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先鋒】他的檢察生涯就像是半部檢察發展史

【检察先锋】他的检察生涯就像是半部检察发展史

他叫趙建新,江陰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一等功臣,是從業28年的檢察“老”手,也是公益訴訟“心”人。面對公益訴訟難點,他如何樹立專業思路、破局思維呢?

每天,趙建新總會提前一小時來到辦公室,打開反扣的書本,開始靜讀,必要時提筆記錄。

他是嗜書博學的風雅“文人”,也是與罪犯鬥爭的檢察“武將”,28年從檢之路,職位在變動,不變的是他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以及那份歷久彌深的檢察情。

01

從“心”出發當了三次新人

1991年,趙建新從西南政法大學畢業,進入江蘇省江陰市檢察院工作。回憶起檢察生涯的開端,趙建新感嘆道:“一畢業就進入民行科”,當時,恰逢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修改賦予了檢察機關民事行政檢察監督權,他開始以“新人”的身份參與民事行政檢察工作。

六年的民行工作,趙建新認真細緻,時常有自己的思考見解。憑著這份“細心”和“耐心”,他又先後轉戰檢察室、刑檢條線工作。2003年,趙建新接受組織任命,以反貪局偵查一科科長的身份,加入檢察院首批自偵幹警隊伍。談及職務調動,他笑著說:“我這下又成自偵新人了。”

自偵工作辛苦、壓力大,但他始終保持著一顆“恆心”。十多年反貪“征程”,從偵查科長到反貪局長、分管副檢察長,他帶領辦案團隊屢破大案要案,先後查辦了250餘名職務犯罪人員,挽回經濟損失超過2億元,辦案規模穩居無錫地區第一,細細數來,他的自偵履歷滿是“優秀”。

2015年,江陰市檢察院成為全國首批公益訴訟試點單位之一。作為推進這項工作的參與者與指揮員,趙建新從“自偵老手”變成了“公益訴訟新人”。這項全新的檢察職能面臨著諸多理論難題和實踐障礙,趙建新為此傾注了大量心血。

據悉,自全面試點公益訴訟工作以來,截至2018年10月底,江陰市檢察院共受理公益訴訟案件200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80份,提起無錫地區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5件,共追回國有財產價值1247萬元,督促回收和清理固體廢物1300餘噸,復墾被非法佔用的農用地近百畝,獲取生態環境修復費用近300萬元。

02

用專業保障環境公益訴訟

【检察先锋】他的检察生涯就像是半部检察发展史

“我這人運氣比較好,檢察發展中的新變化我幾乎都趕上了……”當談起自己的檢察生涯時,趙建新笑著說,從一畢業就踏入檢察院大門,輾轉民行、刑檢、自偵等部門,到如今分管公益訴訟、民行、控申、辦公室等工作,自己的檢察生涯就像是半部檢察發展史。

他的辦案身影便是這部厚重而又充滿激情生涯史的閃光註腳,與趙建新共事多年的檢察官趙宇峰說:“趙檢辦案思路廣、方法多,許多疑難問題甚至是陷入僵局的案件,在他手中往往會柳暗花明,峰迴路轉。”這得益於趙建新研精細思的辦案精神。

前不久,公益訴訟部門接到環保檢察室移送的一條線索,在2017年5月至6月期間,江陰市人立五金製造有限公司在無環評許可、無排汙許可證的情況下,該公司負責人僱用工人直接進行酸洗工藝操作,將酸洗模具沖洗過程中產生的含鉻、鎳等重金屬的廢水,通過牆洞直接排放至外環境中,造成了環境嚴重汙染。

收到線索後,趙建新迅速召集部門檢察官分析案情,第一時間聯合環保、公安等部門趕往現場,引導偵查取證,提取保存樣本,固定犯罪證據。經過現場調查,趙建新發現因環境自然淨化等原因,損害結果難以測算,案件一時陷入僵局。

