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书法艺术到底是什么?如要回归,要回到哪个时代的传统?

昭明书馆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所谓的传统的书法艺术,我认为并不在于回归到哪个朝代,而在于你是否抓住了中国传统审美和人文精神的内核。


书法艺术的高低,不能简单的指向哪一个朝代,只是因为一个时代的审美流变,对当时的书法风格和取向形成了影响,这种影响反映在整体的书法艺术上,并且成为作品流传下来。于是,我们说魏晋风流,盛唐气象如此种种。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能够流传的毕竟为少数,在任何的朝代写书法的主体都是平庸的,流俗的占绝大多数,卓绝的只能是凤毛麟角。因此,如果我们书法艺术的回归,误认为是回归的某一个朝代,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真正要回归的,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哲学思想,审美心理,艺术语言,书写技法等等。同时,要看到的是,这种回归也不是单纯对古人碑帖的复刻,或者陷入田楷式的刻板,固守,了无生气。而应该是在深度汲取的基础上,结合这个时代的精神和审美,变得更为融合,开放,自由,灵动。

回归,不是回到过去,创新,也不是无中生有或者无根无底的妄为。可以说今天谈的书法回归传统,已经不再是简单容易的事了,需要更具智慧,更正确的路径,更理性的精神,更个性的气质,更深厚的涵养,甚至更懂的抉择的眼光。


另外,回归,也不是单纯的形的,技法的,线条的回归。我们要回到质的层面,不要轻易的被形所蒙蔽,被众人的喧哗给带歪,如果无法透过表象直达内核,那你也看不见真正的回归究竟为何?


李艺泓


我认为传统的书法艺术是在人们实用书写过程中不经意自然产生的美学成果,是个“副产品”。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寒食帖就是在实用书写过中产生的传统书法艺术珍品,被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既然要说有个所谓“传统书法艺术”,那么就有一个相应的所谓“现代书法艺术”,那么这两者是依据什么来划分的呢?我想应该这样来划分一下:“传统书法艺术”,应该是指人们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普遍使用毛笔,比如写奏章,题诗,写封家书,开个药方,记个流水账,学生做文章,签名等都普遍使用毛笔。现代书法艺术的产生,应该是人们已经抛弃了毛笔的实际使用功能,而是为了书法艺术的艺术,其主要目的不是实用,而是纯粹为了参加书展,进行交流。

如果真能按爱因斯坦相对论可以穿越时光隧道的话,我更愿意回到张芝写巜冠军帖》的传统里去穿越一下,看看张芝是如何写草书的!





线情并茂瀚墨书画


传统的书法艺术是指古代文人按照一定书写规范、规矩并形成从众审美标准,在自然状态下表达内心情绪,世代所流传下来的一种既有形式美又有精神美的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提到回归,我到是很赞成“文化书法”提出的16字方针:“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因为我们的当代书法没有传统书法那样优秀,现在有人又提出了回回归传统。文化书法所出的回归经典,很是明确,它区别了那些非经典的书法。不是古代所有的书法都是好的,也有很多如当代丑书的书法,所以它回归是的经典,被历代视为楷模的书法。而且要走进“魏晋”,因为那个时期是中国书法大发展、大进步、也是大变革时期。“守正创新,正大气象”这我们大家就更好理解了。就是传承好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进而形成书法的正大气象。这也是当代书法人的一个共同的职责。

当代有识的书法人提出了这个口号,是很有针对性的。对当前书法发展的一些不良现象,确实是要进行抵制和反对。但回归传统也是不完全照抄照搬传统书法的那些形式和内容,因为毕竟时代不同了,赵孟頫还提出来“结字因时相传”呢,更何况现在世界发展变化的这么快速了。王羲之这所以伟大,也在于他在充分汲取前代书法文化营养的基础上创立了一个书法的新时代,王献之能够与羲之在书法史上并立也是因为他在书法上的创新。赵孟頫提出宗法晋唐、恢复古法,实则是在纠正南宋以来尚意书风的末流所造成的时弊,在此基础上,赵孟頫也开创了一代书法新风。

当代有责任感的书法人,应当清除缺少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含量气息的糟粕书法,不负欣逢盛世,开创一代书法新风。


中和之水


传统的书法艺术到底是什么?


