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贫困群众致富的急先锋

在虞城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有一位以“说话直”、“敢担当”、“有思路”、“肯出力”出名的村支部书记,他就是稍岗镇冯庄村支部书记冯保林。

冯庄村辖3个自然村,共1500余人,是过去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庄偏僻无产业,道路坑洼出行难。村里女孩盼外嫁,男孩提亲都犯难”是原来冯庄村的真实写照。2012年,冯保林被任命为村支部书记,冯庄村开始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各项工作都遥遥领先。该村先后多次被市、县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脱贫攻坚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大走访”把自己走“晕”

“他们家有楼房还有小四轮,为啥能当贫困户?”“我们家没有车,也很困难,为啥不能评贫困户?”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由于之前对贫困户的识别标准不统一,导致优抚帮扶名额分配的不平等,让群众意见很大,到村室“讨说法”的不胜枚举。冯保林意识到,不解决贫困户的精准识别问题,扶贫工作就很难打开局面。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第二天,早上6点,冯保林就和驻村干部范辉,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开始走街串巷“地毯式”地对全村500余户群众进行走访摸底。一周后,村支部组织召开了民主评议大会,公布了最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获得了大家的全票通过。

贫困户精准识别的问题解决了,5月15日,冯保林却因连日的高强度走访,血压飙升,脑袋一阵眩晕之后,他一头栽倒在回家的路上。

“我去医院看他时,冯书记正躺在床上输液,看见我来了,他立马坐了起来,第一句话就问:公示期内有没有群众再提意见?听到我说没有的回答后,他才放心地躺在病床上安心输液。”范辉说。

因率先完成了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工作目标,冯庄村得到了稍岗镇领导的大力表扬。

“以企带贫”富乡邻

“冯书记,咱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除了发展种植,还能做点啥?”新来的驻村第一书记陈士申问道。“要想富,必须得有产业。咱镇是全国的五金工量具加工基地,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做做文章。围店村那边做的不错,我们可以去学习学习。”冯保林说。

说干就干,冯保林立即组织召开了全村贫困群众大会,动员大家报名到围店村打工学习技术。

“县里正给我们村建扶贫车间,车间建成后,大家的技术也学得差不多了,正好回来去扶贫车间打工挣钱,离家还近,多好!有谁愿意报名去学习的吗?”

“路程远着哩,万一家里有事咋办?”“不方便,俺家还有一堆活没人干呢,爹娘年纪大,小孩还得上学吃饭,离不开!”现场情况出乎冯保林的意料,一说去外村打工学习,大家都找理由搪塞不去,会议开的很不成功。

“这样吧,你们不去,我去。等我学会了回来再教你们,就这样定了!”见大家都打退堂鼓,冯保林一锤定音地说。第二天一早,冯保林就骑车去了围店村,找了一家大厂子。

就这样,冯保林在围店村一干就是一个多月,踏踏实实地把五金工量具打包装、做盒子、卷钢尺的技术流程学了个遍。回来后,冯保林自己先出资购置了注塑机,开始做钢卷尺的尺盒。没想到几批产品下来,质量和销量都还不错,他便雇了几名贫困户到家务工,手把手地传授他们技术。两个月后,村子里居然有100多户群众在自己家里做起了钢卷尺手工加工。

冯保林和陈士申商量:“如果贫困户到扶贫车间务工,除他们的正常工资外,再从咱村的集体收益里给他们每件补贴几毛钱,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脱贫致富就指日可待了。”

在随后召开的村两委会及党员、群众大会上,冯保林的提议得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冯保林还协调多方力量,把村里大大小小的道路都修成了水泥路,安装上了路灯,为家家户户接上了自来水,治理了村里的坑塘,把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整个村子的村容户貌是焕然一新。

如今的冯庄村道路平坦,路灯明亮,小楼林立,轿车成行。全村519户村民,仅个体企业就多达220家,年产值9000多万元,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