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旗下的双性恋者

话题 | 彩虹旗下的双性恋者

采写 | 傅凡真 黄子洋

一个双性恋女生的自白

第一次,作为女生,我好像对一个女生,心动了。

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肯定是异性恋,毕竟我是有前男友的,与异性相处我也依旧会感到害羞。

但是,这个女孩对我的吸引力却很大。

她是我高中时最要好的闺蜜。最初,当她忙于社团或是跟别人玩在一起时,我会不自主的心头一紧,有种苦涩的感觉梗在心中。但是,让我意识到事情不太对劲,是那天当我看着她笑,有个想法突然浮现在我脑中:

她好美,我现在好想吻她。

这个想法的出现有点吓到我,我从来不曾对同性产生生理上的渴望,我想了好几个晚上,这样的我,是转变成同性恋吗?那我以往对异性的心动又是什么?我的情况是正常的吗?

话题 | 彩虹旗下的双性恋者

双性恋:衣柜中的衣柜

双性恋者(Bisexual People)被划分于LGBT群体里,属于性少数者,对同性和异性皆会产生爱情和性欲。在很多人眼中,双性恋夹在异性恋和同性恋之间,处于一个类似灰色地带,台湾双性恋女作家陈洛葳就曾用“衣柜中的衣柜”来描述双性恋群体的处境。

同时,双性恋研究的经典作品《异/同之外》中有这样的相关描述:“双性恋的身影是模糊的,他们可能被认为是伪装的异性恋或是同性恋里的叛徒”、“在和谐噤声的表层底下,现藏着对于双性恋的恐惧、歧视和偏见”。因为没有足够确切的身份位置,加上社会情感的复杂性,双性恋者囿于柜中柜,暧昧不已。作者弗里兹·克莱恩在书中提到了台湾双性恋者的处境:“被贴满负面标签、不被承认、不被看见,要不隐藏在异性恋社会,要不在同志社群里低调沉默。”

随着上周微博les超级话题被封,有关性少数群体的话题又一次被大规模讨论。近日,全媒体对7名浙大同学及1位母亲分别进行采访,探讨人们对双性恋群体的看法。

访谈对象(应采访对象要求匿名)

A1:双性恋女生(确定),本科生,曾与非双性恋者(包括同性恋和异性恋者)都有过真正的亲密关系。

A2:双性恋女生(确定),本科生,前一段感情对象为女生,目前单身。

A3:双性恋女生(确定),本科生,目前与男友感情稳定。

A4:双性恋女生(确定),本科生,更喜欢与女生相处,母亲尊重其性取向。

A5:非双性恋母亲,48岁,女儿为双性恋者。

B1:双性恋男生(确定),本科一年级,初中及之前喜欢过女生,现在更倾向于男生。

B2:非双性恋男生,本科一年级,俄语。

B3:非双性恋男生,本科一年级,竺院工科混合班(材料科学与工程)。

话题 | 彩虹旗下的双性恋者

性向确认:依赖关系与喜欢

Q1:是怎么发现自己有双性恋倾向的?/ 怎么确认自己性向的?

A2:我对男生和女生都有依恋的情况,和恋人的定义也有关系。以前我是有过男朋友的,后来都是和女生了。这种感觉我觉得和性别没有关系,单纯在生活里找到了可以信任和分享、长久依靠和以后打算一起生活的对象。性向和关系是否成立应该无关,有些人可能对同性是精神上的依恋,不是身体上的。所以如果能有人愿意和我你情我愿,我才不会管他是男是女呢,但是遇上喜欢的人真的好难啊。

B1:小学初中时有喜欢过女生,但是被拒绝。然后初中后来喜欢上了一个正太同学,高中又有暗恋一个隔壁班的男同学。当时他和我关系很好,我们一起出国旅游的时候会睡一张床,军训时他有天早上钻到我被窝里来。我有把他当作过yy对象(有性冲动)吧。然后现在更倾向于男生吧。

女生较男生而言更容易外露亲密关系。这种亲密关系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女性对双方的依恋感,但同时,部分女孩们对情感的模糊定位也一定程度上将真正的喜欢与单纯的依恋与习惯混淆,分不清这其中到底是什么感情。

A1:双性恋一般不容易发现,我高中同学就很少有人察觉我是。尤其很多女生会将友谊和爱情搞混,以为组cp就是爱情,然后认定自己是同性恋者或双性恋者,但其实并不是。同性之间确实存在暧昧,但是扪心自问,你真的想过和她一辈子都在一起吗?接吻、抚摸,这些亲密的恋人举动你能接受吗?

