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纣王聚歼四大诸侯,却为何放过西伯侯姬昌?

草根也谈历史


西伯昌(姬昌)是继承父亲(季厉)西伯侯之位。他的父亲被纣王软禁一段时间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还有一种说法是因权重遭忌,被文丁软禁绝食死。季厉在位时,在周国周边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并打败西戎和北狄非华夏部落,扩张了周国的实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也引发了大商上下君臣的不安心和纣王对他的猜忌之心。

纣王无道杀忠贤,酷惨奇冤触上天。聚歼四大诸侯,却为何放过西伯昌?这要从许仲琳著《封神演义》第六回的炮烙之刑说起。炮烙相传是殷纣王所发明对犯人实施一种非常残忍的酷刑。只炮烙四肢筋骨,不须臾烟尽骨消,尽成灰烬。此刑名曰‘炮烙’。

而恩施仁德的姬昌不愿看到如此残害的酷刑,心中很是气愤。一心想要纣王废除炮烙之刑,并献上了周国洛河(黄河右岸重要支流,也称伊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不过纣王答应了西伯的要求,废除了炮烙之刑,姬昌得到了天下也百姓的爱戴。


周的国力日益增强壮大,受封三公即西伯昌,拥有雍州(九州之一)之域,势力扩展到江汉地区,诸侯归附者有六州之众。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北伯侯),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于是将姬昌拘于羑里(囚禁姬昌的地方)。

周国大臣散宜生重价购得驺虞(日行千里的珍兽)、鸡斯之乘(传说中的鸡斯神马坐骑)、骊戎文马、有熊九驷及有莘氏美女(伊尹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悦汤)给纣王。纣王大悦,“仅此一物(指莘氏美女)就足够了,何况宝物如此之多!”于是下令赦免姬昌出狱,赐给弓矢斧钺,使姬昌得专征大权。


阿离日记


《封神演义》:纣王聚歼四大诸侯,却为何放过西伯侯姬昌?

《歪歪侃封神》第346期

纣王杀四大诸侯的起因,还得从纣王八年说起。纣王八年,妲己进宫,进宫后为争夺后宫大位,设计害死姜皇后,姜皇后可不是一般人,父亲东伯侯姜桓楚,为诸侯之长,号称麾下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雄踞东鲁,实力不容小觑,外戚势大,自来是天家心腹大患,正因为如此,所以纣王本来就对姜桓楚有些忌惮,如今又无缘无故的杀了人家的女儿,这等人是好冤枉的?

于是深恐“东伯侯姜桓楚,知他女儿惨死,领兵反叛,构引诸侯,杀至朝歌”,担心姜桓楚造反,担心造反怎么办?连忙宣宠臣费仲进宫问计,费仲果然聪明,那是眼珠一转,计上心来,曰:

“陛下不若暗传四道旨意,把四镇大诸侯诓进都城,枭首号令,斩草除根。那八百镇诸侯知四臣已故,如蛟龙失首,猛虎无牙,断不敢猖獗。天下可保安宁。”这里的问题是,纣王只担心东伯侯姜桓楚造反,费仲为何要劝他杀了四大诸侯,是费仲心狠手辣吗?

当然不是,其实这才是费仲的聪明之处,他能举一反三,从纣王的只言片语中听出,纣王担心的,根本不是姜桓楚,而是强枝弱干,也就是后世所谓的藩镇割据问题,而这个问题,殷商时期尤其为甚。殷商时期的诸侯,其实就是方国国君,方国的权力本来就大,小方国,如冀州侯苏护等,都敢跟纣王对着干,更何况,东伯侯这等四大诸侯呢。

他们雄兵百万,战将千员,虽然有点夸张,但势力雄厚是不容置疑的。更何况,方国只是附属殷商,政治、经济、军事等都是独立的,人家的君王、臣下都是世袭或者由自己任免,朝廷根本插不进手去,这种情况下,他们跟朝廷一条心还好办,不是一条心呢?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所以,费仲的计划是,杀死四大诸侯,拆散他们的诸侯联盟,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有人想造反,他也不敢跳出来牵头啊。纣王一听,虽然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当时的局势而言,未尝不是一条好计,于是就很开心的卿言甚善了。

纣王诓骗四大诸侯进京,就是为了杀掉他们的,可结果呢?

东伯侯姜桓楚是真死了,南伯侯鄂崇禹因为帮姜桓楚说了几句好话,也死了,可奇怪的是,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也帮姜桓楚说好话,却啥事没有?北伯侯暂且不论,单说西伯侯姬昌,之所以不死,真是因为朝内比干、微子等大臣求情吗?

赵启、梅伯、杜元铣这些老臣死的时候,比干等哪个没求情;纣王诛杀殷郊、殷洪的时候,比干等反响更加强烈,九间殿上,群情激奋,吓得纣王都不敢出来,可结果呢,纣王哪一回听了,不照样该干嘛干嘛,以前不听,现在听了,是因为这一回,比干等表现得比当日为殷郊、殷洪求情时还激烈?

当然不是,只因为比干说了一句话,让纣王当即惊醒,惊醒之后,就不敢杀姬昌了,哪句话?为什么?先看看四大诸侯是干嘛的?纣王八年四月,四大诸侯进京朝觐,纣王接见他们时,曾表彰他们说:“卿等与朕宣猷赞化,抚绥黎庶,镇摄荒服,威远宁迩”,这句话的核心就在“荒服”二字上,那么,什么是“荒服”?

