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穷过朱元璋,艺术不输侯宝林,他是民族艺术一面旗帜

有天看到一篇文章说高元钧当年要痛打刘宝瑞一事,事情没问题,就是称呼有点儿问题,文中说高元钧这位耿直的山东汉子。。。人家虽然是山东快书一代宗师,但却是实打实的中原汉子,河南宁陵县和庄村人。

要说相声队伍里常连安真是一个很奇特的人,连收的徒弟都奇特,直接把山东快书这一门的大宗师收成了徒弟,而且晚年还跟徒弟学山东快书。这徒弟收的挺合适。

出身穷过朱元璋,艺术不输侯宝林,他是民族艺术一面旗帜

今天就说一说这位和笔者还有点儿渊源的高元钧

一、 悲惨人生

看标题,高元钧穷过朱元璋,真没说错。高元钧老家那个地方在旧社会隔三差五就要闹灾,人民生活很贫苦。高家有七个孩子,五男二女,高元钧是老幺。他七岁时,河南发大水,二哥出去要饭失踪、三哥被人贩子骗走,三姐饿死,二姐送给人家当童养媳。为了吃口饭,高元钧跟着双目失明的四哥出去卖艺勉强糊口。这一来也打下了他表演的基础。

高元钧十一岁时,河南大旱又有瘟疫流行,高元钧父亲母亲大哥大嫂全都病死,家破人亡之下他和瞎眼的四哥亡命天涯逃到徐州府卖艺为生。都说相声行里艺人出身苦,而搞快板艺术的更苦,像王凤山出身北京贫民家庭就算不错的了,高凤山是流浪儿出身,李润杰穷到要上吊。比起他们高元钧的童年似乎更悲惨一些,名人里有如此悲惨出身的笔者能想到的只有朱元璋。

出身穷过朱元璋,艺术不输侯宝林,他是民族艺术一面旗帜

二、 偷艺拜师

高元钧和笔者有点儿渊源,一是他后来成为山东快书宗师,而笔者籍贯山东。更重要的是他的师父戚永立和笔者是同乡。

山东快书这门艺术起源比相声早,最早可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不过在接近一百年的时间里这门艺术都叫另外一个名字:“说武老二的”,说字发音是“fo”,盖是 因为山东快书起源的作品就是《武松传》。

戚永立正是“说武老二”行里的宗师,高元钧和四哥在徐州遇到他立刻成了戚永立的粉丝,一方面他们爱听另一方面他们想学,因为这个东西真的太招人爱听了。但是当时兄弟俩没钱没介绍人没法拜师,于是他们俩就分班偷听偷师,这一点跟侯宝林类似。

戚永立经常走穴,哥俩就千方百计跟着,没钱就钻火车,用绳子在火车底下做成网,两人就躺在网里面跟着火车跑。经过蚌埠再到南京,戚永立早发现他们俩了只是看他们可怜没在意。终于在南京夫子庙,戚永立正式收了两位偷师的粉丝为徒,高元钧四哥得艺名高元财,高元钧也终于有了正式的艺名。

跟着戚永立,高元钧学会了全本的《武松传》,还有《鲁达除霸》《李逵夺鱼》《赵匡胤大闹马家店》等段子,后来四哥去世,高元钧开始沿着津浦线到处卖艺。

出身穷过朱元璋,艺术不输侯宝林,他是民族艺术一面旗帜

三、 革新除旧

之所以说高元钧对于山东快书艺术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他将原来的说武老二的艺术进行了内容净化,表演升级的过程。同样的事情侯宝林在相声行里做了,赵本山在二人转行业里也做了,所以说他们都是本行业的大师,所谓大师绝不是说你能卖多少票有多少拥趸,很重要一点就是对行业的改革,让整个行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高元钧改革前,像《武松传》其实是存在大量荤口的,比如武松进孙二娘黑店那一段,那中间有很多荤口,所以之前表演的时候都要提前清场让老人小孩姑娘家出去。这种表演方式在乡下还可以,但是要进入大城市的话就很困难,于是高元钧在一些同行的支持下排除另一部分同行的干扰进行了改革。

出身穷过朱元璋,艺术不输侯宝林,他是民族艺术一面旗帜

高元钧经常和京剧、大鼓、相声和评书艺人同台演出,他熟悉这些曲艺形式的特点,于是他就将京剧里的身段,尤其是盖叫天等人的表演经验吸取进来,同时融入了评书的扣子,相声的铺垫等,最终将这门艺术完成了一个系统升级。

净化后的山东快书迅速走入各大城市,高元钧甚至在1946年参加了左翼剧团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演出,还参加了反内战演出。如果没有改革,这些场合是绝对不会有高元钧和说武老二这门艺术的。

1949年(还有说1951年)高元钧在录制《鲁达除霸》时正式给说武老二的这门艺术定名为山东快书。

出身穷过朱元璋,艺术不输侯宝林,他是民族艺术一面旗帜

四、 桃李满天下

开头说的高元钧要揍刘宝瑞那事也发生在这之前不久,他和刘宝瑞苏文茂在香港跑码头时因为刘宝瑞带着苏文茂抽大烟,高元钧差点痛打刘宝瑞,最终带着两人返回了天津。在之前卖艺时,高元钧就经常和相声艺人尤其是刘宝瑞合作,他能逗也能捧,所以他1950年拜师常连安也属正常。有意思的是后来他的儿子高洪胜又拜师常宝华进入相声门。

1951年高元钧参加志愿军前往抗美援朝前线,他出身贫苦和战士们能迅速打成一片,山东快书不论是《武松传》还是《鲁达除霸》内容又比较适合前线,再加上高元钧擅长根据临时素材编词现场创作,他在前线受到了战士们空前的欢迎。性格随和的高元钧即使面对一个战士也都愿意说几段,结果等到他回国之后很多战士向部队反映还没听过山东快书,于是高元钧先后四次赶赴前线为战士们表演。

出身穷过朱元璋,艺术不输侯宝林,他是民族艺术一面旗帜

部队首长意识到高元钧和山东快书的重要性,当即邀请高元钧正式入伍,而他每到一地当地部队首长都会派一批战士跟他走去学山东快书。

1953年解放军建立了第一个曲艺专业团队—总政文工团曲艺队,高元钧任队长。他之后在岗位上陆续为全军培养了一大批山东快书演员,算上军外的,他总共有二百多名徒弟,其中像刘学智、刘洪滨、李立山、石小杰都在全国闻名。

出身穷过朱元璋,艺术不输侯宝林,他是民族艺术一面旗帜

1958年周总理在接见高元钧时当面称赞他为“民族艺术的一面旗帜。”

晚年的高元钧和侯宝林一样从事于艺术总结和研究,他出版了一系列的关于山东快书的表演经验和研究丛书。

1993年3月3日,在侯宝林大师去世刚刚一个月之后,高元钧也因病去世,一个月之内相声和山东快书失去了两位宗师,呜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