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它表達的是什麼?

醉墨客林世偉


不用去拿經文裡面的句子出來解釋這幾句話的意思,真正能看懂古文的其實並沒有幾個人,所以解釋這種問題就應該用最直接粗暴的方式來回答,讓大眾都輕輕鬆鬆看得懂理解這些意思才是真的,拿古文來解釋和各種咋呼說實話遠遠沒有直接用白話文來解釋容易獲得大家的理解和認可。

道德經的這兩句話的意思很直接的闡述了自然和生物之間的關係,也用自然和生物之間的關係來比喻統治者和普通老百姓之間的關係,老子的道德經其實把社會和人性寫的非常的直白了,也說明了老子對社會和人性的認知非常的瞭解和深刻,對自然大道和生物生存的關係的一種理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天災面前萬物都是弱小到沒有任何反抗餘地的,也就是說在天地自然面前,萬物只是祭品,自然天地想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萬物沒有一點反抗的餘地,也說明了自然其實才是真正的主宰,而萬物只是自然的祭品和玩物而已,天地雖然沒有災難那萬物就是子民,天地發怒萬物只是祭品,好壞之間的關係和結果定位。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就是說在好的統治階級眼中,老百姓有價值,所以會得到比較好的待遇和生存發展環境,當統治者腐敗殘暴的時候,基本上都全部是壓榨老百姓,不把老百姓當人看,完全不顧老百姓的死活,當統治者不仁義的時候也就是老百姓不被當做人看的時候,其實就反應出來統治者的好壞決定了老百姓的生存狀況的定位。

當然還有一句話叫做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就是說其實好與壞都在統治者一念之間,真正的大盜壞人就是那些統治者,那些統治者才是對社會傷害最大的,因為那些統治者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會傷害到很多人的利益來保全自己的利益和慾望,統治者才是最大的壞人,而聖人其實就是指統治者,當然很多事情只是相對而言,不過真正造成大傷害的就是統治者,仁義道德其實就是一種用來忽悠他人的方式而已。


無法超越的足跡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想要理解這兩句的意思,首先要明白芻狗是啥?

芻狗是過去古代用來祭祀的,用草紮成的狗。

大概其最原始的做法是殺一隻真的狗去祭祀。

但是古代的土豪太少了,土豪也沒那麼豪。再加上古代各種祭祀繁多,動不動就得祭祀,動不動就要殺狗。多大的土豪也經不起這麼折騰。

所以聰明的古人另闢蹊徑,想出一個辦法用,紮成一個狗。心意到了啥都有,天地神明也得誇獎這一念仁慈。等祭祀完了就把這個草紮成的狗放到河裡,順流而下,自生自滅。

好了,我們可以開始解釋。

道法自然,萬物運轉,陰陽相剋,有生有滅。

而萬物的生滅更替,沒有天地的妄加干擾,也沒有天地的憑空幫助。一切都在道之內,規律平衡的運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放之百姓身上,則為自己奮鬥,為家人拼搏。為社會添磚加瓦,為國家奉獻犧牲。

放之聖人身上,則要通曉人心,參悟陰陽變化。悟天道,求真理。外要防止敵寇入侵,揚我國威。內則教化百姓,引導社會平衡良性運轉。使之百姓安居樂業,社會長治久安。聖人不可能強行干涉百姓富貴,聖人也不可能無理干涉百姓貧苦。

總之萬事萬物百姓聖人天地,皆有其命,皆有其可為,有其不可為。總歸一切都在道之內,陰陽平衡規律運轉。





忘了吃煩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現在那些修仙啥的小說動不動來這麼一句,好多時候看到,都覺得好玩,用的不恰當啊。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生萬物,不以之為仁,不憑藉此事來炫耀仁慈與不仁慈,本其生生之道也,芻狗,祭祀時用草扎的狗,萬物於天地而言不過就好像丟棄的草狗,講無我之態,即不言而成,無我自生。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聖人效仿天道,成其人道,至善者,莫若水,大治者,不治也,聖人之道,不教而教也,是眾生本應如此非我之功也,故言“儘性”,故曰“致己”。

天地,自然也,其言道,自然之道,不以其成而佔,不以其敗而棄,為道而生,怎敢言己乎。

若水


若水nnn


此語出自《道德經》第五章,且看現代流行版本《道德經》第五章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這段話的大意是,天地無所謂仁慈博愛,對待世間萬物的生生滅滅,就像戲耍木偶玩具狗一樣。得道的聖人同樣無所謂仁慈博愛,也把百姓看作木偶玩具狗一樣。這天地之間,難道不就像個大風箱一樣嗎?它雖然空虛卻不枯竭,越是鼓動風就越多。以智治國法令頻出就會加速窮困,肯定不如讓天下保持自然的公平安寧。

