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为什么要脱离欧盟?

手机用户71132670330


英国央行曾做过一个关于英国脱离欧盟对英国影响的报告,如果最后是硬脱欧的话,英国的GDP会下降8%、就业率会减少6%、整个的房地产将要缩水30%,而货币也很大可能会再贬值10%左右。这样的影响堪比08年的金融危机。

再者,英国首相卡梅伦在2013年1月23日就首次提及脱欧公投,到目前,英国议员3月14日投票通过了政府的一项动议,如果下议院在下周三(3月20日)前批准脱欧协议,英国脱欧将至少推迟到6月30日。

那么,为什么英国依旧愿意花费长时间和自损利益都要脱离欧盟呢?能够让英国脱欧的原因无非是国的利益和权利受到压制。

先说下利益受损方面。

英国是个岛国,在欧洲大陆之外,不像德法等大陆国家,占据欧元区的有利地位,德法享有利率政策,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上,都会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而且在欧盟的预算里,英国要缴纳的比例大约占1/8,仅在德法两国后面排第三位。而且英国要补交20亿欧元给欧盟里。

一下子要囊中取出20亿欧元,难怪卡梅伦会这么震怒,非得搞一波退出欧盟公投,这事关国家利益,谁不着急呀。

同时欧债危机的蔓延,不仅使英国的疑欧之心快速发酵,也加快了脱欧脚步。

再来说说主导权压制方面。

影响英国在欧盟里主导权的因素有两个。

第一个是历史因素。

根据历史记载,英国人和德、法等国有着极深的隔阂,比如,著名的百年战争就是在英法之间展开的,两国从1337年打到1453年,整整打了116年。

到后来的七年战争,也是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为争夺势力范围而开的战,、七年战争的结果就是美利坚合众国。

所以统一的欧洲一直都是两千年来欧洲人追求天下一统,因此,英法两国为了争得主导权打了几百年。

第二个是地理因素。

英国是岛国,和德法等一些大陆国家对比,英国是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是海洋殖民帝国,那么英国对欧洲大陆的统一或一家独大都一直保持高度警惕。

假设欧洲大陆整合成一个国家,那么英国会怎样?很显然,在欧洲将很难再有话语权。

上面说到的,英国要补缴20亿欧元费用,你以为德法主导的欧盟单纯为了20亿欧元,才不是。

他们的根本目的在于让英国承担更多责任,一旦英国承担更多责任,就会迫使英国放弃他们自己独立发行的英镑,统一使用欧元,进入欧元区,英国放任出口竞争力就会失利,自主的财政政策变动,这样德法就可以一心捞取欧元区的好处。

这样细想下来,英国一旦进入了欧元区,不是赤裸裸地把主导权送到别人手上了吗。

也许,英国想法设法都要退出欧盟,也是自我保全的办法吧。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欧盟相当于一个国家,里面的人可以自由到欧盟成员国工作,享有与当地一样的福利,而且还能享有零关税,免签证互通欧洲国家等,但是由于相当于一个国家,很多事务要交由欧盟决议,而欧盟议会又非常复杂繁琐,一件事要通过多层,让英国人感觉不爽。

这样就产生问题了。

英国本来比较富有,与欧盟贸易本身就有贸易顺差,但是欧盟的人去英国,大量东欧廉价劳动力冲击英国市场。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餐馆洗碗工人,原来在没有廉价劳工之前,由于洗碗属于比较累比较脏的活,愿意做的人就少,老板就不得不提高待遇水平,来吸引人去就业,虽然老板用多了钱,但是却均富了,老板 不得不多花钱请人,这样英国低下阶层也不至于太穷。

但是由于加入了欧盟,大量的劳动力涌入英国市场,甚至叙利亚难民也有可能要分配一部分到英国,这样一来,老板就可以以很低很低的价格请人洗碗,导致贫富差距增加,甚至增加失业人口。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好像香港现在最低工资是32元一个小时(我记得好像是,不太记得是28还是32),这样换算下来,一个洗碗工做够一个月正常就要10000多,由于现在有了最低工资,洗碗跟其他工作的最低工资是一样的,大家都想去做没这么累的工作,因此洗碗就越来越少人去干,因此,老板不得不提高工资,来请洗碗工人,据说曾经12000都请不到人去洗碗,最后无奈洗碗只能交给洗碗工厂。而建筑工人也是,几万块都请不到人,因为在户外,比较辛苦,所以干的人就少,因此很多建筑公司都不得不花3万甚至更高的价格请一个工人。而香港管理外来人口工作是非常严格,如果没有入境处批准,在香港境内工作,雇主和工作的人都可能会被判刑。这样其实就比较保障低下阶层的收入,或者说让一些干脏累活的人活得更有尊严,生活更有保障吧。



