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离家去部队当兵,是什么心情?

潇洒平凡人


我是杨恒,2014年入伍77133部队2016年退伍

当我得知自己已经被录取,第二天就要兵员转运,当天家里来了很多人,许久不联系的姑婆,奶奶和外婆,叔叔阿姨都赶着回来为我送行,那一天很骄傲,每个人口中都是对自己的祝福,当天晚上一夜无眠,脑子里面想的都是如何报效祖国如何打击日本人,如何去成为兵王,第二天全家送我到了武装部,把衣服脱了换上军装那分钟我觉得自己好帅,好骄傲,在全家的目光中我上了车,车上大家欢声笑语,可是车门一关仿佛知道2年内自己回不来家了,都哭了,大家都哭了,什么梦想,什么成长,最重要的无非是家人,那时候很想下车去抱一抱奶奶外婆,奶奶一直跟着车走了很100米,我哭了100米,或许这就是断乳期,一个游子离家远游对家的不舍


呈贡房产顾问杨恒


我是高中一毕业就去当兵了,得知自己被批准入伍是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自己的愿望得到实现,因为当时我考大学够大专线,那时候已经没有包分配了,加上家是农村,条件不好,通过上大学跳出农门的希望不大,就算上了大专,也不一定有好工作,就想去当兵,找一条出路。还好被批准入伍,所以心情比较高兴。

担心的是,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加上当兵前有邻居当兵回来的,说在部队要有眼力见,会说话,要给班长端茶倒水洗衣服,抢着干活,部队怎么艰苦等,因为一直上学,活没干过多少,怕去了适应不了,所以担心。

但是去部队后,感觉挺不错,除了训练比较苦以外,其他的都还好,所以思想很稳定,第二年就考了军校~~




杨树皮砍大刀


说到第一次离开家去部队是什么心情,我也记忆犹新。虽然十五年过去了,但是参军时候的情景一辈子也忘记不了。我来自农村,有两位姐姐,一位哥哥,我排第四。父母是农民,种田为生,最大的收入是靠烧砖烧瓦,养几头猪维持我们的生活和供给我们读书的学费,那时候没有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免学费,九几年到零几年,那时候的学费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相当吃力。父母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将来才有出息,说过不管多苦多累也要送我们完成学业。2004年,我姐他们读大学,我哥高三,下一步也面临读大学,而我只进入高一,家里东拼西凑也很难拿出我们的学费。2004年9月份,看到招兵广告“一人参军 全家光荣”的标语,我就跟父母说我一定要当兵,当兵有饭吃,有出路。父母百般不同意,一定要我继续读书,说我年龄小,不懂事,不知道当兵有多危险,万一去部队了回不来怎么办。我怎么也听不进去,才读高中半个学期,其中考试我全部交了白卷,直接搬书就回家。回到家父母也不跟我说话,我就一直帮他们干农活,坚持了半个月,最后还是老妈先开口,去体检合格就可以当兵。说实话,那个晚上激动得睡不着觉,期待着第二天可以去报名。通过一系列的体检,政审,事情进行得很顺利,父母也没有多问,直到接到入伍通知书的那天,我老爸开口说话了,叫我现在不去还来的及,要不去部队后就不要哭哭啼啼的,丢人,自己选的路一定要走完,敢当逃兵就永远不要回来。我知道老爸内心还是同意我去部队的,要不从小到大跟我说精忠岳飞的故事就没有意义了。接到第二天就去部队的通知,我家里杀了鸡鸭敬了祖宗,然后叫大伯跟叔叔们吃了一顿饭,说了很多嘱咐的话,伯母跟婶婶们都封了红包,加起来刚好三百块钱,那时候是收到最大的红包了,喝完酒我就一个人走三公里的路去镇上,我谁也不让送,我就一个人走,除了一身衣服,三百块钱,一个团员证,其它的物品没有带。当时没有问去哪里当兵,也不知道去哪里当兵,直到在县城集合佩戴红花的时候,公布了去哪个省,那时候最远也是去过县城不超过三次,所以也不管去哪里了,跟着大部队走就行。县城的广场里,都是家长送自己孩子的情景,各种的不舍,而我始终坐在那里不说话,我也有一个小学同学一起去,他父母来送他,看到他哭得不成人样,就想给他一脚。我换上军装,把换下来的衣服跟鞋子交给同学的父母,让他们转交给我家人,就只剩下一条裤衩和三百块钱,一个团员证是自己的了。我知道坐上火车的那一刻,就是离家越来越远的时候,第一次见火车,也是第一次有想家的念头,火车穿过一个又一个的山洞,联想到父母此时在做什么,吃饭了没有,会不会舍不得我……就有种莫名想哭的冲动。