為了加深理解,我們還可以參考閱讀《道德經》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這段話的大意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這是因為有醜陋存在。大家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這是因為有邪惡存在。所以說,有和無相互轉化,難和易相互形成,長和短相互顯現,高和下相互襯托,音與聲相互應和,前和後相互跟隨,這就是相對偶然性中的絕對必然性。因此,得道的聖人都是能夠用無為的理念處事,用身體力行推動文明教化,遵循萬物興衰週而復始的自然法則,促進社會生產循環而絕不截留為私人所有,因勢利導有所作為而絕不獨斷專行任性冒進,有了成就也絕不貪戀功名獨享其利。正因為不居功自傲追求私人利益,也就不存在什麼失落感。

顯然,正邪善惡美醜真偽是非黑白,這些“名可名非常名”本身就是有無相生的相對存在。沒有“大道既隱天下為私”的邪道,就無所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正道。沒有惡就無所謂善,沒有醜就無所謂美,沒有虛偽就無所謂真實。所謂仁慈博愛的“名可名非常名”,就是“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也是“皆知善之為善”。那麼,這些“動而愈出”和“多言數窮”的“斯不善矣”,究竟又是“惡”從何來呢?毫無疑問,皆是源於人類道法叢林法則自私物慾弱肉強食“獸之道”的獸性劣根,更是源於“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的“假公濟私”。

如前所述,就像中國人“知道不知道”的口頭禪一樣,在經“孔子刪詩書繩春秋”後形成的《尚書》版本中,也倖存著這樣的記載:“伏犧、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乙、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用現在的話來講,此所謂《三墳》之“大道”,就是中國人祖傳的“大道主義真理”。此所謂《五典》之“常道”,就是“大道主義真理”的時代性闡釋和實用性發展。此所謂“三皇五帝”祖傳的“大道主義”,最初就產生於“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時代。而自“堯舜禹之變”的“夏禹傳子家天下”開始,中國就進入了“大道既隱天下為私”的奴隸制小康社會,也就形成了私有制社會“天子分封建藩”的君臣父子等級禮法制度。從“孔子刪詩書繩春秋”到“漢承秦制”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是這種“大道既隱天下為私”的“常道”文化傳承,也就是“盜亦有道”的“名可名非常名”。

再放眼天下,自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到奴隸制小康社會的“公私之變”以來,特別是從“民主法治”的古希臘奴隸制商業城邦和斯巴達商業軍國主義時代以來,再經“君權神授”的古羅馬帝國軍事擴張和中世紀基督教“神權專制”的“十字軍東征”宗教戰爭,又經歐洲“文藝復興”和哥倫布船隊殖民征服“新大陸”的奴隸買賣“世界自由貿易”狂飆突進,直至形成今天“美元霸權”金融殖民統治的民主法治“普世價值”和市場經濟全球化國際慣例“割韭菜”體系,此所謂“西方文明中心論”的古希臘式大國崛起“修昔底德陷阱”天下興亡週期律,就是私有化商業化拜金主義“神權專制”的“紙牌屋遊戲”惡性循環。這種“戰爭武器決定資源配置”衍生的“貨幣工具決定資源配置”國際慣例體系,也依舊是道法叢林法則自私物慾弱肉強食“獸之道”的“術萬變而道不變”。

然而,這一部長達五千年的私有制社會1%與99%貧富階級分化文明史,卻充滿著仁慈博愛的“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君臣父子等級禮法的“孔孟之道”,是在講“仁義禮智信”的“常道”。所謂“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實則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經濟食物鏈的週期性崩潰與重構。從“民主法治”的古希臘奴隸制商業城邦和斯巴達商業軍國主義時代開始,西方世界也一直在講仁慈博愛人道人權的“普世價值”,實則是“個人至上”和“金錢萬能”勝王敗寇經濟食物鏈的週期性崩潰與重構。究其根源,也都是“盜亦有道”的“名可名非常名”。

以中國式“道術用”與“時勢位”天人合一有無相生陰陽易變系統運動思維來看,對於沉迷私有化商業化拜金主義“紙牌屋遊戲”的錢奴而言,所謂“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就是道法自然法則大公無私抑強扶弱“天之道”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而衣冠禽獸牛鬼蛇神道法叢林法則自私物慾弱肉強食“獸之道”,就必然是滿口仁慈博愛的“假聖假人”。

