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通渭關注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什麼是糟粕?就是過時了的文化,就是落後於時代的精神產品和教條式的信仰。對糟粕的看法,不能一概否定。要歷史地看,發展的看,辯證地看。糟粕相對精華而存在,精華相對槽粕而發展的。現在人們提出糟粕問題,特指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不切實際的問題。在古代社會,糟粕是封建社會的核心思想精華,在中國封建社會統治了幾千年。在當時有相當重要的存在價值。現在,歷史是有延續性的。我們不能完全割斷歷史否定糟粕,糟粕應該作為歷史的參照物。應該繼承的揚棄,而不是完全拋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有封建社會糟粕的貢獻,否定糟粕 就是太絕對了。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如果我們中國人都不相信中國封建社會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那麼,我們就是數典忘祖了。中國人的血液裡流淌著封建社會的傳統文化。祖祖輩輩就是這麼過了。每個人言談舉止當中都蹦出了封建社會所謂糟粕的詞彙,說拋棄沒那麼簡單。如果中國人都瞧不起中華傳統文化。在世界上辦那麼多孔子學院,誰還能相信?對糟粕不能輕意講拋棄,而是揚棄,還需要進一步地繼承和發展。


慈音1


另類君答題^_^

“糟粕”一詞本意是指造酒後剩下的殘渣。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精華是指美酒,而糟粕就是用剩下的酒糟。

中華文化的糟粕這個題目是老生常談,不同時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視角和態度。

五四時期,魯迅、陳獨秀等提出廢除文言文,甚至廢除漢字,態度不可謂不激烈,建國後仍有人繼續堅持廢除漢字,全國學習拉丁文或英文字母,後來轉為用簡化字;

經歷數十年碰撞磨合,我們現在公認的“中華文化的糟粕”大致是:太監製(魏忠賢)、裹腳(三寸金蓮)、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德思維)、厚黑學(臉厚心黑)、忠君(岳飛)、真命天子(天命所歸)、出將入相、才子佳人。

這裡特別提到的岳飛忠君,忠君和愛國並不衝突,但岳飛忠君是單純的忠君,儘管也有收復失地的想法,但收復失地並不是為國家收復失地,而是為了趙構收復失地,所以他儘管冤死於風波亭,但他是以忠臣的身份而死,並非以愛國的名義而亡,他也是封建糟粕的受害者。

我們現在認識到的封建糟粕,這些東西存在的前提是它們的存在都對封建統治者有益處,而受到傷害的卻都是忠臣良將和平民百姓。

另類君一直無比操蛋的認為,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糟粕的主供應商。忠君愛國、出將入相這種當時所謂的“主旋律”和“政治正確”,五千年後的今天,我們認真思考,會明白,這一切的一切,都不過是為帝王當奴才的宣傳畫冊罷了!

請看今天仍在拋售糟粕的犬儒的表現:

于丹為霧霾站臺:“只要不讓霧霾進入你的心裡就好了”;

餘秋雨“苦勸”地震中因校舍倒塌死難的學生家長:“你們的孩子愛這個國家,也愛學校和你們,不要讓他們在天國失望!”

以上例證試圖說明,糟粕的存在前提是有上位者的需求,這種需求對某個群體大有益處,時至今日,糟粕仍大行其道,真是讓人怒髮衝冠,艹了個蛋!

另類君言盡於此,告辭!


另類文史



傳統文化的糟粕。集中在法家思想中。

一、法家是幫君主馴服奴才。

法家是讓人民做犬民,做狗奴才。。

韓非子謂之: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

韓非子對良民的定義:寡聞從令。

韓非子還提出了三綱理論: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

韓非子甚至提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主而誅臣,焉有過!

而儒家認為,把人民當奴才的君主,必須誅殺。孔子謂之湯武革命,孟子謂之,湯武誅獨夫。

二、法家是法治的頭號死敵。

法律體現君主的意志——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

君主牢牢鉗制刑法——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殺之柄。

夷族連坐—— 一人死罪,夷滅三族,株連十戶。

寧枉勿縱——商鞅謂之:刑用於將過,則大奸不生。

三、惡政——馭民六術:愚民、貧民、疲民、弱民、辱民、虐民。

正如梁啟超所言:中國人最大的劣根性是奴性。中國唯一領先世界的,是法家的防民之術。 法家是民主、法治、憲政的頭號死敵。法家思想不滅,中華民族不興!


楊朱學派


個人覺得文化的本身是沒有精華與糟粕之分的,有些傳統文化你覺得它是糟粕,很可能是因為你所處的時代的歷史環境所決定的,換一個環境或者方向看待這些傳統文化,可能又有所不同,下面我簡單的舉幾個列子。

一、裹足

在封建社會中,女子從四、五歲開始就要用布把雙腳緊裹,讓雙腳畸形變小,因為封建社會的人人為女子的腳不宜過大,要小巧如三寸金蓮,這種行為在現代社會看來肯定是被認為是封建思想,不被大家所接受的。但是我們換一個環境看待一下,現在很多舞蹈演員為了讓自己的形體更美,不惜動手術去掉身體的骨頭,以保持身體的柔韌性,又或者舉重運動員為了比賽瘋狂增重或減重,這些舞蹈演員和運動員他們為了藝術和國家榮譽殘忍對待自己身體,與封建社會中的裹足文化其實差不多,但是我們能接受舞蹈家和運動員的行為卻不能接受裹足行為,其實是與我們生活環境有關的,有些文化只是已經不適應現在的生活環境了,並不是文化本身有好壞之分。

二、貞操觀念

古代貞操觀念在現今社會看來是對婦女的片面苛求和極不公平的道德觀念,現代社會講究人人平等,每個人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那種不平等的觀念應該擯棄。但實際上現在我們夫妻制度下,有良好的貞操觀念也可以促進夫妻和諧相處生活的正面意義,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維護社會風氣,所以也不能全盤否定。

三、孝道

古時候有為母埋兒、臥冰求鯉等孝感動天的事蹟,一直被大家所讚頌。但是放到現在來說這些盡孝的方式就可能不被大家所接受了。

所以說時代的變遷,環境的改變對文化的性質有一定的影響,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文化問題!