B1:我觉得女孩子会有更高bi(Bisexual,即双性恋的简称)的比例吧,比起男孩子的bi更为隐蔽,更容易产生自我怀疑等。两个女孩子牵手搂搂抱抱挺正常,定义这个关系会比男孩间模糊些,有时可能也分不清是哪种情感了。我听过一个观点:“情感由:亲情、爱情、友情组合在一起。”亲密互动不一定代表喜欢啦,就好像很多直男会撩骚一样。无论男女,判断其是否为双性恋的直接标准应该是是否产生性冲动。如果从主观上来说,这个标准的界定应侧重于偏含占有的喜欢——占有成分强于友情和亲情。

话题 | 彩虹旗下的双性恋者

自我认同:破解迷思

双性恋者常常被认为是异性恋,尤其当他们拥有异性伴侣的时候;而这有时又会使他们难以感受到自己与LGBT中其他族群的联系。也有一些人对双性恋持有的印象是花心、不忠。他们如何看待这些质疑的声音?

Q2:其他人对你的性向有过怎样的误会?

A1:会觉得对象是男是女都行。其实,选择男友也不是玩累了要好好谈恋爱了,我选择男性是因为我喜欢他这个人,不是因为我需要男性。性别不重要,重要的是人。

A3:人们说双性恋怎么样乱,其实花心与否和性取向没有关系,只和单个个体的缺陷有关吧。不负责、懦弱、不忠,这些不管在什么人群里都会出现的不良品质,而不是双性恋特有。双性恋之名不应该因为个体的不当行为,而成了轻视感情、伤害别人的工具。

Q3: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如何认可自己的?

A1:我对待每个人都是真心:我可以为女友出柜,也可以认真规划和男友的未来。我并不会真切表达我更倾向于哪一方,我喜欢的只是一个个体,男性或女性只是一个特定的外观或者是外在的表现。恋爱是一个要享受其中的过程,没必要对外称自己是双性恋,感觉就像小孩子没长大炫耀自己和别人不同的点一样。你是不是同,是不是双,都不应该成为你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你只是你而已。

A3:小时候总觉得自己肯定是异性恋,往后一段时间也证实会对异性感兴趣。但我一直都没排斥过任何性取向,所以后来对即使只是极少数同性感兴趣也能很坦然地得出(自己)是双性恋的结论。不管在发现自己是双性恋之前还是之后,我都没有太在意他人的“接受”或者“承认”度,说到底这是很私人的事情。我喜欢的是那个人嘛,现在喜欢女生那可以说我现在是同性恋、喜欢男生可以说我是异性恋,都无所谓。

自我认同,是个人的经历总结并经过反思性思考后所得出,是一个人对自我的定义,指的是对价值观、信仰、行为和生活型態的自觉和承诺。比起囿于“只能喜欢特定性别”的刻板印象,当双性恋者们意识到“爱”是跨越性别框架时,反而能够更坦然的面对、认同自我,无论是与亲友、伴侣相处,都能坚定自己的价值观,撇开他人的眼光,迈开自信的步伐,走出自己的路。“我喜欢的是你这个人,而你正好是那个性别而已。”

Q4:作为双性恋者,你怎样看待双性恋当前的处境?

