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悲秋之作《秋窗风雨夕》,为何远远不如伤春的《葬花吟》更为人所知呢?

陈安阳


林黛玉的诗才冠绝大观园,就算薛宝钗比起也要略逊一筹。林黛玉的诗词很多,不算联诗,像《葬花吟》、《题帕三绝》、《桃花行》、《五美吟》、包括那首《柳絮词》都让人耳熟能详。但要说最有特点的,当属不如《葬花吟》有名的《秋窗风雨夕》,这首诗一出,红楼梦的秋都被林黛玉说尽了。

《秋窗风雨夕》又叫《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四十五回林黛玉与薛宝钗互剖心迹,消除内心隔阂,相约晚上继续叙话,不想傍晚下起了雨,林黛玉知道薛宝钗不能来,于灯下读《乐府杂稿》心有所感写就一篇。

“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

《秋窗风雨夕》全诗140字,用了15个秋字。可谓句句不离秋,句句都是秋。然则是借秋寓己,还是另有深意,简单分析一下。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林黛玉开篇四句是写景,将秋天的萧索景色画入诗中,也将诗人融入画中,突出孤寂秋凉的氛围。秋天已经萧瑟,不想还有秋雨相助,更凄凉。庚辰本中“助凄凉”三字是“助秋凉”,全诗变成16个秋字。只是其他版本多是“助凄凉”,现行版本也都采用。

“助秋”四句,林黛玉将自己面对秋情、秋景、秋风、秋雨的凄凉感刻画出来。助、惊、抱、移四个字将她无助寒冷的内心写出,令人心生怜惜,不忍卒读。而“自向秋屏移泪烛”分明取自李商隐的“云母屏风烛影深”句意,林黛玉说她最不喜李义山,可知是虚言。

《秋窗风雨夕》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作诗,后四句的“谁家”“何处”参照了《春江花月夜》的“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林黛玉两问“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大家都是一样遭遇,为何自己独独哀伤?此处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无助毫无二致,两问,问出了林黛玉的彷徨。

罗衾四句是叙事,将一个半夜无眠,灯下独泣的黛玉形象再次加深,哀伤中带出了绝望的氛围。

最后四句回转现实,林黛玉认命一般任凭风吹雨打,但却仿佛经历几世春秋,大有抚今追昔之意。

《秋窗风雨夕》看似林黛玉感伤离情和自身命运。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乐府杂篇》是特定内容,即只写男女别离的愁怨,并不用来写背乡离亲、寄人篱下的内容。如此,林黛玉显然不是悲叹父母双亡,而“别离”“离情”“离人”等句又是告别之意。借用李商隐的《嫦娥》和《春江花月夜》都是男女之情。所以《秋窗风雨夕》看似林黛玉自怨自艾,实则是曹雪芹草蛇灰线为八十回后宝黛二人分离埋下伏笔。这首诗放在林黛玉远嫁后就更加应景。与【题帕三绝】第三首可谓前后呼应。算是林黛玉对未来命运的隐隐预感。

很多人不相信林黛玉会远嫁,可原文从【玉在椟中求善价】开始,到《葬花吟》、《题帕三绝》、芙蓉花签、《五美吟》、《桃花行》《柳絮词》处处暗示林黛玉远嫁,如果出于个人情感不愿意,我觉得大可不必。黛玉远嫁,完善了故事悲剧性和合理性,契合曹雪芹埋伏的线索。嫁人也并非代表不洁,这首《秋窗风雨夕》虽然不如葬花吟有名,却同样也是黛玉远嫁的一个力证!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