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說小孩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上初中之後成績差了,說是老師教差了,你怎麼看?

初現天才


確實有這種情況,有的孩子小學成績名列前茅,升入初中成績越來越差,到底什麼原因呢?

在小學,課程少,知識簡單,孩子們的好成績源於老師的責任心和家長的支持度。我認識的一個小學老師,體育專業畢業,由於學校人員緊張,她被被安排教一年級語文、數學兩科兼班主任。這相當於趕鴨子上架,太發愁了。但學校已經決定,不幹也不行,只能硬著頭皮上。學校同意她先聽老教師的課,聽一節,回班再講一節。這個老師非常認真負責,剛畢業的女孩子,每天跟孩子們拼了,孩子們不會的內容她反覆講,直到會了為止。她的認真負責贏得了家長的認可和支持,每天孩子放學回家後,家長都會督促孩子認真完成作業,該背的背,該預習的提前預習。每次考試,班裡孩子的成績與其他班相比,差不了多少。



到了初中,是孩子學習生涯的一次轉折。

功課多了、學習內容多了,不少孩子感到不習慣,對所學知識應接不暇,顧此失彼。雖然孩子們的學習成績與老師的教學水平有一定的關係,但自律和自學能力也很重要。記得我上初二時,教幾何的老師脾氣古怪,對學校的不滿拿學生撒氣。上課只要有學生搗亂,她扭頭就走,一學期下來根本沒講幾節課。課後題不會做呀,只能自己看看書,勉強完成了,老師也不判作業。期中考試全班四十多個學生,只有兩人及格。後來,校領導可能找她談話,她自己也覺得上火了,每節課勉強講一點,剩下時間讓同學們自己看書,期末及格人數佔了一半,遇到這麼特殊的老師我們也是無語了。看來初中的好成績主要跟學生自律和自學能力是有關係的。



有人說“ 初一不相上下,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卻有這種情況。

初一開始,雖然增加了地理、歷史、生物、政治幾門功課,但內容不算太難,只要能認真聽講,按老師的要求看書、背誦就行,所以成績還不算太差。

初二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新增加的幾何、物理等課程,使思維方式也由“形象思維”為主,變成了“抽象思維”為主,孩子們更是難以適應。通過初一的摸索,有些同學學會了總結整理筆記,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穩中有升。而有些同學處於青春敏感期,又缺少自律能力,面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和競爭,容易喪失學習的信心,成績下滑就是必然的了。

初三,又增加了化學科目,如果初一、初二的功課就沒學紮實,初三根本就聽不進去,孩子們的學習成績開始出現明顯落差。成績好的基本能夠保持,一點也不學的只能靠選擇題的概率得上一、二十分。反正初中也是義務教育法階段,怎樣都能畢業,那些放棄中考的學生在家長的逼迫下也只是來學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了,學生們的成績真的出現“天上地下”之分。



看來,初中才是學習的分水嶺,失去了家長的陪伴與輔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自律、自學、整理總結能力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雖然老師的教學也很重要,但八門功課,必須得靠學生自己的學習力來完成。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和老師溝通,給孩子心理上更多的安慰和疏導,幫孩子順利度過初中關鍵期。


梨渦2018


我帶過很多的初中生,一般家長來諮詢的時候,我都會問一下孩子小學的情況。大部分家長都會反映“孩子小學成績很好”。大體上,小學成績在95以上的孩子佔很大比例。那為什麼上了初中之後成績就一落千丈呢?


