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看过的所有课外书籍包括长篇小说和大量的连环画,有多少是买来而不是借来的?

怎得繁花落尽时


我的老家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一县城,当时称乌盟,父亲在一县城集体工厂上班,工厂里有图书室,也算不上很大,记得我父亲和我说过,办起这个图书室是和他们的领导有很大的关系,因这一领导是文职出身,也喜欢书籍,工人们深奥的书看不懂,就购买了很多的小人书,于是父亲就能把小人书借回家。小人书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永远抹不掉,书的纸质虽然一般,但绘画的图很精美,线条很流畅很逼真。记得第一本书看的小人书是《红灯记》,至现在都记得书中有李玉和、铁梅、王连举、鸠山……。留有影响最深的是读小学三年级时,同学一姨父有一箱子小人书,于是好说呆说鼓动同学星期天带我去他姨夫家,真的是一箱子小人书,有一整套《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其它的好多,规定是只能在人家家里看,不允许带回家,《三国演义》好精美,后来也忘了,不知同学那姨夫收藏起来没。当时的生活都很苦,看什么书都是借,能借到就幸运了。

后来读了初中,学校也有图书室阅览室,但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借阅的,后来同学的母亲在县文化馆上班,文化馆有县办图书馆,给办了一张县图馆借书证,借的第一本书是《红岩》,知道了很多革命的烈士:江姐,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刘思洋,华子良,双枪老太婆等等,还有判徒甫志高,郑克昌。影响最深的是小萝卜头。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后来借阅了《西游记》,知道了神鬼世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比,白骨精,玉皇大帝,展现的是另外一世界。我买的第一套书是《三国演义》,上中下三册总计花了4.25元,包了书皮,如获珍宝。那个年代买书很少,全靠借阅。

对我生活中影响最大的是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接触到平凡的世界是1988年,当时我己经高中毕业,高考落榜,进入当地一工厂上班。偶然一机会,从报纸上知晓了这本书的影响面,于是托朋友从集宁买了一套,也分上中下三册。这本书不正是我们落榜生的真实写照吗,孙少平略带羞涩的书生气,为了生活,坦然面对一切,以不亢不悲的生活态度构筑自已,而能承起这一切的都是读书,书给孙少平带来了精神上的丰裕,让他可以战胜生活中的困难苦闷。这本书影响80—90年代多少为生活打拼的人,是本励志的书,也是路遥先生生活点滴的写照。

多少年了,每每想起那个靠借书来读的时代,感觉还是满满的知足,书只要拿到手里,别管怎么来的,贪婪地去读,如饥似渴地读,像赌鬼赌博、酒鬼嗜酒那样,书籍可以带你进入书的世界。





王蒙缘




我出生在第70年代的北方农村,那个年代的农村书籍即为贫乏,流量最大的就是连环画,也叫小人书。那时小人书都是借来看的,所以也就非常珍贵,对刚开始识字的小学生来说,图文结合的连环画是我接触最早的知识读物,几乎所有空闲的时间都在沉浸小人书的王国里,一本小人书可以翻来覆去的看上十遍二十遍,经常乐此不疲。

直到小学快毕业的时候,才第一次看到像《少年月刊》这样的杂志,姑且把它当做我当时所能看到的最好的“书”,在当时能看一本《少年月刊》,那是对我来说是极为奢侈的事情,从头到尾一字一句的去读不知多少遍。有些时候,就连老师为我们准备的《小学生作文选》都几遍几遍的读,从这些书中,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大,外面的生活很精彩。




有一件事情,现在说起来多少有些童年的苦涩。记得有一本交通知识书上讲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但我一脸迷茫,怎么也想不明白:走路就走路,那有什么“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岂不是农村的道路是没有红绿灯的,因为从出生到初中毕业,我从来就没有走出过离家五公里的地方。直到上了高中,进了县城才知道城里的道路是有红绿灯的,这对我来说多少有些尴尬。



小时候读小人书,喜欢读有关描写英雄的故事的书,比如《岳飞》、《水浒传》、《杨家将》、《三国演义》等等,往往对故事情节没记住多少,偏偏记住了了岳飞、杨七郎、武松、赵云……等英雄人物,估计男孩子从小都有英雄情结吧。


从小学到初中,基本上都以小人书、报刊为主,遇到什么看什么,也没读过正儿八经的文学书籍。直到上了高中,才有机会接触文学方面的书籍,第一次读的书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记得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三部(现在是合订本的),我借到的是第一部,是我一个同学从他姐姐那借来的,他还没看完,不肯借给我看,但他看书很慢,好多天了还没看完,我实在受不了了,死缠硬磨还送了他两个馒头才让我先看。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的课余时间就被这一部《平凡的世界》占据了,一下子就陶醉在我自己的“平凡的世界”里了。孙少平那执着朴素、对读书的渴望、但又迫于生活的无奈,但对命运不屈服性格打动了我。仿佛看到了他那刚毅坚定的眼神在凝视着远方……我感觉我何尝不是这样!我也是北方农村的孩子,同样在这贫瘠的黄土地上生活着。



同样,我们这一代人的未来在哪里?希望是迷茫的,现实是残酷的,我们虽然孙少平比生活更好了,饭也能吃饱,学习环境也好了……,难以想象孙少平在吃不饱、住不好的年代,是什么在支撑他的毅力和信念。


