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意拳(大成拳)继承者

师叔王永立先生,二十岁左右下乡插队到河南。在这之前,河南没有一位公开讲是炼意拳(大成拳)的,至于教意拳更无从谈起。众所周知,河南历来是拳家能手辈出,用通俗一点话说拳窝子,各家拳种实力不俗,尤其形意拳,更以动手能力见长。到达河南,师叔以卓越实力,奠定意拳在河南武术界重要地位。意拳在河南武术界地位的确立,是师叔无数次交手的见证,至此才有意拳在中原之地的传播。

师叔,不拘言笑,尤其在谈拳上,甚为严谨。我第一次到河南平顶山拜见师叔是04年8月24号,我记得很清楚。在平顶山火车站出站口,师叔手拿折扇正往出站口的方向看。此时的我深为感动,哪有长辈迎接晚辈之理。

当时,住师叔家。便利条件,有幸能全面受师叔教诲。当天,我迫不及待就请教师叔我心中的疑惑。从中午12点到晚上12点,还是意尤未尽。师叔讲拳,我陪喝酒,期间煤气上的一大壶水,等我着急忙慌去提的时候,倒出来的仅为一杯白汤,还好,师叔并没有责怪。师叔从意拳发展到功法程序,详细娓娓道来。从那一刻,我才知道意拳(大成拳)从未听到的太多了,这期间两瓶郎酒没了。若再有聆听师叔谈拳,非陈年飞天不足以表达。

在我没到师叔那里之前,我以为练意拳,也就是你把我推出几步,我把你推出几步,遇到生手,急于表达的话,就拼命利用自己娴熟的行为把对方推倒或者袭击,我以为仅此而已。

根深蒂固的认知从第二天早晨改变,从滨河公园说起,当时师叔说,今天给你说说搭手的事。我不以为然,虽然听到过师叔功夫好,而且京城意拳界也是经常提前。师叔手臂搭上的瞬间,我感觉两只胳膊,如同被黏上一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往我身上涌来,我用力一抗,身体就往下栽,简直不能控制,拼命抬,只听到后背脊椎嘎巴嘎巴只响,在要栽倒的瞬间,师叔胳膊一振,我就趴地上了。爬起来惊恐未消,师叔又问我推手怎么样?在这之前,我推手好几年了,自以为有经验,虽然现在没有啥底气,但是心想,也不会像刚才如此狼狈了吧。说来就来,搭手间,强大的支撑感,跟师叔手臂钢铁般的坚硬所震撼,但是,宁远打死不被吓死的信念支撑着我,奋力对抗成为我唯一的选择。接连被摔倒,成为很随便的事情,以至于手腕拧红了,衣服搓坏了,第二天手腕的淤紫,至今记忆如初。

亲历意拳(大成拳)继承者

第三天,倍感挫折的我,心中还是不服。于是,又大胆跟师叔说,可否真打,师叔特别干脆答应了。我对自己的直拳相当有信心,这是来源于无数次对抗中得来的。只见师叔双臂前后互换,手掌朝下,很奇怪的姿势。上步直拳,照着师叔面部就是一拳,也没见师叔如我所想躲开再攻击,而是我感觉手臂被重重磕了一下,身体紧接着倒地。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彻底超出我预料之外。

彻底折服后,踏实听师叔教诲。不解的是,师叔还是经常带我推手,摔打成为我在平顶山的一种常态,师叔经常说,搭上就大耍活人,到现在我经历的除恩师之外,没有谁能有如此境界。

在一天下午将近回去的时候,师叔身体轻微下沉,往前一伸手,往后一撤,身体时而扬起,时而下沉,左右移动。我感觉到他身外好像一层云罩着他,也如一层薄雾,白白薄云罩着他,这我当时深刻感觉,至今不解。

09年再次结缘恩师,在一次请教恩师的时候,能不能体会一下搭手?只听到老人家说怎么搭手啊?小子哪里跑?感觉跟蟒蛇一样被罩着,此时恐惧感陡增也很熟悉。

所以说,第三代传人当中,身上独有的意拳特质,恩师师叔几乎一致,至今,没缘分遇到第三位身上有如此熟悉的特质。一搭手,让人胆战心惊的造诣。脑海里印记至今淋淋尽致,这是第三代意拳传人继承标致所在。

说句让人取笑的话,就这种感觉,喝再多酒,也不会出现辨别错误,即便说梦话,也不会说错。一搭手就知道,有没有老一辈身上传承特质,不同之处虽然不容易言表,但是熟悉又独特的体认不容沾染一丝尘埃,非真正传承不能得。

师叔自我解析说,他说身上意拳特质很特殊,为什么特殊?这也不奇怪,当年李永宗老先生住他几年家,杨德茂老先生时而指点推手,姚老先生、郑朝向老先生,包括师爷,意拳界顶级五位拳学大家,师叔本来就刻苦用功。

亲历意拳(大成拳)继承者

有一次师叔特意去看望王芗斋先生的女儿,王玉芳女士。老人家的儿子门口坐着,期间很少说话。但是,师叔在试力、发力的时刻,老人家的儿子忽然站起来说“我以为姥爷继承下来的拳失传了”,高兴的是,今天发现还在。

师叔造诣有口皆碑,他自己认为抬手投足间特殊,从我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一点也不特殊,太普通了,本来就应该有的特质。所谓的特殊,什么原因呢?也许是忧虑所在。就好像当年王芗斋老先生,为什么写《桩法四形》,《意拳论之桩法四行》,把拳学的整体如铸、毛发如戟、身如灌铅、肌肉若一,把这个四如境界写出来,怎么练出来,原因在哪?

据我所知,王芗斋老先生俩外孙,曾在《武魂》杂志发表过关于王芗斋先生的文章,具体名称记不清了。只记得,文章里写王芗斋先生晚年的时候,让他们俩使劲撞,在他们俩推到王芗斋先生的同时,被弹倒在地。意拳修炼所得,激发出的能量,我认为是力学完整诠释。

二代传人经历的苦难,三代传人没有经历过。但是,三代传人上山下乡阶段,很多人远离家乡亲人,包括另一位师叔李海泉先生,插队内蒙古也是身心饱受煎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