此便是《問道老子:為何“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之《食草恐龍自私自利“窩裡鬥”漁翁得利原是“霸王龍”?》


叩問公道不見公,

長夜孤坐望星空。

銀河浩渺逝流光,

轉眼閃過無影蹤。


往事悠悠隨流水,

地上曾經生恐龍。

叢林法則食物鏈,

自私自利妄作兇。


食草恐龍窩裡鬥,

一盤散沙自內訌。

食肉恐龍拋魚餌,

各個擊破樂無窮。


食肉恐龍爭地盤,

勝王敗寇出英雄。

合縱連橫看大戲,

漁翁得利霸王龍。


自私自利獸本性,

慾壑難填無底洞。

破私立公顯人性,

抑強扶弱歸大同。


網聞博報



戰神150624565


230810

風中CD

2018年11月21日

芻狗不僅是指祭品,還是指很低賤的祭品,是貧窮人家用以祭天地的,跟牛羊相比狗已經是低賤的祭品了,它卻還是草扎的狗,所以這裡是強調低賤。但是祭品的高低貴賤本來就是人為規定區分的,在天地看來牛羊是祭,草狗也是祭,在天地那裡看來萬物都是一樣的,如果說草狗低賤,那麼萬物都是象草狗一樣的低賤了。把萬物都看做低賤的,從“仁”的道德規範來說,天地自然就是不仁的了。但是既然一樣低賤,也就無所謂高貴,既然無所謂高貴,也就無所謂低賤,萬物眾生都是平等的了。

這裡是說要對萬物眾生平等看待,自然以待,不要人為區分高低尊卑,不要人為定義什麼仁義道德的規範。

緊接著後面的就是天地之間就象風箱,看著空空的但其實不空,只要鼓動一下就有很多風鼓出來。人說的太多,定義、規範、作為太多,最終會技窮,不如守著天地之間的本道,讓萬物眾生按自然之理自然發展。(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這是接著補充說明人不要太人為的行事,補充說明了為什麼與其去人為制定什麼仁義道德的規範,不如順應自然。


風中CD


這句話的意思是要尊重社會或者自然本身的規律,不要用人為的規範約束社會或者改造自然環境。

天地不仁這種說法,似乎有點不好接受。仁愛難道不是善嗎?善的東西難道不能堅持嗎?在老子看來,仁義道德都是可道之道而不是常道。聖人應該洞悉社會發展的規律,順應這些規律,不用仁義道德去約束百姓。這個思想在第三十八章中有比較具體的解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此。

結合一下實際,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監督孩子的一舉一動,盡心盡力,仁愛有加。不過您也可以尊重寶寶,讓他獨立,自己決定如何學習和生活。或許,這樣也許能更好地發揮孩子的天性。這只是個比方,您可別當真。我不是聖人參不透世間大道,只是想讓您明白什麼叫聖人不仁,視百姓為芻狗。

不用仁政去約束百姓,給百姓充分的自由。象這樣追求自由和平等思想貫穿了道德經的始終。也正因為這樣的理念,道德經被世界各國不同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的人所接受,並奉為經典。(相比之下,論語的粉絲要少很多。)


日衝信息 黃


天為了一事同人公平的對待 不仁時的天災人禍都是以人而犯 故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是規律自然一切至高管理是管人的心管萬物的規律生生生不息 利大於癖就會有以萬物的生息而論 癖大於利就會以開闊的決斷來平判萬物 就是律法的國家人民和不良的社會之人

聖人的見法不能與百姓為同者 百姓心中不能見聖人方法 因為林子大什麼鳥都有 故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這意義就是人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略處 你可以是聖人 但是不了百姓 你可以是百姓 但不能是聖人 因為聖人是高度 百姓是平民 聖人可以裝成百姓 但百姓裝不成聖人

管理百姓要有聖人的心 當聖人要有百姓的優勢


鏡花水月128063329


精英太多了,磚家太多了,吃飽了沒事幹,到處亂找事並不是件好事情!反而打亂了天地人的自然和諧,讓社會趨向緊張,增加怨氣。這是違逆天理的事。


長安借東風63583187


芻狗是用各種雜草捆紮起來的祭祀物,或者是嚇麻雀的稻草人,用完後把它燒掉。天地不仁是講天地沒有感情,對萬物的好壞它不言語。聖人不仁,百姓為芻狗這句話也是說聖人不講偏好,人人都一樣,都是“芻狗",至於人們要怎麼做,聖人也不言哉,隨人所行,無可無不可,就是說做人你可以選擇這樣做也可以那樣做。“芻狗”的意思是不值錢的野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