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接近這座城的最好辦法就是逛當地人的早市,因為早市是最接近百姓生活的地方,瀋陽這個早市有年頭,估計有上百年的歷史,它是盛京第一個早市。遼瀋美食圖文原創。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據瀋陽地方誌記載,公元1829年(清道光九年),在當時瀋陽護城河畔一帶,農戶和菜販們共同形成的一個農貿早市,早市從清晨到午前,過午收攤,圖片是當年的大概景象。當時種地需要很多水,所以菜農們大部分集中在城裡的河岸兩邊,萬泉河的來源很奇特,有人說是地下泉水,有人說是汙水河,有人說是渾河暗流,後來市裡在此基礎上修建南北兩條運河,河水正式來自瀋陽母親河-渾河。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戶外市場已經無法滿足盛京城裡的需求,清政府把商戶們整體搬到大東撫近門,它成為大東副食的前身,日本人又修了大西菜行,不想搬走的人就回到小河沿擺攤為生,嘈雜的市集早上是菜市場,中午是廟會,當年的小河沿廟會也是號稱瀋陽版本的天橋市場,萬泉公園後來成為瀋陽第一個公園,萬泉公園門口的河以前叫做萬泉河,現在叫做南運河,這幾天清理河道,暫時沒有水。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萬泉公園這條河在《遼東志》和《全遼志》等書中稱其為“小瀋水”。自清朝以來,如果說沈城美景,小河沿必位列其中,而盛京八景中的第八景萬泉垂釣,就是在小河沿路,現在沒有水是因為每年要清淤,大概五一勞動節前夕就能開閘放水了,到時候更加美麗。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小河沿很長很長,沿著南運河的地方都可以叫做小河沿,但是大家一般就把一環萬柳塘路到萬泉公園沿泉路這一段叫做小河沿,萬泉公園到萬柳塘公園的南運河畔種滿了柳樹,萬泉河畔看垂柳更是美啊。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這個早市是依街道而成,這條街叫沿泉路。萬泉公園的一個牌坊正對著這條路,這條路是一個三岔路,早市攤位就圍著這三岔路,站在橋上可以看見整個市場全貌。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早市是最接近生活的地方,濃郁的人間煙火氣息叫人著迷,每次逛早市都有不同的發現,早市不是年輕人的目標,它屬於城裡的老人,這個“老”不是說年紀。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吆喝聲、叫賣聲,聲聲入耳,對於上班族來說早市永遠是個傳說。如果這篇使用圖集,怕大家觀看不連續,怕對早市有一個誤區。也不用問坐啥車去這個早市,因為公交車到早市也差不多結束了。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瀋陽有不少早市,每個存活下來的早市規模都挺大的,小河沿早市大概有幾百個菜攤,兩側還有若干固定的商鋪,時間非常短暫,五點多開始到八點結束。這條街分工很明確,路東北是肉鋪,路西北是水產,路南是早點和雜貨,大路菜在西南側,小眾菜水果在西側。都是一堆一塊的,四百米不到的早市算得上號稱瀋陽最繁華的早市。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以前早市使用木杆秤砣加上計算器,現在都使用電子秤,價錢計算得分毫不差,以前兜裡總是有一把硬幣,現在出門都不帶錢了。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賣菜的、選菜的、買菜的,人生百態盡在這裡,好像只有我是屬於圍觀的群眾,空著手什麼也沒買,就想看看市場,有人說你不是閒的嗎? 他們都用不理解的眼神看著我的相機,還有一些商販確實挺警覺,就算拿手機去拍攝視頻都特別注意,生怕洩露了什麼,是菜裡有問題?還是電子稱有問題? 有一個賣魚的商販,看我拿著手機和相機,連魚的價格都不告訴我。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老百姓的基本食材永遠是最受歡迎,大蔥白菜都是一元錢一斤,西紅柿黃瓜茄子都銷售不錯,價格比生鮮超市便宜10%-20%,早點鋪的豆腐腦很火熱,我覺得豆腐腦筋餅是老瀋陽人最愛的早餐。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早市以前都得要挨個問價,如今早市都有簡單的菜價牌,尤金是品種,十元錢八斤是價格,不差秤是承諾。早市很少有講價的,基本都是實價,這樣成交很快,從東走到西,基本上價格都差不多。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早市買菜就是圖個新鮮勁兒,價格不一定真便宜,秤也不一定準,東西也不一定是農村自產的,要是嗮一天保證成乾貨,三小時也足夠做成這樣的買賣。