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三服務” 省直機關黨員幹部續寫回鄉偶書新篇

三頓飯,品出了三種滋味;一段鋼琴往事,牽出了引才俊留人才的話題;一場義烏之行,走出了驚喜和信心……

日前,省直機關工委向省直機關各單位下發黨員幹部回鄉調研活動的通知,組織黨員幹部利用假期走親訪友的時機,深入企業中間、群眾當中、基層一線開展服務。

省直機關各部門積極響應,精心組織,廣泛開展動員部署,抓住時機宣傳“三服務”、踐行“三服務”,圍繞省委部署實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四大”建設、鄉村振興等重大決策部署,走訪調研。

走村口、下田頭、看變化,察問題、思對策、提建議。省直機關的黨員幹部們用腳步丈量變化,原汁原味地記錄所見所感所悟,不折不扣地反映企業、群眾、基層的所思所想所盼,從不同側面展現全省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喜人變化。

三頓回鄉飯,品出三種滋味

春節期間,我赴了三頓各有滋味的家宴。

第一頓飯,看到了企業的危與機。家裡的親戚在省外從事為整車廠專供配件的汽摩配生意。吃飯時,我問了問廠裡的情況,反饋不太好。受市場波動影響,整車廠減少了配件儲備,迫使配件商也跟著減儲,產業鏈上中游的企業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與此同時,生產成本卻在不斷上升,企業亟待轉型升級。

不過,聊到將來的打算,他們仍然看好行業前景,也知道眼下正是行業競爭的關鍵期,因此一邊努力削減成本、提高效率,一邊搜尋著新的原料採購和配件銷售渠道。他們認為眼下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撐過了轉型期,未來的路會越走越寬。

第二頓飯是自己家的團圓飯,吃出了溫州的“新”變化。剛到酒店,就看到對面新建的BRT公交站。這兩年財政支出重點逐漸轉向民生領域,帶給當地百姓許多實實在在的便捷。BRT線路已經開通了4條,貫穿甌海、鹿城、龍灣三個區的輕軌S1線今年正式開始運行,父親專門去坐了一次,評價很高。

第三頓飯是與鄉下的老人家一起吃的。席間聊天,我忽然驚覺,這個大家庭與我同齡的“第三代”幾乎都離開了溫州,在上海、杭州等地讀書或工作。加上這幾天和親戚同學閒聊時聽到了不少“想要外出闖蕩”的隻言片語,細數起來,周圍很多人似乎都不打算留在本土繼承父業。

它所帶來的結果,是本地人口不斷外流,湧向國內外的大城市。與此同時,溫州也只是城市虹吸鏈中的一個環節,隨著本地溫州人的流出,來自其他地區的人口又不斷流入,成為居住此地的“新溫州人”。

中國正在變革中,溫州的變化是其中的一個縮影,這些變化裡有輝煌成就,也有不得不直面的新形勢和新問題。不過發展的陣痛咬咬牙總能挺過去,只要看準方向,砥礪前行,一定能走出一條光榮的荊棘路。

財政部駐浙江省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 郭健翔

“中國鋼琴之鄉”請來韓國調音師

德清縣洛舍鎮,是我工作了5年的地方。假期重返小鎮,巧遇傑士德鋼琴公司總經理鮑海爾。50多歲的鮑海爾木匠出身,1985年湖州鋼琴廠建廠時,被招進廠跟上海師傅學造鋼琴,上世紀90年代鄉鎮企業改制後,他自己辦企業。

他告訴我,改革開放初期,原洛舍玻璃廠廠長王惠林到上海出差,偶然的機會,看到排隊買鋼琴。得知這種樂器價格不菲,城裡還要憑票購買,王惠林萌生了造鋼琴的念頭。當時,上海鋼琴廠是國內最好的鋼琴製造企業,通過朋友介紹,王惠林結識了一批上海鋼琴廠的技術骨幹。經過近一年的溝通和爭取,以月薪250元、外加1萬元生活保證金的優厚待遇簽下了何水潮等4名技師。1985年1月,湖州鋼琴廠正式成立。這是中國第五家鋼琴製造廠,也是當時唯一一家鄉鎮鋼琴廠。

4名技師到洛舍後不久,一場由辭職信引發的人才之爭發酵。鄉鎮企業高薪挖走國企技術骨幹,人才是否允許流動?這是當年非常轟動的人才爭奪戰,後來經過調查,國務院在當年召開的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中指出“提倡人才流動,方向是正確的”。

