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陝西位於中國內陸腹地,秦嶺橫亙其中,秦嶺以南稱為陝南,一派江南井下,秦嶺北側是關中平原,號稱800裡秦川。超過1600公里的距離,是這條山脈從東到西的跨度,它比歐洲最大的山脈,阿爾卑斯山還要長1/3。秦嶺橫亙在中國中部,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冬季的冷空氣不容易翻越它南下,夏季的暖溼氣流也難以北上。因為秦嶺中國有著南方和北方。


涇河與渭河交匯處

涇河與渭河在這裡交匯,並且誕生了一個成語涇渭分明,涇河的清與濁常常隨著季節發生交替變化。夏天的豐水期,兩條河含沙量都很高,界限不明,到了冬季枯水期,涇河的含沙量會猛降到語氣的1‰左右,這時候就會呈現“涇渭分明”的標誌性景象,渭河接納了他最大的支流涇河之後,緩緩東去,前往它的終點,黃河。陝西人把渭河視作母親河?不僅因為它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更在於它攜帶的大量泥沙,用幾千萬年的時間衝擊出了一片3.6萬平方公里的平原。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秦始皇陵

兵馬俑西面1500米的地方,有一座高87米的山坡,這是秦始皇陵的封土,對封土堆下幽深的地宮,是秦始皇長眠之處,據司馬遷記載,地宮頂部鑲嵌著閃閃發光的寶石,模擬日月星辰,大量水銀在溝槽中循環,模擬江河湖海,建造秦始皇陵耗時39年,最多時工人達72萬,陵園總面積相當於63個北京故宮。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明長城戰勝了歲月的侵蝕,留下斷續的線條,而秦長城已難覓蹤跡,我們只能通過明長城遺址,想象秦帝國綿延的防禦工程。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烽火臺

長城烽火臺是當時最先進的通訊工具,一旦邊境出現敵情,烽火臺就會升起狼煙,戍邊的人們在乾柴中摻入狼糞,這樣燒出的煙更濃厚,不容易被吹散。烽火狼煙像接力棒一樣,迅速將信息傳遞到遠方。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關堡

歷代駐紮長城的士兵都住在這樣的關堡中,關堡就在長城附近,起碼很快就可以抵達。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秦帝國的道路王四通八達,其中有一條從咸陽出發到達今天的內蒙古包頭市,全長700多公里。直道和長城是同期進行的兩項超級工程,一個隔絕,一個通暢,長城攔住南下的匈奴,直道則連接了帝國的邊疆與首都。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乾陵