煩惱飯桶


中華文化最大的糟粕,就是幾千年來,一直想用道德教育治理國家,失敗了,又重新再來,一代一代,一朝一朝,就是不尿法制。

也不知道這些人笨,還是太聰明瞭。他們不厭其煩的這樣做,日日講,時時講,不行?也還是講。

因此,我認為我們要做的,一是首要的,必須儘快做的是完善和細化法律,同時,健全嚴格執法守法的機制,把法律這個底線打實打牢,也就是把他律的強制手段打實打牢。首先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二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跟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如果社會底線風氣不良,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力量大打折扣,甚至令人反感。三是儒佛道等各家的糟粕,各家自己去清理。能清理掉的仍納入正能量體系,清理不了的由社會各方共同清理,甚至打入冷宮。四是一些儒呀什麼的,別幻想成為官方獨樹的宗教和派別了,幾千年的教訓,早該使當政者清醒了。還是踏踏實實的在民間為國家、為民族默默奉獻吧。五是媒體、網絡和國人理智監督是執法守法和各種職業道德、公共場所道德及一切公德得到全覆蓋,無死角落實的有力有效的武器。希望各方正確運用、充分運用。國家依法規範和引導。


魚磊衛靜


專治愚民是傳統文化最大的糟粕,而且兩千多年來強化到牢不可破,根深蒂固,以至於鴉片戰爭以來儘管積貧積弱,然而社會變革改良屢屢失敗,傳統文化沒有妥協共利思想,只有絕對權威。盲目排斥外來思想文化,以幾千年歷史輝煌不能自拔,沒有平等自由概念,讀書人的理想是出仕為官,光宗耀祖,當人上人,躋身上一層社會等級,脫離被壓迫的底層社會層次。蔣經國晚年感嘆:“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不管是軍人或者非軍人,一旦掌握權力以後就開始耀武揚威了,欺凌比他地位更低的人,當遇到比他更有權力地位的人,立馬就變成低頭哈腰的奴才,兩千多年來都是如此,中國人飽受沒有約束權力的欺凌。歷史上沒有永遠的權力,打江山坐江山那是封建的思想,權力是該放下架子迴歸平民視角的時候了……”


遺失在密林深處


所謂的"糟粕",是指那些時代特色過濃,不能與時俱進的形式,我們的傳統文化需要分清文與質的區別。

孔子兩千多年前就說過"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話,我們不聽,那沒有辦法。

更有甚者,自己不知變通,不知變通的原則,刻舟求劍、膠柱鼓瑟,出了問題卻歸疚於古人,這對解決問題更是沒有任何裨益。

這就如同穿衣服,古人只告訴我們,人要知廉恥,懂冷暖,善護體膚,須著衣裳,這個就是質,是不變的。

至於穿什麼樣式的衣裳,則漢有漢服,唐有唐裝,宋、元、明、清,各有不同,各以所需,適宜而已,這個就是文,此謂可變。

但不管怎樣變,人總要穿衣服,現在連有些禽獸都穿上衣服了,又何況人呢?所以只有知變與不變,才能分清精華與糟粕,也才有資格繼承並弘揚我們的文化。


澡雪堂主


既然稱得上文化,那一定是精華的東西,不道德,低級庸俗的不叫文化了,能引領和帶動人類文明的才是文化,魯迅還想廢除漢字呢,難道中國漢字不是優秀文化嗎?就如你過得富裕了,穿個麻布衣服,別人也會說你好,說你會養生,5000年能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都是優秀文化,不要懷疑有糟粕,你還沒有發現其先進性吧?都說《易經》是封建迷信,可有幾人知道《易經》是中國文化之根呢,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辯證關係。


德能勝才


中華文化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的結晶,沒有糟粕之分,問題是學了中華文化利用中華文化去行使不規範的行為危害他人安全利益才是糟粕,古人有古人的用意,象忠孝結義,仁義道德,男尊女鄙,……這些都是用來管理社會的方法規矩,用它來代替現在的法律法規,怎麼到了現在成了糟粕了呢?你不想想,現在國家針對各行各業的管理條例,政策法規,國家憲法,目的是什麼呢?你敢說是糟粕嗎?你這樣來理解中華文化那就大錯特錯。因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不同,只有用那種古老的觀念來管理行使職權,象現在,有了雄厚的中華文化,應當是用法律法規來管理和行使職權是合情合理的。這也是限制約束那些不正當的違法之人的行為和犯罪行為,這絕對是正確的。


一不平2018


如何區分精華與糟粕?

現代人太自我,認為讀了點書,就有能力區分精華與糟粕。而我常見的被認為是糟粕那部分,很多隻要深入去了解,才知道是精華中的精華。

現代中國人太喜歡用西方標準衡量東方思維,不知其背後的精華。反倒因其不符於西方邏輯,則一律打倒。

這樣吧,按跆拳道規矩,我用散打,你用巴西柔術,看誰能打贏誰就是精華,反之就是糟粕,好不好?

所以,就別扯蛋精華與糟粕了,好好精研自己的學科吧,別亂跨界妄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