局十分悲慘。

寇準貶死,最初的原因是洩密,但根本原因是因為與劉娥為敵。他死的時候,是天聖元年,即1023年,這時,宋真宗早已去世,宋仁宗已經繼位,但因他年少,由劉娥垂簾聽政,一切決斷,均出於劉娥。因為宋真宗去世前,寇準是反對劉娥參政的頭號勁敵,如今自己當權,自然清算寇準。

然而,寇準之所以反對劉娥當政,卻不是為了一己私利,他的出發點是江山社稷,有什麼說什麼,當反對的,一定反對到底。因此,他的悲慘結局,吃虧在自己忠君報國的志向,以及疾惡如仇的性格。


帝國的臉譜


1019年,寇準再次回朝擔任宰相,這是他四起四落後的再度出山。正是這次回朝,讓他罷相貶黜外地、剋死他鄉。與其說是寇準鬥不過劉娥,不如說是寇準敗在了自己手裡、敗在了皇帝手裡

再次得罪人

當時中書是他、向敏中(此人中立,也很快去世)、丁謂和李迪;樞密院方面,曹利用為樞密使,丁謂也兼著樞密使,任中正、周起為樞密副使。起主導作用的是寇準、李迪、丁謂、曹利用,而寇準很快得罪了丁謂、曹利用、劉娥

1、與曹利用的歷史積怨。在寇準看來,曹利用就與王欽若一樣,是當年澶淵之戰的壞事者。而上次寇準任樞密使時,曹利用居然還是樞密副使!曹利用當時的工作環境是這樣的:

每當討論個事,他一發言,寇準就立馬打斷,說,你這一介武夫,懂什麼國家大事!

曹利用無辜地望去,只見寇準對射過來的眼神,滿滿的都是蔑視。這就是歷史積怨。

2、當眾恥笑丁謂。寇準當年曾舉薦丁謂,丁謂表面上也很尊敬寇準。但是一次溜鬚事件,寇準對丁謂當眾恥笑,讓丁謂懷恨在心。

丁謂很快找到了知音,兩人合作意願達成,加上本就與丁謂交好的任中正,丁謂的勢力慢慢地壯大了。

3、得罪皇后。寇準並不明瞭其中局勢,相反還得罪了後黨——宋朝開國以來第一次形成的後黨。當時皇帝趙恆身體日差後,許多政事就由劉娥代為處理,掌握了大權。

而寇準與李迪一樣,一直不大瞧得起這種出身的女人。越見她勢大,寇準越要壓制。終於,兩人結怨了。

劉後有族人在四川橫行霸道,侵佔百姓鹽井,事情被爆出來。由於有劉後這層因素,趙恆自然想赦免其罪。但寇準堅決不同意,他要求一定要繩之以法。從道德和法律的角度來講,寇準完全沒有做錯。但他忘記了,政治鬥爭有時是不講道德、不講法律、不論規則的,只講利益、只論成敗。這就是政治的殘酷無情。

新仇舊恨加在一起,後黨對寇準徹底失望了。這一派有劉後,有時任馬軍都虞候的劉美,有翰林學士錢惟演。而錢惟演正是劉美的大舅哥。

4、兩派形成

寇準這邊,有素來交好的李迪、周起、曹瑋,以及翰林學士楊憶。

另一邊,後黨與丁謂、曹利用等聯手,中間人正是錢惟演。為鞏固聯盟,丁、錢還結為親家。

可以看到,兩派陣營各有中書、樞密院人員及一個翰林學士。因為趙恆真的基本無法理政了,他需要依靠中樞重臣,而樞紐正是代表皇帝起草詔書的翰林學士。

太子監國事件

鬥爭爆發的導火線是由寇準點燃的,即太子監國事件。

1020年三月,向來中立的向敏中病逝,寇準獨相。寇準眼見丁謂和後黨日益強勢,暗下決心,朝中大權決不能落入他們手中。

趙恆也有一種急迫感。他身體越來越差,擔心自己活不長。他跟大太監周懷政說,既然自己已經這樣了,不如請太子監國吧。

寇準知道,機會來了,要趁機驅逐丁謂等人,由自己為太子保駕護航,渡過這段危難時期。寇準抓住機會單獨與皇帝推心置腹。

寇準是趙恆繼位的功臣,是救國家於危難的功臣,所以趙恆信任他。有了皇帝的尚方寶劍,寇準馬上行動了。他找來楊憶起草詔書,自己口授內容,大意是請太子監國、楊憶取代丁謂。