乾陵的主人是武則天和她的丈夫唐高宗。這是中國唯一一對夫妻皇帝的墓葬。乾陵的神道兩側處理這61尊石像。石像損壞的原因眾說紛紜,據說是明朝年間一場超過八級的大地震造成的。石像的原型是外來的使者,它們來自亞歐各國,看來長安真的是具備非同一般的吸引力。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沿著城牆,人們建起了環城公園,也圍出了西安老百姓的一個生活圈。如果說大多數城市的發展是在高度和邊界上的拓展,那麼西安則是在同一個空間中疊加出來的時間之長,在城市之中盤旋穿行,秦、漢、唐、明、十三朝的時空同時聚合在古城之中!全新的城市,在過去的文化中繼續疊加出新的價值,就像一棵樹長出新枝葉,抽出新芽。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漢江是陝西水量最豐沛的河流,2000多年前,漢江孕育了一個強盛的王朝,漢朝、漢人、漢族、漢字,這些稱謂都來源於漢江。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作為漢江的支流,巡河蜿蜒穿城而過,這裡是漢江在陝西的最後一段路程,在闖過秦嶺南麓的山谷後,他將在湖北衝擊出4.6萬平方公里的江漢平原。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漢江滋養的漢中盆地,物產豐富。每年3月是漢中油菜花最繁盛的季節,中國每年種植的油菜超過1億畝。從2月開始,油菜花像候鳥一樣,由南向北略過中國大地。漢中油菜花所在的北緯32度附近分佈著一條長達2000多公里的世界油菜花帶,這條油菜花帶每年出產的菜籽量佔世界總量的1/4。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陝南豐沛的水系,灌溉了更多的水田,他們跟南方大多數梯田一樣種植水稻,往北200多公里,是黃土高原上的旱地梯田,陝北的春天來得晚,春播之後的梯田常常要鋪上塑料薄膜保溫,特殊的氣候和地貌造就了這片北方梯田。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隴山海拔超過2000米,地勢垂直抬升的過程中,氣溫逐漸降低,較冷的氣候導致地表數目逐漸變少,形成了陝西境內唯一的天然草原。2000多年前秦人就發現了這片牧場,開啟了在這裡放牧養馬的歷史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這是全球最大的黃土高原,黃土層最深的地方可達180米,很難想象它是風沙逐漸吹拂沉積的結果,經過數十年的綠化改造,黃土高原上的大部分地區如今已被層層綠意覆蓋,數百萬年前西北方乾冷的大風攜帶著大量沙土,受到秦嶺山地的阻擋,慢慢落下,他們以大約1萬年一米的速度逐漸堆積,最終形成了黃土高原!人類歷史上風沙吞噬文明的悲劇一再重演,但黃土高原是個例外。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河水流經的地方沉積出了平坦的地帶,這裡有最肥沃的土壤,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樣的河谷中開啟了最早的農業。歷經數千年古老的農作物粟,也就是今天的小米仍然在這片耕地上生長。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今天全球超過1/5的人把黃帝奉為共同的祖先,黃帝建立的部落聯盟是華夏民族的雛形,從此黃土高原迎來了文明的曙光。黃土高原所在的緯度附近,在5000年前大放異彩,它集中了人類最古老的幾大文明,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文明都先後崛起。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中描寫的地方就是黃河中游的河川!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民在黃河流域上春耕秋耘,過著慢悠悠的生活,他們記錄下日常生活和真實的感受,吟唱出來,便成為最早的詩歌。詩經就是這樣一部詩歌總集。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為了節約用水,大型的噴灌系統以水源為中心,旋轉灌溉,形成了圓形的農田。榆林北部分佈著多個沙漠農業試驗點,這些實驗為人類改造沙漠提供了新的可能。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統萬城遺址

這裡曾經是匈奴人的最後一座都城,逐水而居的遊牧民族一般不建城。公元5世紀,匈奴人在建立大夏政權之後,開始修築統萬城,為了讓牆體堅固,建築材料除了常用的砂土和石灰,還加入了糯米汁來增強粘性。統萬城的修建更像匈奴的迴光返照,建成後不到20年,匈奴人就消失在茫茫戈壁之中.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統萬城附近的無定河畔,原本是一片綠洲,這條河流的位置幾乎劃分出了遊牧和農耕文明的界限。今天這裡仍然是農業和牧業的過渡區,河流北面以牧民為主,南面更多為定居耕作的農民。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進入工業時代之後,人們發現了黃土高原新的價值,這裡是中國能源走廊的核心地帶,億萬年前,黃土高原湖泊密佈,生活著眾多的遠古生命!當這些生命一代代死去,它們的脂肪和蛋白質變成石油和天然氣。遠古的生命消失之後,又以能量的方式穿越萬年。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今天依靠充足的日照和強勁風力,太陽能和風能得以大力開發。新的能源模式刷新了人們對黃土高原的印象。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黃河

這種蜿蜒曲折百轉暈回的河道,只有在高空才能窺見它的全貌,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所以人類通行的道路儘量裁彎取直,而大自然很悠閒,他們有時間迂迴前進,製造出九曲迴腸的線條。其中“乾坤灣”構成了一個太極圖,以黃河為界,河東為山西,河西為陝西。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壺口

從青海發源的黃河一路蜿蜒前行,到了壺口已經流過4000多公里的路程。在這裡黃河的舒緩和平靜完全消失,水流突然變得激烈,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水面最寬十上千米,落差50米,不羈的流水如同天河道謝,壺口稱為天險,許多慷慨激昂的故事在這裡演繹。勢不可擋的黃河成為東方民族的精神象徵!沒有什麼能阻擋一條長河奔流入海,萬川歸一的大海就在前方。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陝西”不只有黃土高原,還有一些“旅途”不能到達的終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