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了凡四训》比《易经》高一个层次!

无清天尊


不是《了凡四训》比《易经》层次高,而是由于《了凡四训》是劝人向善,修身养性的书,内容适合大多人。通俗易懂,很切合现实的一本书。

《易经》内容博大精深 家,主要讲的天地人三个部分,讲宇宙万物发展规律,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人们认为很深奥难懂。《了凡四训》是根据《易经》里面的哲理来奉劝世人。

就象我们学习数理化,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给他讲乘法口决,会算帐,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知识,什么东西不能混合用就行了,他会觉得这样的数理化知识比什么微积分,火箭在太空飞行,宇宙飞船知识不知要强多少倍。


南极冰火


你都觉得了,我们还能拦着你吗?

但我借这个机会给少数不明白的人普及一下这两本书的异同。

《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是啥,该书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的家教书,是袁了凡写给他儿子,劝诫子孙后代积德行善的一本书。

难易度:★★ 因为是劝世文,文字比较浅显,具有一定古文阅读能力的人都能读懂。

适用对象:★★★ 适用大多数信仰神仙、佛菩萨的人,以及信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普通人。

作用:★★★ 如果真的能照着袁了凡的方法去做,最起码可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好人,善良的人,除此以外想着靠这个积德最后天上掉馅饼一夜致富的,恐怕是找错了门路。有句话不知道你听没有听过:“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不是说大家都应该杀人放火,而是很多没有下限、没有底线的人,确实更容易聚敛财富!)

《易经》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难易度:★★ ★ ★ ★ 《易经》成书于2000多年前,用的都是非常深奥的文言文,一般人不经过深入的学习,基本上都看不懂。而且由于语言太过于精炼,对后来的学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同一句话甚至有截然相反的解释。

适用对象:★★★★ 有句话怎么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治国理政的人从里面能学到治理国家的道理,平民百姓从中能学到修身立命的道理,占卜算命的术士能学到占卜算卦的道理,一句话对所有人都适用。

作用:★★ ★ ★ ★ 真正学会易经的人,能知过去将来,能洞察宇宙万事万物的奥秘,大能治国平天下,小能修身养性长生久视。但是也有一点,《礼记·经解》有句话说:“易之失在贼“,意思是说学易经没学好的人,会学到不好的一面,利用易经的知识来操弄人心人性,这种人就很可恶了。

怎么样,无论是《了凡四训》还是《易经》,都可以学,但是都不可以人云亦云的学习,因为无论怎么样的知识,自己不消化不理解,只会带来反面的副作用!


谈者无语


现代很多人不是在学佛,而是学魔



了凡四训这本书,作为通俗读物是可以的。但是奉为经典,就把他高抬了。从他这里,你是得不到更高的东西的。

提起了凡四训,不得不说一下,现代学佛人的一个极大的毛病!把佛祖说的经书搁置一边,反而把某些所谓大师的只言片语当至理名言!

不去深入经藏,返照本心!拿着某某大师的只言片语当做一辈子的功课!

我看到这些人,真替他们着急!就是你们尊奉的那些大师,是什么功果,你们知道吗?他们的只言片语,能把你们带到什么功果呢?



这其中,尤其以所谓净宗的为最!最简单的道理,现在哪个法师是真正净宗的传人呢?你找不到净宗真正的传人,谁又能够真的来传播净宗的法门呢?

不是随便背几本佛经,讲几个典故,尊几个法师,就叫佛法的。

真正的大法师,不会随便对人讲经书的。更不会把某某大师的话拿来讲给人听。



许多事情,其实都是自己的妄心在骗自己!也就是自己心里的魔,在骗自己!

没有发菩提心的觉悟,就不要来学佛。很容易入魔的。

五祖大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愚木居士


《易经》是群经之首,易之后的很多著作都是来源于《易》。

孔子看《易经》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整部《论语》其实就是讲的人怎么入世,怎么做人,怎么做到自强不息?从天子一至庶人,《论语》几乎全部囊括论述。

老子看《易经》一句话“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其实《道德经》就是在诠释这句话。

如果说《了凡》比《易经》高一个层次,那是不是比《论语》《道德经》还要高好几个层次呢?