而且你想一下,洗碗都收入过万,那么稍微比洗碗好一点的如厨师等也跟着涨工资,这样很多人受惠,而香港的实际实行最低工资下来,提高底下阶层人的工资不但没有增加企业负担,而让企业赚更多的钱,因为大家都富有了,舍得多花钱来改善生活,反而让经济有了一点小增长。

另外由于欧盟的协议,他们在享受福利政策跟英国人是一样的,在英国做手术,要进入国家医疗系统登记排期,欧盟的人一来,本来等候的时间就长,再加上其他人,等的时间就更长,很多人为此或多或少不开心。

在欧盟里,属于欧盟的一个成员国,那么跟欧盟贸易讨价还价的余地就少,因为受到欧盟条约牵制,因此英国人也觉得这样对他们本来就有贸易顺差不太公平,原因很简单,资本家都想利润最大化,没理由能赚100的只赚50。这个你懂吧。

其实最主要还是应该某些地区失业率高才导致这次脱欧。。。

虽然短期对英国经济不利,但是长期还是能够对英国有利。欧盟接下来可能要检讨一下策略才行了。


游走的浪客


欧盟的政策伤害到了部分英国人的利益,所以有一部分英国人一直想脱欧。但是想脱欧和要脱欧,这是两码事。实际上,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是一场“政治意外”。不仅欧盟傻眼了,连英国政府也傻眼了。



一、英国脱欧公投的原因

英国并不是欧盟创始成员国,当年法国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之前,曾经极力邀请英国也加入其中。但当时英国很自负,拒绝了法国的盛情邀请。于是法国就甩开了英国,单独和意大利等五国组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这就好比,法国人建了一个群,邀请英国当小群主,可是英国瞧不上。其实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英国人对欧洲大陆的事情并不感冒,他们后来又加入欧盟,完全就是冲着有利可图去的。如果一旦利益受到伤害,退出欧盟也必然是分分钟的事情。

上世纪七十年代,欧共体搞得红红火火,英国眼红了,就极力的要加入。起先法国不愿意接收,但后来为了利用英国压制西德,就给英国开了门。于是在1973年,英国正式加入了欧共体。

加入之初,英国享受了欧洲统一市场带来的红利,赚了不少钱。英国和欧洲大陆虽然有一些矛盾,但大体上还是和谐的。

可是在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正式更名为欧盟后。英国和欧盟的矛盾就激化了。

由于欧盟的集权化加强,而英国又一直反对欧盟的集权化,拒绝出让本国核心主权。于是就产生了英国坚决不加入欧元区(保护英镑的地位),也拒不加入申根区(保护本国就业)的决定。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英国当初的决定确实有其合理性。因为欧盟从创立至今,一直都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义:欧盟到底是一个政治经济联盟,还是一个国家?

如果是一个政经联盟,那么这个联盟委员会的权力有点太大了!如果是一个国家,那么欧盟委员会的权力又太小了。就拿统一货币和关税来说,欧盟统一了货币和关税,但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这让经济基础比较弱小的国家怎么玩?

比如说,欧盟没有统一之前,欧洲国家有很多汽车品牌。可是现在呢?基本上都是大众的傀儡子品牌了吧?依照目前欧盟的经济政策,小国家就是砧板上的肉。

并且更让英国不能容忍的是,英国在欧盟的话语权不大,法国和德国垄断了话语权。英国公投脱欧的时候,就有人对欧盟的这个问题打过一个比喻。

如果说欧盟成员国是微商,那么欧盟就是欧洲大微商建立的一个微信群。起初这个微信群里面都是大老板,大家一起赚钱,有钱的人就会相互接济,互相发红包玩。可是后来微信群里面混进来一帮小微商,这些穷鬼来了以后只抢红包不发红包。英国这个大微商有意见,但是群主法国和小群主德国不理会英国的意见,依然是我行我素。于是英国就生气了,嚷嚷着要退群。

