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应该集中全省力量发展济南吗,你怎么看?

用户6228525317


首先问题中说集全省力量发展济南的说法不准确,不管是那一个省份都没有说集全省力量发展某一个城市的说法,只能说是集中优势资源向某个重点城市倾斜。而放在此处应当是问,山东应不应该提升省会济南的首位度,未来发展中将济南的经济、知名度提升一个档次。

个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在我国所有省份当中,省会城市占据省内资源一般都是最多的,但是山东是一个特例,济南的经济总量前些年一直在省内只是第三的位置,提起山东很多外地人还误以为省会是隔壁青岛,如果说山东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省份还好说,但是山东是我国经济前三省份,省会的发展与省份发展不相符合。
当然,提升济南的城市发展只是基础,当前山东正在实行新动能的改革,济南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山东过去十年的发展已经与江苏、广东的差距越来越大,未来缩小差距,新产业新模式是必然的,但是山东缺乏相关人才,而济南发展好了对山东的形象提升有很大帮助,对山东各城市的人才汇集可以起到引导作用。
山东是一个发展相对均衡的省份,没有出现四川、河南、武汉、陕西这种省会一家独大的格局,这是山东的优势。但是优势再要扩大,就要将济南的发展提升起来,使山东在省会的形象、影响力上能与郑州、长沙、杭州、成都这样的城市相媲美,届时山东的经济发展会再提升一个档次,真的会出现不一样的格局。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我不是山东人,从外省角度看山东。

到一个省,先看的是它的省会。省会是龙头,是核心,对省会的印象,就是对该省的印象。山东是经济强省,是从它的GDP在全国排名第三来看的,山东给人的印象是各地级市都不弱,均衡发展。

我今年去过一次山东,印象深的是高铁,城市之间来往很方便,但济南给人的印象,有点落后。从济南火车站出来,就有人拉客。车站周围房子老旧低矮,街道也感觉有点乱。没有地铁,坐公车人多涌堵。

听济南人说,济南不通地铁是怕破坏泉城的地脉风水。

山东人确实好客,也实在。但人多,农村或城郊,随便问一家,都有几个孩子。

济南的经济主要是靠国营,听说是钢厂,我坐在车上,还能看到城区有老式高耸大烟囱。

济南GDP在全国城市排名,近些年也一直是下滑。与青岛距离越来越大,在山东排在烟台之后,真是让人吃惊。今年赶上来了,以微弱的优势,重回到山东第二。

现在中央给山东定位是新旧动能转换,很科学。济南要脱胎换骨,经济上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

山东人给人的印象是特别能干,一干就能干的全国第一。相信济南在合并莱芜之后,变成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


憨哥教育


个人认为,适当的提高济南在全省的首位度,是需要的,但不必集全省之力来发展省会。目前来看,集全省之力发展省会的大都是中西部省份,这其实无可厚非,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初,沿海省份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率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步入21世纪才开始迅速腾飞,发展水平落后沿海省份一截,如果不集中精力来发展省内核心城市,那么该省份对比沿海省份就毫无竞争优势可言了。

而山东则不一样,山东是沿海省份,经济大省、强省,省内经济强市林立,全省17个省辖市有15个跻身全国城市GDP前100名,如果集全省之力打造济南,对济南来说是莫大的好处,但对全省来说可能是有害的。作为经济大省,山东更应该走的是像广东、江苏、浙江这样的“多中心”发展模式,比如广东有广州、深圳;江苏有苏州、南京、无锡;浙江的杭州、宁波等省内的经济中心,带动全省经济发展。

如今济南在省内的地位确实是比较尴尬的,其GDP不仅低于青岛,也长期低于烟台,在全国省会的存在感都比较低,省会首位度在全国垫底。所以小编认为适当的提高济南的省会首位度是需要的。

前不久,济南和莱芜合并,这似乎在给大家一个信息:山东确实要打造强省会,提高省会的首位度了。合并后的新济南,GDP已经达到了8862亿,今年或者明年,新济南就有望跻身“万亿俱乐部”行列。


锦绣中源


济南市北临黄河、南依泰山,在黄河和泰山的双重地理约束下,市域格局呈现东北-西南的狭长形态,导致济南向东蔓延的态势明显,打开山东地图审视一下,莱芜地处齐鲁大地的腹地,是济南的北部门户,东临淄博,西南临近泰安,地处泰山东麓。虽然济南发展有多个选择,但此次“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不失为上策。合并后济南地域将会成为实实在在的“人”,一个充满了走出去冲动的人。济南要“雄起”,更需要莱芜这个支撑点。

