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許多人說農民收入少是因為糧食產品價格低,試問如果糧食價格高,會是怎樣的情景?

華海視角


現在許昌人說農民收入少是因為糧食產品價格低,試問如果糧食價格高,會是怎樣的情景?個人認為,如果糧食價格升了,只是從表面解決問題,而沒有從實質解決問題。



我國的糧食價格,和一般其他國家的糧食價格比還是偏高的,這就是為什麼別國的糧食出口過來,還比國內糧食還便宜,衝擊本國糧食市場的主要原圖。

我國的農民為什麼會收入低呢?第一個,機械化程度少,特別是丘陵山區的梯田,目前很少能夠全面實現機械化。第二個,農資產品,中間環節太多,在各級經銷商層層“剪羊毛”後才能到農民手中。第三個,國家對小農戶的補貼太少,各種保障措施又跟不上,導致許多農民豐收不增收。


如果糧食價格全面上漲,我估計所有物價上漲的比糧食更厲害,農民到時候還是撈不到好處,反而惹了一身“騷”。因為大家發現沒,農民就是金字塔的底層,上面始終被與農業相關的渠道打壓著,你糧價升5毛,其他東西的物價可能升1塊甚至更多,到頭來還是一無實處。

總之,個人認為要解決我國農民收入低的現狀,第一個就是要大量發明適合丘陵山地梯田減少人工勞作的小型機械,解決農民勞動成本高的問題。第二個,對農資產品實現限價或者搞直銷,拒絕過多中間環節,讓農民能買到優質的農資產品,且價格低廉。第三個,國家在糧食扶持及補貼方面,要加大力度,誰種田誰受益,為農民解決後顧之憂。


壞男人2576


農民收入低,不是因為糧食價格低,而是因為生產力低,美國都是大農村大規模機械化作業,一個農民產的糧食能養活600個人,而中國小農小戶,一個農民只能養活3個人,所以收入必然低,如果糧食價格提高,那麼工業品價格也必然提高,因為工人也要吃飯,那中國出口的商品也要價格提高,就沒有了競爭力,就賣不出去,工廠倒閉,工人失業,沒錢買糧食,糧食賣不出去,糧食價格也會降低。而且外國糧食便宜,如果中國的價格很高,必然會有人走私糧食,造成糧食價格下降。想要提高農民收入,就必須要95%得農民都成為城市市民,剩下的人人均土地多了,機械化生產,產量多了,收入也就提高了


家庭園藝養花


糧食價格?肯定會影響農民的收入。有專家說:糧食價格漲,會帶動其它商品價格上漲?

我只想重申:十年來,糧食價格不漲,反降。那其它商品物價漲了多少?成幾十倍的增長?那又是什麼“帶動”的呢?

還有的說:“土地”實行規模化經營,學習國外“經驗”,減少成本。我想:我們的“國情”與外國不同,因為我們的國家有六億多農民,佔國民總數的一半以上。土地規模化以後,必將農民有大量剩餘,他們的生活如何保障?

再有:土地大面積耕種?與小規模耕種?糧食產量是有區別的。大面積耕種,管理跟不上,勢必“產量”低。而小規模耕種,人工管理跟得上!產量肯定高於大面積種植!近些年來,我國耕地面積逐漸減少,而糧食產量卻在逐年增加?這就是“小農戶”耕種,管理跟上,提高“單產”的結果。

所以,“糧濺傷農”是不變的“真理”。糧食價提高,肯定是能增加農民收入的。

所以,根據近十年的“物價”的上漲?而糧價反降?說明一個道理:糧價能帶動其它商品價格上漲?是沒有根據的。


神農之聲


農產品價格上長了10到20倍,而事業等單位人員的月公資上長了200到300倍,例如:70年前後,一個農村小學教師月工資15元左右,當時小麥每百斤13元8角錢,一個小學教師月工資也只能買110斤小麥,而現在小學教師工資大約3到4千元,小麥現在每斤1元1角左右,教師平均每月3500元,每月工資可以買到3200小麥,和70年比一比,相比之下,農業只能是死路一條,黨和政府再不下大力氣挽救農業,中國自己的糧食很可能出現斷供!到時只能大量進口美國的轉基因糧食了!目前一斤糧食連一瓶水都換不到,誰願意幹這個賠錢事業呢?可以說:糧食不長價,國家再不大幅度提高對糧食的補貼,那就只能吃外國的轉基因農產品了!改革開放四十年,全國人民的生活是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但發展的很不平衡,使工農差距,城鄉差距,人和人的差距越來越大,可以說:一部分人富的上了天,一部分人窮的入了地!同樣都是老年人,一部分拿幾千上萬元人民幣,一部分人拿幾十到上百元人民幣……。


