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裡有竹子嗎

竹枝詞是一種詩體,由古代巴蜀間的民歌演變而來。「詩豪」劉禹錫把民歌變成詩體,對後世影響極大。

竹枝詞大體分為三類:一類是蒐集整理保存下來的民間歌謠;二類是文人創作出有濃郁民歌色彩的詩歌;三類是借竹枝詞格調而寫出的七言絕句。

《竹枝詞》以吟詠風土為主要特色,但《竹枝詞》裡有竹子嗎?讀過這幾首詞你就明白啦~

竹枝詞二首·其一

唐代: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踏歌聲 一作: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卻有晴 一作:還有晴)

這是一首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詩歌。它描寫了一個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裡,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產生的內心活動。

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

唐:劉禹錫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這首詩和前首詩一樣,用的也是民歌常用的比興手法,先寫眼前水戀山的景象,然後再用它來作比喻,抒寫愁緒,從而形象地描繪出人物的內心情感。全詩比喻新穎別緻,形象感強。

《竹枝詞》裡有竹子嗎

竹枝詞二首·其二

唐代:劉禹錫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

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

組詩歌詞的風格明快活潑,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民俗特色。如同屈原作《九歌》一樣,劉禹錫從當地民歌中汲取素材,變民俗風情為文人風雅,創作出有別於文人文學的民歌體詩歌,顯示了文學創作中雅俗互補的重要意義。

竹枝詞

明代:何景明

十二峰頭秋草荒,冷煙寒月過瞿塘。

青楓江上孤舟客,不聽猿啼亦斷腸。

竹枝詞本為民歌,大抵唐人所寫多為兒女柔情,或離人旅思;後世所作,除上述主題外,多歌詠風俗人情。這首竹枝詞為作者舟過瞿塘峽的旅思之作。長江三峽悽清冷峻自古聞名,“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水經注》)。

《竹枝詞》裡有竹子嗎

竹枝詞四首

唐代:白居易

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

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闇鳥一時啼。

四句之中沒有介紹是什麼人在唱《竹枝》,是男還是女,以及他因為什麼要唱這樣一種淒涼哀怨的曲子。而只是說在瞿塘峽口,白帝城頭,月亮西沉時,煙霧迷漫,一陣陣歌聲遠遠傳來,悲涼悽楚,如泣如訴,如怨如慕,唱到聲情悽苦之處,音調梗塞,致使周圍宿猿棲鳥,齊聲悲啼,更烘托出這一曲哀婉動人的悲歌。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靜山空歇又聞。

蠻兒巴女齊聲唱,愁殺江樓病使君。

這齊聲所唱之怨歌,遭貶謫、受打擊的詩人聽了,更勾引起自身的愁怨之情,因此末句詩人喟嘆雲:可愁煞了江樓上的我這個忠州病使君啊!上首借景寓悲,這裡則無窮羈愁盡在“殺”之中,傾懷而訴,不嫌直致。

巴東船舫上巴西,波面風生雨腳齊。

水蓼冷花紅簇簇,江籬溼葉碧悽悽。

第三首集中重墨描繪詩人於江樓上所見的“竹枝”歌鄉之雨景。前兩句描繪舟行風雨中。三、四兩句由第二句生出,繪水邊景緻。“冷花”、“溼葉”,雨氣逼人;“紅簇簇”、“碧悽悽”,描繪歌鄉雨景,鄉土色彩濃郁而體物入微。

江畔誰人唱竹枝?前聲斷咽後聲遲。

怪來調苦緣詞苦,多是通州司馬詩。

詩中所含寓的志士們流離遷謫之悲,及響徹《竹枝》組歌中的辛酸心聲,均蘊於苦調、溢於言表,因而,組詩雖語言通俗流暢,卻並不失於率直,而頗得蘊藉之神。

《竹枝詞》裡有竹子嗎

竹枝詞九首·其九

唐代:劉禹錫

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

詩中沒有直接發出讚美,但那種與勞動生活的旋律十分合拍的輕快的節奏,那種著力描繪創造力之美的藝術構思,都隱隱透露出詩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對勞動生活的讚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