鮑海爾正是那時第一批招進湖州鋼琴廠的學徒工,他跟著4名上海師傅,從圖紙設計、配件製造、整琴組裝開始,見證了第一架鋼琴的誕生和洛舍鋼琴產業的發展。1994年,湖州鋼琴廠轉制解體,廠裡的技術、營銷、管理骨幹紛紛自行創辦鋼琴企業,洛舍鋼琴產業規模快速發展壯大,成為“長三角最大的鋼琴製造中心”。全鎮現有鋼琴製造及配件企業100多家,年產鋼琴5萬餘架,2018年鋼琴產業總產值突破5億元,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樂器協會授予“中國鋼琴之鄉”稱號。

30多年前,一個小小的琴鍵無意間敲響了人才流動的序曲,推動了人事制度改革破冰前行,對人才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從那以後,人才、知識和技術作為生產要素走向市場,釋放了生產力。“當年,我們從上海請師傅,現在從全球引人才,韓國調音師李炳南等一批專家常駐洛舍指導生產。”鮑海爾說。

省委組織部人才辦 沈黎霞

磐安天山村村書記羊寶,真的是個寶

最近去了金華市磐安縣仁川鎮天山村,村民們都說村裡出了個寶。

寶是什麼,是個人。他叫羊寶,是村黨支部書記(原任西產村黨支部書記),也是東陽彩羊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還是磐安“十佳書記”“省萬名好黨員”等榮譽的獲得者。

西產村原來是窮山村,位於磐安縣最高峰青梅尖腳下,全村平均海拔830米,距離磐安縣城52公里。全村共有170戶,480人,長期外出務工人員佔全村總人口的大半,是仁川鎮集體經濟最薄弱的村之一。2017年5月,羊寶把企業交給妻子打理,他回西產老家接手了黨支部書記一職。

為改變村莊落後面貌,拓寬群眾就業渠道,羊寶狠下決心帶領全體村民投入全縣“十美村”創建。羊寶帶領村兩委用不到半個月時間做通全村99%涉及“四清零”農戶的工作,短短2個月拆除5400平方米,讓西產村“拆出空間、拆出美麗、拆出今後發展的基礎和希望”。併為拆後美化資金開展眾籌,全村108名村民籌資12萬元。

接著,完成了西產村村內“赤膊房”的粉刷美化,村進出口節點的打造及拆後空地的綠化、牆繪、停車場建設等工作。通過建設公廁、歸併養豬場等,徹底改變了原先村莊的髒亂差現象。

去年以來,自來水改造引水工程、150畝桃花栽種及灌溉項目、集體養豬場建造、村中危舊橋改造、水口公園景觀亭及遊步道建設、村莊路燈、監控安裝及水口景觀湖建設等項目一一如期完成,對建好“美麗鄉村”,羊寶信心滿滿。

經過一年多的創建,西產村已經是旅遊1A級景區村莊、金華市森林村莊、磐安縣第三批“十美村”、磐安縣2A級文明村莊。村裡的民宿和農家樂也隨之熱起來。去年夏季,在新開農家樂6家、新增床位100多個的情況下,仍然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浙江工人日報 羊榮江

“紅楓義警”憑什麼這麼“紅”

回老家諸暨,聽到了“紅楓義警”的大名。這支由楓橋市民組成的群防群治力量,在去年“楓橋經驗”成立55週年紀念大會期間,還得到了中央領導的接見和肯定。

究竟背後是什麼力量,能讓“紅楓義警”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從諸暨市區沿諸紹高速到楓橋,一下高速,楓橋的面貌與十幾年前截然不同。街道寬敞乾淨,馬路邊的綠色植物漂亮精緻,一排排仿古的小樓古色古香,一個個店面寬敞整潔,一個花園式的小鎮氣息撲面而來。

到了楓橋派出所,有人告訴我,楓橋“紅楓義警”是有傳統基因的。“忠孝義安”是“楓橋經驗”的傳統基因,從傳承創新的角度考慮,紅楓義警的宗旨就定為“崇法尚義,積安行善”。