用戶54181058478知足


1981年前後大米1毛多錢一斤農民窮,到30多年後的今天,大米漲到2塊錢左右一斤,漲泘是那個時期的近20倍,可現在種地的農民怎麼還是沒有錢呢?這就是農產品物價的漲幅,沒有其它物價的漲幅高。

一、

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主要是靠工業、農業、商業現在又出現了一個虛擬的互聯網產業,這些行業同步協調的發展。

目前在我國這四個行業中,農業生產力的發展是最落後的。這就是農民種地不掙錢的根源。



二、

工業的發達可以使整個國家強盛富裕。

通俗的說:國家的工業達了,吸引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農民,從事工業生產。國家再投資把坵嶺、山區的土地慢慢的平整成,幾十畝或更大的地塊,方便機械化的耕種。

讓百分之二十多的農民從事規模化的農業種植。用上免費或半費的農資產品。使農產品價格的漲幅和其它物價的漲幅保持比例協調。



三、

農業和其它行業的發展速度要同步,不要讓農業等待其它行業發達後再回來反哺。

這就需要國家在大力度扶持農業生產的同時,平擬有些行業的物價、收入過高的現象。減少農業配套生產的各種費用,這樣比單方面的提高糧價引起的社會效果要好。

所以,糧價並不是影響農民種地收入的主要因素。使農產品漲泘的幅度和其它物價漲泘的幅度保持協調,才是種地農民獲得效益的有效途徑。


豫南糧人


增加農民收入不能單靠提高糧價。應在降低農產品成本上找出路,這就需要進行對傳統的幾十年未變的插花式零散土地進行整合,形成集中連片規模,由具備大規模耕作經營能力的人耕種,可減少勞力投入。降低成本,增加產出。另外還要對糧食產品進行現代化加工,使糧食消費者更加方便安全快捷的獲得各種風味獨特的即食性食品,同時提高了糧食的附加值。如果單純提高糧食價格未必會使農民增加收入。因為糧食的特定用途使它即不能或缺又不能過度過剩。還不能永久保存,。


林川閒聊


說農民收入少是糧食產品價格底,如果糧食價格高會是怎麼樣?

以現在的情況也改變不了什麼,因為現今是市場經濟,根據市場行情,會水長船高,經營農業生產物資和各種生產資料隨時跟著長價,

農民種地就和有病去醫院病和去藥店買藥一樣。以前住院看病和病人用藥都是全國統一階格,賣藥的地方就有醫院和醫藥公司經銷,小的縣城就一兩個,大的城市多兩個,現今病人住院用藥都是院方說了算,賣藥的藥店滿大街都是各個名戶鏈鎖藥店,這些藥店從藥廠出廠價格到人們買到手的藥的價格是天文數價錢。

以前農業生產各種資料和各種大小型農機都有人民供銷社和縣一級,地區一級經營銷售,現在農業生產大小機械和各種農業生產資料銷售部門跟藥店一樣,都是個體經營銷售,道處都有。要讓農業各種生產資料自yo走向市場,國家不出政策,想措施,不監管,不從這方面想,就是農民生產糧食長價了也得不到太多的收入增加。


手機用戶23164154566


說到農產品,大家都會想到一句話,“民以食為天”,吃飯實際上是人們生活中的頭等大事,試想下,如果肚子都填不飽,還能幹別的事情嗎?

這個顯而易見的道理,國家當然也明白,所以對糧食價格一直就是強調一個字——穩!不能太高,也不會太低,所謂穀賤傷農,米貴傷民,手心手背都是肉,實難取捨。因此,對糧食價格,保持相對穩定,才是王道。

如果真的如你所說,糧食價格大漲,我覺得對大部分農民來說,增收有限,因為農民耕地有限,地裡的產出實際上自己吃就得消耗一大部分,能賣的也不是太多,所以即便價格翻倍,增收也是很有限的。

實際上,國家也不允許這樣,因為糧食作為食品產業鏈的源頭,如果價格波動太大,勢必造成相關產業鏈價格的大幅波動,對物價影響太大,對社會穩定不利,所以國家一定不允許這樣。


股海弋遊


農村收入低。表面上是農民的農產品價格低。這只是之一。還有一個都不願意面對問題,大家都知道,可是都保持沉默。

試問 ,如果農民也和城裡人一樣享受同樣的退休金,和低保。那時再去農村看看,農村還會象現在這樣貧窮嗎?


老宋如是說


一農民工說,他進城做一個月的工錢兩千多元,可買回他自已的口糧,一年吃不完。種糧食從耕田到下種,和管理,到收割要半年時間,一畝田產兩千斤谷。我們可換位思考,你願不願種田。

要想農民願意種田,放開糧價,象賣菜一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那就一斤大米,一斤麵粉約要15元一斤。這樣糧食就有人搶著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