這裡面不排除有老師教得差的原因。我家附近這裡的公立學校,一方面生源質量一般,一方面教師水平也一般。除了少部分喜歡學習,家長監督比較到位的孩子,其他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相當於混日子。


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孩子很容易被影響到,變得不愛學習。環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身邊的同學每天聊天的談資都是遊戲,玩手機,那麼孩子能夠靜心下來學習的機會不大。

孩子小學成績好而初中成績差有很多可能的原因:

1、小學內容比較淺,範圍也窄很多。到了初中,科目增多,內容加深了,同樣的時間完成超過一倍的任務,自然很多孩子無法適應過來。


2、小學階段,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強力監督下學習。到了初中階段,進去青春期的孩子不再願意順從父母,容易形成反抗情緒。這種對抗,導致孩子學習狀態變差。


3、小學階段,家長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到了初中之後,很多題目家長也束手無策。


當然,不少聽話的孩子,也願意學習,但是成績就是不理想。這樣的孩子需要改進學習方式,一般隨著學習方式的改變,孩子就能取得很大的進步。

下面就我這些年的經驗給您一些建議:

1、預習很重要

這個預習不是指課前預習,因為每天的作業已經讓孩子疲憊不堪,晚上再加入預習對學習本來就感到吃力的孩子實際上是加重負擔。怎麼辦?最好的方式是寒暑假提前預習。

實際上預習需要花掉的時間不多,我給學生制定的寒暑假預習課,一般15小時學完一冊書。當然,課後的練習需要額外的時間。

2、槓桿借力--借人與借物

學習中,孩子一定要懂得借力。這裡的借力有兩種:一種是借人,一種是借物。

何為借人?找到有經驗的老師帶當然是最好不過的,能夠迅速把握重點,理清思路。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平時和同學之間的交流。我一般建議孩子找到一個和自己水平相當或者略高的同學,一起學習,使用同樣的參考書。這樣有疑問的時候可以互相幫忙,促進學習。


何為借物?第一是參考書,一本系統的參考書實際上相當於一位隨叫隨到的老師。當然這需要孩子有查閱參考書的能力。其次是使用經典的試題,這些試題一部分是學校發的,另一部分家長可以自己收集。

3、內心的渴望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學習的渴望,那麼即便是再好的學習資料,再好的講課,實際上都無法讓孩子有效吸收。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做川菜的大廚,可能不一定能夠讓吃慣粵菜的客人吃得過癮。


激發孩子內心的渴望是最難的部分,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是內心充滿反抗,無法和父母老師進行有效溝通。

這個時期的孩子,一般地表現就是不服氣。父母說的話根本就聽不進去,你說什麼ta都頂回來,或者是當耳邊風。


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孩子小東,他初三一模時只有280分,這個分數很低很低,基本上是無法上高中的水平。ta似乎一下子醒悟過來,自己決定發奮學習。當天晚上制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每天學習到夜裡十二點。就是在這樣的精神支持下,最後他中考考了405分。幸運之神眷顧了他,剛好那一年有個新開的藝術高中,錄取分數先385.他順利地進入藝高讀書。三年之後,考取廈門華僑大學。

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即便是讀了高中,數學計算依然非常的差。分數的運算必須一步一步寫出來才行,沒法進行心算。但是他後來為什麼取得成功?主要就是願意內心的渴望和堅持。

第二個孩子是成績很好的那種,常年在年級前十名的水平。按照他媽媽的話說:從小學到初中都很聽話的孩子,就是有點單純。但是到了初三下學期,他媽媽差點把他送去看心理醫生。為什麼?

初三的時候老師抓得都比較緊,特別是對成績靠前的同學。他一模成績還好,年級第六名;二模成績出現了大幅下滑,年級29名。媽媽著急了,跟老師溝通。最後懷疑孩子談戀愛,玩遊戲。孩子一聽不肯了,連續幾天不跟父母說話。媽媽到處想去找心理醫生,最終孩子不肯去。孩子比較聽我的話,我跟他聊了一下,感覺問題不大,後來順利考上一中。


孩子上了初中之後,實際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根本無法預期!除了成績變差之外,還有一個最讓家長頭疼的問題就是孩子拒絕跟家長溝通。

所以,家長除了關注孩子的成績之外,還得關注孩子的內心成長。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像小學一樣能夠完全地順從大人。ta們需要獨立,但是又容易沒有方向。大人如何協調好自己跟孩子的關係,這是一個考驗家長的事情。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小學成績很好,上初中之後成績變差,這樣的情況,可以說是比比皆是。但是否是家長所說的“老師把學生教差了”呢?