隊伍剛成立初始,“紅楓義警”定位還不夠清晰,諸暨公安局、楓橋派出所等不斷加強對口指導,多次與核心成員商議。

漸漸地,“紅楓義警”的職責開始明確起來,以夜間巡邏為主線,主要開展治安巡邏、法制宣傳、安防教育、糾紛調解、文明勸導、小型活動安保等輔助性警務工作,並與社區民警、村警組成楓橋“三警”基礎防控格局。每名成員分佈在楓橋各個角落,成為楓橋平安的眼睛。

紅楓義警還開設了網上、網下陣地建設。“網下”實地建設“義警之家”,在派出所新建安防體驗區二樓設置“義警活動中心”。“網上”開設集會員招募、動態宣傳、積分統計、會務公開為一體的“紅楓義警微信服務號”,實現“社會組織社會管”,增強紅楓義警活動的渲染力和感召力。

浙江警察學院學生工作處 林蓉

海寧經濟“老三篇”盼生機

我的老家在海寧市區,以前叫硤石鎮,2003年被拆分成硤石、海洲、海昌、馬橋四個街道。這次藉著回鄉走訪調研的機會,我與親戚長輩、同學朋友、機關幹部進行了訪談交流,並實地走訪了一些地方,既看到了海寧的發展變遷,也聽到了群眾的期盼。

許多海寧人一直有個“杭州情結”,因為歷史上海寧長期隸屬於杭州。然而,海寧與杭州同城化發展的進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海寧市政府的朋友告訴我,儘管杭州都市區規劃將海寧包括在內,但由於缺乏跨區域的協調機構和協調機制,成效還不夠明顯,一些制度的壁壘還沒打通。我感到,推動“杭海同城”,發展有需要,工作有基礎,群眾有期盼,完全可以藉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東風,成為浙江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的一個示範點和閃光點。

皮革、經編、家紡作為海寧經濟的“老三篇”,三個行業相加佔海寧規上工業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但受市場競爭、需求不旺、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這些傳統行業的發展承受了較大壓力。以皮革行業為例,近年來規上增加值處於5%以內的低速增長,去年僅增長1.5%。因此,企業和政府工作人員希望有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政策;探索建立第三方的企業服務機構,更多用市場化的手段解決企業反映的問題;由政府聯合龍頭企業,在海外佈局產業園,為浙江企業“走出去”搭建平臺,降低企業“走出去”的成本和風險;針對每個傳統行業,一業一策制定產業振興計劃。

海寧一直以來都是浙北的經濟重鎮,在當前全省上下推出一批批改革領跑者案例的同時,是否也可以在經濟領域,推出一批批堅守實業、創新轉型的領跑者案例,引導更多的民營企業對標先進、補齊短板,加快技術創新、管理創新、製造方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 讓更多的行業“小巨人”“隱形冠軍”“單打冠軍”在浙江大地上湧現,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省改革辦綜合處 馮執一

義烏之行帶來的驚喜和信心

一趟義烏之行,給了我很多驚喜和信心。

我是帶著問題去的——2018年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極不平凡的一年。錯綜複雜的內外部環境,會對普通個體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

從事服裝紡織品貿易的金僑京告訴我,2018年銷售額總體未出現大的波動。近來,他也特別關注新一輪中美貿易談判進展,希望儘快結束爭端,但他也同步在做長期應對準備,如通過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培育多元化市場空間,加強產品品牌建設,提升產品競爭力等方式挖掘新增長點。同時,他也希望國家能夠在融資、用工等方面給予中小民營企業扶持,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度過難關。

長期以來,義烏市場經營戶普遍倚重外貿市場。近年來,受國際經貿環境影響,部分經營戶逐漸開始將目光轉向廣闊的國內市場。從事保溫杯生意的朱曉偉以往的銷售額80%以上通過外貿渠道產生,但近年來由於同質化競爭,價格越壓越低,利潤空間越來越小,開拓國際市場的瓶頸日益凸顯。“我將重心慢慢轉向國內消費市場,並結合當前消費升級的新特徵做出經營調整。”2018年,朱曉偉的銷售額實現增長15%,其中內銷比重已達到40%以上。

帶著問題而去,帶著信心而回。調研結束以後,我深深地感覺到,省委省政府批覆同意《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框架方案》,是義烏髮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市場的自我調節是有效的。市場機制的靈活在於能夠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政府的扶持引導是必要的。政府可以在搭建產業發展平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減稅降費等方面繼續發力,更進一步激發社會主體創新活力,從而為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省商務廳綜合發展處 朱德超

