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怎麼樣讀書才能更有效果?才能不會忘記?

兵傳媒


你覺得怎麼讀書才能更有效果?才能不會忘記?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經驗。

在我沒有接觸寫作這個行業之前,可以說,我看過的書,真的大部分內容都不大記得,就算是當時覺得很有感觸的句子或是情節很精彩的小說,看完後,過一段時間你要讓我講出來,這本書有哪些讓我深有感觸或覺得精彩的地方,我基本上都講不出來。

因為以前讀書,是不帶目的去讀的,讀完就丟到一邊了,很隨性,就像把讀書作為一種消遣一樣。但是自從2017年開始寫作以來,每讀一本書我都不再隨性,而是儘可能地把每本書裡有營養的東西,輸入到自己的腦海裡,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或是成為自己以後可以利用的東西。

也就是說,不會讀一本忘一本,每本書讀完,我大概都能講出來一些書中的內容。那麼,我採用的是哪些方式,讓讀書更有效果,不會讓自己忘記呢?

第一,做標記或摘抄。我在讀任何紙質書的時候,通常都習慣拿一支簽字筆,讀到精彩或覺得有用的句子時,就會用筆劃下波浪線,或是在旁邊寫幾個字作下標記。這樣,以後想借鑑或是重溫這本書裡面一些精彩的內容時,就能很快找到。當然,勤懇點的人,也可以把精彩的句子摘抄到筆記本里。

如果是用手機讀電子書,也一樣可以做標記或摘抄。比如微信讀書,裡面就有一個筆記功能,特別方便,自己做的筆記可以隨時在手機上查看,或是轉成書籤,或是複製到想用的地方,比如發頭條,發微博,發朋友圈,或是引用到自己的文章裡等等,這些方式都可以讓自己增強對這本書的記憶。

第二,寫讀後感。去年我看過的幾本書:卡耐基《人性的弱點》、東野奎吾《惡意》、季羨林《讀書與做人》、餘秋雨《千年一嘆》,我都在自己公號上寫了讀後感,讀後感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隨意的文體,其實怎麼寫都行。

當看完一本書後,寫篇讀後感,在寫的過程中,就是加強對這本書的理解與記憶。這本書在自己腦海裡的印象,就會比沒有寫讀後感的書深刻無數倍。而且,自己寫的文章,以後想看可以隨時翻出來看,看一遍,差不多相當於重溫了這本書一遍。如果是用手機讀電子書,也可以隨時在讀書軟件上發表點感想,很方便。

第三,看書評或聽講書稿。書評可以在網上搜,不過現在很多讀書軟件上都有聽書,有的書是整本朗讀,有的是作者寫的講書稿,講書稿的內容基本上是一本書的精華。如果我們看過一本書,又再看看一些作者寫的書評,或聽聽講書稿,通常就會對這本書的理解更透徹,比如有的人聽一些名家講《紅樓夢》,聽完後就會比自己單純看原書要深刻很多。

最後,很重要的一點建議就是,讀書千萬不要求快,快速讀完十本書,不如好好消化一本書,像那些教人怎麼快速閱讀的方法,如果不是特殊情況特殊需要,不要使用。

另外,一本書的前言一定也要認真讀,還要把所有的目錄先大概看看,這樣,在讀正文之前,腦海裡就已經對這本書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那麼在讀正文時,就會對自己閱讀的內容印象更深刻些,也會更有持續閱讀下去的慾望。

所以,總的來說,我覺得讀書其實沒有什麼偷懶的方法或是捷徑,只有心無雜念,專心讀,然後勤懇點做筆記或寫讀後感,或是看書評、聽講書稿,或是乾脆把這本書多看兩遍,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加強對這本書的理解與記憶。





雲曉墨


要效果,要不忘。

難度很大,但並非不能實現。

要效果首先要知道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比如你想學一門技術,那麼你的目的就是把這門技術學會。

1.怎麼讀才有效果

讀技術類書籍想要有效果,其關鍵點不在於讀,而在於練。讀這類書籍我們往往會嚴重高估我們眼睛的力量,看一遍其實壓根沒有用。

為什麼呢?因為閱讀狀態,看的狀態其實是一個消費的狀態。消費的狀態是不可能有產出的。比如你讓一個讀了一輩子報紙的大爺,去寫一篇報紙上的評論文章或者其他什麼文章,他是絕對寫不出來的。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極其容易把自己代入成為消費者。看電影、看書莫外如是。我們都有這種經歷,老師在課堂上講,但是老師還會不斷強調讓底下的學生跟著做筆記。

因為動手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生產關係轉變的過程,在生產與消費的生態位上,通過動手極容易把我們從一個消費者的身份拉回來,轉變成一個生產者。

