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区:强攻产业高地,为名城建设“强筋壮骨”

4月18日,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开幕,作为扬州“三个名城”建设主阵地,广陵区迎来一波重大项目的签约热潮,数百名海内外嘉宾、客商,在广陵这片创业热土播下“春天的种子”。


广陵区:强攻产业高地,为名城建设“强筋壮骨”

聚焦重大项目建设,聚力营商环境优化,今年以来,广陵区产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在扩面增量的基础上不断提质增效,成为带动区域实力提升的强劲动力。广陵区委书记潘学元说:“扬州市委要求广陵做‘三个名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广陵区委八届六次全会则作出了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部署。在新的起点上,广陵人必须坚持发展不动摇、坚持创新不停步、坚持实干不松劲、坚持团结不懈怠。”

招培好项目,让本土产业“壮”起来


产业是城市经济的灵魂。优化空间布局,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高质态产业项目,成为广陵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抓手。该区提出,着力招引培育一批高质态项目,力促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在广陵形成和发展。

今年的“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近30场大型招商活动让广陵区收获累累硕果。首次进入扬州工业“百亿军团”的恒润海工,今年决定在广陵进一步加大投资规模,上马高强度工业用板项目,项目总投资105亿元,成为今年以来广陵区开工项目中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全部投产运行后,年开票销售将新增50亿元左右。总投资1亿元的京东物流后台运营中心落户广陵新城,主要从事京东物流全国后台运营业务,初期规模15000平方米,本月已正式运营。借此项目,京东还将向扬州开放媒体资源,依托旗下服务商每年300亿的新媒体流量,打造扬州产业名片,形成地方特色品牌的国际传播力。

广陵区:强攻产业高地,为名城建设“强筋壮骨”

“‘稳’要用‘压舱石’,‘进’要靠‘大块头’。”广陵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广陵“项目为王”的雄心更加坚定,围绕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该区正持续强化组织力度,通过招商选资、内部培育,构建产业经济大发展的新格局。

年初,广陵迅速制定实行区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季度述职、半年考核等制度,区领导亲自带队分赴全区各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实地调研督查项目建设情况,掌握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月,该区成立园区经济建设发展领导小组等四大指挥部,在产业建设一线,通过市场手段创新指挥协调机制,融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推动产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正是在此背景下,宏昌天马、华光橡塑、太极新材料等一批本土企业解决了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走上了增资扩产等的持续发展之路。京东物流、林安物流等一批新项目落户,成为广陵培育新经济元素的先锋。

深化产学研,让本土企业“强”起来


企业强则产业强。广陵区提出龙头企业“345”培育目标——打造恒润、新大洋造船等3个百亿级“企业航母”,培育4家以上50亿元“企业编队”,形成50家以上10亿元企业“方阵”,今年将持续强化服务,助推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广陵区采取“因企施策”,积极化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围绕本土企业因技术升级带来的产学研需求,各部门分赴各高校科研院所,加快推进共建院士工作站,全力服务有关研究院项目,积极联系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展成果转化合作。

“今年2月初,区科技局了解到我们的一种产品正在进行技术攻关后,几天内就帮忙联系了专业实力较强的3所大学。”扬州好年华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日前也成功与西安理工大学的两位专家建立了联系,双方将就线缆技术攻关展开进一步研究。


广陵区:强攻产业高地,为名城建设“强筋壮骨”

“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谁能将高速度保持更久,谁才能稳步前进,而‘速度耐力’就来自企业的科技创新力。”广陵区科技局副局长卢璇介绍,该区以企业技术攻坚需求为导向,今年年初便预排了30余项产学研系列活动。既有组织企业家小分队赴深圳、上海等地参加大型产学研推介活动,又有赴北京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进行的专题对接,还有邀请专家学者前来参加市、区举办的相关交流对接活动。企业如与科研院所取得实施性技术合作,政府还为其申报创新券和科技副总项目,助一臂之力。

产学研的深化,促成了一对对的科技“联姻”:东方吊架公司与东南大学合作研发“高速铁路接触网”项目;科迈液压公司与浙江大学达成合作协议;宇安电子公司与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合作研发新产品……今年以来,广陵区企业已达成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已有30多个。而且,江新电子、瑞威光电等一批区内企业承担的省、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功立项,还有一批企业获得了省、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扶持。

搭建新载体,让本土人才“旺”起来


中组部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名单,广陵区智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军成功入选,成为今年扬州市唯一入选“万人计划”的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广陵区委区政府在年初召开的企业发展大会上,首次将企业家人才培养作为全区的一件紧要大事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按照领军型标杆型企业家、新生代中青年企业家、初创型企业家三个类别,确定培养目标,培育周期为3年。推进企业家队伍建设,广陵已先后高质量举办8期市“创新大讲堂”、常态化开展“基业长青”等企业家专题研修班,促成中科院程耿东院士、闻邦椿院士与企业嫁接合作,帮助本土企业家更新理念、开拓视野。

以才引才,优秀的本土企业家群体,成为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到广陵的“磁场”。“万人计划”榜上有名的智途科技创始人何小军,以企业家的眼光,全职引进了北京大学宋树华博士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加盟,打造了一支技术领先的地理信息科研团队,帮助企业实现华丽转身。智途科技目前已从原来单一的地理信息数据供应商,成功转型为国内领先的“空间大数据+新型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

高水平的创新载体平台,则为广陵集聚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环球金融城高高耸立,这里集聚着证券、银行、保险等一大批金融企业;交通银行扬州金融中心则是交行总部直属四大金融中心之一,各项业务扎根扬州、辐射全国;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入驻京东、美团、智途科技等200多家企业,已经成为扬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高地;位于广陵新城的扬州创新中心,开园一年来已累计入驻企业33家,进驻各类人才逾500人;在广陵刚刚落户的沈飞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则带来了18家航空产业领域的科研联盟单位,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创新平台。

众多人才载体的搭建,逐渐将广陵变为人才高地。截至目前,广陵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20多人,申报获批“千人计划”1人、省“双创人才”33人,市“绿扬金凤计划”双创团队2个、领军人才77人等,全区高层次人才项目获批数位居全市前列。随着“人才强区”战略的深化,广陵区今年还将开展“人才招引四季行”活动,努力将广陵建设成为创业者欣然向往的“科创名区”。

通讯员 广 萱

新华日报记者 张 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