損害鑑定評估環節絕不能成為案件辦理的掣肘!“當損害現場無法復原、環境基線難以確定時,利用虛擬治理成本法計算環境修復費用是一種理論上可行的方法。”一種破局思路在趙建新的腦海裡浮現。他的同事、檢察官方靜告訴我們,趙建新長期喜愛閱讀,追蹤熱點,不管是哪個領域的術語、哪個層級的文件,他都能很精準地定位。

回到辦公室後,趙建新翻閱相關書籍,並聯系環保領域的專家,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當可行性得到專家確認後,他心中的一口氣總算是紓解了。

隨後,趙建新指派公益訴訟辦案組趕赴江南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與環境專家對接,科學計算環境損害賠償數額。同時,為了確保庭審萬無一失,趙建新和同事仔細梳理證據,精心制定出庭方案,並邀請環境專家作為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作證。

2018年5月30日,該案在江陰市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趙建新作為公訴人出庭支持公訴。30餘名全國人大代表及相關行業企業主觀摩了庭審。庭審過程中,通過播放模擬實驗視頻、專家出庭作證等方式進行舉證質證,並解釋了虛擬治理成本法計算損害賠償數額的具體原理。最終,江陰市檢察院提出的訴訟請求獲法庭全部支持。被告人當庭認罪悔罪,表示願意積極承擔修復費用。

該案作為無錫地區首例環境汙染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通過聘請專家解決了生態環境評估鑑定專業性強、難度高的問題,科學確定了公益訴訟賠償數額,為以後類案辦理提供了可借鑑的做法。

“公益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凝聚社會共識、藉助各方力量。藉助‘外腦’助力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十分有必要,專家智慧補齊了辦案人員專業領域知識短板,保障了辦案質量。”為此,趙建新提出建立公益訴訟專家庫,擴充幕後智囊力量,通過從高校、環保、國土、行業協會等單位選聘專家學者形成公益訴訟專家智囊團,破解公益訴訟涉及範圍廣、專業性強、損害評估鑑定技術要求高等難題,變“單兵作戰”為“協同作戰”,進一步提升辦案專業化水平。

03

當公益訴訟遇上大數據

【检察先锋】他的检察生涯就像是半部检察发展史

趙建新是同事眼中的“智多星、趙博士”,年輕幹警們對他極為佩服:“趙檢擁有最強大腦,就像一臺運轉神速的CPU。”而趙建新卻說,他的辦案秘訣就三個字——信息化!他一直堅信數據信息的力量,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是破案的法寶,誰先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主動權,拔得了頭籌。

從自偵辦案到指導公益訴訟工作,趙建新對職能轉變理解得格外透徹:“兩者工作理念是相通的,都面臨線索發現難、調查取證難的問題,都需要深耕線索挖掘,如何挖掘?就得靠大數據。”早在自偵工作時,他就提出信息化辦案理念,強調充分發揮信息數據對辦案的支撐作用,實現了自偵工作由“被動偵查”向“主動突破”的轉變。

面對公益訴訟,這臺運轉神速的“CPU”在數據信息思維引導下,依託本市“12345政務服務熱線”“大數據中心”等政務網絡,打造了“智慧公益訴訟平臺”,該平臺匯聚專線網、互聯網、局域網等各類數據,對抓取的情報信息,依託基礎法規和案件等數據庫,進行快速智能分析研判,為立案決策提供了全面信息支持。

2018年4月,公益訴訟部門接到群眾舉報稱,江陰市濱江西路北側河道河水中混雜了大量乳白色液體,河水可能被汙染。

趙建新和部門幹警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在確定了具體汙染位置後,他指揮部門幹警利用自主研發的智慧公益訴訟平臺搜索定位,依託平臺數據分析研判功能和連接的工商專線網,篩選發現汙染點周邊100米範圍內有6家可能涉及排汙的企業,並獲取了這些企業的主營業務、經營規模、法人主體等情況信息,據此形成一份初步情況報告。