书为六艺之一。古代的艺,和今天的艺术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今天的艺术含有表演的成份。如音乐,戏曲,戏剧,杂剧,舞蹈,电影等,书法在古代是做为写/字的方法,是不会在公众场合表演的。书法在古代的作用,是用于规范大家的书写,为什么要规范呢?古代的文字基本靠手写,比不得现代机器印刷,电脑打字。如果没有规矩,大家都随便按着自己的性子来写,毛笔的表现力可是比钢笔丰富得多,我们从今天的学生书写当中就能知道,对书写不计分数的后果。所以书法在古代要求极其严格,蒙童入学,‘三百千’,是他们识字、书写的启蒙教材。‘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再加上《弟子规》。而《千字文》作为一篇社会大百科,包含有天文地理,军事人文,生活常识,历史政治,风土人情,全篇一千字,无一重复。是学生识字,认识知识的古代最佳教材。历代书法家都把它做为书法创作题材。


古代书法家以《千字文》作为创作题材的比较著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智永,褚遂良,欧阳询,赵孟頫,文征明等。古代书法是实用性质的。对优秀的书法,他们会收集起来以供学习临摹。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都是大家争相学习的楷模。

现在的书法如果回归传统,回到哪个时代的传统?这个问题就很含糊不清。

传统是时代的积累。后人看今天,我们也是传统。王羲之所处的时代,对他们那时的人来讲,他们就是新的,他们的传统是比他们更早的时代。以往的东西都是传统。今天的书法,并不是没有传统,大家都学欧颜柳赵,钟张羲献。怎么说没传统?只是现在的学习概念不清,大家都把学习书法的目标制定成了形体的模仿。学柳的,只要你写的不像,就会有人问:你写的这是什么体?他们不管你的字是不是写的合乎法度。只问像不像。不像便是没有学到家。此则大谬。



古人学习书法,是取法。学习王羲之书法的人千千万,但无人雷同,都有自己的面目。他们取的法,是笔法,是结构规则。明白了笔法和结构规则,就能自由的驰骋。我们现在学习书法,全天下都一个样。学欧的,一个样,学颜的,一个样……都在外形上模仿。所以,书协的庸官们才会大呼书法要创新。却不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病根是什么。

回归到什么时代是不可能的。只要把学习书法的概念弄清楚,任何一个前面的时代,都足以为我们学习。都足以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学习者所取法。



子衿书法


书法就是书法,没什么传统、现代。

传统、现代只不过是个时间限制,中心词只能是书法。

传统和现代并非对立,他们有着共同的书法本质。

点画、结体、行气、章法有着共同的法度,达不到法度的要求,不管你写得多么哗众取宠,你是描字、画字、涂字、堆字,脱离了书法书写艺术的本质。描、画、涂,没有笔法,是什么书法?堆字,没有行气、章法,是什么书法?

不管你怎么创新,你得戴着书法的法度跳舞!

猫怎么美,也不是虎。

书法不能走捷径,别把你那走捷径的字说成什么现代书法。

书法前面加修饰语、限制词,不能搞成双重标准。

丑的美女,讲得通吗?

甲金篆隶草楷行,现代书法就不行!

老师叫你写作文,你说好,我跳个舞给你看,请打个95分。




大悔忆智冰


过去的东西都应该划归传统。传统有的要继承发扬;有的则要摒弃!作为书法艺术其时代性强,正所谓艺术当随时代!书法艺术亦如此。任何时代的艺术必须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盛唐书法艺术楷草皆神,后世无法超越!同时也说明了后世的哪朝哪代谁又强过盛唐呢?!任何艺术的表现都在技艺,而任何艺术的灵魂则发自内心!风靡一时的是技艺艺术,而永世不衰的是灵魂艺术!研究传统艺术的兴或衰必须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不然研究出的结果就不全面,甚至会出现错误!比如,不注重楷书的时代怎能有书法艺术精品、神品?!不注重楷书的时代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浮躁的时代不利于艺术。究其浮躁之原因皆被金钱所困,必然导致艺术的腐败。故此时的书法艺术仅仅只能风靡一时。书法艺术要回归某个时代是不可能了,要么超越某个时代,要么不如某个时代!时逢盛世,让我辈共同努力,脚踏实地,从零开始,从楷书开始,再创书法艺术盛世!最后发几张图片仅供参考,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周辉明心迹


