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界十大名著裡沒有中國名著入選?

禾苗清青


世界十大名著,應該是指兩千年的時候,美國的《紐約時報》和《讀者文摘》組織一次世界級別名著評選。

由上面這句話就可以看出很多問題了,並不是我國的名著比這些十大名著差!

首先,看看這十本名著都有哪些吧。

第一名著《戰爭與和平》,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這本名著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戰爭的故事,真正目的,是想告訴世人戰爭的可怕,以及和平的可貴,也是因為此書提倡和平這個人類最渴望的目標,才被評為第一名著。

第二名著《巴黎聖母院》,作者維克多·雨果,這本名著講述的是一個浪漫而悽美的愛情故事,書中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第三名著《童年》,作者馬克西姆·高爾基,書中講述的是一個叫做高爾基(阿廖沙)的孩子的童年,主要圍繞著他的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而爭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瑣事中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此書將兄弟之間為了金錢,表現出來的醜惡嘴臉描述的淋漓盡致。

第四名著《呼嘯山莊》,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具體內容就不多數了,相信很多人都看過。

第五名著《大衛·科波菲爾》,作者查爾斯·狄更斯。

第六名著《紅與黑》,作者司湯達。

第七名著《悲慘世界》,作者維克多·雨果。

第八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第九名著《約翰·克利斯朵夫》,作者羅曼·羅蘭。

第十名著《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

十大名著估計許多人都是全都讀過,很多都是耳熟能詳,大家應該發現了一個特點,那便是這些名著都是西方的名著,一本東方的名著也沒有,這是因為十大名著是由美國人評選而來,帶有強烈的西方主義色彩。

我並非說這十本名著名不副實,相反這些名著的確都非常的優秀,只是這種評選,帶有很重的地域狹隘,對除西方以外的地區根本就不公平!

兩千年時期,我國也才更國際真正接軌不久,我國的很多東西對於西方世界來說還很神秘,西方人民對於我國的書籍還不瞭解,其實就算是現在,很多中國的名著也未必被西方人民所熟知,所以十大名著沒有中國名著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至於這其中是不是有政治原因就不是我一個小民能夠知道的了!總之,對於世界十大名著有沒有中國名著這件事情,大家應該以平常心對待,並非我國名著不如國外的著作,只是國家還不夠強大而已!


小小二哥2


2000年評出了世界十大名著,中國沒有作品入選。很遺憾,在文學藝術領域,我們沒有走在世界前列。

看看這十部作品,再看看中國的作品,在藝術表現力,知名度,審美角度看,中國作品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為什麼中華民族沒有史詩般的作品出現,轟轟烈烈的二戰也沒有給中華民族帶來寫作的源泉。一部《亮劍》算是水平較高的作品。為什麼?寫作的作家群體境界不高,欣賞者的欣賞水平有待提高。群山無峰。

千呼萬喚,萬喚千呼。屬於中華民族的作品偉大何時才能出現。


南山一花奴


1、無論誰評的、無論評定出來的文學十大名著還是百大名著,其評判標準都是按照當下小說理論來評判的,或者確切的說,是按照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來評判的,包括現實主義文學理論和現代派文學理論,而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四大名著都屬於明清時期的作品,最晚成書的《紅樓夢》初版也是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也就是說,中國的四大名著和西方二十世紀文學理論無關,更確切的說,是非常的不符合二十世紀文學理論的,無論現實主義的還是現代派的,中國的古典小說,對人性深刻幾乎無視,對主角或者其他重要角色塑造也重視不足,對人物、人性與時代背景、社會的關係也不做深入的研究、描寫,所以以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來評判小說,中國的古典名著當然不如當今公認的一批頂尖小說,要進入前十確實幾乎不可能,雖然《紅樓夢》的偉大,仍然是獲得世界範圍內的承認的。

2、二十世紀乃至今天,中國人越來越學習、研究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寫小說也學習、研究二十世紀西方文學,雖然我們也有不少文藝理論家造詣頗深,很多文學家和小說詩歌等領域的創作者也有所成就,但學習、研究、創作的時間終究還短,歷史積澱還不夠豐厚,當然可以媲美最頂尖水準的作品數量還極少,且還有一點距離,二十世紀中國的文學著作當然還難以進入世界前十,這也很正常。

3、無論是《紐約時報》的評選,還是《時代週刊》的評選,首先要清楚一點,這不是什麼文學學術機構的評選,尤其不是世界公認的文學學術權威機構評選的,這些報刊雜誌都是商業性質的媒體,首先在乎的是有多少人購買它們,譁眾取寵是必然的,所以無論哪一份榜單,在國際文學界都不具有權威性,所以沒有必要太當真。曾經還有一位美國大學的教授評選出一份世界百大文學名著,其中中國的《紅樓夢》也入榜了,只是仍然不在前十中。但是,那僅僅是其個人認為,他也只是一時興趣,或者算是他個人出了一本書,因為他將其評選的文學百大榜單及其對這一百本書的評論,撰寫成了一本書出版,也蠻辛苦了。

4、每一個人其實都可以有自己的世界十大名著,為什麼不閱讀一下我個人評選的世界十大名著呢?我記得好像昨天還是前天才評的,還火熱燙手呢,哈哈!