这就是英国为什么要萌生脱欧的起因。



二、出人意料的公投结果

英国人想脱欧,但是想脱欧与真正脱欧,完全是两码事。英国脱欧的结果,简单来说是一场政治意外。过程很可笑。

卡梅伦上台前为了获得选举的胜利,承诺选民在他上台后,举行脱欧公投。当时卡梅伦认为这个公投就是走过场,最后的结果肯定不会真正脱欧。

卡梅伦上台后,为了履行诺言,他发起了全民公投。在正式公投之前,英国议会有过一次小圈子的投票。投票结果是留欧,大多数议员都支持留欧。比如看下面的图片,支持脱欧的主要是保守党的一部分人,这部分人只是议会的少数派。保守党的另一部分人以及绝大部分的工党和苏格兰国家党议员都支持留欧。



有了这种民调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卡梅隆从一开始就对脱欧公投信心满满的原因:无论怎么算,结果应该都是留欧。

可是最后的结果却出乎意料,脱欧派以微弱优势胜出。

于是这就导致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卡梅伦从来没想过公投的结果是脱欧。他毫无准备的捅了一个大篓子。等到公投结果公布之后,他只能马上辞职。(连首相椅子都还没有坐热)

而英国混乱的脱欧进程由此拉开序幕。



三、英国脱欧带来的警示

从事后来看,英国一开始就不应该公投。因为脱欧是非常复杂的大工程,普通民众根本没有知识、时间、信息和资源去分析脱欧带来的利与弊。

比如脱欧派告诉选民,英国每年都给欧盟交了几十亿欧元的会费,如果把这些钱拿回来花在医院上,你们的全民医疗体系就会比现在好得多。选民肯定会投脱欧票。

但是当留欧派告诉选民,英国的医院里雇佣了好多外国护士,这些人是廉价劳动力,没有这些外国人,你啥病都看不了的时候。选民又会投留欧票。

比如当脱欧派再告诉选民,中东难民会抢走你们的工作,会破坏生活习惯的时候。选民肯定会投脱欧票。

但是当留欧派告诉选民,如果脱欧后,你们很难再像现在一样与欧洲大陆正常贸易,你们的工作会受影响的时候。选民可能又要改投留欧票。

是的,民众的意见就是这么反复无常。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只看眼前利益,不会从长远考虑问题。但问题是,英国和欧盟是一种长期合作关系,不是一锤子买卖。留欧和脱欧的矛盾,其实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的矛盾。一个人坐在什么位置,往往就决定了他的思考角度和范围。

而更怕的是,英国议员和选民的观点居然不一致!这也就意味,有相当数量的议员走到了选民的对立面,根本不知道支持自己的选民的利益点在哪里。用一句话来形容,英国的精英和普通民众,利益点相悖。



但是,这也不能全赖英国。欧盟实际上也有问题。英国嚷嚷要脱欧,直接起因就是中东难民问题。德国和法国要当圣母,部分英国人不想当,矛盾就此产生。

站在英国人的立场来说,欧盟乱了,没有前途了。欧盟的一摊子破事,严重耽误了英国的发展。经济和移民问题本来就是大事,但是欧盟却把经济和移民问题看的太轻松。长此以往,或许欧盟的前途真的会很不妙。


Mer86



英国将于2019年3月29日退出欧盟,脱欧过渡期仅剩下1年多。英国为啥公投退欧,原因如下:

一、英国不是欧盟创始国之一,总感觉主导欧盟力度不足。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等7个国家创始立了欧盟,英国于1973年才加入欧盟。欧盟是个经济组织,德国经济实力最强,话语权最大,英国人有些吃醋。

二、英国属于欧洲,但英国隔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从地理上英国有独善其身之志,自然环境与欧洲大陆形成隔阂,认为自己是世外桃园,不想完全融入欧洲大陆体系。

三、1999年欧盟统一了货币,建立欧元区,促进了了欧盟经济发展。但英国人思想保守,一直继续使用英镑。这说明英国人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保持英镑独立地位。美国曾打压过欧元,英国人一直狡兔三窟留下英镑等待退路。现在看,英国人早就有退欧打算。

