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要增强三大有效供给

看点 | 高职扩招要增强三大有效供给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与职业教育相关的两个数字,1000亿和100万:“政府将从事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高职院校)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大利好,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看点 | 高职扩招要增强三大有效供给

要写好高职教育2019年这一奋进之笔,必须增强高职教育内外部有效供给,从而扩大有效学位供给。

高职扩招100万人,使高职院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国家层面今年初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职业教育发展绘就了政策蓝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高职扩招100万人,中央财政也相应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大力支持,这给高职教育扩展了宏大的发展空间,这是高职教育发展前所未见的大好机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近年来全面实施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呈现了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到既扩容,又提质,持续推进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这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挑战。要写好高职教育2019年这一奋进之笔,必须增强高职教育内外部有效供给,从而扩大有效学位供给。

增强高职教育制度性、政策性有效供给,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给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制度性、政策性框架,目前亟须能够将宏观政策落细落实落地的具体制度和政策,就职业院校而言,制度和政策供给具有外部性的特点。

必须快速推进招生制度及其相关政策的改革。目前的招生录取制度及其政策已成为高职扩招的制约瓶颈,必须大幅度提高中职升读高职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中高职贯通衔接的比例。如果继续沿用现行升学考试的高职招生录取模式,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产业工人将会继续被升学考试拦在高职院校门外,因此,必须为上述类型的考生提供专门招生录取的政策通道。在实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等多样化招生改革的基础上试行注册入学、申请入学、评价入学等更加行之有效的招生录取方式,大幅度降低入学门槛甚至是实行零门槛入学。

要建立与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各级政府要按规定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目前,很多地方仍然没有制定和落实高职生均经费标准,在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政府也要大力支持的政策要求下,各地必须首先对标补齐高职生均经费标准缺口。

真正落实高职院校“放管服”改革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安排。必须加速推进高职院校资金运用、绩效分配、岗位设置、编制使用、教师聘用、招生录取等属于“深水区”的“放管服”改革,使高职院校真正实现依法办学、自主办学。

建立落实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的制度体系。当前,各地已出台很多激励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制度和政策,但是要真正形成职业院校的吸引力,必须在国家资历框架,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保障等方面加大制度和政策供给的力度。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职业院校毕业生待遇保障方面的制度和政策供给比较完善的时期,职业教育就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增强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有效供给,促进高职院校扩容提质、增强服务能力。考察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就是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就职业院校而言,这方面的有效供给具有内部性的特点。

突破学历教育的固有思维定势,拓宽服务面向。在满足高中毕业、中职毕业升学需求的同时,将服务扇面拓展到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产业工人以及残疾人士等社会群体。如果说对前者主要是提供学历教育的话,那么对后者则要重视加强职业训练服务,这势必要求高职院校要开发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增强有效供给、提供精准服务,工学结合、学训结合,以满足多样化的职业教育需求。

处理好扩容与提质的关系,实现既扩容又提质。高职院校扩招,显现了高职教育的稳就业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这是扩招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而要使扩招的育人价值落实在教育教学上,就必须落实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上面。在高职教育已进入质量时代的今天,如何在扩招的同时保证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持续提升,这是高职院校必须答好的新的时代命题。激活学校现有资源、建立和完善激发教学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强化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凡此种种都是扩容提质的必修功课。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当高职院校把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产业工人以及残疾人士等学习群体纳入到教育对象,就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针对新的学习人群的“社会在线”的特点,要促进学习环境和生产环境的融合和轮替,促进上学时段和上岗时段的融合和轮替,促进企业兼职教师和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结构”的构建和融合,提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以提供更加直观、更加显性、更加立竿见影的教学模式。

增强行业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服务高职教育的有效供给。职业教育已从单一主体办学发展到双主体办学进而发展到今天的多元主体办学,高职教育也形成了多元参与的市场格局,多元主体必须找准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定位,发挥市场在高职教育的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发挥行业企业服务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作用。一直以来无论是政府、行业企业还是学校自身,都把职业院校定位为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的单一主体,而把行业企业定位为职业院校教育服务需求侧的主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赋予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行业企业既是需求侧,更是供给侧,行业企业要参与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职业院校和其他相关方一道协同育人,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与价值链的精准对接。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深度,决定了其服务高职教育的供给效度。行业企业服务高职教育的有效供给,是决定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重大外部性因素。

激发高职教育各个利益相关方在资源配置中的活力,形成高职教育市场的良好生态。高职教育进入新时代,由高职院校单一向度提供高职教育供给的现状已经终结,各个利益相关方以多元主体的身份陆续登场。除行业企业之外,地方政府是高职教育的重大资源提供方,在高职扩招中扮演关键角色;此外,还有教育方案提供商、课程资源集成商、教师培训提供商、教学软件提供商、教学平台提供商、教育教学数字集成商、实训设备集成商、职教链与产业链集成商等利益相关方,他们在高职教育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高职院校购买外部性教育服务产品的重要提供商。因此,政府要激发各个利益相关方参与高职教育的活力,提供更多更完善的制度、政策和社会保障。

作者 | 邓庆宁 系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

看了又看

安徽大江教育集团--交通学院举行“特色班集体”授牌仪式

飘扬在田间地头的党旗—铜陵技师学院行政支部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暨志愿服务活动

经信部计算机教研组参加“2019中国(铜陵)融媒体创新峰会”

大江教育集团各学院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疏散演练

我校成功承办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酒店服务赛项省级选拔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