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军:践行我国起重机械行业国际标准之路

张喜军:践行我国起重机械行业国际标准之路

在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成立二十周年之际,《起重运输机械》有幸访问了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主席张喜军,畅谈了我国起重机械行业国际标准发展之路。

潜心耕耘,十年磨一剑,跻身起重机国际标准化舞台

《起重运输机械》:由于中国多年持续、实质性地参与起重机械国际标准化工作,使得中国在起重机械国际标准化舞台上,发挥着积极作用,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初中国起重机械行业在跻身国际标准化舞台的历程中,哪些经历对您来说更记忆犹新?

张喜军:从 2003 年开始,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国内对口单位,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每年组团代表中国(SAC)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系列年会,分别参加术语(SC2)分委会会议、钢丝绳选择(SC3) 分 委 会 会 议、 试 验 方 法(SC4)分委会会议、使用操作维护(SC5)分委会会议、流动式起重机(SC6)分委会会议、塔式起重机(SC7)分委会会议、臂架起重机(SC8)分委会会议、桥门式起重机(SC9)分委会会议、设计方法和要求(SC10)分委会会议和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大会。在起重机国际标准化大家庭里,中国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合作伙伴,逐步成为积极的骨干成员。中国代表团珍惜每一次年会的机会,认真学习国际标准化先进技术,不断积累国际标准化工作经验。同时,积极承担成员义务,成功承办了 2007 年 ISO/TC96 系列年会。

2007 年 6 月,中国首次在北京承办了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 96)系列年会。我们精心筹划,在保证 9 个分技术委员会和 TC 大会的基础上,增设了起重机国际标准化论坛,邀请国际标准化专家进行专题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这次会议给各国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体现出中国对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的大力支持。这次会议开创了传统 ISO/TC96 系列会议加技术交流的中国模式,让国际同行了解了中国起重机械行业的发展、技术标准状况以及对国际合作的愿望。由此,在起重机国际标准舞台上,中国开始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逐渐赢得国际同行的尊重和赞赏。

张喜军:践行我国起重机械行业国际标准之路

2013 年 6 月 3 日 -8 日波兰华沙会议,张喜军主持会议

2011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秘书处进行调整,中国凭借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愿望,自告奋勇,最终获得ISO 技术管理局(TMB)的批准,实现了 ISO/TC96 秘书处落户中国的愿望。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提名、TC96 成员国投票表决,ISO技术管理局(TMB)决定,由我担任新一届 ISO/TC96 主席。

2012 年 6 月,我以候任主席的身份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2012 年 系 列 会 议。在 TC 大会上,与前任主席英国的Jack Ray 先生进行了交接。

2013 年 1 月 1 日, 我 正 式 出任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主席,由中国人担任 ISO/TC96 主席,并将秘书处落户中国,是中国起重机行业十年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是中国起重机行业的荣誉,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中国的认可和信任。

首任 ISO/TC96 主席初期 ,解决遗留难题,赢得国际成员信任

《起重运输机械》:您已是ISO/TC96 主席的第二任期,由于您的尽职尽责及出色表现,得到了 ISO 各成员国和中央秘书处的高度赞扬,也成为了当前中国起重机械在国际标准舞台上的一张闪亮名片。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在您首任主席的会议现场,在场的人依然还记得您当时气定神闲,主持国际会议,尤其是很好地解决了遗留难题,赢得了国际成员的信任。您能带我们重温一下那段经历吗?

张喜军:2013 年 6 月,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系列年会在波兰华沙举行。我刚刚就职 ISO/TC96 主席,其实当时心里并不轻松,由于前任主席卸任,遗留多年的两个分技术委员会之间的业务交叉问题在上届年会没有得到协调解决,而这届年会,这个问题无可避免地摆在了面前。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甚至火药味十足。怎么解决才能让双方接受?让成员国信服?

