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成長過程中,有些老闆認為財務不重要,您怎麼看?

歐陽掌櫃ouye


同樣是創業,創業者的類型都不一樣,有的是兼職創業,有的是高管下海自己創業,有的是投資型創業,經營企業的類型和階段也不一樣,所以呢,每個經營者的目的,階段特點,佈局,背後的系統,都不同,所以呢,側重點也不一樣

我們打個比方吧!比如對一些創業者而言,他並沒有能力做更強大的商業模式和平臺,人家只是想賺點錢,也沒有想什麼融資啊,更不會做什麼路演上市,所以這個時候,人家看中的是現金流,資金賬面上的盈餘!而有的創業者呢?本身在職場的經歷就有融資和資本的人脈,職業創業者做平臺型創業,做好了商業模式,就想快速的融資,然後裂變,做強做大,那這個過程當中就不會糾結現金流啊,資產盈餘,更多的是市場的裂變,規模化和快速引爆,和對會員資產,和產業資產的搶奪,比如拼多多上市之前,就一直是大量的燒錢階段,但一旦上市,那所有的創始人都賺錢了!

簡單的總結一下吧!我們的創業者呢,主要分為三個領域,初級的創業者主要針對於賺產品差價,即產品終端流通領域,中級的創業者呢?是靠供應鏈,生產流通渠道來做產業和賺錢!高級的投資創業者,把所有的項目當成產品來賺資本的錢,這也是資本領域的玩法!

我是孫洪鶴,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社交化商業裂變的專欄視頻, 希望大家能夠在這個平臺成為好的朋友,以後多交流吧!



孫洪鶴


在企業成長過程中,確實有些老闆認為財務沒有業務和技術重要。

但是在企業成長的某些階段,即使老闆心裡對財務還是有所輕視,但是在內部和外部環境的壓力下必須要重視財務。

以下是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老闆對財務重要性的不同認識,供參考。

第一階段,草根創業階段

這個階段雖然公司業務已經開展起來了,但主要還是以銷售為主。有些可能還沒有註冊公司,就是一個個體戶,人員不會太多,開支也都是精打細算。即使註冊了公司的,也大都是找代理記賬,很多時候就是老闆自己管銀行和現金,月底委託代理記賬公司開票、做賬。

經歷過這種草創階段的老闆,對財務的最初認識就是:賬,我找代理記賬,便宜;錢,我自己管收支,放心。

老闆的這種經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家公司以後對財務的態度,即使公司做得再大,老闆骨子裡對財務重要性的認知是很難被改變的。

第二階段,業務穩定階段

這個階段公司的業務開始慢慢穩定,人員也增多了,老闆的日常事務越來越多,但最重要的還是銷售,這個是企業的核心。這時候公司就會招聘一些非業務崗位,如財務、人事、行政等,老闆已經沒有精力和能力去完全掌握財務的全部工作。隨著業務的發展,財務報表也越來越複雜,代理記賬已經行不通了,財務就要開始自己做賬、報稅,老闆也必須依賴自己財務。

但問題是這個階段企業由於成本問題,招聘的財務能力可能無法完全勝任獨當一面的工作,在工作中會暴露出來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老闆會覺得財務什麼都不行,自己當初管錢的時候簡簡單單,現在財務卻越來越複雜。

所有的企業發展階段中,這個時期財務是最難做的。現在社會上很多民營企業缺少會計人才也基本都是處在這個階段;在這個階段進入民營企業的風險也是最大的。因為很多時候老闆都不知道具體的問題在哪裡,只是簡單的覺得財務問題越來越多,而作為老闆自己又不是很放心自己的財務人員。

第三階段,逐步正規階段

企業在持續發展中,業務越來越好,人員也越來越多,這個時候,老闆會想到要找個好的財務經理來幫助管理自己的企業,否則很多時候財務都無法提供管理需要的各種報表和數據。

於是民營企業老闆們開始對外招聘財務經理或者財務總監,也願意花不錯的工資待遇吸引專業財務人員加入公司,雖然和老闆的磨合需要一些時間,但確實有不少有能力的財務人才進入民營企業,幫助公司做大做強。

對於學財務的人來說,中國民營企業是一個龐大的就業群體,也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我記得在財大讀碩士的時候,就有一個教授斷言,財務總監的第二個黃金期馬上就要來了,那就是民企第二代接班的同時,需要大量的財務總監級別的人幫助這些二代一起管理企業。

但民營企業魚龍混雜、素質參差不齊,如果不是有一些特定的外部財務需求,如合資、上市、海外併購,財務人在民企的地位還有待提高。

第四階段,發展壯大階段

這個階段企業已經上市、合資或者有海外併購項目等等,財務的重要性就不要多解釋。因為這個時候老闆已經不能完全掌控這家公司,而是由職業經理人為主來參與管理。老闆和管理層主要通過各類報表對公司進行管理。

以上是我根據自己的經驗做的一些分享,一定有很多不足之處,請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給我,一起探討、一起進步。


健哥他說


那麼,作為企業的掌舵人,如何評測自己的企業正面臨著的財稅風險呢 ?不妨根據以下問題來進行自評:

【老闆自測個人與企業的財稅風險】

1、企業現金流還能維持幾天?財務部能不能提前預警?

