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家新模式:一場勇氣可嘉但讓人惋惜的實驗變革

在吉野家的新店吃了頓飯,心痛不已。

結賬時,跟收銀的女孩聊天:

“我都認不出這是吉野家了”。

“這是我們的新模式”,女孩自豪滿滿。

新模式,新模式,新模式到底是一個怎樣的魔咒?

吉野家新模式:一場勇氣可嘉但讓人惋惜的實驗變革

吉野家新模式代表店面

新模式的魔咒

20年與企業家近身相處,發現這群人有三大共同特徵:

1、 執著(si ke)。信念的強大才是最強的強大。

2、 冒險(chuang xin)。敢於在別人不敢的地方下注。

3、 反省(xue xi)。不責於人,反求諸己。

如果沒有以上3點,還會有關於新模式的各種探討麼?

西貝4年換4次招牌,動作之大、花費之巨早已業內聞名。招牌頻頻更換的背後是什麼?是對新模式的探索。“5+2、白加黑、夜總會”,5年修煉之後,西貝創始人賈國龍終於在鄂爾多斯宣佈:“西貝離開跑道,正式起飛”。

2016年,眉州東坡創始人王剛在內部大會上宣佈:“自殺重生”。自殺殺誰?殺過去的自己;重生生誰?生基於未來的全新模式。

同年,黃記煌一邊佈局產融結合,一邊大力度開展4.0新模式的創建。“為什麼要變革?”我在項目調研時問黃記煌創始人黃耕。“就是要變,為了加盟商和顧客,我們一直在變,未來還要變”。

2017年,北京shoppingmall裡誕生了一個新的人氣王,人效、坪效、投資回報週期都刷新了品類最高紀錄。這個名為“船歌魚水餃”的品牌,在青島原本是酒樓模式,進入北京後進行了模式的全新創新,顛覆感爆表。

“新模式”,成為了大詞、熱詞,成為了勇氣、變革以及未來可期的代名詞。

有時候,夜深人靜、明月浩蕩之際,深為身邊這些企業家的膽魄、遠見以及決心所打動。別的不說,單是這份不斷打碎、不斷重建、不斷在癒合中自我更新的勇氣,就遠非常人可比。

也正由於此,每每看到某些“新模式”時,會無法自制地感到心痛。

多年的經驗告訴我,每一個“新模式”的背後,都是一顆勇敢的心,都是一個面對美好未來以大無畏的姿態決戰到底的硬漢,都是好多好多人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時光。

吉野家的勇敢者遊戲

這一次,面對吉野家的新模式,再一次痛心不已。

從在廣州正佳廣場亮相的新一代店面來看,吉野家的新模式具有完全的顛覆性:

1 從銀臺點餐、結賬、取餐的標準快餐模式,轉變為服務員點餐、送餐、餐後結賬的休閒餐模式(有菜譜啦,並且不是被不少正餐推崇的單頁或拉頁,而是一本);

2 從標準快餐的固定組合產品,轉變為提供大量自由組合的產品結構(點餐速度真的會慢很多);

3 產品線拉長,小菜增多,飲品、甜點增多;

4 高顏值的甜品+飲品,拉動空閒時段的意圖明確;

5 盛器顏值提升明顯;

6 (原木+原石)+(白+黑)=(無印良品+北歐簡約)風格?

對比上一代店面模式,顛覆的勇氣著實令人感佩。

吉野家新模式:一場勇氣可嘉但讓人惋惜的實驗變革

吉野家經典的橙白色橫條門頭

吉野家新模式:一場勇氣可嘉但讓人惋惜的實驗變革

變身後的新店門頭

吉野家新模式:一場勇氣可嘉但讓人惋惜的實驗變革

新店內部佈局

吉野家新模式:一場勇氣可嘉但讓人惋惜的實驗變革

新店內部佈局

吉野家新模式:一場勇氣可嘉但讓人惋惜的實驗變革

新模式菜單

吉野家新模式:一場勇氣可嘉但讓人惋惜的實驗變革

新店推行自主組合點餐模式

但問題在於:吉野家,你確定你真的是要拋棄日積月累所攢下的那點兒品牌真骨血嗎?

(大喘一口氣,好能接著寫下去。)

萬萬沒想到,4大金剛被幹掉

這些年,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日本或者美國,吉野家醒目的橙色LOGO 已深入人心,怎麼會說沒就沒了呢?

一個沿用了100多年、凝聚了大量認知能量的品牌資產,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寶貝。

這個寶貝珍貴到什麼程度?珍貴到萬金不換。為什麼?

因為一個創意、一個想法很容易得到,但是100多年的歲月卻無法追趕和超越。能有幾個品牌做到百年長青,能有幾個品牌開到世界各地,所有這些凝聚起來,換來一個顧客一眼就能夠識別的招牌,怎麼捨得換掉?