先講一個例子,三水三心剛工作不久的時候,一個學生,就引起了我的注意:聽寫默寫,基本上三次都不能過關,單元檢測,也就60多分。最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他的拼音,完全不過關,總是要把“qiu”寫成“qiou”,更不用說什麼邊鼻音、平翹舌、前後鼻音之類了。我多次給他單獨輔導,但效果甚微。後來,請家長到學校瞭解情況,家長第一句話“老師,我的孩子小學成績很好的!”

我知道,這句話背後,隱含著的意思——小學成績很好,不就是中學老師教得不好嗎?但我也有辦法啊——馬上把其他同學的試卷拿出來,“你看,這是那些小學成績不太好的學生的試卷!”

作為老師,面對這種質疑,首先就要把對方的嘴堵上,否則,他就會一直潛滋暗長,把責任推給老師。

等他無話可說的時候,我從開始給他分析,中小學的差別——

一是教學方法的差別。

小學,老師把基礎知識反覆掰碎,喂到學生嘴裡,而大部分試題,是學生反覆練習的,就連作文,老師也會在考試之前,教學生背上幾篇文章,什麼寫人的、記事的,所以,每次考試,考個80、90分,就很平常。但事實上,對真正優秀的學生來說,試卷只有100分!

而到了中學,被動式的學習必須轉化成主動學習,老師不可能給你掰碎嚼爛——關鍵是也掰不碎、嚼不爛,內容太多,考法太多了。所以,小學重知識,中學開始重能力。

二是深度和廣度的差別。

小學整體內容都很淺易,可以直接從文中找到答案。並且,幾乎所有的閱讀,都是老師反覆講過的課文。而到了中學,閱讀都是課外的——茫茫的文海,老師怎麼可能給你提前講到呢?比如,幾乎所有的閱讀中,都有一個問題:讀了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穫(啟示)。這考的是多角度分析和思考!

如果沒有把知識轉化成能力,遇到這些課外的內容,就只能是抓瞎。

三是每個人的適應能力有差異。

小學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學,都需要適應。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強,就能夠迅速掌握老師的特點,接受新的教法學法。而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差,遲遲不能進入新的角色。

總之,遇到這類型的家長,老師先不要著急,而是要教會家長分析問題,然後找到學生的癥結。如果一味的懟回去,家校之間造成了隔閡,受傷害的,永遠都是孩子!而作為家長,遇事先要了解清楚原委,不能貿貿然就下結論,傷害老師的自尊,最後受到傷害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三水三心


記得剛工作不久,家長對我唯一的投訴,就是因為學生成績的下降。

那年,我剛剛接手了三年級一個班,非常用心地教,仔仔細細地批作業,真可謂盡心盡力了。但期中考試的時候,孩子們的語文竟然沒有一個靠一百分的,大部分同學在80、90之間。這讓家長很難接受,於是紛紛找校長訴苦,說他們的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經常考雙百的,一到了三年級以後成績是直線下降!校長說:這個瞭解一下,教你孩子雙百的老師在教另一個班,看看她的成績吧,比這個老師還低五分。家長目瞪口呆,校長說:你們沒看到三年級的試題和二年級有什麼不同嗎?家長一臉茫然。“有了作文,有作文基本就消滅一百分了。”校長接著說。家長恍然大悟。

感謝我的校長,在關鍵的時候,沒有拿我耍威風,而是耐心的給他們解釋!

