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在欣赏中国古书画的时候,我们往往只顾着欣赏作品中的主题内容,却忽视了最最细小的落款。落款虽小,却包含了作者整个的构思。

在古玩市场,我们常常看到专家拿着放大镜端详古字画,然后给出真货或者赝品的判断,内行人一点即通,外行人听得一头雾水。

古时候没有防伪标签,没有二维码,那些价值连城的字画,又是怎么“防伪”的呢?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落款,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

宋代的崔白,他就低调地把题款藏在树干上。这跟我们常见的画作题款不一样。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其实,字画里的落款一点儿也不简单,里面的门道多得很。

另一位宋代画家李唐,也有类似的操作,他就把名字题在画作中的石壁上。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这还不算厉害的,北宋绘画大师范宽,他作的《溪山行旅图》,落款署名就藏在树上。这么一藏就藏到1958年,才被世人发现。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这种其实就是“穷款”,而藏起款文的叫“隐款”,宋代绘画中不仅穷款、隐款比较普遍,而且他们基本上没有加盖印章的习惯。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明明还留有那么多空间,可以随意发挥,为什么宋代画家爱玩“躲迷藏”呢?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有人专门展开了研究,说他们不写在明显地方,是因为…字不好看!如果画本身赏心悦目,一旦配上不好看的字很容易破坏美感。说这话的是清末明初的画家沈颢。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但是大书法家苏轼、米芾等人的绘画作品都没有大面积的题款或题画诗流传于世。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所以,宋代画家书法不精这一观点并不成立。

可能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出现大量诗文、题款必然会让观者跳戏:我们看到的大自然可从来没有诗句的!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明清画家把题款当成绘画作品的重要部分,还因此产生了研究如何题款以及讨论题款作用的绘画理论。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但在宋代,题款只起纪年、留名的作用,是绘画作品中可有可无的东西。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穷款”“隐款”流行,也客观上促成了宋代书画造假的困难。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元朝以后,文人画开始流行,文人也开始有“知识产权”的意识了。不仅落款,也会在明显的位置加上题记或诗文。为了彰显特点,也为了防伪劣假冒,有些文人就会在落款里藏一些小心思。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说,自己17岁乡试考了第二,主要原因就是字写得不好。

回来后发愤习字,先写颜真卿,再写虞世南,随即认为唐不及晋,发力于《黄庭经》以及锺繇的《宣示表》《丙舍帖》等晋帖。如此三年,自认为已逼近古人,文徵明、祝枝山什么的就都看不上了。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之前网上有帖子称是董其昌20岁时的作品,经过鉴定,假的!

因为鉴定家们总结了一个规律,董其昌画画不落其昌,书法不落玄宰。这就是传说中的“画不其昌,字不玄宰”。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也就是说,董其昌的画署名玄宰的可能不是真的,但署名其昌的百分之九十九是假的;书法署名其昌的可能不是真的,但署名玄宰的百分之九十九是假的。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再来看文徵明,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早年名文璧,但“璧”字一定要从“土”不从“玉”。文徵明四十七岁后则多是不写姓,只写“徵明”两字。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再来说说唐寅,唐寅的署名,“唐”字多是用一竖连“口”字,用一横连“口”字的多是有问题。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到了清代,清代的画家们,在题款这方面更多的似乎更随着自己的个性了。有趣的是,他们的变化大都是从晚年开始的。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大概是因为浸淫书画多年,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名气和书画观,也自然有了些不与世俗的特点。

王时敏,“清四王”之一,开创了娄东画派,到了晚年,他的真迹署名一定是斜的,从右往左斜,不斜者多是他的儿子王撰代笔。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再来说说八大山人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朱耷本是明朝皇族,在明亡后自号八大山人,“八大山人”这四个字的草体连写。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意故国破亡,哭笑不得。七十岁以后,“八”字是写成“>”。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再来看看李鱓,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晚年时,“鱓”字写成了从“角”边。在这以前,都是正常的从“鱼”边。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他的署名“绶”字,“綬”第三笔不写一点,用“受”字的宝盖点来代替。

古人的巧思:落款虽小,可以防伪丨美在中式生活


在书画鉴定的历史上,不乏不同的书画鉴定专家,对同一副字画的真伪,意见完全相左的案例。其实这也很正常,包括落款在内的字画鉴定,是自成一体的学问。所谓学无止境,谁又有把握说自己的学问到头了呢?或许,这也正是研究字画的乐趣所在吧。


出品人丨林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