另外,一本書實用不實用,是不是技術類的書其實是和我們的目的有關係。只要想學點東西,那麼當時的狀態就是把它當作一本技術書籍來讀。

如果一旦手沒有跟上,練習沒有跟上,這本書對讀者來說只是消費了一遍。這樣在內心深處,讀者會有很深的挫敗感。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看抖音覺得非常浪費時間。其實就是他的心態有問題,抱著不浪費時間的態度去看抖音,很容易就從想成為生產者的目的實際轉變成為一個消費者的狀態。

這兩者產生的矛盾,會讓使用者產生巨大的愧疚,乃至去謾罵抖音。

所以再次總結,要先確定目的。如果想學東西,一定要動手練習。

2.怎麼讀才能不忘

人類的記憶能力是有限的,要想長時間記憶一種東西簡直幾乎不可能。因為有遺忘曲線存在。

但是有一種東西卻可以做到永不忘記,那就是習慣。

即使是老年痴呆患者,他會忘記別人的名字相貌,但不會忘記怎麼刷牙洗臉吃飯。這是肌肉記憶的力量,也是習慣的力量。

想把讀到的東西牢牢記住,永不忘記,就要把它養成習慣,轉變為肌肉記憶。

一個人養成一個習慣極為困難,特別是成年人。曾經我想培養用左手刷牙的習慣,整整用了三年。

培養習慣的秘訣就是多用,經常性的反覆運用會讓你學到的知識融入你的生活當中,達到日用而不知的境界。

總結:

要想讀書有效果,不忘記。核心就是多練習、多運用。


金刀講故事


我平時讀的都是非虛構的書,文學作品讀的比較少,我的閱讀習慣是同時讀好幾本書,家裡和公司都放著不同的書,讀的時候抓起哪本算哪本,基於我的閱讀習慣,我讀書的時候有幾個固定步驟:

1.筆記

由於跳讀,我沒法按書的結構記筆記,而且我認為這種記法意義也不大,我的筆記是按學到的知識點來記的,而且對於這個知識點,一定是理解了以後用自己的話寫出來,堅決避免摘抄書裡的內容,每一個知識點後面,一般都會舉一個生活中的實例,加深理解,所以看我的筆記一般不知道出自哪本書😂

2.聯繫

書讀著讀著,就會發現知識點之間的聯繫,假以時日,就會變成自己的知識網絡,所以閱讀過程中我會特別留意知識點之間的聯結性,孤立的知識點不利於理解和應用,當然,還是會有好多暫時找不到聯繫,孤零零的,不急,先讓它在那兒,隨著閱讀的累積,總會有適合放它的地方,一直沒有也沒關係。

3.應用

我比較注重理論落地,所以我會通過兩種方法應用讀到的東西:寫成文章發表、說話做事的時候有意識地調用它們。

經過這個過程,不用死記硬背讀過的書,它們自然在腦子裡,多用就不會忘記。


霖小姐慢半拍


這個很難說,只能說盡量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向去讀,不過也不一定。我上學時最煩數理化,現在不知為什麼,對數理化中的一些經典問題很著迷,時常哀嘆如果上學時肯多用些心思,一定會有更好的結果。讀書要想記住其中的內容,也唯有思考和反覆閱讀。子曰:學而不思剛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這個意思。只閱讀不思考越讀越迷茫,最終失去興趣。只思考不閱讀就會進入自己思維的死局,鑽牛角尖,最終變成無法吸收知識的偏執之人。所以最好的讀書方法應該是陶淵明說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書是死的,也不是每句話都有用,需要動腦去挑食。


壺中風


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朱熹


天意191242145


勤於做筆記,深有體會,有時候感覺某書中一段句子不錯,總想著記下來,回頭想起來要用的時候怎麼也想不起來了,所以筆記很重要


那個不著調的蘇小辮


讀書並不一定要全都記住,讀書不等於背書,不同書,不同的讀法。

提高讀書的效率,還是有必要,好書值得一看的,當然不在意讀不只一次,那就自然在我次後,二週目看自己需要的,這樣不是更有效率。

至於快餐式的書,讀讀高興就好,還真沒什麼必要較真去記。


G先生趣眼看世界


熟讀自己喜歡的大師範文,可借籤他們寫作的框架及技巧。使自己在寫作時文章有結構感,有思想性。大量背誦名言警句,成語詞彙,讓自己寫作言之有物。掌握一定的修辭方法,使文章更具美感。


Sun46949021


總結。讀書做總結是必須的,每天一總結,每週一小總結,每月一大總結,每個季度一總結。儘量養成習慣,減少總結的時間成本,又能鍛鍊寫作能力又能不忘記學到的東西。


梁宋遊


讀你感興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