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房價悄悄咪咪漲了1000元

01

第一季度重慶樓市最火的是土拍,也可以說是目前樓市唯一的引爆點。所以被炒得沸沸揚揚,驍哥也忍不住寫了兩篇。

其中重慶未來已無剛需房、同時你在重慶也換不起房了。一文得到了較多的關注。

數據我就不重複了,看上文(公眾號:樓市新認知),主要表現是兩個: 土地容積率持續降低和樓面價首次上漲到6265元\平米。

如題,這兩個數據對重慶樓市或將有重要影響,今天我們再深入聊下。

1) 容積率降低,意味著未來改善產品當道,價格會上漲嗎?

根據重慶目前在售的項目價格來看,大平層和洋房比高層貴出1-2000元\平米,未來大概率也會比高層貴一點,所以單價會上漲。

但最關鍵的是總價上漲會更厲害,舉個例子,100平米的剛需房總價150萬,那麼120平米的洋房總價會接近200萬,50萬的差距不可謂不大。

2) 土地價格上升到6265元\平米,房價會如何?

我曾說樓王不會是房價上漲的根源,但整體樓市均價會引起房價波動。

2017年重慶土地價格4615元,2018年重慶土地成交均價5117元,2019年第一季度成交均價6265元。

較2018年高出大約1000元\平米,這個支出是開發商實際增加的開發成本,而且是需要短期內支付給政府的,對開發商來說還有利息成本。

這1000元會不會轉嫁到置業者身上?應該會。

大約6個月後才會反應到這些入市的地塊中。

3) 改善產品當道,小戶型產品比例會降低,剛需怎麼辦?

今日頭條的粉絲十分活躍,我有好幾篇文章粉絲留言超過200條,其中看空重慶樓市最多的言論是“重慶那麼多空置房賣給誰?”“現在賣的地那麼偏,工作很不方便,以後誰買?”

其實可以暢想一下,遠的地方有錢人去、近的地方賣給剛需。剛需客戶以後可以買主城區的小面積二手房。

4) 容積率降低、戶型更大、總價上漲,領導們怎麼想的?

暫時沒找到重慶城市的房子套戶比,2018年全國的房產套戶比大約是1.13,但目前全國有70%以上的存量房沒有電梯,還有26%的房子沒有廚房和衛生間。

我們不是沒房子住,只是還有許多人沒有好房子住,換房是基於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以新蓋的房子居住舒適度得好一點吧,開發商、環境、戶型都得好。

5) 剛需一定會受傷的。

偏遠的房子環境好、戶型好,但總價貴。

核心區的房子面積小,但單價會很低嗎?破舊的房子會,次新房不會便宜的。

所以為什麼所有媒體都建議剛需早點買房,因為等來的不會是降價。

6) 未來改善產品之間的角逐會是什麼?

一是品牌,二是產品,三是物業和環境,四是操盤團隊,最重要的你還要有性價比。

這時,受益最大的會是改善客戶,他們可以用核心區的房產置換環境更好、戶型更好、居住舒適度更高的房產,而且價格也不一定會很高。

一邊是全國調控喊話,一邊是城市、開發商的生存,還有一邊關係民生民心。

有時候越撲朔迷離前路越清晰。

只是房價漲的時候不會提前通知你。

02

開發商最聰明。

為了做出更好賣的產品,研究政策、城市、人性

2011年,龍湖那是還是唯一的兩個半別墅專家,一個綠城、一個龍湖,再加半個星河灣。

不料,調控引發了投資和改善需求的急劇下行,一看不對幾乎所有開發商立刻調整產品思路—做剛需。

一轉眼到了2015年,貨幣放水、全國去庫存拉開了新一輪樓市帷幕,全國房地產市場的火爆始料未及。

什麼房子都賣的出去,萬人搶房的場景屢見不鮮。

2015年開啟的大規模棚改和2016年的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又給市場打了一個強心劑,又回過頭來調整產品策略—做改善。

研究120-180平的戶型,以三房、四房為主,土豪開發商碧桂園去四五線城市都會做180、260平的戶型,這些年市場上增加了多少大平層?

不僅是迎合市場需求,改善產品的溢價空間往往也更高。

這是開發商又一次大規模的產品策略

很難說是誰主導了這場產品升級,是政府、置業者還是開發商?

無疑,領導用行動在鋪墊,開發商也已經用真金白銀為重慶改善時代的到來投了歡迎票。

只是,你的錢包準備好了嗎?

迎接這悄悄咪咪的1000元。


關注公眾號:樓市新認知,看更多重慶樓市的區域、房價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