附《時代週刊》評選的最偉大的100部長篇小說

1、 Don Quixote堂吉訶德1605, 1630 Miguel de Cervantes Catholic

2 、War and Peace戰爭與和平 1869 Leo Tolstoy Russian Orthodox

3 、Ulysses尤利西斯 1922 James Joyce Catholic (lapsed)

4 、In Search of Lost Time追尋逝去的時光 1913-27 Marcel Proust Jewish Catholic

5 、The Brothers Karamazov卡拉馬佐夫兄弟 1880 Feodor Dostoevsky Russian Orthodox

6、 Moby-Dick白鯨 1851 Herman Melville Transcendentalist

7、 Madame Bovary包法利夫人 1857 Gustave Flaubert Catholic

8、 Middlemarch米德爾馬契 1871-72 George Eliot Anglican; agnostic

9、 The Magic Mountain魔山 1924 Thomas Mann Lutheran

10、 The Tale of Genji源氏物語 11th Century Murasaki Shikibu Buddhist/Shinto culture

11、 Emma愛瑪 1816 Jane Austen Anglican

12、 Bleak House荒涼山莊 1852-53 Charles Dickens Anglican

13、 Anna Karenina安娜•卡列尼娜1877 Leo Tolstoy Russian Orthodox

14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1884 Mark Twain Presbyterian

15、 Tom Jones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1749 Henry Fielding

16、 Great Expectations遠大前程 1860-61 Charles Dickens Anglican

17、 Absalom, Absalom! 押沙龍,押沙龍! 1936 William Faulkner Presbyterian

18 、The Ambassadors專使1903 Henry James Anglican

19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百年孤獨 1967 Gabriel Garcia Marquez Catholic

20、 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蓋茨比1925 F. Scott Fitzgerald Catholic

21、To The Lighthouse到燈塔去 1927 Virginia Woolf Neo-pagan

22、 Crime and Punishment罪與罰 1866 Feodor Dostoevsky Russian Orthodox

23、The Sound and the Fury喧譁與騷動 1929 William Faulkner Presbyterian

24、 Vanity Fair名利場 1847-48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25、Invisible Man看不見的人1952 Ralph Ellison

26、Finnegans Wake芬尼根守靈1939 James Joyce Catholic (lapsed)

27、The Man Without Qualities沒有個性的人 1930-43 Robert Musil Catholic

28、Gravity's Rainbow萬有引力之虹1973 Thomas Pynchon Catholic; agnostic

29 、The Portrait of a Lady一位女士的畫像1881 Henry James Anglican

30、 Women in Love戀愛中的女人1920 D. H. Lawrence

31、The Red and the Black紅與黑 1830 Stendhal Catholic

32、Tristram Shandy項狄傳1760-67 Laurence Sterne Anglican (Church of Ireland clergyman)

33、Dead Souls死魂靈 1842 Nikolai Gogol Russian Orthodox

34、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德伯家的苔絲1891 Thomas Hardy

35、Buddenbrooks布登勃洛克家族1901 Thomas Mann Lutheran

36、Le Pere Goriot高老頭 1835 Honore de Balzac Catholic

37、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自畫像1916 James Joyce Catholic (lapsed)

38、Wuthering Heights呼嘯山莊 1847 Emily Bronte Anglican

39 、The Tin Drum鐵皮鼓 1959 Gunter Grass Catholic

40、Molloy; Malone Dies; The Unnamable馬洛伊;馬洛納之死;無名的人1951-53 Samuel Beckett Church of Ireland (Anglican)

41、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 1813 Jane Austen Anglican

42、 The Scarlet Letter紅字 1850 Nathaniel Hawthorne Transcendentalist

43、Fathers and Sons父與子 1862 Ivan Turgenev Russian Orthodox; agnostic

44、 Nostromo諾斯托羅莫1904 Joseph Conrad Catholic; atheist

45、 Beloved寵兒 1987 Toni Morrison

46、An American Tragedy美國的悲劇 1925 Theodore Dreiser Catholic; Congregationalist; Chrisitan Science