四、东欧剧变后,2004年,欧盟实现扩盟,波兰等十个穷国家同时加入欧盟。分享了欧盟的福利份额。欧盟预算里,欧盟资金的75%来自各成员国按照各自GDP比例上交,英国缴纳的比例约为12.5%,列德法后第3位。但英国得到的回报少,像波兰这样国家,上缴欧盟资金少,拿回的福利却很多出十几倍。欧盟是富国救济穷国,英国入欧后与大英帝国时期相比正好相反,奉献多回报少,不合适。

五、中东战乱,叙利亚等大批难民涌进欧盟国家,为化解难民危机,欧盟按国家承受能力分配名额,英国不想尽义务,但说不出,惹一肚子怨气。倒是德国安排难民最多,带了个好头。

六,英国经济不错,移民政策严。但对欧盟国家人口流入却无法阻拦。有许多人采用移民波兰等东欧国家,取得波兰等国藉,然后拥有欧盟"绿卡",来英国打工,抢了英国人的饭碗和福利。英国政府很无奈,英国民众有意见,因此公投退欧,英国人赞成的多,促使脱欧成为现实。


从卡梅伦首相提议退出欧盟,到特雷莎·梅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发表脱欧讲话正式脱欧,英国忍受了44年的欧盟矛盾心理得到解脱。英国脱欧后,能否引发蝴蝶效应,德法能否支撑住,欧盟能走多远还不好说。


英汉微视


英国脱欧实际上并不仅仅只是英国一时的冲动想要离开欧盟,在这里面实际上有着很多方方面面的因素共同的作用,才导致了英国决定在2016年发动公投脱离欧盟,在这里面美国、法德以及英国自身都参与了这场势力的角逐。

当然了最后还是美国技高一筹,从欧盟手里拉走了英国,使得欧盟一下子就损失了一架马车而元气大伤。

英国在历史上是日不落帝国,但是在欧盟中的地位却不尽如人意,正是这种心理上的落差,使得英国很多人都不愿意屈居人下,最终投下了离开欧盟的选票。

英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异常辉煌的历史,从18世纪开始,英国就开始进入全球殖民时代,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地,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世界上的最强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的其他国家陆续兴起,使得英国的国际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由于是主要的参战国,因此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并被曾经的小弟——美国一举超越。

事实上从二战以及战后的几十年里,英国人过得可以说是相当的悲惨,先是在二战的军事战中被德国炸成一片废墟;接着在战后的经济战里败给了美国,被迫向其敞开了所有英联邦国家的市场;然后在组建“欧共体”(欧盟的前身)期间,也是“欧共体”内部的“二等公民”,一直到1973年才与丹麦、爱尔兰一起成为第二批加入“欧共体”的国家。

由于英国不是欧盟的创始成员国,因此在欧盟内部的话语权也就比不上法国和德国,再加上过去的英国一直扮演着“欧洲搅屎棍”的角色,使得大多数欧洲国家都不太喜欢英国。

尽管英国加入欧盟之后,成为了欧洲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实际上英国在欧盟体制内的地位一直都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所以在英国国内在加入欧盟这个问题上一直都饱受争议,而这股声音在被美国“放大”以后,才最终成为了英国脱欧的原动力。

英国脱欧的始作俑者就是美国,正是因为美国对欧盟实施打压、分化的政策,才使得英国被从欧盟集团里给拽了出来。

欧盟的成立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美国了,因为自从苏联解体之后,世界上唯一具备了能够与美国进行竞争的经济体,就只剩下了欧盟。因此美国对于欧盟的成立,至今都秉持着不遗余力的打击的态度。

在欧盟成立以前,美国为了削弱欧盟的经济实力,就曾经疯狂的狙击英镑,最后硬是把英镑打出了欧洲汇率体系,等到欧盟发行统一货币——欧元之后,美国又再一次狙击欧元,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经济战让欧元贬值了接近30%。

除此之外,美国还2008年~2010年期间连续在欧洲数个国家内策动主权债务危机,并在随后的几年里,在叙利亚、利比亚连续发动内战,引发中东难民潮,在欧洲人为制造难民危机。

美国在欧盟成立之后所做的一切行动,实际上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阻止以法、德为首的欧洲强国把欧洲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体,避免欧洲因此脱离美国的掌控。