小孩在小學階段成績很好,到了初中成績差了。就說教師教的不好,這一點缺少依據。

誠然教師的的工作態度和授課水平會影響到成績。這個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我以前也不相信這一點,總認為好孩子在那裡都是好孩子,是金子早晚要發光。但多年的觀察我知道,教師的授課水平和班級管理確實存在差距的。

但我覺得,拿小學的成績和初中的成績比,拿小學老師和初中老師比,還是有點不著調的感覺。

拿小學和初中的老師比,其荒謬的程度不亞於拿玉米和麥子相比較,雖然都是糧食,但差別很大。孩子年齡不同,生理和心理發展也相同,教材內容不同,學科也不同,教師所採用的教學方法也不會相同,一般情況下,小學教師的教法比較活潑,課堂上會有大量的活動,以調動學生的興趣為主,而初中教師的教法比較務實,講解為主,以提高學生成績為原則。兩者的教法截然不同。根本不能比較。

進入初中以後,孩子的成績變差,不一定是教師的事情,進入初中,學科增多,難度加大,孩子的進入青春期,心理波動也比較大,不再是單純的只知道學習的小孩,這些都是影響孩子成績的原因。並不單純是老師的事情。

想起一件事情,一個孩子進入小學以後,頑劣異常,上課不聽講,下課胡打鬧,成績一塌糊塗。老師找到老師,對老師說:我們家孩子自打上小學以來變壞了,在幼兒園的時候,聰明又活潑,老師都說好。正好這位教師的對象在她提到的幼兒園,回家一問,這位教師對象說:他誰呀,沒想著有這麼個孩子!

孔子說:成事不說 遂事不諫 既往不咎,聰明的家長,對於過去的事情不會總是掛在嘴上,而是面對現在,努力進取。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杆直跑!


寐語小築


我小學成績差,初中一年級都是差,後來被逼了一次,補課40天,加上自己的勤奮,一下子衝上去了

其實沒有老師教壞這個說法

1.一般初中都是在鎮裡甚至在縣裡

這樣的話,地方的消費能力,吃喝玩樂,網吧等各種各樣的五花八門的應有盡有,這樣對一個剛上初中如果沒有自制能力,家長管教不嚴的話,很有可能就會迷失方向,失去自我

2.小學頂多是附近幾個村的小孩,而初中卻是一個鄉鎮的學子的聚集之地

本來你在小學是20名,算是中上水平,可是到了大家庭後,你這種水平的就排到後面去了😊一旦自己有所鬆懈,或者因為某次考試不理想而自甘墮落,那你一落千丈極有可能


高端定製設計師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饋您!🎀


老穆解析

且不論家長這句話對不對,我們看這句話的背後,透露出來的是更多的無奈與難過……

孩子小學時成績好,家長是自豪的!

升入初中後成績差,家長臉上無光!

家長之所以把責任推給老師,是因為家長自認為很瞭解自家孩子的情況,認為孩子和小學時採用一樣的學習方式,成績下降,自然是老師的責任!


殊不知,影響孩子成績變化的因素是複雜多變的,有的家長是不清楚的,穆老師就給大家分析一下,如下:

🎀一、初中與小學的學習狀況是不同的

【1】小學課程少,初中課程多

【2】小學內容簡單,初中較難

【3】小學父母能幫助到孩子,初中父母大都束手無措

【4】小學老師往往有耐心,初中老師更專注知識傳授

【5】小學以識記和理解為主,初中往往強調思維方式

【6】小學時,孩子往往聽話,初中後,孩子步入青春期,想法較多

🎀二、比較範圍的不同

小學時,成績好往往是一個班的,最多幾個班的,區域也就是以村或小區為單位,範圍較小……

步入初中後,往往以鎮、區或市為單位,範圍較大……

🎀三、孩子自身原因

小學時往往是快樂學、玩中學,成績也不錯,卻忽略了很多,如刻苦學習的精神,嚴謹的學習態度,知識面的拓展……

步入初中後,以上技能的缺失會被無限放大,因而成績也就下降。

🎀四、老師的水平及教學態度不同

老師的教學水平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不可忽略,教學態度也很關鍵……

作為家長,要多從孩子自身找原因,及時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倘若一味地怨天尤人,孩子成績只會越來越差。

外面荊棘遍野,你是選擇穿一雙鞋,還是鋪一路地毯?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你們明白了嗎?加油!