2、企業的稅交的合理嗎?能再籌劃一下,少交一點兒嗎?財務會嗎?

3、公司的AB賬對外安全,對內準確嗎?做平了嗎?真的能瞞過稅務局嗎?

4、財務有沒有揹著我買過票?增值稅專用發票虛開了多少,按律我要...幾年?

5、財務總監是我的心腹嗎?是我最信任的人嗎?是我在公司的情報人員嗎?

6、財務人員有無違規操作將我置身於法律風險當中?而我因為不懂財務不懂法,對風險是否渾然不知?

7、出事的老闆們,他們犯的最多的問題是哪幾個?公司最常見的稅務風險是哪幾種?我的企業有嗎?

8、我不參與股東分紅,利潤放在公司年底不分配,我認為反正“肉爛在鍋裡”。假如鍋不是我的呢?

自測自評之後,您認為自己的企業正面臨的財稅風險有幾個?企業是否能無視這些財稅風險自如運轉甚至發展?

如果企業的老總們都能夠在創業之初就重視財稅問題,這樣的企業在發展上究竟會有何不同?

1、這樣的企業不用再蒙著眼睛“上戰場”,因為企業的經營決策需要數據,而財務是支撐企業精細化管理的核心

2、這樣的企業可以通過稅務合規與籌劃,幫助企業排除稅務處罰風險,為企業降低稅負

3、可以通過基於財務的戰略的資本規劃,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紅利…

那麼,企業究竟該如何建設一套平衡賺錢與安全的財務體系,讓企業實現良性發展?我們的建議是:

■【設計股權】:頂層架構,必須資金通、可避稅;

■【設計報表】:管理報表,必須促業績、易決策;

■【設計避稅】:交稅模式,必須交稅少、風險小;

■【設計利潤】:運營管控,必須低投入、高回報;

■【設計財務】:財務人員,必須能力強,意願高。

企業間的競爭,核心是企業老闆之間的較量,老闆間的競爭,核心是管理的較量,而企業管理的核心,是財務的管理,老闆就是財務提升的第一驅動力。

如果以上問題讓你啞口無言,那麼你需要的就不只是簡單的財務知識了,而是一套可以增加利潤、降低風險、增加現金流的完善“財稅方案”。

我們金石資本在這個月月底,會圍繞"企業轉型升級、資本助推企業發展、人工智能、創新、共享經濟"等熱點議題,探尋下一波未來經濟發展趨勢,為全國中小企業尋找突圍之路。

邀請的分享嘉賓有深創投總裁:孫東昇、達晨創投總裁:肖冰、華為集團高級副總裁:胡彥平、華洋創始人:於浩天、中青創投:付巖、豐厚資本創始合夥人:楊守彬、君紫資本董事長:秦君、洞見資本 :杜明堂、優聯資本董事長:王孝華、美國前商務副部長:黃建南、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

像深創投、達晨創投都國內非常知名的風投機構


企業轉型升級重塑商業


我的觀點是財務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事說三遍。原因如下:

  1. 財務部門是企業戰略實施規劃的必要支撐。

  2. 財務部門是企業戰略執行落地的有力監管

  3. 財務部門是企業資產安全的後勤保障

  4. 財務部門為企業對外投資提供重要數據參照

綜上,個人雖不是財務出身,但深知,做為企業法人,不但需要重視財務,更要科學合理的利用財務部門這個有力的工具,既能幫助你進行企業內部管控,同時,也能起到部門間制衡的作用

以上,供參考,不足之處歡迎大家評論、補充!