莱芜古称“嬴、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在这里发生过“长勺之战”,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曾在此发动了“莱芜战役”。在历史上,这样的地理位置类同于徐州之于中原,是兵家必争之地。诞生了历史典故“曹刿论战”、成语“一鼓作气”。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将推动济南中心城市建设,更好释放新旧动能转换潜力。

济南本身城市实力不是一流,周围又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群体系,想要更快速(相比于现在)带动莱芜还有一些路要走。莱芜市现在全省最穷,本身面积小人口少,长时间得到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二十多年的发展结果是现状不错,后劲不足。行政区划调整后,济南莱芜将实现规划统一编制、标准统一设定、资源统一配置,并推动一批高标准、高品质的交通、民生、环保等领域基础设施在莱芜布局。短期内莱芜入济南,尽管可能高铁等基建设施和公共服务效率会提高,更多的是在填济南的坑。

莱芜于西汉时正式得名,其后几经变迁,后因铁矿资源而闻名,宋金时期就成为山东冶炼中心。明朝之后,其地理、经济地位受到格外重视,先后隶属于泰安州、济南道、泰安道,1983年撤县设市,是省级直辖,由泰安代管;1992年正式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成为山东最小的地级市,延续了其山东、全国冶炼中心的特殊地位,这就是人们现在常说的“以钢立市”。钢铁产业在济南和莱芜均占较大比重,是山东中部钢铁基地的重要主体。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不仅有利于山东钢铁产业实现产能压减目标,而且将形成更大的新旧动能转换空间,增加与高新产业的衔接,统筹优化区域产业园区布局,推动特种钢、不锈钢以及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济南历史悠久,建市可考约在公元前164年,因位济水之南而名。文化、古迹是其特点,她虽古但不拘,城市发展随性而建,非常符合孔孟之礼仪,雅之高尚却近人情,用现在话说就是幸福指数爆棚。其次、自然资源丰富,泉韵溪水托起一座漂浮之城,观中华唯有济南。枕泉而卧,依泉笙歌,其乐绵绵。亭台楼榭,朱椽绿瓦,柳影飘逸。趵突献珠,明湖莲花,千佛共朝。那一块,那一片,都是画,都是诗。其三,民风淳朴,民俗入髄,儒雅学风,弥漫于世。

莱芜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至少与济南比起来,莱芜市的发展前景也不遑多让。对于莱芜来说,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后,两市旅游资源将得到进一步整合。目前,莱芜市拥有3A级景区9家,省级旅游强镇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融入济南有助于丰富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协同发展,做大做强省会城市旅游。

诚然,古老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丰姿是好,但发展确实受到了制约,狭长的地理,错综的泉脉,让城市改造似乎无解。其实只要想做,办法总会有。行政区划调整后,济莱临高铁大通道将连接济南-日照、济南-连云港等出海通道,济南对外大门被完全打开,济南人的智慧会使新思路层出不穷,合并后的大济南前景我看好!愿济南老城依泉保泉,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园林之城,新城环绕其周,呈现代与古老共辉,老城是肺、是睛,新城是手、是脚,整个济南将会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婀娜美女,留给世人的只剩下“羡慕嫉妒恨”了。


渔丈人2


莱芜并入济南后,大家都在猜测,或者说,大家都确信,山东是要建一个强省会了。这个强省会不仅是对省内来说,也是对全国来说。

毕竟,今天的济南(不含莱芜市)的经济总量仅仅是省内老三,这个位置未免太尴尬,可能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大家能接受海边的青岛是山东经济老大,就像能接受上海边的苏州是江苏的经济老大,香港边的深圳是广东的经济老大那样。但很少人能接受山东省会竟然排全省第三,烟台之后。好在并进莱芜后,济南能够成为全省第二了,不仅名声上好听多了,增强省会首位度也有了更大的资本。

而从全国范围来说,全国第三的山东省,省会济南的排名竟然在长沙、郑州、西安、合肥之后,尤其是周边省份特别是南面的几个省会、大城市实力都不弱于甚至强于济南。这就给济南和山东敲警钟了,济南在华北华东地区,有可能要被边缘化了。再不努力,可能不久将来,济南就要被徐州超过了。