binshijin


我是2006年12月份高中毕业过后,到部队当兵的,到了河南铁军部队。今天在这里讲一下当初我当兵时候的感受吧,说实话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时候我都记忆犹新,我在部队的时候是怎么熬过来的,也可以说是怎么熟悉融入到部队这个大家庭的。

2016年高中毕业,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没有考上你想的大学,后面就放弃了继续读大专的想法,主动跟父母讲,去当兵闯一下,自己到部队看能不能闯出一番天地,这也许是自己可能在验血过后想给自己找一个出路的想法,父母同意了我的想法,后面就在9月份开始托关系找人,想把我弄到部队去当兵,应该在2000年左右当兵的人都知道,去部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说白了那个时候的部队,特别是武装部和那些接兵干部,都还不是那么纯洁。我也不例外,政审和身体条件都通过了,然而还是给了接兵干部送兵干部红包。

由于那个时候的我们不像现在的小孩子,一到寒暑假都会出去旅游,走过了很多地方,然而,我那个时候基本上没有出过远门,没有走出过我的家乡四川,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12月18号我这一辈子都记得非常清楚的日子,坐上了火车,一直走了一天两夜才到达了河南,我也才知道我是到河南去当兵。对于一个从来没有离开家的18岁,孩子来家还是比较孤独的,到了部队过后,由于南风和北风的天气差距还是很不适应,特别是部队的管理,我所在的部队又称之为铁军部队,绿色监狱,训练特别辛苦,那个时候和很多新兵一样,整天都是汇报思想,整天都是思想教育,天哪,这种日子过了三个月,所以说新兵三个月都是熬过来的,后面就慢慢熟悉了,慢慢融入了军营,也就在部队干了两年,自己觉得在部队没有多大的前途,所以在2008年12月份就退伍了,当然那个时候转士官也是可以的,还是需要钱,应该在那个时候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吧。

当然部队给了我很多,让我从一个年少无知的青年转变成了社会责任感比较强,还有适应社会比较强的一个,小伙子,回到地方过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还找到了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当然这一切都是在部队学到的,一些性格品性方面的事情。





贵娱圈


那年那月那日(1996年12月18日),我首次离开家第一次远行,穿着崭新的军装,踏上从军的路程,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想起前不久,邻居们刚知道我要当兵消息时都替我高兴,见到我就主动跟我打招呼,拉着我的手,祝福的话说的没完没了;而我当时也是很是“显摆”,穿着崭新的军装到处“招摇过市”,很是威风,一见到人夸,心理就美滋滋的。

更不用说我父母了,他们每天笑容满面,合不拢嘴,像年轻了十岁,我们家每天都像在过春节,家里人来人往,正是应证了那句话: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而那天我真要走时,我背着背包路过他们家门口,父母帮我拿着行李,邻居阿姨们都走出家门来送我。与前几天开心不同,当时没有多少人替我高兴,只是一个劲地抹泪。她们看着我长大,知道我从未出过远门,一个农村娃又没见过什么世面,一出门就走那么远,人生地不熟,能习惯吗?她们送了又送,走了又走......