當然,所有的品牌都要不斷升級、不斷引領時代,因循守舊、冥頑不化是一定要被拍死在沙灘上的。

但是升級變革的同時,一定要清楚地界定哪些是資產、哪些是餘孽。否則一下手就是兩敗俱傷,老資產被推翻,新資產還有100年的時間隧道等待你慢慢穿越。

事實上,蘋果、星巴克、肯德基等品牌這些年都在不斷地升級與變革。但是出手知輕重,下刀有深淺,高手們都知道如何涵養自己的那點兒真骨血。

吉野家新模式:一場勇氣可嘉但讓人惋惜的實驗變革

蘋果logo演化

吉野家新模式:一場勇氣可嘉但讓人惋惜的實驗變革

星巴克logo演化

吉野家新模式:一場勇氣可嘉但讓人惋惜的實驗變革

肯德基logo演化

這麼頂級的資產都說沒就沒了,其它的自不待言。

“良心品質”去哪裡了?這四個字凝聚了多少心血、多少預算、又經歷了多少的風波曲折,我身邊很多人說起吉野家,都能想起這幾個字。

從一個品牌專業工作者的角度看,殊為不易。

要知道,每天有無數品牌想盡各種方法,希望能在顧客那裡建立一個購買的理由,但都無功而返;要知道,中國廣告業每年6000多億軟妹幣的投入,都是在謀求建立一個購買理由。

對於一個以低成本、低價格戰略勝出的快餐品牌來說, “良心品質”的認知是多麼強大而持續的消費理由,並且這個理由能在中國顧客的認知當中很快建立,還要歸功於國內餐飲企業的品牌意識喚醒相對較晚,否則這麼有力量的4個字也不是輕易就能被哪個品牌先拿到的。

多好,多幸運,怎麼捨得棄之不用?

原木材質、充滿設計感和逼格的yoshinoya,原本很美很酷、原本可以為品牌加分,但是“良心品質”的位置被你佔據了,你就是殺手

吉野家新模式:一場勇氣可嘉但讓人惋惜的實驗變革

吉野家新店店內牆面設計

還有,那個捧著一碗牛肉飯的女孩子去哪裡了?

吉野家新模式:一場勇氣可嘉但讓人惋惜的實驗變革

吉野家:良心品質

在各種食材的襯托下,一個素淨、職業的女孩子認真地捧著一碗飯,告訴顧客吉野家是“良心品質”,難道這樣簡單有力的溝通方式,反倒不如在菜譜裡絮絮叨叨地碼滿文案、囉哩囉嗦地訴說品牌故事嗎?

腦殘一下,我們自己去餐廳吃飯,真的會抱著個菜譜如飢似渴地腦補品牌故事和新模式靈感嗎?吃個飯,簡單點不好嗎?

複雜也不妨,只是那些世界各地的顧客都已耳熟能詳的品牌資產,怎麼會說沒就沒了呢?

還有,那麼多年在顧客認知中,吉野家有一個特別厲害的尖刀產品,叫做牛肉飯。又是一個歷經100多年歲月磨礪的品牌資產,準確地說,是品牌核心資產,品牌核心資產,品牌核心資產,重要的事情說3遍。

新模式下,吉野家招牌牛井(這個字我在輸入法裡找不到,其實要在井字裡邊加個點,請教度娘,說讀音還是jing)和吉野家美味拉麵,是個什麼鬼?

牛井,是要證明顧客都是文盲麼?是想讓顧客因為怕露怯而不點嗎?這是存心跟自己過不去?還是想讓顧客都去吃麵呢?如果吉野家的客人都在吃拉麵,請問味千是該哭呢還是該笑呢?

還好,那隻碗還在

那天,在吉野家的新店裡,其實心裡最惦記的是那隻碗,就是那隻碗,吃過的都知道的。

記得幾年前,跟另外一個品牌的創始人聊天,說起這隻碗,很感慨。這隻碗由於標記性太強,以至於其它品牌照搬照用後,立即生出無限的山寨感,久久難去。那隻碗不會也被破四舊了吧?那麼,幾年前的另外一樁懸案也算有了個意外的了結。

吉野家新模式:一場勇氣可嘉但讓人惋惜的實驗變革

吉野家經典的碗

還好,碗還在。不知為何,碗沒有被打碎。

幸好,碗還在。捧著這隻碗,感覺牛肉飯還是原來的那個味道。

這些年看下來,很多新模式之所以下手就充滿了斬草除根的殺氣,本質上還是對自己的不自信。每一個人都怕自己老、怕自己土、怕自己過時,反倒忘了,上天給予我們最豐厚的饋贈是歲月。

每一個品牌,歷經歲月打磨,沉澱下來的也就那麼一點兒真骨血。

得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作者|樊娟(勝加品牌諮詢創始人)


吉野家新模式:一場勇氣可嘉但讓人惋惜的實驗變革

勝加品牌諮詢創立於2003年,先後助力好利來、西貝莜麵村、眉州東坡、江邊城外、黃記煌等多家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餐飲大品牌的一致選擇。

經過10多年的積累和反覆實踐,勝加總結出以體驗為核心系統打造品牌的方法,從品牌定位、產品策略、店面體驗,系統提升品牌的競爭力。幫助企業少走彎路,提升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