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底薪只為餓虎撲食?京東物流欲狩獵“四通一達”

最近,京東有了一番大刀闊斧的調整,先是被曝出結構調整和堅決淘汰“不能拼搏、績效差、性價比低”的三類人,緊接著京東物流又被曝出降低五險一金、福利待遇等成本支出,以及取消底薪、降低派件提成、鼓勵攬件的做法。就在外屆言論紛紛,一些人懷疑京東此舉是“領導犯錯,員工買單”的行為,創立京東的劉強東公佈京東物流2018年虧損超過28億元,並表示京東物流融來的錢只能再撐兩年……

砍底薪只為餓虎撲食?京東物流欲狩獵“四通一達”

換而言之,如果京東物流不能在兩年內扭虧為盈,或新獲得大筆融資,那麼作為京東商城服務基石的京東物流則必然面臨崩塌的結局,京東集團勢必會大傷元氣。然而京東物流已經連續虧損12年,至於融資,京東物流去年初剛獲得25億美金融資,如果京東物流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想要再次打動投資人無異於空想。

京東物流的發展速度其實是比較快的,京東的財報顯示,2018年實現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123.79億元,同比增長141.95%,但京東商城的發展則顯得有些不給力,同比2014年與2018年,京東營收增速從66%下降到28%,劉強東也曾表示京東物流的問題出在外單太少,內部成本太高,自建物流的高昂成本把京東拖進了連年虧損的泥潭。

砍底薪只為餓虎撲食?京東物流欲狩獵“四通一達”

在劉強東看來,取消底薪、提高攬件收入的調整打破了京東物流原本“吃大鍋飯”的習慣,員工收入分化將更加明顯。事實卻沒有這麼簡單,京東物流CEO王振輝在2017年底宣佈外單業務已經是盈利狀態。而京東物流此前的外單主要來自京東商城的第三方店鋪,以及網易嚴選等和京東商業上並無直接關係的合作伙伴,現在京東物流顯然希望通過旗下快遞員通過主動攬件來形成外單收入的第三個支柱。

然而劉強東此舉其實就是將京東物流置於快遞服務領域之下,但行業增速也在放緩,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0-2018年全國快遞業務量複合增速高達46.89%,而2018年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僅26.6%。同時,行業已經形成了“四通一達”的多元化主體競爭,京東物流想要增加攬件收入,實屬“虎口奪食”。

此外,不僅是京東物流,電子商務、物流企業以及社會資本都在加速進入快遞服務領域,電商企業中的蘇寧,中鐵快運、東航快遞、德邦物流等物流企業也都獲准經營國內快遞業務,聯邦快遞、聯合包裹、雅瑪多(中國)運輸有限公司、歐西愛司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嘉裡大通物流有限公司等5家外資快遞企業也在發力國內包裹快遞業務,市場主體不斷湧入,極大地加劇了行業競爭。

砍底薪只為餓虎撲食?京東物流欲狩獵“四通一達”

京東物流一度是劉強東眼中的王牌,他認為“未來的快遞只有兩家,就是順豐和京東”。或許在劉強東眼中,只有順豐可以與京東物流比拼時效和服務,而價格優勢必將幫助京東物流打開市場。然而京東物流的配送速度源於全國各地的倉儲體系,縮短配送距離後才造就了東京的配送效率,順豐的高效卻是依託在強大的網絡運輸佈局和快速運轉能力之上,後者也是傳統快遞服務業的做法。如今,倉儲體系對個人快遞業務配送速度幾乎沒有幫助的情況下,“破釜沉舟”的京東物流恐怕要頭疼,如何讓配送站形成更緊密的網絡。

另一方面,馬雲曾質疑京東的物流直營模式,認為“沒有一家公司能夠管好100萬快遞員”,似乎已經一語成讖。京東物流對標的、同樣選擇直營模式的順豐,最近不僅電商業務不見起色,主營業務也在下滑。面對“四通一達”,成本過高、訂單來源受限成了二者的通病,而壓縮成本、開源節流後,服務質量真的具有競爭力?

砍底薪只為餓虎撲食?京東物流欲狩獵“四通一達”

目前,單單通過消減人力成本,京東物流恐怕還無法真正和“四通一達”較勁兒,有人認為此舉或是為單獨上市做準備。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面前,京東物流究竟是獵人還是獵物尚不可知,但求變求活的意志是值得肯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