隔壁的陈奶奶更是拉着我的手就不松开了,连说:“二仔(我在家排行老二)到了部队后,多听首长的话,自己要照顾好自己,想吃啥,就写信告诉我们,我们给你寄过去;想家时,就让你爸妈到部队去看你......”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了。

听了这些话,我是万般不舍,甚至产生了错觉,好像是生离死别一般。本来我对即将去的全新部队就很忐忑,原本之前每天做梦都盼着去部队的我,却在要去的前一天晚上失眠了。

一晚上我想了很多:部队究竟什么样子,新兵连到底有多苦,新兵班长会对我好吗?老兵会欺侮我吗?尤其是我能考上军校吗,假如我考不上军校,混不出个名堂来,当几年“大头兵”回来那不就全完了吗?那又怎么面对我的父母与家乡亲朋友好友?

那天,两公里不到的路,我们却走了一个多小时。走着走着,我总感觉有点孤注一掷的感觉,我想起那句话:既然自己选择的路,就是爬也爬下来。顿时像是悲从心起,想起《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现在想来,上面这一切真是多么幼稚可笑。天道酬勤,上天都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到了部队后,我一个农村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当班长、入党、上军校、当干部,现在也转业了,期间还把村里几个孩子也带出来当兵,他们中的有一个也像我一样考上军校,现在还在部队当连长。

所以,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好男儿就是要当兵!


窗外的白杨


每当提起第一次离家到部队的那段日子,我就感到莫名的内疚和心痛。

95年我从镇上的一所中学考入南昌某军队院校。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整整让全家人激动了很久很久,毕竟在农村能考上军校是个光宗耀祖的事。

那个时候交通很不方便,加上我没有出过远门,父母决定送我去报到。

我的家在苏北农村,8月28号的早晨,太阳还没出来,父母特意选了个吉时6:08分,我们带着大包小包从家里出发,到镇上大概四公里,是父亲请邻居开着手扶拖拉机送我们过去的。看得出来父母的心情特别的好。而对于我,既感到兴奋又觉得很伤感,兴奋的是我终于上了大学,憧憬着往后的美好生活,伤感的事,这一离家就要一年的时间,第一年寒假要实习,回不了家。

半个小时左右我们到达了镇上,上了一辆开往南京的普通的长途汽车。车上坐满了到南京去的人们,走道里堆着大大小小的装满东西的纸箱、蛇皮袋,有的还把鸡、鸭带上了车。这里浓浓的汗腥味夹杂着家禽粪便味,让人作恶。

那时候还没有高速公路,汽车走的是普通的公路,一路颠簸,加上炎热的天气,让我的情绪降到了极点,原本兴奋的心情荡然无存。和大多数的人们一样,父亲和母亲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额头的汗水沿着脸颊往下淌。

经过近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汽车驶入了南京长途汽车站。父母和我都是第一次来到南京这座大城市,下了车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只是跟着人流往出站口方向走。

担心赶不上南京至南昌的火车,我们顾不上吃午饭,叫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带着大包小包往火车站赶。

等我们买到火车票的时候,已经是将近中午12:00,火车发车的时间是下午1:30。看到时间还有余,这个时候我才感到饥肠辘辘。母亲拉着我们进入了火车站广场上的一家小饭店,饭店门面不大,进入里面也十分地凌乱,七八张小饭桌已经坐满了吃饭的人。

趁着等座位的档儿,母亲与饭店老板娘拉起了家常。老板娘是个四十出头的妇女,操着一口地道的苏北口音。见是同乡,仿佛让我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找到了依靠。隐约听见母亲对老板娘说,我们这是送儿子去上军校,说话间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和骄傲。

吃完饭已将近一点钟,我们又匆匆忙忙地往火车检票口奔,连问带猜,好不容易找到检票口检了票。跟着人群挤上了一辆绿皮火车,现在才知道那个时候还没有动车和高铁,乘坐火车都是那种绿色的普通客车。