楊憶生怕洩密,所以非常謹慎。他等夜深後,屏退左右,關上房門,自己點燭撰稿。

他這一關沒有問題,卻是寇準自己出了問題。寇準一如既往地口無遮攔,喝了點酒以後,一激動密謀就不知說出去了。

管不住自己的嘴,這是政治家的大忌啊。寇準就犯了這麼一個低級的錯誤,事情功虧一簣。

丁謂得知消息後嚇出一身冷汗。細細思量後,他決定用陽謀對付寇準的陰謀。一夥人來到趙恆跟前,強烈要求罷黜寇準,並詢問皇帝,是否真要太子監國,是否要趕走丁謂?

趙恆不知所措。這個寇準,怎麼就把事情洩露了呢?看著群情激奮的大臣們,趙恆左右為難。事情外洩,大半個朝廷和皇后都要求罷黜寇準,如何表態?難道承認自己與寇準的密謀?

趙恆此時不知是否清醒,但即使他是清醒的,也只能裝不清醒了。他說,朕不記得跟寇準有過這樣的商量,你們的請求朕答應了!

周懷政謀反

事情進展到這一步本來還有救,趙恆、寇準還可以運作。但寇準的隊友、大太監周懷政和朱能居然謀反了!

周懷政的目標是:刺殺丁謂等人,重新任寇準為相,尊趙恆為太上皇、傳位太子、廢掉劉後。

結果事情再次洩密。這次不是酒後吐真言,而是楊崇勳、楊懷吉兩人在二十四日連夜跑到丁謂府中告密。

丁謂大驚,與曹利用商量,聯合劉後反擊!

事已至此,即使寇準對謀反毫不知情,那也是首當其衝、任人宰割了。趙恆根本救不了他,全憑丁謂和劉後處置。

三天後,回朝還不到一年的寇準被貶為知相州(今河南安陽),再被丁謂調到更為偏遠的知安州(今湖北安陸)、道州司馬,一步步往南,最後病逝雷州。

朝廷的局勢由趙恆、寇準控制。清洗開始了。

寇準敗在何處

政治鬥爭歷來殘酷。換做寇準勝利,丁謂的下場說不準更慘。因為在這場生死攸關的權力鬥爭中,誰都希望獨斷專行。

但寇準之所以是大忠臣,是因為他胸中有國家大義;丁謂之所以是大奸臣,是因為他心中只有個人私利。對歷史人物做出忠奸評價的分界線,就在於此。

大義,是國家的穩定、是民族的前途、是百姓的利益。這是原則,這是底線。為了這個原則,寇準可以挾持趙恆親征澶淵;為了這個原則,寇準可以實施太子監國。

而丁謂的格局何曾達到過這種高度!在他眼裡,政見之爭,就是利益之爭,可以沒原則,可以沒底線。

寇準之所以敗,就在於他輸給了丁謂和劉後,或者說輸給了皇帝的不堅定,輸給了自己的不周密。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

寇準一生,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的一生。無論是富貴榮華、位極人臣,還是貶黜流放、落至谷底,他都本性不改。這種性格,造就了才華橫溢、挽狂瀾於既倒的寇準,也使得他客死他鄉。


紀巖松


寇準是個剛直的人,有才能、有擔當,在國家危殆的時候他能挺身而出立下功勳,比如著名的澶淵之盟,首功非他莫屬。但是,他這種性格的人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不適合朝廷的政治鬥爭,平時即便沒有人鬥他,尚且經常會因為得罪皇帝而被黜免,更可況真宗朝後期有著複雜的政治鬥爭局面。