“求同存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待人处世的艺术结晶,当然也是解决矛盾双方达成一致的原则和技巧。我当时就提出,先搁置分歧,从双方的共同利益入手,加强沟通,再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张喜军:践行我国起重机械行业国际标准之路

张喜军在2017 年日本东京会议上发表讲话

矛盾的核心是两个分技术委员会在交叉领域争夺有关标准的管理权,且双方的技术出入比较大。大会之前我以主席的身份与各方沟通,还专门召集了两次小范围的沟通会,会上让产生分歧的双方分别阐明各自观点和理由,在保留各自技术观点的情况下,提出双方协调解决的办法,同时征求 ISO 中央秘书处的意见。大会期间,特意召开TC 专题联合会议,听取双方的陈述,发挥 P 成员的权利,集体决定,最后拿出“组建联合工作组,共同制定标准”的决议,为此得到了大多数成员国的支持。

华沙会议是我第一次以 ISO/TC96 主席的身份主持 TC 大会,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成员国和 ISO 中央秘书处的好评,可以说首次亮相便旗开得胜,这也为我后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赢得了国际成员的信任。

与国际标准取长补短,推动我国起重机械行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工作

《起重运输机械》:您作为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还担任着 ISO/TC96国内对口专家工作组组长,您认为,当前我们国家起重机械标准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与 ISO 标准的主要差别在哪里? 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对推动起重机械行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工作,都采取了哪些方面的举措?

张喜军:从 2013 年开始的三年是我担任 ISO/TC96 主席的第一任期。我给自己制定了“两年打基础,第三年要突破”的工作目标。具体就是秉承 ISO 导则的规定,体现主席的国际身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成员国的信任,奠定工作基础。在此基础上,要为中国争取国际标准的话语权而亲力亲为,逐步实现我国起重机械行业的国际标准战略。

我国起重机行业的标准和 ISO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标准相比还存在差距,标准体系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我国目前的起重机标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计划经济时期产品发展的模式,多以产品标准为主。近些年,根据特种设备监管的需要,增加了设计、制造、安全方面的技术标准。虽然几十年来,在物料搬运机械这个大行业里,起重机械标准做得相对完善,标准数量也很多,但这样的标准体系恰恰导致了与国际标准的差异,形成了重产品标准、轻基础标准的现状。

ISO 强调标准的协同性、一致性,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标准的技术水平。ISO 标准一定是成员体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能够共同接受的标准,这也是国际标准制定的准则。ISO 标准体系对我国是很好的参考和补充,尤其是 ISO 的基础性标准,例如工作制、载荷组合、设计方法、试验方法等,而我国在这些方面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这就是我们必须要重点加强的环节。标准体系的差异导致我们的标准很难融入 ISO这个大家庭,甚至在其他国家的标准互认上也会增加困难。

中国要想在起重机国际标准制定上有所突破,必须在基础标准和起重机新技术发展的领域下功夫。2015 年,经国标委批准,我国成立了 ISO/TC96 国内对口专家工作组,我担任组长,这是一个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有机结合的专家平台。我认为,要抓住我国承担 ISO/TC96 主席和秘书处的机遇,积极提出国际标准提案。

经过积极有效的工作,2015 年9 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 ISO/TC96 系列年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四项标准提案,分别为:《起重机遥控操作使用安全》、《起重机—术语—第 4 部分:臂架起重机》《电动葫芦能效测试方法》及《起重机械—安全监控和运行管理要求》。经过专题技术交流,4 项提案得到国际专家的关注,并建议成立工作组进行有关研究。

其中,由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组织中国专家主导制定的《起重机—术语—第 4 部分:臂架起重机》,经 TC96/SC8 成员国的投票表决,获准立项。该项目汇集了国内高校、研究院所和骨干企业的标准化技术专家,以及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国际标准专家,充分调动了中国专家参加制定国际标准的积极性,增强了国际间的交流和沟通,得到臂架起重机分技术委员会的好评。该项目已经在 2016年和 2017 年的 ISO/TC96 年会上召开了两次工作组会议,完成了工作草案,在 2018 年的年会上形成了CD 稿(委员会草案),项目进展顺利,并有望提前发布。

国际标准提案进入增长期,中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亮

《起重运输机械》:您既是国际 TC 主席,在国内又是起重机标准化的领军人物,您是如何处理好这二者之间关系的,另外,请您谈一下,近几年我国在起重机械国际标准方面取得了哪些新的成绩?

