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秦腔在城市大劇院搞的“惠民演出”怎麼看?

萌萌小笑笑


前段時間,甘肅省秦腔藝術劇院有限公司在城市秦腔惠民演出中開啟了不送票的先河,據統計,其不送票的演出上座率達到了90%以上,這從一方面反應出蘭州的秦腔基礎深厚,一方面也反應出了甘肅省秦腔藝術劇院有限公司本身的自信。

  • 秦腔惠民演出的模式是由政府拉入財政預算,向各個級別的體制內秦腔演出團體採購演出。其主旨在於推廣秦腔藝術,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包括送戲下鄉和城市的惠民演出。送戲下鄉的任務基本由縣級基層劇團承擔,而城市劇場的惠民演出,就由大院團承擔。在秦腔最主流的陝西、甘肅、寧夏這種惠民演出基本功都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和時間。
  • 但是,在惠民演出的過程中,不管是下鄉演出還是城市惠民演出,都或多或少的出現了完任務的現象,在宣傳上和推進的過程中,其達不到既定目標和要求。而這種現象在城市劇院採取購票的惠民演出表現的弊病尤為深厚。


  • 以陝西為例,在西安的惠民演出中,分別有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的“西安天天有秦腔”品牌和西安秦腔劇院有限公司的“週末有秦腔”品牌。但是這些品牌的演出送票現象很嚴重,而且在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由名家演出的場次,很多送票被某些黃牛把控,變成了牟利的工具,而真正有觀看需求的觀眾卻只能望而卻步,夥是被直接的拒之門外。
  •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每場演出會正對農民工送出一定比例的贈票,這種方式很好。但是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直接“送票”。而這些票源掌握在這些劇院有一定權利的人的手中,就我認識的幾位,每場演出他們包裡都有數量不等的票源,且這些票源都是最好位置的甲票為主。


  • 這種現象的出現,深層次的反應出的是權利的腐敗和濫用,拿政府的採購和良好初衷當兒戲,對於惠民演出不能夠真正的引起思想上的重視,完任務走過場,這樣的所謂的惠民演出沒有實質性的意義。
  • 同時,之所以會出現大量的贈票和送票,體現出這些劇院的市場競爭力和票房號召力的底下,他們只是仗著有財政預算的支持和採購,不細心研究供需市場的關係,以自我為中心,完全不把戲迷觀眾的需求當一會事,常年累月的演那麼幾齣戲,在觀眾中早已形成了審美疲勞,不能吸引觀眾反覆的購票觀看。
  • 而這些大劇院還有一個弊病就是以創新的名義,創排了一些嚴重背離秦腔發展藝術規律的新編戲和現代戲,失去了秦腔最基礎的東西和藝術基因,在觀眾中難以引起共鳴,故而也就只能是形式大於內容,沒有實際的意義。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甘肅省秦腔藝術劇院和蘭州戲曲劇院這幾年進行的惠民演出,在原有的基礎上,仔細研究觀眾的需求,搶救復排了一大批秦腔的骨子老戲,以觀眾的需求為導向,逐步建立起了市場和票房的號召力,在增強自身影響力的前提下,也符合惠民演出的目的和初衷,其成功的模式,是值得推廣和弘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