47、Lolita洛麗塔 1955 Vladimir Nabokov Russian Orthodox

48、The Golden Notebook金色筆記 1962 Doris Lessing

49、Clarissa克拉麗莎1747-48 Samuel Richardson

50、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紅樓夢 1791 Cao Xueqin

51、審判 1925 Franz Kafka Jewish

52、簡•愛1847 Charlotte Bronte Anglican

53、紅色英勇勳章1895 Stephen Crane Methodist

54、憤怒的葡萄 1939 John Steinbeck Episcopalian

55、彼得堡 1916/1922 Andrey Bely Russian Orthodox; Theosophy; Spiritualism

56 、瓦解 1958 Chinue Achebe

57、克萊弗公主1678 Madame de Lafayette

58、局外人 1942 Albert Camus Catholic; Existentialism

59、 我的安東尼婭1918 Willa Cather Episcopalian

60、wei chao 製造者1926 Andre Gide

61、The Age of Innocence純真年代 1920 Edith Wharton

62、The Good Soldier好兵 1915 Ford Madox Ford Catholic; agnostic

63、The Awakening覺醒 1899 Kate Chopin Catholic

64、A Passage to India印度之行 1924 E. M. Forster

65、 Herzog赫索格1964 Saul Bellow Orthodox Jew (lapsed); Anthroposophist

66、Germinal萌芽1855 Emile Zola Catholic

67、 Call It Sleep安睡吧 1934 Henry Roth Jewish

68、U.S.A. Trilogy美國三部曲 1930-38 John Dos Passos Catholic

69、Hunger飢餓 1890 Knut Hamsun

70、Berlin Alexanderplatz柏林亞歷山大廣場1929 Alfred Doblin Catholic

71、Cities of Salt 1984-89 'Abd al-Rahman Munif

72、The Death of Artemio Cruz克魯茲之死1962 Carlos Fuentes Catholic

73、 A Farewell to Arms永別了,武器 1929 Ernest Hemingway Catholic

74、 Brideshead Revisited故園風雨後1945 Evelyn Waugh Catholic

75、The Last Chronicle of Barset巴塞特的最後紀事1866-67 Anthony Trollope Anglican

76、The Pickwick Papers匹克威克外傳1836-67 Charles Dickens Anglican

77、 Robinson Crusoe魯賓遜漂流記1719 Daniel Defoe Protestant Dissenter (Presbyterian)

78、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少年維特之煩惱 1774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Deist

79、 Candide老實人 1759 Voltaire raised in Jansenism; later Deist

80、 Native Son土生子 1940 Richard Wright Seventh-day Adventist; Communist

81、Under the Volcano在火山下 1947 Malcolm Lowry Methodist; Anglican; agnostic

82、 Oblomov歐布羅莫夫1859 Ivan Goncharov

83、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凝望上帝1937 Zora Neale Hurston

84、Waverley威弗利1814 Sir Walter Scott Anglican

85、 Snow Country雪國 1937, 1948 Kawabata Yasunari

86、 Nineteen Eighty-Four1984 1949 George Orwell Anglican

87、 The Betrothed約婚夫婦1827, 1840 Alessandro Manzoni Catholic

88、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最後一個莫希幹人1826 James Fenimore Cooper Episcopalian

89、 Uncle Tom's Cabin湯姆叔叔的小屋1852 Harriet Beecher Stowe Episcopalian; Congregationalist

90、 Les Miserables悲慘世界 1862 Victor Hugo Catholic

91、 On the Road在路上 1957 Jack Kerouac Catholic; Buddhism

92、 Frankenstein弗蘭肯斯坦1818 Mary Shelley

93、 The Leopard豹 1958 Giuseppe Tomasi di Lampedusa Catholic

94、 The Catcher in the Rye麥田裡的守望者1951 J.D. Salinger Jewish Catholic; Scientologist

95、 The Woman in White白衣女人1860 Wilkie Collins

96、 The Good Soldier Svejk好兵帥克1921-23 Jaroslav Hasek Catholic

97、 Dracula德古拉1897 Bram Stoker Church of Ireland (Anglican)

98、 The Three Musketeers三個火槍手1844 Alexandre Dumas agnostic; Catholic

99、 The Hound of Baskervilles巴斯克維爾的獵犬1902 Arthur Conan Doyle Catholic; Spiritualist