时值学校开学季,坐着的站着的人群挤满了车厢。我和父母都是第一次坐火车,因此感到十分地好奇。下午我们边看着两边的风景边聊着天,时间过得很快。到了晚上特别是下半夜的时候才是寂寞难熬的时间。这个时候,车厢里的人们大都入睡,倚得倚,趴得趴,还有得干脆躺在了过道上,只听见车厢壁上转着头呼呼作响的摇头风扇。

母亲胃一直不好,长时间的乘车让她十分难受,时而靠在父亲肩膀上,时而趴在小桌板上,后来,父亲干脆从随身包里拿出了一张报纸铺在了小桌板下让母亲躺着。而这一夜父亲一直没有入睡。

就这样我们熬过了难忘的一夜。

第二天早晨6点多的时候,列车终于到达了南昌火车站。当我们走出出站口的时候,学院已经派出接站干部和接站车辆在等候。

之前,参加军校体检的时候,考官也叮嘱我们,军校有严明的纪律,一般情况下亲属不要来队。当我从父母手中接过大包小包的时候,内心深处真得很想让父母陪我到我即将生活四年的军校去看一看,也歇一歇。但一想起考官的话,我立马打消了这个念头。提着包头也不回地上了接站车。

登上接站车后,只见父母依然站在原地朝我挥着手。

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没有文化,目不识丁,也没有出过远门,后来,父母是怎么买的返程票,怎么一路转车回到的家,我一直不忍心去问,也无颜去问。

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快五年了,每每想起送我上军校的一幕,我的内心就充满着无限的悔意和歉意!


半知舍


当兵的那一天,我现在依然记忆犹新,我是2011年12月12日那一天到的部队,我的入伍方式跟很多人都不一样,我是属于大学生入伍,异地入伍,我是一个南方人,但是我在辽宁抚顺读大学,刚入学没有多久,10月份左右就听说部队来学校征兵,当时心里还挺激动,果断报名参军。

做父母的思想工作

我报名当兵的时候,我父亲是支持我去当兵,但是我母亲怕我吃不了苦,会在部队受罪,不同意我去当兵,但是我还是想去当兵,所以我就在电话里面跟我讲,去部队有什么好处,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也是比较困难,家里好几个兄弟都在上学,刚好当兵能够免学费,最后我母亲同意我去当兵。

体检、政审都很顺利

当时去体检的医院好像是抚顺市医院,然后体检的医生听说我们大学来了好多人要去当兵,体检的时候医生就问我:你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学生吗?你是想当兵还是不想当兵?我直接跟医生说,我自己愿意去当兵,然后医生说:在我这个项目肯定没问题。当然我身体也是合格才能当兵,并不是因为医生给我开后门,因为到了部队之后,也是要进行全面的体检过。政审的时候是来我们学校政审,一切都很顺利。

通知我去当兵的时候仅剩三天时间

我家在南方,而我学校在北方,想要在当兵前回家看看父母真的还挺难,当时要是坐飞机那肯定是赶趟,五个小时飞机,加上半个小时公交,两个小时的大巴车,最后半个小时摩的才能到家,最后考虑到路程还有经济的原因,只在电话里面跟父母告别。

在部队的那一晚感受

当时我到部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这样,所有的新兵集合在操场上等待分兵,最后新兵班长帮我把背包拿进了班里,那时候所有的新兵都没有吃饭,心想在部队的第一顿饭应该吃的不错吧!结果是我想多了,那天晚上,新兵班长带我们去炊事班吃了一碗面条。回到班里就寝的时候,当时已经是冬天,北方已经开始下雪,天气还比较冷,新兵班长就把自己的大衣盖铺在了我的被子上,让我对部队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印象,原来部队里面的班长还挺好,那一晚我睡得还挺香。


最后,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吧,但是刚去部队的时候,多少都会有不习惯,甚至有想回家的想法,这都很正常,一个新环境需要慢慢去适应。