所以无论从省内还是从全国中心城市竞争角度来说,山东都要一门心思做大省会济南。但如何做大济南,有两条路径可以选择:

一条是走江苏、浙江模式,走动车组发展道路。在增强济南省会的首位度上有所侧重,比如说在行政区划调整上还会有系列新的动作,或者是对平阴县、商河县撤县设区,或者直接向德州讨要济河县,如果济南有那颗心和足够能力的话。但这种侧重是有限度的,是不以损害其他地市利益的“非零和博弈”为前提,青岛、济南、潍坊、淄博协同发展。

还有一条是走广东、四川、京津冀模式,走一家独大发展道路。如果山东走这条路,那么,对济南来说,是大好事,但对整个山东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耀眼的京津冀地区,除了北京天津,周边一边穷地;光彩夺目的珠三角地区,周边同样是穷山恶水;而位列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的成都也好、武汉也好、长沙也好,都是富了长子,穷了全家。

或许,更是希望走出江浙模式,把济南做大,同时不落下其他城市。或许,山东省在不久将来,还会有一系列动作,做出几个区域性大城市,日照、枣庄、滨州都有可能走进历史。相比做大,未来做强要难的多。


单问者


别说山东,说的是济南,济南不代表山东…如果省会不在济南…济南还有啥…一说山东好像就是济南能代表了似得…济南能代表整个山东吗…?也不要说之前某个领导的责任…领导下面的人都没脑子吗…?我就不信一个再大的领导他能拆得了济南一个地标建筑…从山东人本身的问题找起…这个问题是什么,山东人基本上都有…答案在每个帖子里面也都有…自己体会去吧…最后,别总说济南代表山东,济南就是一个村…别不服…对边所有的二线城市中的省会…你看看有多少像济南火车站这么破烂的地方…不服用图片呈现真实…


宁69287744


近年发展,广东集中发展模式超越了扁平发展的江苏及山东。

  • 三大人口、经济强省,广东、江苏、山东的发展无论从人口增长率还是经济增长率,广东均明显占优。
  • 从当前发展势头,广州、深圳跨入一线城市,广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珠三角发展成为与长三角并行的成熟型都市圈。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势头强劲。
  • 其他地区强省会成都、武汉、杭州、西安近年发展势头较好,郑州、合肥、南京、沈阳确定走强省会模式。
  • 没有政治、军事、交通、科教综合优势的经济强市苏州、青岛与弱省会南京、济南组合在转型期优势不明显。



  • 山东通过优先发展济南、青岛,摒弃扁平化发展模式,在本轮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城市群及都市圈发展中才有可能与新型强省会都市圈竞争。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集中全省之力帮助济南,会被济南把全省都拖累住。

济南长期依赖国企,官本位思想遍布方方面面。

年轻人不喜欢去创业,以寻找一个国企为荣。次则当个公务人员,

济南浓缩了鲁西地区的传统。以稳定为第一。

缺少创新精神,缺少闯劲和担当。以老好人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原则。

只尊重上级不顾事实和科学。

弥漫着伪国学,毒鸡汤、榜大款、装大象之风。

济南老气横秋,缺少活力。躺在过去的历史上沾沾自喜。

山东其他地区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宽厚的胸膛。

济南在不远的将来会被临沂、潍坊的后来者赶超。

济南加油,打破传统,新人更比旧人强。今人定比古人高。敢于挑战权威,敢为天下先。



2019年的朱红兵


肯定要发展济南,济南是省会城市,也是山东省的标杆,另外济南是京沪线的要道;周边辐射到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滨州淄博等地市,济南发展起来了肯定对周边地区是极大的带动作用相关的配套设施,经济产业链条就会健全起来;

另外,今年的山东经济虽然保持第三名,但是已经落后广东江苏一大截子了,就是因为山东的民营经济跟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差的太多。有了大济南的作用经济产业链条建立起来,那么对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东来康呵护您的健康


山东省会济南乃百年商阜,曾经是繁荣昌盛的代表城市之一,历史的原因山东省被一群所谓的胶东干部领导了一二十年,这些胶东帮许多是农村大队书记出身,把一个省会城市硬生生改造成了一个大县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必须拒绝土老帽,杜绝外行领导内行的一言堂行为!引进高级规划设计人才快速发展省会城市济南!同时把老城区推倒重来,消灭七层以下居民楼,棚户区老旧小区统统整体拆迁改造,重新规划设计建设现代化小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