100、 Gone with the Wind飄 1936 Margaret Mitchell Catholic


久卓子60


拍不出好電影就能寫出好的小說麼?反之亦然!在當下什麼都上綱上線統一思想,比如說我喜歡的《白鹿原》批判的就很隱晦,比如說《我的團長我的團》國家就不宣傳,比如說《亮劍》後半部根本沒法拍。大環境下像《穆斯林的葬禮》這樣的書註定沒有市場。那些普世價值觀更不符合要求,結果呢婆媳鄰里鬧劇大行其道要不然拍啥?要不就橫店滅鬼子既侮辱了鬼子也抹黑了自己。難道上面不知道麼?當然知道但這個社會需要像牛能幹的傻子。中國古代的書要麼講權謀要麼控制你思想,沒有所謂反思批判性的文學作品,如唐宋般輝煌時期的詩詞歌賦翻譯成西方文字也失去了它本來的韻味了。


人生苦短4766


我覺得西方對中國的不瞭解或者偏見是部分原因,但也只是部分。還有很大關係是因為評價的標準不一樣。戰爭與和平,簡愛等都是對現實的批判或者弘揚一種普世價值觀,近現代中國在現代思想哲學領域確實是沒多大貢獻,先不談西方的虛偽或者為政治服務的雙重標準,普世價值觀類似於民主憲政人權等價值觀在目前的中國都沒實現,政治領域的意識形態馬教也是德國來的。大家說的世界名著都或多或少帶有對這些普世價值觀的思考,而中國近現代基本上的確沒有好的可以影響世界的名著,而古代四大名著在哲學思想上已經落伍了。西遊記是神魔小說,帶有很強的宿命觀,肯定得不到普遍認同。三國帶有很強的實用主義,謀士為了自我價值實現或者封候拜將攪動風雲,一言傾國,多少生命魂飛湮滅在所不惜,跟現代價值觀格格不入,所以有老不讀三國之說。水滸也有陳腐的價值觀,不多說了。紅樓是殘篇,批判現實揭露陰暗面,但並沒走向光明的思想覺悟。我無意去崇洋媚外,對古典名著的評價也是淺薄。但覺得思想及哲學體系的確都有點落伍,所以我覺得西方推崇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卻看不上近代的中國名著是有部分道理的。當然,為了減少板磚,我還是要說,也有部分是偏見,對中國的傲慢。


無名8528163


沒有中國的加入就不能稱得上是世界名著!只能算西方文化中的幾大名著。

我這樣講,並不是說這十大名著不好!而是沒有西方評論者的狹隘心腸而已!

我們中華民族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古老的,現代的.名著,沒有比西方的名著差。

我們的四大名著只是太優秀了,許多西方人看不懂而已!雖然東西方文化有差異,但是我們不要有偏見就好!


福樂緣475


中國的湯顯祖與英國的沙翁同一時代,表現的主題大同小異,前者小人物的愛恨情仇,後者宮廷權斗的愛恨情仇。前者不無勇氣的挑戰現實,後者寄望冥冥之中神靈相助。同為-個主題,表現手法卻不相同,從中人們可有感悟。

一個帝國強大時,不僅是工業科技的領先,用船堅烈炮打開了獲利之路,文化也隨之進來。帝國的-切先進似乎也就順理成章。

不否認沙翁的人文思想,不否認沙翁的文學造詣,真正讀懂同時代的湯顯祖,才知先人才藝,才知先人的無畏,才知先人敢向天問的人權。

中國文化譯成外文,較之外文譯成中文,難度超出一般,國弱之時,自己看不起自己,更不要說風騷百年之久的西方。落伍有時就在文化自信不自信間取捨。


月牙痕1


個人認為,翻譯是個很大的問題,尤其是目前我國優秀的文學經典,很多都是文言文,或者是詩詞歌賦。即使翻譯成英文的,其中的很多精髓都已經失去了,而我國古典作品,包括《紅樓夢》,裡面除了必要的故事情節外,還有大量的古詩詞,翻譯過去,難免成了“四不像”。

而白話文至今才100年而已,缺乏時間沉澱的優秀作品,尤其是優秀的長篇小說,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

當然,或許還有意識形態的原因。




烏衣巷的記事本


因為地球上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外國,世界十大名著,就是外國十大名著的意思。

正如我國的歷史教學也分為中國史和世界史兩部分一樣。


心向青山


中國的《紅樓夢》,無論人物刻畫,語言藝術,知識涵蓋,都超過所有世界名著。《紅樓夢》裡的詩、詞、曲、歌、謠、諺、贊、誄、偈、辭、賦、聯、謎、酒令、駢文等等,是任何世界名著無法寫作也無法準確翻譯的,因而也可以說,對這部偉大的作品,絕大多數外國人無法讀懂和理解。因為不懂而排斥,拿中國人的話說:“不知者不罪”。由它去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