制空能手


我当兵的时候19岁,2010年去的新疆喀什!下了飞机看不到一点绿色,树都是光秃秃的,天上飞的好多的黑鸟(后面才知道那是乌鸦),黑压压一大片!对于一个江西人一年四季都是绿色植被包围,很是惆怅!最惊讶的在去军营的大巴上看到了一个维吾尔族的老大爷赶着驴车!就是动画片阿凡提赶得那种,当时是真后悔来当兵啊,才十二月就冷的不要不要的,路上还看到跟脸盆那么大的饼也就是馕饼,我当时就说,这么大怎么吃啊,肯定不好吃,后来吃了一次发现贼好吃!现在回来三年了都还很怀念!到了营区班长就说要喝热水千万别喝冷水,但我从小就不喜欢喝热水,偷偷跑到水房喝了自来水,结果。。。那拉稀把拉的!后来才知道新疆自来水碱性太大不能直接喝!光秃秃的白杨树,黑压压的乌鸦,老大老大的馕饼,一辈子最好的回忆!


东风快递资深快递员


★自己无数次安慰自己忍住不哭,可是离家的车轮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氛围中起步的时候,看到母亲依门而立不停的落泪,自己控制不住,眼泪不争气的下来了。

★到了武装部,见到熟悉的同学和不熟悉的人,穿上军装几分钟就熟悉,开始嘻嘻哈哈谈天说地,啥事都放到脑后去了。

★上了火车,真正离开家乡,淡淡的离愁挂在脸上,看着窗外若有所思,一幕幕浮现在家时候的过往。

★快到部队,带兵领导吩咐拿好各自的物品,准备一车,那一刻心情激动,紧张,内心深处把部队想象的样子一会清晰一会模糊,一会城里一会乡村,走到部队营门,心里多少有些落差。

★现在想起来,感觉就像昨天刚发生的一样,真的好快呀!一晃就老了。


林夕61858658


这个问题要回答起来,其实并不难,但是必须用美军的当兵来借喻。一个字,太安全了。

美军的征兵体制很特殊,一般是各军种开设有征兵局,没有所谓的军分区,但是兵每年都能征上来,还打了一战、二战、越战、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其间小一点规模的军事行动更是不计其数,啥也没耽误。

美军的征兵可以从高中毕业生中来征,也可以从大学毕业生中来征,就是没听说过征招初中生。美军的新兵征召进来,一般是在负责新兵军事训练的基地、营地进行6-12个月的基础军事训练,时间根据不同的军事专业岗位来定,不同的岗位时间也不一样。结束基础军事训练,再分配到其他基地进行专业训练,然后才是分配到某一部队,去真正的服役。

 

美军新兵的滋味相当不好受。美军训新兵使用训练教官,就是那些戴着很像是牛仔帽但是坚决不是而是战役帽的那些中士以上的军士。他们的这顶帽子可是强权的象征,经常性地向新兵大吼大叫,而且是用嘴巴贴近新兵的脸去吼叫。尽管美国人讲究牙齿保健,但是牙齿这个玩应越洗越口臭,原因非常简单,破坏了珐琅质了,牙齿就变质了,口臭就更厉害了。新兵要忍受这些所谓的训练教官的口臭,还不能有任何反抗,否则军士们会集中到一块,共同打骂体罚不听话的新兵。

 

美国的新兵也有严格的体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考核,总的说一算是综合性小型战术考核,很多课目一块堆地搞,新兵不累吐了血才怪。只能考核通过了,才有可能被授予二等兵的军衔,左臂上才会出现小拐弯样式的军衔标志。否则,你有可能左臂上永远啥也没有,就被“使不活动”,放到集中营里准备劝退了。

 

总体上当兵就这些感觉吧,世界各国,大体相当,不可能把你征召去了让你养大爷去了,新兵都在大爷了,那么二级军士长不和是祖宗、准将不得是上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