因为一旦欧洲统一,那就意味着在欧洲形成了一个拥有足够实力与美国对抗的国家联合体,这对于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的威胁非常大,这就是美国为什么要不遗余力的毁掉欧盟的根本原因。

在美国人目标里,欧洲必须是一个分散的欧洲,是一个能够被美国完全掌控在手里的欧洲。实际上英国脱欧,与美国对欧的其他行动一样,也是美国打击削弱欧盟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美国人从来都没有对欧洲留任何情面。

所以英国脱欧实际上不仅仅是英国想脱离欧盟体系,而且与欧盟内部法德等国的排挤,与外部势力美国的策动,实际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否则的话,英国也不可能会轻易的脱离欧盟,因为这么做对于欧盟以及英国自身的伤害都非常的巨大。

但是最后英国还是决定离开欧盟,也正应了那一句老话“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欧盟其他国家不珍惜英国,最终还是害人害己啊。


落下m


英国脱欧主要是因为英国不想承受太多欧盟的贫穷国家给英国带来的经济负担。英国脱欧对英国有非常大的好处。我举例说明:



1.欧盟地区有28个成员国,欧盟就相当于一个国家,而28个成员国就相当于28个省。这28个成员国的每一位公民,都可以自由来到每一个欧盟国去工作,享受与当地人一样的福利。



2.英国是欧盟成员国里非常富裕的国家,由于很多欧盟的成员国经济水平都比英国落后,这导致大批东欧国家的贫困人民来到了英国进行打工,还有大量的叙利亚难民来到英国打工,这确实抢占了英国本地人的就业。



3.例如:英国的建筑工人是比较辛苦的一个职业。因为这种工作脏活累活比较多,很多英国人都不愿意干。因此英国公司把建筑工的工资调到很高,这吸引了大量的英国本地人当建筑工人。英国人的钱英国人自己赚,英国政府没有怨言。



4.可是由于东欧和叙利亚大量的穷苦人民来到英国打工,他们需要的报酬比英国本地工人要低廉得多。而英国的企业家愿意聘用这些来自东欧和叙利亚的穷苦人民,这样可以给英国的企业减少工资支出,节约成本。可是英国当地人就失去了工作。



5.而欧盟国家来到英国的打工者们,都能够享受到英国的福利政策。例如英国本地的病人需要进入国家医疗体系登记排队动手术,可是大批的欧盟国家人口也来到英国享受英国的医疗,这就增加了其他英国人等待看病的时间。



6.而英国每年从欧盟国家的进口额,要大于英国对欧盟国家的出口额,因此英国感觉到非常吃亏,所以英国一定要脱离欧盟。英国不想让其他欧盟国家的人民来到英国,享受英国的福利待遇。


杜达特洛夫斯基


英国一直不热衷于欧洲一体化,加入欧盟这些年来,和法德等国也若离若即,显得格格不入,近期通过全民公投确定与欧盟分手,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历史地理原因

英国是一个岛国,有着“光荣的孤立”的传统,一直奉行着对于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的政策,和法德等大陆国家一直面和心不和,道不同志不和。

二、经济原因

英国一直觉得在欧盟里,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平衡,欧盟预算里,英国缴纳的会费比例约为1/8,按额度计算为德法后第3位。但德法利用欧元区内的有利地位,通过欧元区内的差异化利率政策,在制造业,服务业上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反之,英国觉得自己使用的是英镑结算,处于欧元区外,并未得到与付出相当的经济好处。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农业实施配额和补贴政策,旨在确保欧盟充足的粮食供给。但英国认为此政策使农民过于依赖补贴,违背了自由市场经济规律,并造成农产品的过剩。

三、难民问题

欧盟条约规定允许欧盟内部人员的自由流动,这就使得后来加入欧盟的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如东欧国家,可以合法的进入英国并生活和工作。带来了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并且按照欧盟的规定有权享受英国的福利,大多数英国人不能接受与移民分享经济红利。

四、美国因素

美国出于战略考虑不愿意出现一个统一强大的欧洲与自己分庭抗礼,利用与英国的特殊关系,一直不遗余力的分化离间英国与法德等其它欧洲国家的关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世事新思考


