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世园会上海园准备好了!从设计师、建设者视角“读懂”世园会的美

继昆明世园会、上海世博会和首届进博会之后,我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博览会——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今晚将在北京延庆盛大开幕,这场为期162天的盛会,吸引了约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120多个非官方参展方参展,刷新历届参展方历史纪录,它将如同一扇窗,向世界展示一个绿色开放的中国。

本届世园会上,上海作为国内重要的省市参展方之一全力投入,精心设计搭建的以“祥云”为主题的上海园,不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海派园林风采,更用园艺讲述出生活、生命、生态之间的相生相息。

【听】世园会上海园准备好了!从设计师、建设者视角“读懂”世园会的美

请听上海电台特派记者李斌、汤丽薇从北京发来的报道:

世园会到底有多美?你可以尝试想象一个集合了森林、河流、花海、纱幔、水榭楼台、光影、数字影像的美丽新世界。不过,如果你真的想“读懂”世园会的美,单靠眼睛看并不足够,跟随上海园的设计方、建设方一路采访,就会发现这场云集了全球各地顶尖园林技艺的盛会,其背后展现的是各国园艺的设计思路、栽培技艺和生态理念的综合实力:

设计方施皓:“除了表达园艺,展示所在城市的文化气质特色。主题祥云,祥云献瑞雨润万物,通过园艺生态的技术手法让生活更美好,云反映的色彩是非常多的,现在有很多科技信息的技术,云技术,云计算,借云来隐喻自然生态理念跟生活息息相关。”

说起上海园的设计思路,项目设计负责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师施皓至今还记得当初和同事们用了多少心血才最终敲定这版设计,而这一切还只是个开始。当去年3月他和建设方到北京延庆实地勘察时,才意识到这个地方的春天要比上海甚至是北京市区冷上不少,这意味着许多在南方开得娇艳的花可能会遭遇水土不服。

上海建工园林集团绿建公司项目经理向荣回忆说:“当时去看湖上还结着冰,延庆维度高,属于北京的风口,经常有冷空气从内蒙过来,平常的温度比北京低8-10度,我们对前期的气象资料做了跟踪,了解气候、气温,保证开园时用的植物都能够盛开。”

【听】世园会上海园准备好了!从设计师、建设者视角“读懂”世园会的美

经过仔细鉴别生长属性,最终400多个品类的植物通过“海选”迎来了进入世园会的“高光时刻”。来到上海园的展区入口,你会看见由艳丽红色和可爱粉色草花铺就的祥云图案,也会感受到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的那份“热情”。不过眼前所呈现的这些背后其实也有着许多来之不易的故事,比如缤纷绽放的八仙花,就险些没能亮相。

向荣:“运输途中北京六环里外地车限行,只能过12点过来,过来路上受冻了,从上海另调一批。4月延庆两次降温分别下了小雪,在当地租了一亩地的保暖棚,把上海采购的植物分批分次运到延庆,适应延庆当地的气候,确保开园的时候植物最佳观赏效果达到盛花境界。”

紧急处理被水生植物弄混浊的池塘水,在禁止大型机械进入的施工期将一棵柳树人工抬进来,施皓、向荣和他们50多个“战友”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才将问题一个个化解。

【听】世园会上海园准备好了!从设计师、建设者视角“读懂”世园会的美

除了栽培技艺的挑战,世园会更是一场设计思路和生态理念的较量。如何在面积约2850平方米的有限空间里,完美呈现海派园艺风采,打造出真正“亮眼睛”的一方天地,施皓将“云”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施皓:“分了六个区域,云间、云上、云港、云影、云屋、云巢,一般展园展现是在地面上走一圈,我们在里面塑造了高低起伏变化剧烈非常有趣的游线,立体的游线,像上海的高楼间穿梭。云巢的构筑物,用计算机软件通过三维建模将某一个单元母体经过一个公式演算出这样的形体,它可以非常优美地渐变,我们用这样带有高技术含义的金属构架,表现的是上海高度发展的人工的空间。”

整个展园内,还通过洒落一些园林情景小品,折射出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施皓:“要铺一片非常漂亮的花坛每个城市都会做,城市中有很多没有用的地方,比如高架桥下面,有些墙的阴角处,变成堆垃圾的地方,我们要在废弃空间的绿化再利用,空间的充分利用和管理是上海区别于其他城市最显著的地方。”

如今上海园一切准备就绪,等待着世界各国游客的到访。而对于施皓、向荣这些设计者、建设者来说并不能松上一口气,因为接下来的半年展期如何让一花一草一木都如开园之初时一样光彩,才是更大的耐力挑战。接下来,向荣会继续研究如何让池塘水面更清澈,而施皓则打算将各国各地展区里“藏着”的优秀园艺全都“偷师”回来,把它们用在上海,用在2021年崇明花博会。

【听】世园会上海园准备好了!从设计师、建设者视角“读懂”世园会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