宋真宗後期,皇帝趙恆經常生病不理朝政,富有政治野心的劉皇后經常干預朝政。以寇準為代表的群體希望能夠讓“太子監國”,由寇準為首的宰執團體輔政。劉皇后當時雖未表露心跡,但內心是想聽政掌權的。圍繞著隨時可能撒手西去的宋真宗和尚年幼的太子,兩大集團都希望掌握實際控制權。

在鬥爭中,其實寇準應該是佔據優勢的。首先,宋朝本來就有依靠文官集團治理天下的傳統,外戚本來就沒什麼話語權。寇準有資歷、有功勳,本可以成為文官集團的領袖。同時,寇準還和真宗的貼身宦官周懷政關係不錯,能夠及時得到宮內信息。

但是,寇準一生幾起幾落都是因為“不容人”的性格所致,這次,也因為性格輸掉了好局。由於他的失誤,生生把原本可以拉為己用的幾個重臣樹為了敵人,使他們最終倒向了劉皇后一邊。

丁謂和寇準同為宰執大臣,資歷較寇準淺很多,而且得到過寇準的提攜,如果寇準有點心機,還是可能將他拉攏過來的。但是丁謂為人奸猾,寇準偏偏看不起他。一次在吃飯的時候,寇準的鬍鬚被湯水弄溼了,丁謂討好寇準,替他擦鬍鬚,寇準卻說:“參政國之大者,乃為長官拂鬚耶?”。人家上趕著拍馬屁,寇準卻譏諷他,當然讓丁謂感覺不舒服。丁謂本身也是個野心很大的人,如此一來,自然不會和寇準走到同一陣營。

寇準和另一個重臣曹利用的關係也不好。曹利用並不是文臣,應該算是武將,因為在澶淵之盟中赴遼國談判成功而仕途崛起。當然,寇準確實比曹利用資格老很多,在指使曹利用去談判時,還為他設定過“三十萬歲幣”的底線。但是,後來曹利用畢竟也升官了,寇準對他還是向小弟一般,教訓起來不留情面,動不動來一句:“君一武夫爾,豈解此國家大體耶?”輕率地說別人不懂國家大事,換誰都不高興。

所以說,寇準因性格原因,和許多同朝為官者合不來,導致很多人後來站隊到劉皇后一邊,為寇準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天禧三年(1019),寇準向真宗提出“太子監國”建議,真宗也首肯了,但是消息被過早洩露出去(一說是寇準同黨楊億洩露,一說為寇準自己大嘴巴講漏了),丁謂等人馬上反擊,結果病重的真宗聽信了丁謂等的建議,把寇準貶出朝廷。此後,宦官周懷政又陰謀搞政變,甚至希望太子直接即位,迎回寇準,結果密謀又被洩露出去,周懷政自己被處決了,還連累寇準再次被貶。

寇準晚景淒涼,在天聖元年 (1023) 九月,病逝於雷州。

這裡,還得在多說一句。其實,寇準和劉皇后也未必需要搞得水火不容,劉皇后雖然有縱容親戚謀私等事情,但總體來說,也不是昏庸貪殘之輩,她的能力甚至不必丈夫真宗差,寇準如果不是強硬對抗,也是能和劉皇后合作的,或者以更妥當的方式制約皇后權力。

比如,此後曹皇后聽政時,韓琦等人就能很好地處理此類問題。當然,寇準的性格是非此即彼、非敵即友,這也決定了他的結局。


野狐狸


劉娥堅持了對內對外都要穩定發展的基本方針。寇準仍然習慣於大宋建國時期的方針,藉口劉娥出身寒微,反對劉娥登臺。劉娥很機警,識破和粉碎了這個計謀。她的主張符合當時的歷史需要,得到了皇上的支持和信賴。主要原因是當時的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還有就是中國古代是家天下的政治制度,就皇帝一人說的算。誰能更得皇帝的寵愛就是如此,譬如明朝的大禮儀事件也比較類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