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古典诗词,是创作者抒发真实性情的产物?

风西夜昨


自古以来,诸多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作者真实性情的自然流露。正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里以盛行于宋代的文学体裁“宋词”为例加以分析,结果自然也不出乎此论。而宋词两大主流派别“豪放派”、“婉约派”,不正是众多词人借词作抒放自己性情的力证吗?



宋代词人,最富代表性的人物首推苏东坡莫属。东坡一生,命运跌宕,吃吃喝喝、哭哭笑笑时,他是丝毫不隐匿自己的真性情的。因此,其一生词作无数,流传于世的虽仅有三百七十八首,但这些词作无不真实地记录了他人生之旅遭遇种种时的各种心情。


东坡传世最早的一首词,是他25岁所作的一首《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这首词是苏东坡为母亲守丧期满从眉山回汴京途径荆州时所作,全词通过描写深秋之景,抒发哀伤凋敝的心绪,表达羁守旅途游子的强烈思乡之意。

而其代表作之一《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则借缅怀古时英雄豪杰表达自己历遭挫折,不能满足自己的一腔报国热忱的忧愤情怀。



著名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则深切表达了自己对故妻王弗的刻骨怀念之情,其词作中流露的哀伤凄婉的情怀,令今人读来都不免潸然泪下!


当然作为“豪放词”代表,苏词也有大量婉约绮丽词流传于世:如《西江月》一词,“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词作看似吟咏梅花,实则借写梅表达自己对已故侍妾王朝云的深切怀念之情。

而那首至今仍让人时时传唱的名篇《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则是醉后抒怀,既表达了对舍弟苏子由的深深思念之情,也袒露了自己“近庙堂之高则忧,处江湖之远不甘”的矛盾心绪。



而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把自己即使遭受贬谪,也要坦然面对生活困境的旷达心境表达了个淋漓透彻。


东坡一生所作经典优秀词作不胜枚举,在次仅以以上作为代表足于说明“词为心声”——即诗词诠释作者真性情的论断。当然宋朝历时三百余年,堪称优秀的词人灿若碧空繁星,与苏东坡并称“苏辛”的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也足于作为宋词中的代表人物彪炳宋词史册。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被金人占领,所以其诗词或抒写驱赶外寇铁蹄、盼望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或倾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胸怀。

辛词的代表作《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则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不再而令自己无限怅惘的心绪,二则因为“世无英雄,奸臣当道,致使锦绣江山痛落敌手,中原人民沦为异族之奴,当权者仍旧端于享乐,有志者无路请缨”而令自己深深痛惜的悲愤心境。



而辛弃疾的另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也正是自己抗金壮志的真情抒发。这首词是作者失意时闲居信州时所作,词中通过雄浑畅快的意境创设,抒发了自己梦中都想着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谈论宋词,当然绕不过宋时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其流传于世的《漱玉词》,词作风格以国家遭遇沦丧、自己仓皇南逃为界限,前词或反映自己作为幸福小女儿时的快乐闲适的闺阁生活,或者书写自己与夫君赵明诚琴瑟和鸣、夫唱妇随的惬意婚姻生活。后词则多反映自己远离故土仓皇南渡后,又遭遇夫君亡故,巨额收藏丧失的孤苦无依的寡居时光。最能代表其后期心境的莫过于那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简直把李清照凄凉悲惨,孤独难耐的晚年孀居生活的愁苦抒发到了极致,而一连串凄冷叠词的连用,不正是她真实性情的完全写照吗?


罢了!浩如烟海的宋人词作实在数不胜数!而众多的创作者,无不会通过作品或隐晦曲婉或一览无遗地把自己的真实性情蕴含在所创词作中。正因为如此,我们后人品味这些文学大餐时,才能追寻到词人们千年前那周折复杂的心路历程,触摸到他们曾奔突得多么鲜活有力的滚烫脉搏。这也正是后人爱不释卷、反复品赏这些文学瑰宝的最大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