张喜军:从 2016 年开始,我迎来了ISO/TC96主席的第二任期。如何处理好国际身份与中国标准化人物的关系,协调好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促进中国标准走向国际,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工作目标。

在国内 , 我主张在保持我国起重机械标准体系特点的同时,要认真优化,积极地与国际标准体系接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要在起重机 ISO 标准体系的空缺处发力,同时积极开展绿色、节能、智能维护、安全评估等新兴技术领域的标准研究,为占领这些领域国际标准的主导权奠定基础。在国际上,积极利用主席的有利条件,发展国际伙伴关系,扩大朋友圈,争取有关国家支持中国提案,奠定中国主导制定起重机国际标准的国际环境。

2016 年, 在 ISO/TC96 中 国长沙会议上,中国提出标准提案《起重机——供需双方应提供的资料——第 2 部分:流动式起重机》。2017 年,在 ISO/TC96 日本东京会议上,中国提出标准提案《起重机——安全使用——第 2 部分:流动式起重机》。中国牵头正式成立《电动葫芦能效测试方法》工作组,并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2018 年,在 ISO/TC96 芬兰赫尔辛基会议上,中国提出了三项国际标准提案,包括《起重吊具——术语》、ISO 9928-3《起重机——起重机操作手册——第 3 部分:塔式起重机》及 ISO 12210-5《起重机——工作和非工作状态下的锚定装置——第 5 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还承担了两项国际标准修订工作,包括 ISO 12210-1:1997《起重机——工作和非工作状态下的锚定装置——第 1 部分:总则》和 ISO 9374-5:1991《起重机——供需双方应提供的资料——第 5 部分 :桥式和门式起重机》。上述提案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支持,吸引了德国、法国、芬兰和日本的专家参加工作组。

张喜军:践行我国起重机械行业国际标准之路

2018 年芬兰赫尔辛基会议,张喜军主持国际会议

到目前为止,由我国提出的起重机械国际标准提案已有四项正式立项并正在制定中,包括 ISO 4306-4《起重机——术语——第 4部分:臂架起重机》、ISO10245-3《起重机——限制器和指示器——第 3部分:塔式起重》、ISO 12480-1《起重机——安全使用——第 1 部分:总则》和 ISO12480-2 起重机——安全使用——第 2 部分:流动式起重机》。上述成绩的取得,标志着中国在起重机国际标准领域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也是中国自 2003年开启起重机械国际标准之路,挺近国际标准化舞台的里程碑。

中国的起重机国际标准化工作任重道远

《起重运输机械》:当前我们国家各行业正在积极开展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国家鼓励促进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在起重机械国际标准工作领域,您认为未来我们应更加注重抓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张喜军:一直以来,ISO标准主要被发达国家垄断,起重机械行业的国际标准主要是被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所主导,给我们的空间并不多,中国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坚持不懈的努力。

首先,我们要重新审视我国的起重机标准体系,对其进行动态修订和管理。在纵向上,重点考虑国内市场和监管的需要,优化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大力发展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做到标准层次分明,严格安全标准,加强设计方法和试验方法等基础标准,研究节能环保和智能维护等新兴技术标准。在横向上,要着眼于国际贸易需求,能够与 ISO 标准、发达国家和地区标准对接,有利于标准互认,有计划地将我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其次,必须要加强起重机械基础研究工作。有关单位要结合科研课题,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将课题成果转化为标准。行业协会、标委会、标准技术归口单位要深入分析国家政策导向,向有关部门提出项目建议,积极争取标准研究立项,争取国家对起重机械行业重大科研项目和标准项目的政策支持,早日突破我国起重机基础理论研究缺失的瓶颈。

再次,必须要加强国际性标准化人才的培养。标准化工作要立足国内,也要放眼国际。我们要着重培养一批专业理论基础扎实、标准制修订经验丰富、能够参与国际交流的专家人才,有计划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工作组,只有这样才能吸收国际先进标准技术,才能把中国标准推向国际。

张喜军:践行我国起重机械行业国际标准之路

2018 年芬兰赫尔辛基会议,大会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