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将军故居,举起手机记录下来


李家钰字其相,绰号李矮子,四川省蒲江县大兴乡人。早年隶属川军邓锡侯部,为四川军阀中最小一个派系——军官系的首领。

曾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中将军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出任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抗战爆发后率两个师随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抗日,转战山西、河南抗日前线。

1944年在担任第36集团军司令的时候,在豫中会战失败后的撤退途中,遭到日本便衣队的袭击,于河南陕县秦家坡壮烈殉国,这是八年抗战中继张自忠在第一线督战,死战不退后第二个战死的集团军司令官,战死后被国民党政府追赠为二级陆军上将,准入祀忠烈祠,举行国葬。


1984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2014年9月,李家钰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892年4月25日出生在四川蒲江县大兴乡窗子坝村一户殷实富裕的农民家庭。父亲李如松,有水田两亩,带打蓝靛为业,娶妻妾两人。李家钰为母妾熊氏所生,他幼年在本场李香山、黄辉五处读私塾,十三岁考入蒲江高等小学堂。为改换门庭,他决心投笔从戎,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并在该校第四期肄业。

1913年春,他和许多进步同学一起反对依附北洋军阀的四川都督胡景伊,被迫离开学校。同年夏天,他进入南京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在“二次革命”中,李家钰去南京参加了柏文蔚将校团讨袁,反对帝制;赴上海参加攻打制造局之役中,作战奋勇崭露头角。

1914年,李家钰返回四川,插班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第三期继续学习,他聪慧好学,勤勉刻苦,颇得老师的赞赏。

1915年,李家钰在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后,被分配到川军第四师刘存厚部邓锡侯部服役,李家钰作战勇敢,赏罚分明,每战多身先士卒,颇得部下的爱戴。

1944年5月21日,李率集团军总部官兵左右冲突,卒在秦家坡陷入日军伏击圈。在敌寇密集火力射击下,总部官兵200余人全部殉难,李家钰头额及左腋被子弹和枪榴弹破片击中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