《易经》是周朝时期的,《了凡》是明朝时期的。《了凡》整篇通过自己积善改命,告诉世人“命自己立,福自己求”。用现在的话来说,凡是只能靠自己,不要想着靠任何人,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当你明白这句话的时候,你就很成熟了!!)《了凡》全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不管你现在混的怎么样?都不要认命,通过改过、积善、谦德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这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了凡》是一本值得看,值得学的书。

但是,我想说的是《易经》里面第一卦“乾卦”,不就是讲的立命之学吗?乾卦告诉我们的就是:人如果想有作为的成长之道。大有卦对应就是《了凡》的积善之法,谦卦对应的就是《了凡》的谦德之效。而了凡的改过之法,其实《易经》整部书都在讲“趋利避害”。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就是说: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将不会有灾祸。

如果你仔细研究了《易经》,学习了《易经》;我相信会对你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易经》不是风水算命的书,是炎黄文化的智慧源头,是中华文化的哲学源头。

哪本书更有层次,没必要去对比。哪本书能帮助自己,哪本书就有层次,哪句话能帮助自己,哪句话就有层次。

一念迷,佛是众生;一念悟,众生是佛。众生皆是佛,哪个人能帮助你,哪个人就比较有层次。


说文解句


那是你层次不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易经是大道,是朴素的辩证主义和唯物主义,也就是道。易经和道德经都是尊重基本的物质发展客观规律。而了凡这本书是明代才出现 是尊佛抑道的产物 。这个时代基本上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八股取士,社会固化,土地兼并,社会矛盾还是比较尖锐的。落魄文人和底层百姓为了找到过不好的原因,这本书也就应运而生。这本书对于底层百姓心灵慰藉的作用很好,人们更加甘于忍受,认为吃苦受罪是消业,是积累福报。整体来看这本书,有劝人向善的积极一面 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利于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具有话语权的社会精英就很推崇,至于他们信不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本书但也不难看出有杜撰嫌疑、更何况还有与神佛做交易的嫌疑。人岂可以和神 仙 佛做交易? 那是亵渎神灵。


jack998


说《了凡四训》比《易经》高了一个层次,看来你不太了解中国文化,更不了解《易经》。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经历了上古,中古,近古近三千多年时间,又经过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个圣人参与整理加工方才成书。古称:世历三古,人经三圣。(文王,周公父子算一人),或者叫四圣同揆。请问中国还有哪一本书成书如此艰难和复杂?包括《老子》,包括《论语》,何论《了凡》。



《易经》是群经之首,道家把它奉为经典,儒家把它排在群经之首。《了凡》能算经典吗?虽然它写的还不错。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了凡》能代表中华文化吗?

《易经》广大精微,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了凡》能是源头活水吗?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通过《易经》坚定了其发明二进制的决心。

日本明治维新提出“不知《易》,不得入阁。"



黑格尔说:《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

美国哲学家卡普拉说:《易经》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核心。在世界上只有印度《吠陀》和欧洲《圣经》能和它相比。

欧洲哲学权威捷恩说:说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

中国古人说:不知易,不可以为将相。不知《易》,不足以为太医。



我说:我断定你不了解《易经》,不说就不会说《了凡》比《易经》高了一个层次了。而且你也可能不太了解《了凡》。


又新阁读史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经典,含盖万有,纲纪群伦,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尊奉的经典。

〈了凡四训〉是明朝时期的一部劝人信佛教的自述体小说,是故事书,不是什么经典,跟〈周易〉没有任何可比性。

〈了凡四训〉整篇通过主人公自述的故事,讲述了他自己所谓的信佛改命的过程,劝导世人都去信佛,他坚信‘信佛一定可以改变人生’。

自明朝以来至今,特别是随着近代半个多世纪的佛教兴盛,〈了凡四训〉被佛教高僧大德们投机利用,过度渲染和夸张宣传,使之成为了给佛教徒们洗脑的专用工具,使之成为了毒害愚教中国人最厉害的精神毒品!使之成为了坑害国民的精神大毒草大染缸!

〈了凡四训〉就像是给中国人画了一个水中月,导致很多中国人前仆后继去捞那个水中月,即使人们知道永远也捞不上来,但总是在痴心妄想的捞,即使赔上巨资财富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

人的命各有不同,了凡的故事只是他自己述说的经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说的真实性,他的故事没有任何真实性,更不具有普遍性。不能号召所有的人都去学他。他这种依赖着信仰佛教去改变命运的理论,绝对是对大众的洗脑诱骗,有的佛教徒极力推崇〈了凡四训〉是极其错误的行为。

人各有命运,人的命运各有不同。了凡的故事只是他自己述说的经历,不具有普遍性。不能用他自己讲述的没有真实依据的故事,而去号召别人都去学他,这是对大众的法身慧命极为不尊重不负责的错误行为。

人各有命,富贵在天,人的命天注定。既然是上天注定的命运,肯定是人为改变不了的。人能改变的只是自己的心态。

心存善念与人为善,平安健康自然具足。真理不在宗教内,不要迷信任何宗教信仰,也不要听信任何人的劝教洗脑。抽时间研究研究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经典〈周易〉,开阔眼界拓展视野,顺应天意,顺其自然,保持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心态,就是顺利如意功德福慧具足的人生。








妸姆星系盤古飞船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世间事,都是矛盾的。

″君子自强"也对,″无友而寡"也正确,天下″理"怎么讲?