🎀 如果你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溫馨❤語:

歡迎光臨“溫馨❤語”,今天,我要用更溫馨的心裡話和更好的回答饗宴諸位。

孩子學習好,作為家長會感到自豪,孩子學習不好,家長往往就感到低人一等,在別人面前好像抬不起頭來,有的家長就把孩子學習差的原因推在老師身上。其實這不太公平,也不夠客觀。


影響學生成績的因素有好多,總的來說像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時間、學習環境、科目多少、老師素養等中的如何一個都會對學生的成績產生影響。下面就我的觀察,做幾點分析:

一、初中、小學兩個不同學段,單科的學習時間差得好多,因為科目數量不同,知識不同,難度不同。

1.小學科目少,每週按35節課計算(各學校不盡相同),語文、數學一般安排12~13節,英語4~6節,常識、音體美各1~2節(排課各學校也不盡相同)。作業、家庭作業都是語數外。

2.初中學科多多,每週按35節課計算,語數外各4~5節,理化各2~3節,史地生政各2~3節,音體美各1節(不考試)。大家一看就很清楚,原來學習語數外的時間分出來一半還多,用來學習理化史地生政。知識多了,也難了。作業呢?這些科目都有。

二、初中和小學學習環境不同。

1.小學一般都是就近入學,家長照看孩子的時間多。上初中往往離家遠一些,家長看孩子的時間少了,寄宿生要一週回家一次,有的孩子戀家,沒有心思學習也是常有的事。

2.班裡人數有大差別,小學往往是小班,30人以下,初中大多是大班,一般不少於50人。這也影響學習成績。

3.孩子交友、座次對學生學習也影響。



三、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小學階段科目少,背一背、記一記、寫一寫,應付得了,成績不錯。初中科目多了,各個科目都要背記寫,不少學生不分主次,還用小學時候的方法死記硬背。就像打仗一樣,被包圍了,搞全線出擊,弄得很被動。時間長了,不免產生厭惡感,越學越不想學,或者是隻愛好某一兩個科目,其他不想學了。




四、老師對學生成績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我們人的素養是有千差萬別的。老師又怎能例外呢?在一所學校,老師往往都是以下情況的三三兩兩的組合:

文化水平高(否)、授課能力強(否)、

管理嚴格(否)、溫文爾雅(否)、

善良謙和(否)、簡單粗暴(否)、

喜愛學生(否)等等。

學生是欺人性的。小學時候還好一些,初中就不行了。學生感到自己長大了,有見識了,看透人了。

譬如生物,老師授課能力好,為人謙和善良,有不少學生欺他善良,上課不認真學習,搗亂、說話下課不認真完成他的作業。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生物成績能好嗎?再如語文,老師授課水平不高,卻管理嚴格,對學生很,學生都怕他,上課認真學習,下課好好完成作業,學生的語文成績就好。

總之,老師是教人向善的,老師希望每個學生都學習好。但是,學生是千差萬別的,有很多時候老師又是無能為力的。



如果你覺得我分析的有道理,請關注,點個贊,發個評論。謝謝你。


徐福記1230溫馨心語


作為一個初中老師,這樣的孩子見得不要太多哦!其實這很正常,難道作為家長我們不知道小學成績證明不了什麼這個道理的嗎?

第一,什麼叫小學成績很好?說句實話,小學內容那麼簡單,但凡腦子正常,差距從來都不是很大的,大家都是90多分,有什麼好不好的區別嗎?

第二,小學生聽話,家裡管著點,老師壓著點,基本都能應付學習,哪像上了初中,自己有主意了,要是不想學,老師家長誰的話也聽不進去啊。

第三,智商是硬傷。初中的內容難多了,小學分不出來的智商,到這時就分出來了,講真,大人對於孩子的學習滿懷期望之前,先稱稱自己那點斤兩,基因放在那兒,怪誰都沒用!