远古,大禹以王城为中心,将方圆两千五百里的地方分为五服,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这五服分别是:甸服、候服、绥服、要服、荒服,其中荒服就是荒远地区,那里的人来去不受限制,可以随意居处,不受约束。为什么不受约束?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了,从这个层面就可以看出,四大诸侯其实就是镇守四方边疆的。

从殷商地图上看,东伯侯在东鲁,主要镇守山东一带,他镇守的如何呢?纣王七年,北海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诸侯造反,上古北海,即山东渤海,说白了,也就是东鲁,靠近海边的诸侯勾结夷人造反,闻太师已经亲率三十万大军征伐,有闻太师坐镇东鲁,姜桓楚即便想造反,也难成心腹大患,更何况,东鲁真的不行。

姜桓楚死后,儿子姜文焕造反, 姜文焕表面上看厉害的不得了,结果呢,鲁雄镇守陈塘关,就把他打的溃不成军,只能掉头攻打游魂关,游魂关,纣王只派出个窦荣,一介凡人而已,就打的姜文焕二十余年寸步不前,这等实力,纣王还担心他吗?

南伯侯鄂崇禹呢?镇守安徽、江苏一带,四大诸侯中最弱的一支,一个邓九公就绰绰有余。更何况,自纣王上任之后,着重经营的就是东、南两路,对付这里的东夷、淮夷等,精锐大多留在这里,这种情况下,倘若东、南两路诸侯造反,正好可以彻底洗牌,在东南两路扶持忠于朝廷的势力。

从这个层面看,杀掉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利大于弊,所以,纣王就毫无心理负担的杀了,可西伯侯姬昌呢?说实话,刚开始,纣王的确是要杀的,四大诸侯中,西伯侯姬昌实力最强,还留着他干嘛?

可就在纣王就要下手的时候,比干出来了,说了一大通废话,但在提到姬昌时,却用四个字着重提出姬昌“智服反叛”,什么意思?哪里来的反叛?

西伯侯姬昌镇守陕西、甘肃一带,守的是西北边疆,那里有翳徒戎、孤竹戎、鬼戎等各方戎人作祟,戎人战力异常彪悍,可朝廷集中精力对付东、南两路,西北实在无暇顾及,无暇顾及怎么办?让戎人打过来?那怎么行,只能依靠仁义为主,忠心不二的姬昌了,管他的仁义、忠心是不是假的,因为前面也说了,方国政治上独立,他们的君王只能世袭,朝廷根本插不进手去,这种时候,不依靠明面上非常忠心的姬昌,还能依靠谁呢,更何况,周自立国之后,就一直跟戎人作战,他们有经验啊。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以及智服反叛这四个字,所以,四大诸侯中,纣王是唯独不敢杀姬昌的,只能把他软禁在羑里,让他做个人质,至于崇侯虎,崇侯虎不死,也不完全是费仲等人的劝谏,而是,既然不敢杀姬昌,那也就只能留着崇侯虎,因为两家是世仇,还得靠他牵制姬昌,牵制岐周人马,以防万一呢。

不这么做又能有什么办法?谁让朝廷,主要兵力,都集中到东南两路了呢。


草根也谈历史


原著第十一回有提到,西伯侯姬昌见天子不看姜桓楚的本,就平白将桓楚拿出午门碎醢其尸,心上大惊,知天子甚是无道。乃奏曰:“君乃臣之元首,臣乃君之股肱。陛下不看臣等本章,即杀大臣,是谓虐臣。”

随后纣王看完四侯奏本,更是大怒,意将逆臣枭首。由此可看出伴君如伴虎的可怕,只要触犯天颜,随时掉脑袋。

跟着费仲,尤浑出班保北伯侯崇侯虎获特赦。武成王黄飞虎、亚相比干等七臣出班保其他三臣,乞陛下一并怜而赦之。如果三臣无罪而死,难服臣民,况三路诸侯俱带甲数十万,万一出事,闻太师又远征北海,内乱又起,所以纣王也怕。

最后,又有六位大臣保桓楚、崇禹两侯。但因纣王已被触怒,说了句如再阻言者,与二逆臣同罪。可能也是天意该二臣命绝。姬昌最终被囚羑里七年,演绎出巜周易》。

在去朝歌之前,姬昌已经起一易课,吩咐伯邑考,此去多凶少吉,纵不致损身,该有七年大难。

冥冥之中,有些事情,天意难为。且看第三回有诗曰:岂是纣王求妲己,应知天意属东周。


古典文化交流


没有放过,结果是一样的!

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这一记载毫无怀疑。一直以为周文王被放回去了。其实不然!

直到1977年在陕西岐山周原,考古发掘出一块甲骨,上面的文字被破以后的意思是“王祭祀大甲,册周方伯,先王保佑风调雨顺。”甲骨文中的“册”字是个象形字,意为一条条肋骨 ,这段文字的意思就是把用于祭祀的人杀死,然后剖开胸膛摆好,并显露出一条条肋骨。


显然,文王被残忍的开膛破肚,尸体被用于祭祀了。后来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成功,建立的周朝。并追封其父为周文王。

那个时候没有竹简,也没有书籍,所以这个“册”的意思很值得深思。
不论是商王还是贵族,都大量的杀死奴隶和俘虏来祭祀、殉葬,甚至某些工程建筑,如建造宫殿都要先杀几个奴隶埋在地基或者柱子旁边。

由此可见,周文王是被第四种祭祀方法,劈砍而亡!


领航者号


因为西周当时实力强大,纣王怕西周反抗商朝,没有杀了姬昌。放他回去是为了安住西周的心


武思琦


其实是这四大诸侯得罪过妲己,所以妲己蛊惑皇上杀死了四大诸侯,


化妆造型美甲师阳阳


封神榜中没有剿灭四大诸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