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能吆喝的商販永遠是銷售速度最快的,所以嗓門大和會吆喝是一種必須的技能,擴音喇叭基本不讓用,吐字肯定要清晰,聲音穿透力一定要足,我非常喜歡這種感覺,彷彿有一種農村趕集的感覺,當叫賣聲此起彼伏的時候,是市場最熱鬧的階段,兩斤四塊了,虧本賣啦,一塊錢一個了,馬上收攤啦,促進你消費的慾望。有些雜貨攤位不正經經營,專門僱人排隊,因為每次來回經過的時候我都會注意到,都是同一批顧客,把腦子用在歪門邪道上了。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很多人說沒有水果自由,車釐子自由,在早市肯定都是自由的,這些所謂的自由都是讓我努力工作的理由啊。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早市走路的人都很慢,想快走到市場盡頭是極為費力的,人車交錯的狀態會持續到八點鐘,附近的老百姓愛恨交加,清晨堵車的時候,早市是居民的負擔。逛早市買點新鮮蔬菜是老百姓的希望。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夫妻兩口逛早市走散是常態,現在可能還方便一點,能打電話溝通,以前基本靠瞅,有時候要尋找市場的制高點,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她們在尋找自己的愛人。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凡是有市集的地方就會有小偷小摸,阿姨丟了錢包,醫保卡地鐵卡都在裡面,眼瞅六十多歲的老人留下眼淚,群眾幫忙出主意,打架也是常常有發生,有缺斤斷兩會發生打架,也有因為插隊買菜發生糾紛,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在哪裡啊?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早市一般都是兩口子開車來賣貨,他們服務是很到位的,菜攤菜品收拾漂亮的,過了早市的高峰,這位老司機正在吃他的早餐,這樣的一個煎餅果子雞蛋餅大概五元錢。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山野菜是春季的最美味,刺嫩芽25元一斤,香椿8-10元一斤,婆婆丁3-4元一斤,山野菜過這季節就沒有了。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早市買菜的人都是回頭客,很多人的面孔都已經熟悉,或許你好久不見的鄰居已經做了攤主,或許你好久不見的同學來買菜,偶遇在早市是經常事兒,早市看似雜亂但是充滿百姓的氣息,帶著世俗的熱鬧早市,還有最溫暖的人情味。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早市快結束的時候,蔬菜販子會進行一波又一波降價甩賣,當然菜的品相肯定不如最開始的樣子,挑挑揀揀都沒有剩下啥了,有些人會趁著這時候買點菜,畢竟價格便宜多了,也不太耽誤吃。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從早市出來,河邊附近還有幾個露天理髮的攤位,五元錢是全瀋陽最便宜的理髮價格,但是滿地的頭髮真影響環境衛生。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早市出來,跨過這個橋就是南樂郊路,那邊也有一個小小的早市,品種沒有那麼多,蔬菜服裝混著賣。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五一臨近,城市變得翠綠翠綠,現在街兩側開滿杏花、桃花、丁香花,河岸的一片花海很是矚目,剎那間瀋陽變成了盛京。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很多人的童年是在河邊長大的,可惜瀋陽的這條河不能洗澡游泳,因為河水裡面的營養太豐富了,飽含營養的河水滋潤著美麗的小河沿,小河沿兩岸也是瀋陽最美的綠色風景線。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逛早市很消耗體力,路上遇到這位老奶奶肯定是走累了,人啊,不得不服老,或許她承載全家人的肉蛋菜,腳下的小推車充滿踏實感。

遲早要消失的早市,它記錄瀋陽人的生活百態

不論是仍舊存在的早市,還是已經消逝的早市,都是瀋陽老百姓的珍貴記憶,早市發生的故事可能從爺爺奶奶那裡聽說過,也許再過十年二十年,早市會被淡忘在城市的發展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