A1:分两个身份讲吧,在同性恋身份里,忠诚度可疑是他们反感双性恋者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同性恋者)会担心对方最后因为社会压力找个男人结婚——他们需要的忠诚。同样,在异性恋身份里,如果对对象说自己是双性恋,对象就会吃男女双性别的醋,跟任何性别的人玩太好都会担心。

A3:我并未接触这个圈子太多,但看到过类似的说法,大家不接纳双性恋可能是觉得对方其实只是同性恋或者是异性恋尝新鲜。再者双性恋感情似乎也并不稳定,毕竟你可以选择喜欢一个更被大众接受的性别的人的话,很可能在和同性交往的过程中会不那么走心,就更可能比较被反感或是不被接纳。

话题 | 彩虹旗下的双性恋者

柜子内外的声音

Q5:你会排斥将这件事告诉身边的长辈或朋友吗?

他们知道之后有什么反应?

A2:家里知道我可能不会结婚,但他们并不知道那是因为我可能会选择女生。可能知道了会和我大吵或冷战,这之后也不会这么样吧。我不打算这么早让他们知道,至少是在我独立生活并且真的和女生打算组建家庭以后。我父母只希望我能自己好好生活,不要依仗男人。其他的他们管不着,更多亲戚的看法就更加管不着我了。

A3:父母长辈没有说,没有触发点来主动谈这个事情。但因为身边也有gay和les,所以会给他们科普,告诉他们很正常之类的。但目前的情况是我和我男朋友很稳定,没必要说这个,以后的事说不准。

A4:只有过一次开玩笑一样和妈妈讲,然后妈妈说青春期嘛有这样那样的想法都很正常。其他人没说过,也不想别人知道了(本身害羞)。我的话就算异性恋谈恋爱了也不会在朋友圈秀恩爱的那种,没什么特别原因。

Q6:作为非双性恋者,你如何看待双性恋群体,能否接受或认可?

B2:初中阶段身边挺流行双性恋的,一些女生打扮中性,但帅哥美女都喜欢。这(双性恋)非常正常,但应该是有偏向的,譬如更喜欢男生或者女生。或许这是一个缓冲的地带吧,就像很多男同性恋心中不敢承认自己totally是一个gay,而对外宣称自己是双性恋。我觉得只要不对他人/社会造成伤害,我就觉得挺好的。

B3:我是认可的,就我看来这个群体比较迷茫,他们倾向于隐藏对于同性的感情,不过每一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我还觉得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双性恋,来自于爱的模糊界定和认识,有时模糊更是一种保护。

B2:性向由基因决定吧,但后天影响会成为一种触发点,让人们在某一时刻意识到自己的性向。

话题 | 彩虹旗下的双性恋者

Q7:作为双性恋者的家长,你对孩子的性向有什么看法?

A5:其实大多数父母是不能完全接受的,但好在相对于同性恋群体,他们(双性恋者)还是有另外一条容易走的路可以选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父母盼子的压力,减少冲突。但希望(我们做家长的)站在儿女的角度多理解他们吧,人生是他们的,选择了不后悔就好。

Q8:你觉得有没有必要为双性恋者提供政策保障?

A2:这个政策……完全没有必要吧,双性取向中所需要增设的应该也是同性婚姻的保障,如果是关于在异性婚姻中,双性恋者出轨同性这个情况,我认为也是可以按照现行婚姻法来定性的。

A3:有肯定是好的,但双性恋的界定本身就有点模糊,无论从立法还是执法,落实都相当困难,其实我是不奢望的。另外,这很可能会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在某些复杂的案例里面,双性恋的保护政策反而会保护犯罪。

A4:政策其实没有一些舆论或道德之类的对于个体而言更关键,如果能够坦然接受自己,那么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是,政策的存在反而时特殊群体更特殊。婚姻平权当然要支持,但是任何两个人存在性别权力差异都是问题的根源……我的想法是,先管好自己再评论政策。

作者说

相爱的本质其实并不会因为性取向的差异性而有所不同。但或许在双性恋的世界观里面,那些和大众迥异的逻辑取向,使得他们显得特立独行,但是寻找伴侣,本来就更重视灵魂的契合度,性别仅是外在客观条件之一。

发觉每个独立个体的美好,忘记所谓社会和自然界定的性取向标签,爱着一个人的本质,我们或许更能体会亲密关系中最核心的悸动。

待人以世俗之见,浅薄且遗本。以善观之,岂曰不可?

话题 | 彩虹旗下的双性恋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