拼媽時代


這個問題普遍存在。

小學生成為初中生,成績差了,跟主觀原因沒關係,主要是客觀原因。

成績差了,就是說分數低了,是什麼原因造成升初中後急劇下降?我們來了解一下。

一、語文方面

首先小學的試卷題目基本上都是課內學過的,所以只要認真聽課,做練習,就能考高分。而初中試卷題目一開始就與中考題型接軌,還有很多課外內容,學生很難一開始就對這些題型全面掌握。比如說文言文閱讀,古詩文閱讀。

其次,初中試卷的閱讀量和書寫量是小學的三倍以上,很多學生很難適應這樣的閱讀量和書寫量。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答題。特別是作文,本來要求是500字,但是改卷老師的實際要求是參考中考標準,所以學生的作文分數普遍偏低。一是字數不夠,二是語言貧乏,三是隨意塗改。

二、數學方面

數學方面到了初中難度有所提升,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更高,小學基本停留在計算,而初中除了計算還有想象力,思維力。比如平面幾何角的計算。到了函數部分很多同學已經雲裡霧裡了。

總得來說,小學的不能滿足於能考多少分,而要提前對初中的學習做好準備,就像有幼小銜接班,同樣的,為了適應初中的學習,也要有小初銜接班。站在知識點的好處,才能一覽眾山小。如果到了初中再來登山,那就晚了。


男援北喆


小孩在小學成績一直很好,到了初中成績變差,不是初中老師不會教,應是小學老師不會教,孩子小學沒學好。

我的這個觀點好像與常規思維相悖,不是在哪兒成績差就在那兒出問題了,怎麼怪到小學老師了呢?事實就是這樣違背常理。

我的觀點是,孩子在小學階段應做好上初中的幾個準備:

第一、知識貯量準備好了嗎?這裡的知識不只限於小學課本知識,更是孩子的閱讀量與見識是否達到一定的層次。在小學,孩子讀了多少本課外書?數學知識結構是否牢固建立?這些東西是考試分數難以衡量出來的。就如像小學一年級,每個孩子的考試成績都在90分以上,但這90分甚至100分不能反映孩子的知識貯量,有的孩子由於家庭教育好,書面、口頭表達能力已經達到一定水平,這些能力是不能在一年級突顯出來的,只有隨著年級升高,這些能力才能體現出來。小學階段由於科目單一,考察的知識面狹窄,既使有弄不明白的問題,經過反覆強化練習也能考出高分。

第二、學習方法準備好了嗎?單就語文學習中的記憶方法講,孩子是在死記硬背課本,還是有意記憶、情境記憶?是把課文的思想感情徹底搞明白,並與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用好方法背書,聰明的孩子讀個兩三遍就能背誦如流,死記硬背的孩子不讀到10遍以上,300字以上的短文是背不出來的。單就這一項學習方法就會給初中學習帶來很大差異,更何況還有許多學習方法。好的學生學習方法是對路的,因而他們學得很輕鬆,反之學得就很累。不過,結果考試分數沒多大差別。

第三、學習能力準備好了嗎?學習的過程是思維能力形成的過程,會思考才會學習,會思考可以以不變應萬變,不會思考或沒有良好思維品質的人只能靠記憶的痕跡窮於應付平常的學習、作業和考試。一個小學老師如果以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那他的教學過程就只能圍繞知識轉,講丶背丶抄丶練是他的基本教法,課堂教學就不敢教孩子的學習能力,因而孩子們也只能做知識簍子,作業的機器,在背丶抄丶練中漸漸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

第四、學習習慣準備好了嗎?小學是培養習慣的時期。作風雷厲風行,作業獨立完成,書寫整潔有序,聽課專心認真,回答條理清楚,自習丶預習丶整理知識成自覺行動,常反思常總結形成習慣。只有具備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他才能主動去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如果這些東西在小學沒有準備好,到了初中,面對多科目、高難度的學習任務時,他就會畏難而退,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那麼,成績下降將成為必然。

您的孩子做好準備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