讓“台州亂彈”活態傳承

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時刻關注當下浙江文化發展狀況尤其是地方劇種的傳承保護。今年我回到台州老家,觀看了幾場台州亂彈的演出,並實地走訪了浙江台州亂彈劇團。

在越劇誕生之前,浙江是亂彈的天下。其中,台州亂彈與紹興亂彈、溫州亂彈、浦江亂彈並稱為浙江四大亂彈。台州亂彈起源於清代康、雍時期,以“文戲武做、武戲文唱”而聞名,全盛時期戲班達到28家,不僅遍佈台州各縣,甚至在寧波、溫州都能聽到台州亂彈之音。

現今的台州亂彈團是2005年重新建團的,是全國唯一一家仍以亂彈為名的劇團。劇團復排、創排了16本大戲和30多出摺子戲,先後獲得各級獎項30多個。

但台州亂彈歷史上的“三起三落”,使得大量人才流失,曲種失傳慘重,觀眾出現斷層。劇種瀕危,已亟待搶救。那麼,如何科學保護、活態傳承這一劇種呢?

一要突出人才培養,著力加強表演人才、創作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比如定期開展劇團招生工作;選派優秀演員赴中國戲曲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地培訓深造;實施全省中青年編劇扶持計劃,推出一批省屬舞臺藝術拔尖人才培養對象,等等。

二要加強對院團的精品創作扶持。劇團要樹立精品意識,不斷打造文化精品。

三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積極打開年輕人市場。我認為當下急需加強學校戲曲通識教育和普及,讓戲曲藝術成為中小學的興趣課、普通高校的選修課、藝術類高校的必修課,讓戲曲文化滲透到校園中。

四要加強對專業院團特別是基層院團的經費扶持。可設立“浙江藝術發展基金”,搭建面向全社會的藝術創作生產經費資助平臺。

浙江越劇團 王濱梅 韓斌

雲和“長汀沙灘”的啟發

這趟回鄉,我回到先生的老家麗水市雲和縣。閒暇之餘,去了雲和的長汀沙灘景點。

長汀沙灘位於雲和縣石塘鎮長汀村,長汀村位於甌江上游,1988年,為建設水電站,村裡大部分民居被水庫淹沒,許多村民移民去了外地。直到幾年前,村莊依舊被雲和湖環繞,出行只能靠擺渡。

就是這樣一個經濟落後、人氣不足的山間小村,因為一個人造沙灘的“金點子”而成功逆襲。長汀村利用高山湖泊的景觀優勢,在河灘上鋪上細沙、種起棕櫚樹,打造別具風情的休閒旅遊項目,讓浙西南山區市民在家門口就能“看海”。之後,陸續舉辦沙灘音樂節、排球比賽、大型沙雕遊玩等各種活動,不斷聚集人氣,不少村民也在沙灘邊辦起了民宿。

“雲裡看海、山裡玩沙”的獨特景觀,使長汀村從空殼村變為人頭攢動的鄉村旅遊熱門村。如今的長汀村,不僅摘掉了“集體經濟薄弱村”的帽子,村集體收入也從三年前全縣100多名,躍居到第二名,村人均收入三年翻了一番。

長汀村的逆襲,給了扶貧工作以新的啟發。2018年底,浙江省新一輪(2018~2022年)扶貧結對幫扶工作啟動,省建設廳被任命為省級結對幫扶青田團組組長單位。青田縣和雲和縣都屬於浙南山區,具有相似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完全可以借鑑長汀村的鄉村振興思路。

一是構建美麗鄉村,打好“生態優勢”牌。“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是麗水地區脫貧致富、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本質,也是雲和縣“長汀沙灘”項目成功的本質所在。

二是提高資金績效,打好“項目幫扶”牌。2016至2018年間,省建設廳為青田縣撥付專項補助資金共計5444.8萬元,推進項目總投資14.13億元,下一步,應當考慮增強村民自我發展能力,重點啟動和實施能讓村民有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項目。

三是立足因村施策,打好“造血扶貧”牌,將文化創新意識融入扶貧工作的全過程和多領域,深入挖掘特色,併發揮僑鄉優勢,吸引在外僑商參與家鄉經濟社會發展。

省建設廳計劃財務處 金婧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