凭借着岛国的地理优势,英国在历史上一直奉行“光荣的孤立”和“大陆制衡”原则,向来游走于欧洲大陆之外,打心底里不愿意与欧洲融为一体

在进入20世纪之后人类共计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而非常不幸的是,欧洲大陆都是两次大战的主战场。一战的巨大伤亡和损失让英法心有余悸,战后英法试图通过《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束缚,希望让一战成为“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


虽然《凡尔赛和约》对战败国的惩罚非常地苛刻,但这并没有阻止德国重新崛起,反而还造成了德国民众对英法的敌视。而面对着重新武装起来的纳粹德国,英法的畏战心里十分严重。当然,德国也确实强大,使得英法不得不畏惧。

不过一味地妥协和让步并没有换来和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英法盟友波兰,二战欧洲战场的帷幕就此拉开。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将欧洲打残,无论是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全部都是一片废墟,实力大衰的欧洲就此退出了世界中心。

面对战后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和美苏争霸,法德两国决定握手言和。在法德的牵头下,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1952年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这就是欧盟的前身。

随着之后西欧的复兴,法德等国开始准备逐步取消关税,并且加强在安全和金融方面的合作。1965年4月8日,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整合了之前的多个欧洲合作组织,正式成了“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到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除创始国以外第一批加入欧共体的国家。但其实早在1960年英国就曾申请加入欧盟前身之一的“欧洲经济共同体”,但遭法国总统戴高乐否决。

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联邦德国的还没有完全走出战争阴影,法国是组织内部说一不二的老大,因此法国不愿意让英国人进来稀释自己的权力。不过鉴于英国对欧洲事物强大的影响力,以及保持欧洲团结的需要,法国最后还是同意了英国的加入。

此后在欧共体的影响下,欧洲开始了一体化建设。

1991年,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决议将欧共体进一步统合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到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

欧盟建立后,申根区和欧元区也相继筹备建立,随着各国人员自由流通的放开以及欧元的使用,欧盟越来越像一个统一的国家了。

不过此时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欧洲东面的军事威胁大大减弱,而欧洲的一体化也引发了欧洲许多国家民众的抵触心里,其中以英国分离倾向最为严重。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凭借着大海的保护,安全环境优越,使其得以独善其身,笑看欧洲大陆风云变幻。即便是强大如拿破仑和纳粹德国,也没能踏上英伦三岛。

在历史上英国长期奉行“光荣孤立”和“大陆制衡”政策,避免欧洲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让伦敦可以坐山观虎斗。也正是由于英国的存在,使得欧洲一直未能统一。因此英国也获得了“欧洲搅屎棍”的雅号。

(英国人眼中的欧洲)

在以前,英国是不愿意看到欧洲统一的。即便到了今天,英国仍旧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欧洲,而英国自身则更不愿意加入统一的欧洲。为此,作为欧盟四大经济体之一的英国不但拒绝加入欧元区,也没有加入申根区。

但英国毕竟是欧盟的成员国,欧盟内部最基本的规矩英国还是得遵守的,比如“欧盟国民自由迁徙和定居”的权力,英国政府就不可以拒绝。

根据这个要求,大量来自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的打工者涌入英国,这些人不仅抢了英国本国公民的工作,还消耗了大量英国福利,提升了犯罪率,极大的惹恼了英国保守人士。

除此以外,欧盟作为一个超国家组织,对英国的金融政策和法律也有所限制,而英国政府每年还要向布鲁塞尔缴纳大笔会费,这让英国民众对于欧盟越来越不满意。

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一事,他表示如果自己连任成功将启动公投程序。而在卡梅伦连任之后,他决定兑现自己的承诺,于英国当地时间2016年6月23日上午7点正式开始脱欧投票。

其实卡梅伦并不想脱欧,他只是想豪赌一把,借助脱欧一事迫使欧盟能给予英国更多的内部权力。可他万万没想到,英国脱欧公投竟然通过了!这个结果不仅是卡梅伦没有想到,就连英国人自己都没有想到。

在投票之前,英国人虽然对欧盟带有很大的怨气,但多次民意调查都显示公投是不会通过的。就像之前的苏格兰独立公投那样,英国最终会平稳过关。可结局却如此的出乎意料。

在脱欧公投通过之后,卡梅伦傻眼了,他的玩火行为直接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随即宣布辞去了首相一职。而许多原本支持脱欧的英国民众也开始后悔自己的行为,纷纷要求将这次公投作废。

(“痛不欲生”的卡梅伦)

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公投结果已经出来了,那么英国只能硬着头皮开启脱欧程序了。而面对英国的执意离去,德法并没有半点挽留的意思。柏林和巴黎的态度很坚决:你若要走,我绝不挽留,分手就分手,要滚赶紧滚!