勘查汙染現場時,由於河道較長、水面較寬,採取普通的攝像手段難以全面瞭解疑似汙染水域面積。“讓現代科技也為訴訟取證出把力。”趙建新提出利用無人機進行航拍取證的解決辦法。航拍攝像準確測定了汙染水域面積,經對河水抽樣並轉交第三方檢測公司檢測後,發現氨氮、總磷、石油類物質等含量均超過相關標準,認定河水被乳化液汙染。乳化液是機械類企業生產過程中所需的潤滑劑,智慧公益訴訟平臺顯示,在疑似涉汙企業中,僅有一家屬於機械類企業,據此鎖定了排汙主體。

隨後,根據收集到的證據,江陰市檢察院向江陰市環保局制發訴前檢察建議,督促環保部門履行監管職責。環保部門收到檢察建議後,依法對排汙企業進行查處、整治,並書面回覆了履職情況。

2018年10月,趙建新和公益訴訟部門幹警來到事發地跟蹤回訪,發現乳白色液體不見蹤影,河水重新清澈了起來。

“智慧公益訴訟平臺拓寬了線索收集渠道,便於檢察機關更有針對性地深入開展實地調查,大大提高了線索成案率。”趙建新認為平臺應用的未來大有可期。

04

扶貧要扶之以漁

【检察先锋】他的检察生涯就像是半部检察发展史

“意莫高於愛民,行莫高於樂民。”這是趙建新的信念。

2017年底,江陰市委開展陽光扶貧活動,65歲的老馬被指定為趙建新的結對扶貧對象。老馬2011年底被查出患有賁門癌,沉重的醫療費用讓他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在與老馬的多次交談中,趙建新瞭解到老馬僅靠偶爾接攬服飾廠的搖線活維持生計,由於不是廠家直接發包,利潤較少,而且活源也不穩定,所以並無多少收入來源。“若是能夠給村民直接發包,一方面落實了國家精準脫貧政策要求,另一方面減少了中間承包環節,既保障了貧困人群的基本收入,也提升了企業利潤,是雙贏之舉。”趙建新找到了幫助老馬和全村脫貧的思路。

向老馬詢問了發包廠家具體名稱後,趙建新親自走訪了該廠家,詳細告知該企業負責人老馬的家庭困難情況。該公司負責人在聽取了趙建新的講述後,當即來到老馬家中瞭解情況,還與村委會對接,允諾給全村貧困戶直接發包、直接結算,助力全村貧困人口脫貧。

2018年9月,老馬前8個月收入已超國家規定的貧困標準,成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司法救助也是解民之困的渠道之一,我們一定要主動作為。”趙建新認為檢察機關要主動開展司法救助,彰顯法治人文關懷,維護弱勢群體權益。

在聽取一起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的彙報時,趙建新瞭解到被害人的丈夫老餘在2012年因幹活時不慎左腿受傷而致殘,無法正常行動,兒子小余3年前又突然離家出走至今未歸。身體上的殘疾、兒子的杳無音信,到現如今妻子的意外身亡,這一樁一件的事情都給老餘造成了巨大的精神打擊,家庭生活也陷入了困境。

趙建新隨即向控申部門建議:“肇事者目前拿不出更多的賠償金,被害人丈夫的情況又特殊,看看能否為他申請國家司法救助,好讓他渡過難關。”他一邊親自上門勸導疏解老餘的負面情緒,一邊督促控申部門及時啟動國家司法救助程序,並多次與市政法委進行溝通,加快救助金的發放進度。最終,幫助老餘順利申請到了3萬元的司法救助金。

自2018年4月最高檢部署開展“深入推進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專項活動以來,趙建新帶領控申部門幹警緊緊結合案件實際情況,將因案致貧、因案返貧的當事人作為重點救助對象,實施個案精細化救助,主動將司法救助工作融入精準扶貧工程,著力通過“就業+救助”等途徑實行有效司法救助,為他們帶去溫暖。

從普通幹警到副檢察長,從三次檢察“新人”到公益訴訟有“心”人,從嫉腐如仇的自偵專家到親民愛民的人民檢察官……趙建新始終保持著一顆平常心,以責任顯敬業、以執著釋熱愛、以行動踐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