″了凡"讲善,儒学早有″人之初"。″了凡"讲恶有恶报,自古恶人多″长命"怎么讲?

古人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现在看来,无非″唯心主义"的观念而已。

积善积德或恶有恶报,现实理解,无非是:″求得个心安理得的自我心理安慰"罢了。

″神、佛"言:″积善积德",死后″升天",″成佛成仙",做恶之人″死后下地狱"。试想:人人都升天,谁人下地狱?我想:″世事皆如是,本无善良人"。″天堂在那里,不见登天梯。地狱在那里,不知那有门"?既无梯无门,皆虛妄言。

有其辨证的哲理,有其唯心的一面。各讲各的道理,都拿来"以子之矛刺子之盾"试试。

熟高熟低,天下事天下人各有各自的认识、说法,各人各自去理解罢了。

个人胡说,不喜勿喷。谢谢!


眸子8552


《了凡四训》是一本修福积德造命之学。这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但是,我们一定要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净宗印光大师一生中对这本书极力提倡。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诸佛的法印。凡是符合佛陀教育的原理、原则,我们都应该看成是佛的经典。《金刚经》讲:“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李文会也说:“一切世法,皆是佛法。”那么照此说来,作为儒学群经之首的《易经》,也应该当作佛经来看待的了。


《金刚经》中又讲到:“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谢灵运说:“结成菩提义也,人无贵贱,法无好丑,荡然平等,菩提义也。”李文会也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者,凡夫不见自性,妄识分别,自生高下,谓佛是高,众生是下。菩萨了悟人法二空,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无所分别。故一切法皆平等,岂有高下也?”黄蘗禅师云:“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恒河沙劫,终不能得阿耨菩提。"所以,要想学到真东西,就不能有分别之心。无论看什么书籍,都要用心眼智慧观察才行。正如《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中所讲的那样:“修行五眼,照真达俗。肉眼简择。天眼通达。法眼清净。慧眼见真。佛眼具足,觉了法性。”有了五眼神通,就可心如明镜,临照万物,洞悉一切。佛说的“般若"就是最高的智慧,智慧就是最大的神通。














飞龙在天231272723



先说《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袁了凡写给子孙后代的家训。指导子孙修身行善的一本书。

《了凡四训》的地位类似于《颜氏家训》和《朱子家训》。

这三部家训里,唯一让我铭记的独到之处,并非《了凡四训》,而是《颜氏家训》:

子女遭受继母虐待,从古至今,传承不息。舜被继母虐待,继母和弟弟几次欲致瞬于死地。机智的舜一次次逃过劫难。在《颜氏家训·后娶》中,就记载了曾子不续弦的事迹。

吉甫,贤父也,伯奇,孝子也,以贤父御孝子,合得终于天性,而后妻毁之,伯奇遂遭放逐。

曾子妻死,谓人曰:“吾不及吉甫,子不及伯奇。”于是,终生不续弦。

王骏丧偶,亦谓人曰:“吾不及曾参,子不如华、元。”并终身不娶,此等足以为诫。

曾子开创了谨慎续弦思想的先河。这是保护未能年人免遭虐待的具体实践和有效措施。也是慈父的必备条件。父母有慈,儿女有孝。

再说《易经》。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历经数千年创作而成,被誉为群经之首。

《周易》的创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卦画的产生;卦爻辞的产生;《易传》的产生。一般认为,伏羲作八卦的卦画;文王六十四卦的卦画和卦爻辞;孔子作易传。据文史专家的研究表明,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而《易传》主要作者是孔子,后又经其弟子补充。即便爻辞确实是周公所作,而文王乃周公之父。周公将授自父亲的爻辞补入《易》。称卦辞和爻辞均为周公所作,也不为过。同样孔子传《易》于弟子,弟子们将孔子所授之精义补充进《易传》,补充的内容亦是孔子之言。说《易传》为孔子所作,亦不为过。

故曰:《周易》历时三古(上古、中古、下古),人更三圣(伏羲、文王、孔子)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