千佛山车神


英国脱欧问题吵嚷了几年,但国内意见仍无法统一,把梅姨首相搞得焦头烂额。至于英国为什么要脱欧,当然是有利有弊。小甜嘟爸爸作以下分析:


英国脱欧后,有利的方面有三个:

一,经济上完全实现自由化。欧盟,即欧洲联盟,也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内部有许多条条框框,所有成员国都要遵守。比如,成员国不能单独与其它国家发生经贸关系。如果英国脱欧,就如同自由飞翔的小鸟,想干啥就干啥,不必受欧盟内部规则制约。

二,不再承担昂贵的会费。欧盟要正常运作,必须有经费作保障。各成员国根据国家大小,经济实力,每月都要按时交纳会费。而英国作为欧盟重要成员,承担义务更大,责任更重,交钱更多。有时还要对一些弱小成员国提供义务帮助。如果英国脱欧,昂贵的会费省了,至于帮不帮弱小国家,要看自己的心情了。

三,不受规则制度的限制。欧盟理事会为了欧盟一体会,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所有成员国必须严格遵守,重大事项必须报告。英国想干个什么事,必须征得欧盟理事会同意,英国我行我素惯了,又有日不落帝国的荣光,骨子里不想受制于人。英国脱欧之后,当然是更加自主灵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用看欧盟的脸色行事。

不利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英国脱欧后,英国公民不能自由出入其它欧盟成员国,必须要办签证。二是不能享受欧盟成员国之间的零关税和福利待遇。


小甜嘟爸爸


说一千道一万,英国要脱离欧盟源于英国对欧盟的深度不信任。

英国历史上对欧洲的战略是"势力均衡政策"。这个战略的宗旨是,努力让欧洲各个大国处于均势状态,谁也不能一家独大,从而保证欧洲大陆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并不断互相竞争,从而消耗欧洲的力量,进而保持英国对欧洲事物的影响力。

为维持欧洲的势力均衡,英国采取了"光荣孤立"政策,对欧洲内部事务,英国保持一定的距离,而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海外殖民,这样既保持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形象,又有大量精力可以拓展外部生存空间。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这样的先例。汉朝时,为对付匈奴,汉庭同样对匈奴采取了分化政策,利用匈奴控制匈奴,这个政策奏效了。匈奴分成了南匈奴,北匈奴。但是汉庭的分化政策并非一种深谋远虑的战略,只是一个明显的战术,结果南匈奴很快就"归义"了,成了汉的一部分,这是战略失误。结果,汉庭又得派兵重新把北匈奴赶跑,耗费大量国库。而被汉庭收复的南匈奴则在汉末魏晋时期,逐渐坐大,成为五胡乱华的罪魁祸首。北方汉族被迫衣冠南渡,整个北方汉族遭到中创。



到了宋朝,赵宋对北方的政策就更差了,支持金灭辽,又联合蒙古灭金,最终自己遭到蒙元的彻底消灭。这就是不采用均势政策带给中原华族的灾难的原因。倘若当初赵宋朝廷能,支持辽与金互相对抗,又支持辽金挡住蒙古,形势就会大不一样。



相反英国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欧洲大陆出现希特勒这样的独霸天下的力量,英国首先把祸水引向苏联,结果希特勒在苏联遭到沉重打击,战后有联合欧洲美国拉起铁幕对付苏联,最终同样取得冷战胜利,这就是打击强者,联合弱者,从而维持均势的智慧。

现在,欧盟在欧洲羽翼越来越丰满,法徳联合掣肘英国,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现在似乎看不出什么不好,但是未来的欧洲共和国必会对英国不利。

当然,脱欧的导火索是移民问题,但是深层次原因在于女王不想受制于人,欧洲内部的联姻,对大英帝国来说是大大的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