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往事之村裡的泥草房學校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千里馬常有,但有待於好的伯樂的發現和馴養。”古時私塾裡的先生,如今學校裡的老師,都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它們肩負教授人們文化知識和改變人們思想的職責,所以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老師教授學生的地方,我們就稱之為私塾、學堂或學校。無論是在簡陋的民居,大山裡雕樑畫柱的書院還是城市裡高樓廣廈裡的學府。

東北往事之村裡的泥草房學校

我接受啟蒙教育時,是在我們村裡的小學校。那時我們村的小學校共有六間泥草房,一間作為教師的辦公室,其它五個房間作為五個年級的教室。教室裡的講臺和學生的桌椅都是由土坯搭成的,為了增加桌椅的牢固性和美觀感,又在它們的外面抹了一層黃泥對它們進行裝飾。老師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授課的,學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的。冬天取暖的工具是火爐子,火爐子用的燃料是每個學生閒暇時按斤計算定額義務拔的黃豆茬。封閉不嚴的教室,杯水車薪的黃豆茬。常常使我們寫字時凍得手如貓咬一樣疼,有許多同學的手凍得起了凍瘡,腫得和小饅頭一樣。

東北往事之村裡的泥草房學校

那時家家戶戶的孩子特別多,老大、老二、老三、……老九。每個班都有五六十個學生,家裡孩子多,家長又忙著在生產隊掙公分,家長們沒時間整天管著自己的孩子。它們就提前到學校告訴教自己孩子的老師,如果孩子不聽話就告訴它們,回家後收拾它們,如果孩子在學校不聽管教,老師可以狠狠的責罰,要打要罵隨意,家長絕無半句怨言。那時班裡的學生多,還都很調皮。常常惡作劇頻出。我們班的姜二同學和同桌的女同學,因為越過桌子中間邊界線問題,起了衝突。他把死老鼠偷偷放進女生的書桌堂裡,害得女生驚嚇得連哭再叫。鄰班的王二小受智取威虎山電影的啟發,在體育課把全班男同學都帶到沒人深的莊稼地裡,玩起圍剿土匪的遊戲,他自封為座山雕。害得全校老師全出動,找了一下午才把去莊稼地的同學找回來。那時學生不怕點老師還真是不行,那得翻了天。女學生犯錯,老師就用教尺打手板,男同學犯錯就掐脖梗子或踢屁股。當然女生是很少捱打的,她們很少惹禍。如果家長知道孩子在學校不聽老師話,犯了錯誤,回家後家長再給來個重茬體罰。無形中加強了我們對老師的敬畏。

那時教我們的老師待遇不高,老師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但那時的老師都敬業,把他們所知道的文化知識傾囊相授,毫無保留。學生不用補課就能學到課本的知識要點。老師對學生的要求也很嚴格,沒有完成作業和沒有領會知識要點的同學,放學後經常被留在教室辦公室開小灶,有時一個字讓重新抄寫一百遍,直到記住為止,我小時候就被留下過,背誦古詩,那時心裡對老師有一股小恨意,怨恨老師剝奪了我玩耍的時間,現在回想起來,老師不是正為我好嗎!心裡頓時增添了無限感激。學校各個年紀和全公社各個學校定時舉辦各個學科知識比賽,雖然獎品是一支筆或一個筆記本,可那是一份榮譽,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裡種下好好學習,積極向上的種子。我們那時的家庭作業也就抄寫幾遍當天新學的字,解一遍當天新作的題,孩子們放學回家後的閒暇玩耍的時間特別多。

東北往事之村裡的泥草房學校

隨著各家各戶對教育的重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作怪,教育變成農村家庭重要開支,村裡小學撤銷後,學生都到鎮裡上學,校車費每人每年就得一千多,再加上午餐費。有的農村家庭把孩子送到城裡學校上學,借讀在老師家,這筆借讀費就是不小的開支。

不知從那年那月,學生補課班開始興起,有的老師甚至到學生家專門給學生補課。家長們心裡想:“別人家的孩子都補課了,自己的孩子不補課就會被落下。”它們積極的找各種資源給自己孩子補課。一個願打一個願罰,雖然國家嚴令禁止教師補課行為。在有需求的市場上和利益的驅動下,國家的政令就顯得蒼白了。孩子的教育費用佔家庭開支的多大比例?我想有孩子的人家心裡都有數。

好懷念小時候的學校,想念訓斥過我的老師,它們在簡陋的環境裡,用金子般的心,淨化出一顆顆水井般的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