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悖於傳統習慣,巧立名目“變味”的農村酒席,我們應該堅決抵制


其實說到婚喪嫁聚辦酒席,並無不妥,畢竟我國是一個講究禮尚往來的地方,誰家有了紅白事,把親戚朋友邀請到一起,相互聊聊天,敘敘舊的,能起到聯絡感情的作用,也有利於農村的和諧發展。

不過辦酒席的傳統文化也在近些年變了味,可以說已經妨礙到了農民的正常生活,村裡小趙就常這樣感慨“每月村裡面至少有15場酒席,這家辦完那家辦,酒席不僅越來越多,送的人情禮錢也是越來越多,從之前的10元,最多50元,到現在的最少200元,甚至三五千元。

自己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隨禮錢”。小趙隨後又自嘲到“別看自己手裡面沒有存款,但是辦場酒席,最少能收個5萬元的禮錢”。雖然這樣說,但是大家對這種名目繁多的酒席,打心眼裡是反感的,尤其是以下3種,有的老農也呼籲:該有人管管了!


第一種:上大學酒席。其實孩子上了大學,對於任何一個農村家庭來說都是件值得高興,值得慶賀的事,特別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大學生稀缺的年代,誰家孩子上了所好大學,他們更是社會·學校·家長們的驕傲。

因此許多家庭為了祝賀會擺上幾桌,這倒也說得過去,不過現在從上個好大學擺宴席,也演變成了上個三本,專科,技校都要辦上一場酒席。這實在讓人苦惱,不去吧都是街坊四鄰的,去吧感覺又有點小題大做,不由得讓人懷疑:是不是藉此斂財?

第二種:喬遷宴。在農村,搬遷這件事的意義不亞於蓋房,許多農民都對此十分講究,有時會提前幾個月找人來算所謂的吉日,俗稱為“喬遷之喜”。一旦順利搬家成功,有些人就開始為了慶祝大擺宴席。

在這裡老農要說的是,搬了新家固然是件好事,也是件值得慶祝的事,但大擺酒席就說不過去了,未免有點鋪張浪費了。不過隨著社會秩序的整改,很多地方已經取消了喬遷之喜的酒席,有的地方更是明令禁止的!

第三種:啟程宴。何為啟程宴,就是買輛新車辦的酒席,在有的地方,誰家買輛車,就會放上鞭炮,敲鑼打鼓,把街坊四鄰邀請上,大擺酒席。這種酒席也是近些年才衍生出來的酒席。

其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提高,家家戶戶都買起了轎車,辦這種酒席的意義何在?總之,在農村婚喪嫁娶辦酒席,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也是多年你的傳統習慣,但是其他巧立名目的酒席,我們應該堅決的抵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