【勤聰雲課堂 學習促成長】


勤聰雲課堂


企業成長過程中,分幾個階段。首先是初創階段。這個階段的企業主要目的是生存。一般都是老闆帶幾個人小團隊創業。分工不明確誰能幹啥就幹啥。一般都是老闆娘當出納管錢。僱個兼職會計管賬報報稅。其次,隨著企業壯大,進入發展階段。公司人員增加就需要制度約束,僱個會計做做帳報報稅,審核一下單據。這個時候其實財務在企業中仍起不到重要的作用,沒辦法像營銷部門那麼硬氣。財務部仍然是服務部門。再次,企業需要迅速擴張,資金短缺的時候也是財務部門最重要的時刻,融資,上市都需要具有高水平財務人員。但是此時此刻公司的內控,歷史沿革等方面就會限制企業發展。財務有心無力。所以在老闆眼裡對財務的不重視,其實是對企業管理的疏忽。


金算盤會計部落


沒有老闆不重視財務!

現在大家所說的財務一般是指財務管理和財務規範賬目及財務從業崗位。

在老闆看來,財務是指由稅務局和主管部門僱傭的,卻由老闆發工資的職位。他們做的工作是代主管部門監督老闆,因此老闆只要求不出事,能讓我知道是否賺錢,賺了多少就可以了。

對於一個還沒有上到足夠規模的企業,財務管理對企業的保駕護航功能也很難顯現。

對於小型企業而言,更談不上財務管理,嚴格來講也就是會計記賬。

在這種狀態下,談何重視財務?


馬丁筆記


第一,誠然,效益是創造出來的,不是財務算出來的。

第二,但是,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最後一道防線。財務如果有問題,對於企業就是大問題。

第三,企業成長過程中,財務人員不一定很重要,但是財務管理很重要。

第四,金藍盟多年諮詢企業的經驗,告誡各位老闆。要重視財務管理。

第五,從企業小的時候,就要把財務記賬,對賬,審核,審批,審計這些一定重視,抓好。

第六,企業成長過程中的決策要依賴財務數據,因此財務分析很重要。

第七,大企業的財務運營,是企業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小企業要從小就奠定好的財務制度,為財務晉級打基礎。


金藍盟謝繼東


提到財務,不得不提到會計,這是兩個不同的東西。會計只是體現我們過去的經營情況,財務要為我們制定後期發展方向。

財務的左右(對內):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決策信息.比如事前的投資決策、納稅籌劃、融資方案等;事中的經營活動的記錄;以及事後收益計算、盈利彙總及預測的資料等.簡單說即監督、管理和控制. (對外):為企業財務信息外部使用者提供其所需的信息.比如政府部門、債權人、潛在投資者等.他們需要相關信息來做出合理的決策。


由此可見,財務的重要性非比尋常。公司成才,不單單是我們埋頭苦幹,把事情做好,我們就能經營好一個公司。必須要從財務報表上,看出問題,查找問題,指明錯誤,才能正確指導我們幹事,幹好事、事半功倍。說大點,市場變化,瞬息萬變,都需要的我們的財務給出變動方向的,掌握不好財務,企業都可能直接整垮。


能抗兩噸的駱駝


企業成長過程中,財務一直都是很重要的,老闆們應該非常重視才是上策。

做為企業中的財務,承擔內外部的相應職責,具體說明如下:

對內,承擔著成本核算的責任以及財務監督的責任,這是財務最基本的責任;

對外,要承擔稅務的籌劃和資金的籌集工作;

同時,財務部門根據公司的發展需求,需要提前做好以下幾個工作:

一、股權規範;

二、股權增值;

三、股權戰略;

四、股權激勵;

五、股權投資;

六、股權融資。

所以綜上說述,企業成長的過程中,財務始終都是非常重要的,老闆們要與財務部門密切配合,把企業做強做大離不開財務部門的前瞻性的辛苦工作。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面留言和評論。

歡迎關注【共襄匯】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商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共襄匯


企業管理離不開不同的管理部門,財務部屬其中之一。

一個成長型的公司,隨著規模越來越大,業務越來越複雜,供應鏈越來越長,客戶差異越來越多,如果沒有一個提供支持的財務管理,財務風險將很難控制。

由於財務部門和企業的各個部門,及各項業務發生廣泛、直接、連續的關係,因此,財務部門在經濟業務所涉及的各部門中處於中心位置,只有讓財務管理人員參與到企業管理之中,才能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使企業不斷髮展壯大。

但隨著企業的不斷髮展,企業對財務管理會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財務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那麼作為企業重要管理組成的財務管理人員,則需要加強財務籌劃,保障資金獲取、優化配置、高效運用;要防範投資風險,加強投資和經營的全過程監管;要控制風險,實施精細化管理,有效控制經營成本,確保經營收益。

因此,財務管理屬於企業比較重要的管理部門,為企業發展提供財會管理支持。同時隨著企業的發展財務管理人員也需要同步提升業務水平,才能夠給予企業發展強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