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封殺“領跑”5G?難!

參考消息網4月28日報道 當前,在中國快速推進5G建設和商業化的同時,歐美國家的步伐也在顯著加快,希望在5G發展領域“領跑”全球。

想靠封殺“領跑”5G?難!

行業領跑者承受更大成本和風險

由於前沿技術所在的產業有著巨大的不確定性,早期產品價格過高,產品和生產線折舊短,效仿者成本低等原因,讓行業領跑者實際上承受著更高的成本和風險。如果不能儘快利用技術先發建立用戶粘性,那麼後來者很有可能會接管這個剛剛形成的市場。

在更新換代快速的移動通信領域,此類事件已發生過多次。

在2G時代,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是主要引領者,但三家公司都沒有適應智能手機時代,如今在手機領域已經成為電信古董的代名詞。3G時代,HTC和黑莓在技術領域並不遜於蘋果公司,也一度取得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但兩家公司的後期創新能力明顯減速,故步自封,最終也很快被時代淘汰。4G時代,蘋果與三星並駕齊驅,其市場地位似乎難以動搖,但中國企業華為、小米等公司很快成為其不可小覷的對手。

5G競爭最終結果尚難預料

在5G時代,上述案例也很可能再次發生。表面上,由於5G研發門檻更高,投入更大,似乎限制了參與競爭者的數量。但新公司如果技術和模式獨到,也能夠迅速獲得風險資本的支持,從而在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參與5G競爭的公司可能不止我們當前熟知的科技巨頭,一些新興企業也能在其中掀起風浪。這種競爭是殘酷的,不給失敗者翻身機會,在新興企業踏入舞臺的同時,也會有更多我們所熟知的企業會像HTC、黑莓一樣落敗。由於當前5G技術仍處於發展早期,最終的結果還很難預料。

此外,相比先前的技術,5G給相關企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場關於5G的爭霸戰會和之前的競賽不一樣。從歷史經驗看,通信技術的進步帶來了更多的智能終端、產業模式和商業模式,為更多公司參與其中和延伸產業鏈提供機會。以萬物互聯為目的的5G技術將為通信產業營造出一個前所未有廣闊的商業空間,將催生出新一批智能化設備和產品。5G將讓通信公司更容易將其產業鏈延伸到實體領域,向用戶銷售智能化產品。圍繞這些新產品,世界各國也會產生新的供應商和創新公司。

封殺特定國家5G企業將難以實現

在理想中的5G未來圖景中,萬物皆5G。5G將不再是一個特殊的、具有戰略性的詞彙,而將成為各國經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屆時,各國基於產業安全、戰略安全因素而對他國5G設備的擔憂和歧視性措施也會大幅減弱。5G將會無所不在,產業鏈也會高度全球化,封殺特定國家5G企業的做法將難以實現,成本高昂。

歐美在5G領域發力追趕對全球5G產業會起到積極、正面的作用。作為當今世界發展水平最高、城市化程度最高、基礎設施最完備的地區,歐美髮達國家最適合5G商業化,最適合探索5G領域新的商業模式。隨著技術和產業不斷成熟,5G技術的“脫敏”進程也會隨之加速,各國不會再用不可知論和最壞打算來看待別國企業,其安全影響將變得更加可控。

對於其他國家的企業來說,發達國家5G產業的快速發展也能夠提供更多合作機會。一方面,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提高產能,發達國家的科技公司仍然會採用外包、分包的方式在有製造業基礎的發展中國家尋找合作伙伴,豐富供應鏈。5G帶來的產品更新換代需求巨大,為發展中國家所創造的製造業外包機會可能比4G時代更多。另一方面,歐美國家的競爭將加速5G技術的成熟速度,催生出新的應用領域,推動更多企業主動將自己的產品與5G技術融合。發展中國家企業也很快將在成熟的5G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優勢。(文/李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