传统书法艺术从本源上探索,首先是写字,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人们惊奇的发现,在文字的使用功能之外,竟然发现当毛笔在宣纸上渲染时,不时地闪现出一个古老民族的审美取向和审美特质,小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从书法演变的过程来看,可以肯定的说,是先有书法实践,后有书法理论,许多对王羲之书法的评论也是在王羲之书法创作之后,才出现的。至于书法回归到那个朝代,小编认为,初学者可以从唐人入手学习,而欲在书法艺术中深造者当然应该从篆书学起,而篆书中比较妥帖的方法是学习小篆,因为《说文解字》是一部比较规范的字典可以规范学习篆书者,至于金文和甲骨文,则至少在学习《说文解字》的基础上来学习。至于《说文解字》这部工具书的一些不足之处,学者和学界也是需要特别重视的。


心有灵犀一点通426



翰墨书道以为,书法的回归传统就是回归以魏晋二王一脉,乃只欧、颜、柳、赵以及传统的经典书法法帖、至清代以前历朝历代经典书法家形成的传统。这个传统,实际上我们一直都在维护继承和延续并不断发展繁荣。


说回归,主要是指现代书法的回归。现代书法虽然仍然是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基础,然后以现代艺术理论为表,以传统书法为里形成现代书法作品与理论。这种理论和艺术,如果不回归传统回去从传统汲取营养,可能传统书法会丢失,现代书法也难以形成。书法的创新必须遵循这个规则,就是以传统为底蕴,创新要有传统,决不能脱离传统,所以要回归,而且不断回归,有了传统的“法”做基础和准则,书法才能不至于不如荒野,成为野狐禅。这种回归不是复古,而是更深入的从“古”中汲取菁华。艺术脱离传统,就是“空中楼阁”。我们要不断回归的这个传统就是魏晋时代建立起来的二王一脉书法,乃至历朝历代形成经典书法的这个传统。




翰墨书道


        中国书法艺术千锤百炼,形神俱备,气贯古今,享誉世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博动着的一股强脉,更是中国人表现精神、气质、学识和风度的一种独特方式,所以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性一方面表现在对于广义的纸墨笔砚操作过程中的工匠气质和风度,另一方面表现在笔墨所生象形文字的形象中所具有的审美意境和内涵。

        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性随着历史时代的不同皆毫无例外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秦小篆的鼎形字形和匀称摆放反映着那个时代的极权制和郡县制思想;汉隶的蚕头燕尾和八分笔法是当时在竹简布帛上能划出的最美形象,它见证了大汉王朝的兴衰;北碑是在放开立碑和造像禁令后由民间书法者融刀石之性于书法之中的字体;晋韵是贵族书法者追求天人合一和崇尚自然生活方式的产物;唐法则是大唐盛世法度和胸怀的一种缩影;宋意更是北宋商贸及科技高度发展以及城市繁荣之下的必然文化现象。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特有的艺术环境和审美眼光,不仅书法如此,一切文化艺术皆如此。而文化复兴和艺术回归更多意义上是一种口号或旗帜,更是艺术爱好者对过去的艺术盛世的一种向往,从来就没有一种艺术能够摆脱时代的影响而完全实现回归,书法史上公认的元代赵孟頫回归晋韵笔法的观点,也是指赵孟頫力改宋意笔法泛滥成类似于今天之丑书的局面,以使书法审美重回协调和谐价值的历史贡献,事实上赵孟頫行画入楷和弃缓提速的笔法是楷书发展史上幅度最大的一次变革。

        传统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激荡巨变,书写方式面临彻底改革,社会的审美思想变得非常开放包容,人们受制约、束缚和磨练的耐力越来越小。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传统书法的传承和发展遇到困境,回归传统的呼声成为一种必然现象,但是,书法艺术完全回归历史之中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只能继承传统书法的优秀精神和深邃思想,而在现实环境下开拓书法发展新的局面是需要智慧和眼光以及勇气的。

       

       

        


田_言


回归传统,传统是什么?应回归到那个时代的传统?

一连串的问题,实际就是坚持传统的艺术文化,传统就是以前的经验经典,那么回归传统文化,是回头寻找历史艺术文化,寻源头,找活水,对于历史的糟粕当然摒弃,优秀的理该弘扬,

再回答回归传统文化艺术,不能说到那个时代,具体一个朝代,不可取,事物都有承接而联系,不能割裂开,辩证的说,传统文化艺术一脉相承,一个往复循环的规律,提问者似乎忘记了人类自有了语言,便开始记录语言的符号,有了文化之端,那么中国自八卦,结绳到甲骨文,传燧人氏以结绳记事(公元前3000年)传神农氏八卦(公元前2900年)最早是河南渑池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器上绘有早

期的文字当雏形――象形符号(公元前5000年)。

因此溯源头而继承,至现今,则有系统之,更有辨别之,继承传统,之目的,是提高创新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