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世界的尽头吗?不,这只是尽头的开始。

这是世界的尽头吗?不,这只是尽头的开始。

​这是一张银河系的“地图”。

我们很容易将注意力放在星系的中心,靠近那一片有着明亮、美丽和有力的突起和黑洞的地方。我们这么重要的生命不就应该在那独特的位置,或者在那附近繁衍生息吗?我们的独一无二不正应该让我们所在的太阳和地球对应着这星系最壮观的地方吗?

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太阳系位于从中心的黑洞到银河系边缘约三分之二距离的地方,四条明亮旋臂中的一条之内。一点儿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再给你心灵的伤口上抹一把盐,你很快就会看到,不管我们觉得银河系有多大,实际上从整个宇宙的角度看,银河系作为星系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个。

让我们转过身来深吸一口气,看向银河系之外的地方,那里有一些闪亮的光团,照亮着极为遥远的宇宙。它们是孤独的恒星吗?那些恍恍惚惚的光团?

这是世界的尽头吗?不,这只是尽头的开始。

它们看起来有些模糊不清……而且很远……它们会不会也是星系?在地球上我们能用肉眼看到它们吗?

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不能。

在地球上,我们每次抬起头看向夜空,每一个能看到的微弱星光都来自银河系,来自那个我们刚才看到的螺旋圆盘。所有的星星都如此,哪怕夜空中那些看起来离白色带子很远的星星。银河系不是无限大的球状,而是一个区域有限的圆盘,地球也不在圆盘的中心,而更接近边缘。天空中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恒星分布颇为不同,就像地球上不同地方看到的夜空也不一样,它们都朝着银河系不同的方向。

而且地球的自转轴碰巧与公转平面有个夹角,这个角度让南半球一直对着银河系的中心,而北半球总是对着边缘的方向,恒星数量也少许多。因此,北半球的星空与南半球相比无趣很多。

无论你在地球的哪个角落看到的所谓银河只是我们所在星系的一小角,那几千亿颗恒星离我们太远,无法单独看见它们,但它们所发出的星光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条云状光带。你现在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未知世界,让你的意识在不同的方向上寻找最为神秘的目标,你忽然意识到,所有这些光团的星光就如你当初看银河系时的星光一样模糊。

它们肯定也是星系。

这是世界的尽头吗?不,这只是尽头的开始。

你正这么想着,就在那里,从某个角度,另一个星系突然升起。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场景。它的边缘从银河系下面露出,以很快的速度变大。它是仙女座星系,我们的近邻星系大哥。它大到让人难以相信人类为什么过了这么长时间才发现它的真相。

从地球上看,仙女座星系占据了大约六个满月那么大的夜空,但人类也有理由为自己辩护,它实在太远了,虽然它含有几万亿颗恒星,但只有它中心的突起能被肉眼看到,而且很小。人类第一次注意到它(记录保留至今的)来自杰出的波斯天文学家阿卜杜勒-拉赫曼·苏菲(Abd Al-Rahman Al-Sufi)。他的观测发生在公元的第一个千年结束时,一千多年之前,当时全世界许多人将自己短暂的一生投入到互相征战、发明各种折磨人的精巧刑具以及对于即将来临的世界末日的巨大恐惧之中,而他却坚持观察星空。苏菲是巴格达黄金时代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一,虽然他把仙女座星系中心突起描述成只是一片微弱的光云,他不可能知道那是另一个星系。他甚至不知道星系是什么东西。事实上,直到大约一千年后人类才有了星系的概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通过爱沙尼亚天文学家恩斯特·奥匹克(Ernst Öpik)与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的观测工作,人们才知道星系是许多恒星的集合。那时候人们才最早意识到银河系与其他恒星集团之间有着巨大空间,那些恒星集团被认为是独立的另一实体。

这是世界的尽头吗?不,这只是尽头的开始。

仙女座星系是宇宙中离我们最近的银河系外实体。

看着它,你意识到银河系与这个带有一万亿颗恒星的巨大漩涡互相绕着对方旋转,你还认识到宇宙中所有的星系都互相影响着共跳宇宙芭蕾,参与者都是那些由几十亿颗恒星在黑暗的虚空中构成的孤独而闪亮的小岛。

看着宇宙地平线,一种异乎寻常的宏大感觉涌上你的心头,它包含了银河系、仙女座星系与其他或远或近的星系。

这是世界的尽头吗?不,这只是尽头的开始。

在这纯净美妙的瞬间,你忽然看到了一切,数十、数百、数千、数百万、数亿的星系。到处都是,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分组,形成奇怪的纤维状结构,蜿蜒穿过你目所能及的整个宇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