我常常合上书,静静的坐在操场边的国槐绿荫下陷入了沉思,是啊,我们这一代人比那个年代的人幸福多了,虽然我们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但他们还是用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供我们读书,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其实路遥先生的《人生》、《平凡的世界》,我断断续续从家里的收音机里面听过,但确实没有看原著那样真切,那么过瘾,看原著可以给你无穷无尽想象,把你带进故事情节之中,那样的的美好,又那样悲切。第一部刚看完,还没来得及看第二遍,就被同学还给他姐了。不过瘾!不过瘾!!我在心里大喊,我要看第二部、第三部。但同学说他姐那也只有第一部,怎么办?孙少平最后与田晓霞怎么样了?我很焦急,好像多年的好朋友突然没了消息似的。




为了能看到第二部,第三部,我开始偷偷地攒钱。当时家里经济不是很好,粮食是从家里带去交到学生灶的,吃饭不是问题,家里每个星期要给五块钱的生活费,我就把这钱攒下来,等攒够了钱,一下子就把三部全买回来,这可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买书。这部书我一直保存着,后来有一次搬家,不小心丢了一箱书,估计这部书就在里面,再也没找着,多少有些许遗憾。


孔令奇12


我从小就生活在教师家庭,小时候父亲经常买书给我们看,什么《我们爱科学》《智慧爷爷》《十万个为什么》。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叶永烈先生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它使我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读书,还在作文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是促使我稍大一点爱上写作的主口因。从此我工作之后,用了我相当的收入买书,许多外国文学名著及中国古典文学就是从那个时候进入我的生活空间。也让无数的经典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业余生活。


九为人世


那我也就说一说我看过的书,实际我已经四十年不读小说了,非常怀念青少年时的看书爱好。看过金敬迈写的《欧阳海之歌》,这书名是郭沫若写的。看过艾蕪写的《、南行记》,赵树理写的《三千里江山》,《李有才板话》,曲波写的《林海雪原》,周立波写的《暴风骤雨》。冯德英写的《苦菜花》,。还有播火记,浩然的艳阳天,儿女风尘记,新儿女英雄传,他的作者是孔厥,袁静。看过儿女英雄传,是一本旧武侠小说。看过鲁迅的短篇小说集,郁达夫的短篇小说集,。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城春秋,晋阳秋,吕梁英雄传,钢墙铁壁,烈火金钢,蓝色的征途,大八义,小八义,三侠剑,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显,矛盾的子夜,于公案,彭公案,镜花缘,再生缘,冯梦龙的三言,万花楼,这夲万花楼是写狄青的事,红岩,东周列国志,西汉演义,三国演义,楊家将,胡家传,还有田间写的诗集,封神演义,野火春风斗古城。有些戏剧本,如潘楊颂,武家坡,长板坡,打漁杀家,楊八姐游春。李逵下山,楊志卖刀,还有小说随唐演义,说唐,岳飞传,包公案,民英烈,。。

总之看了不少,还有的忘记了,,丰富我的文学修养,长了很多知识。:我把所看的书写了一大堆,没有分类,参差不齐,长短不一。希望网友们不要见怪。多多包容,我在上中学时见到语文老师,和他交谈,他说,你的文史知识很丰富,加以赞赏。有人看了我的回答可能觉得,看了不少的书。其实太少了,那些外国小说,却没有读过,现在没机会了,后悔莫及,只看过一本小仲玛写的茶花女。所以缺限还是很大的。

问的是借的还是买的,如实说来完全是借的。


夕阳无限好126669730


我小时候看的书基本上是小学图书馆的(由少先队大队部管理)。我是少先中队学习委员,图书管理是其中职责之一,近水楼台先得月,那时就看了赵树理的《三里湾》、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杨沬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还有作者名字记不得了《晋阳秋》、《小城春秋》、《古城春色》等,丛书《十万个为什么》,高玉宝的《我要读书》以及《黄继光》、《铁道游击队》、《浙东的孩子》…,都是在读小学时看的,至今己有五十三年多了。


大虫197538578


我小时候经常跟小伙伴一起偷偷地穿过附近工厂的铁丝网,进去偷里面的铜和铁以及一些废旧机器零件,然后再拿到废品采购站去卖掉,挣了钱以后再去购买连环画,也叫小人书,当时的连环画的价格大都是几毛钱一本,最贵的大约是一二块钱。


William401007


我生长农村,但是我爱读小说我读高玉宝的我要读书,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李自成,子夜,雨涤青松等


陈世成8


小时候家里穷,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有钱买书,凡是我想看的书,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借来读的。……几十年后,我工作有了收入,凡是我看过的书,都买了回来,并且还资助了不少的贫困学生,也给少年宫捐赠了一部分。


白发老汉


上小学中学那时家穷看书都是互相转借尤其中学上课偷着被一不学无朮同学揭发告之于教导主任被沒收后让我去取主任告吾曰你班学习委员非你莫属因祸得福不学无朮之同学被同学群起而攻之不得翻身


王林治609


我从小都是自己喜欢去书店买,从那个彩色动漫书,然后小说散文集,然后中外名著,多年订阅 读者文摘 到 读者 的杂志。

我总觉得,借来的书只能看一时,自己的书可以随时翻阅,还可保存收藏,好书值得一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