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角楼“短命”火锅:文化理想为根,经济效益为叶

热点 | 故宫角楼“短命”火锅:文化理想为根,经济效益为叶

撰文 | 马梦婕

事件回顾

故宫角楼餐厅于大年初一正式营业。在17:30-22:30这一时间段供应火锅。根据故宫角楼餐厅官方微博的说法,历代帝后大年初一必吃火锅,有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的寓意。故宫角楼餐厅不仅复原了帝后爱吃的火锅口味,还制作了亲民的帝后像、圣旨菜单、故宫印章等物件。

热点 | 故宫角楼“短命”火锅:文化理想为根,经济效益为叶

故宫开火锅餐厅的消息在网上迅速走红。一时间,“慈禧同款锅底”、“圣旨菜单”等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故宫火锅也喜提北京美食热门榜第一。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要去餐厅“打卡”,品尝火锅。但因餐厅接待能力有限,每天供应30锅,消费者需要提前打电话预约,或者到现场排队。

热点 | 故宫角楼“短命”火锅:文化理想为根,经济效益为叶

与此同时,也有人表示,火锅价格略高,菜品单一,性价比低,而且等位时间太长,故宫火锅餐厅带有过度营销与过度商业化的嫌疑。

3月4日起,故宫角楼餐厅停止供应火锅。餐厅表示将在近期进行内容调整,缩短消费者等待时间,并提供性价比更高的餐饮,丰富餐厅的文化内涵,尽可能使每一项服务都能够让消费者满意。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也直面争议,回应称故宫一直是在“被商业化”,这些项目只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并非追求利益。

热点 | 故宫角楼“短命”火锅:文化理想为根,经济效益为叶

故宫作为一个文化IP,其借力文创产品,推广故宫传统文化的初心值得肯定。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商人却并不好做。从“宫斗大戏”故宫口红、“灯火秧歌”上元灯会到如今“凉凉”的故宫火锅,

当文化理想遇到商业利益,故宫文创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传统文化商业化:把握力度,切记过度

近年来,传统文化商业化已渐渐成为一种趋势。作为文化产业创新的一种常见形式,传统文化商业化能够拉近传统文化与人们的距离,吸引更多的关注。

事实证明,故宫文创自开发以来,发展迅速。2013年,故宫文创增加文化创意产品195种,2014年增加265种,2015年增加813种,截至2016年年底,故宫文创产品共计9170种。2017年故宫文创的营业额已高达15亿元。消费者们对故宫文创抱有极大热情:故宫口红上新后便被一抢而空,“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使得春节参观故宫的人数同比增长率超过70%,“紫禁城上元之夜”让故宫官网一度瘫痪。

热点 | 故宫角楼“短命”火锅:文化理想为根,经济效益为叶

适当的传统文化商业化,能够使故宫收获经济效益与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然而,故宫固有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其商业化应服务于文化理想。若过度进行商业开发,随意曲解或解读文化,则会对文化本身造成巨大伤害。丽江古城的过度商业化开发已使得古城风光不再。而如今的故宫同样需警惕过度商业化。《上新了·故宫》、故宫上元灯会等活动将故宫“打造”成了“网红”,却也受到了不少有关过度商业化的质疑;故宫出彩妆却没有品质兜底,其包装更疑似抄袭;此次在故宫内“排队吃火锅”,亦被指饥饿营销。

总体来说,故宫火锅虽是一次文创形式的创新,但对于其过度商业化的质疑也不无道理。这次全新的尝试是在提醒故宫文创开发者以及所有传统文化的开发者,在传统文化商业化的同时,应该把握好力度,在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之中寻找到平衡点

文创开发与管理:整改紊乱的架构体系

在本次事件中,令人好奇的还有故宫角楼餐厅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模式。角楼餐厅负责人之一杨先生表示,餐厅的盈利与亏损均与博物院无关,餐厅的文化挖掘、设计、经营等均由餐厅相关人员负责,保证餐饮结合故宫文化,凸显故宫文化韵味。因此,

角楼餐厅虽背靠故宫文化,但在运营上较为独立,故宫不会承担接待任务或进行内部合作

谈到故宫的文创开发管理体系,不禁让人联想到去年的“口红之争”。

2018年12月9日,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发布了系列口红,随后“故宫淘宝”发声,称自己才是原创。

热点 | 故宫角楼“短命”火锅:文化理想为根,经济效益为叶

这一场“宫斗大戏”影射出了故宫文创开发体系的紊乱。据悉,故宫有150多人专门从事文创工作,具体分布在文化创意产品策划、设计、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故宫文化服务中心、经营管理处、故宫出版社和故宫文化传播公司等都有文创业务。相对复杂的架构体系和过多过密的机构参与也曾造成一些研发错误。一位同故宫文创有着深度合作的运营商曾评论:“故宫博物院是

事业单位体制,在进行一些项目合作时,原有的体制和管理,不完全匹配新的市场”。

因此,不论是独立运行并自负盈亏的火锅店还是开发的系列口红,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开发都需要一套清晰的运行体系。现存复杂的运行体系,不利于故宫文创产业的健康发展。作为一个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故宫应整改紊乱的架构体系,以匹配市场的发展。

文化理想与初心:文创不能流于形式

不论是胶带、口红、咖啡还是火锅,故宫的文创形式在不断地丰富。在故宫文创不断走红的今天,故宫不再像以往那样高高在上,而是更加接地气。在这一过程中,故宫需坚持自身的文化理想与初心,避免流于形式而减少了文化底蕴

热点 | 故宫角楼“短命”火锅:文化理想为根,经济效益为叶

“舌尖上的文创”——故宫角楼餐厅在整体设计上创意十足。其装修设计以清代画家姚文瀚的《紫光阁赐宴图》为主题;火锅主打的第一款汤底是“慈禧同款”万寿菊花锅;餐厅推出了以帝王万里河山为基础原型,以江山社稷五色土为灵感调制的“青红黄白黑”五种蘸酱。此外,制成圣旨样式的菜单也趣味十足。但在具体服务与口味上的硬伤成为了火锅下架的重要原因:“没有零食和水,和专业火锅店相比还有些距离”、“有特色,但味道不至于勾人儿,性价比低”。

同样,故宫彩妆的推出虽掀起了一波热度,但也有人吐槽,故宫口红系列就是“贴纸版TF”,并且品质有待提高。也正是因为故宫彩妆的外观与品质存在一定问题,在上线仅一个月后便决定全线停产。

而在今年推出的“万人空抢一张票”元宵灯会上,有许多网友吐槽,灯会秀就是射灯乱舞,喧嚣的场面和古建风格毫不搭调,是一场土气的“灯火秧歌”。

人们对于承载着厚重文化的故宫抱有高要求,对这一文化标杆抱有极大的期待。故宫不仅需要文创产品形式的创新,更需要保证产品实际质量,使其推出的

文创产品既接地气,又真正保持文化特色。文创产品不能够仅仅流于形式,而要成为故宫文化的载体。

故宫角楼火锅虽已暂停供应,但故宫文创发展依旧在路上。如何保持文化初心,做好“文化商人”是一道需继续探索的命题。不论如何,在挖掘更多文化元素、开发更多文化产品的时候,需要把控好商业化的力度,在一个有序的架构体系下用文创产品承载文化理想

热点 | 故宫角楼“短命”火锅:文化理想为根,经济效益为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