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監利人文歷史旅遊景點

監利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既是千年古縣,又是紅色革命熱土,千百年來,文人騷客在此留下名作詩篇、革命將士在此拋頭顱灑熱血。洪湖水浪打浪,江漢平原沃野千里,士農工商、雲集輻輳,寫下數不盡的輝煌歷史。要細數監利的自然風光和歷史人文,可能數之不盡,這片土地有太多令人驕傲的地方。小編搜尋資料,彙編整理此文,選取十類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文及自然景觀,革命遺蹟等推送給大家,由於小編學識有限,不盡之處,望請指正!

1、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群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城北30公里處,隨嶽高速公路從其東鄰穿過,監漢、監仙、監潛公共汽車在此經過。是集古建築文物遊覽與紅色旅遊為一體的旅遊風景區。周老嘴古鎮小街因渡而興,有五條水系在此交匯,被美喻為“五龍捧聖之地”,全長一千餘米。其街道形成於明,興盛於清,房屋均為前後多進的磚木結構的民宅,屋面施蓋小青瓦,山牆裝飾各式墀頭,進與進之間設有天井、天鬥和廂房,其建築風格古樸典雅而又獨具江漢特色。

1930年至1932年,這裡成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色首府,湘鄂西省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中心。古鎮現保存有48處重要的革命舊址,主要有賀龍、周逸群、鄧中夏、柳直荀、萬濤、段德昌、崔琪、謝覺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舊居和湘鄂西省委員會、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湘鄂西省軍事委員會、紅二軍團指揮部和洪湖軍事政治學校舊址等,建有周老嘴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古鎮的西端有蒼松翠柏滿園的柳直荀烈士陵園。

1988年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2、柳直荀烈士紀念園

監利縣柳直荀烈士紀念園是2009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級重點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其擴建改造工程是國家紅色旅遊建設項目之一。

紀念園建設佔地面積80畝,建有入口牌樓、出口牌樓、停車場、圓形休閒廣場、紀念活動廣場、柳直荀石像、詞卷、浮雕、英烈牆、紀念碑、紀念館、管理用房、柳直荀墓、無名烈士墓、六角亭、休閒長廊、芙蓉池、芙蓉橋、觀景臺、景觀石、仿古圍牆、環形大路、人行小道等項目。紀念園集教育、瞻仰、旅遊、休閒、服務於一體,為監利乃至湖北弘揚光榮革命歷史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鄂西生態旅遊圈中的亮點景區。

柳直荀可以說只是眾多革命烈士中的一個縮影,在陵園內的烈士紀念牆上,銘記著上千名革命先驅的名字,同樣值得尊敬和敬仰,

在園區還建有湘鄂西紅色首府紀念館。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以上兩處景點,既是紅色革命景點,又是周老嘴千年古鎮文化景點。其中周老嘴古鎮老街,全長一千餘米。其街道形成於明,興盛於清,房屋均為前後多進的磚木結構的民宅,屋面施蓋小青瓦,山牆裝飾各式墀頭,進與進之間設有天井、天鬥和廂房,其建築風格古樸典雅而又獨具江漢特色。

1931年7月~1932年4月,監利縣周老嘴成了湘鄂西蘇區的首府和湘鄂西省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中心。湘鄂西省和紅二軍團的重要機關都設在此地,根據地許多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動都發生在這裡。在此保留有革命舊址48處。

兩者人文和歷史景觀相互融合,成就了周老嘴不朽的地位!

3、程集古鎮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湖北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怪蜀黍介紹程集古鎮距今八百年的古魏橋

位於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程集鎮。是荊州市近郊著名文物旅遊景區。史稱“程家集”,

2000多年前春秋時期,楚王在此修建了豪華的離宮——荊臺;南宋嘉定年間,程家集就因其交通便利、商業發達而成遠近聞名的商埠;明清時期,“程家集”更成了江漢平原一個商賈雲集、商業和手工業十分繁榮的大集鎮。

在這裡遺存了大量的明清時期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的古建築,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在江漢平原乃至湖北都是獨一無二的。程集古鎮的明清建築主要坐落於綿延近千米的老街兩旁,有保存完好的民居幾百棟。房屋均為前後多進的磚木結構,前面臨街的為商業鋪面,中進為客房或作坊,後進則為住房或貨棧或曬場。每進之間還有天井或廂房,均用木格扇板相隔,門窗一律鏤格,登樓推窗,街景盡收眼底。其建築風格古樸典雅而獨具江南水鄉特色。中間的老街是一條1000多米長、4米多寬,由一萬多塊大青石鋪成的石板街,街呈中間寬、兩邊低的鯽魚背型。因鄉人多用外加鐵箍的獨輪車作為交通工具,年長日久,街正中間的一條青石板被碾出一道深深的轍痕。

近年來,很多建築、民俗、旅遊方面的專家到程集古鎮考察後,認為程集古鎮的古民居是“最具湖北特色的商埠建築”。“武俠小說之父”金庸先生在其《連城訣》裡就多次提到過“程家集”;《槍聲再起》、《老轍》等多部影視鉅作都把程家集做為外景拍攝地。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4、中華母親河、端午節之鄉、書畫之鄉卸甲河

監利的古鎮古街也非常多,除周老古街、程集古街外, 還有汪橋古街、容城老街等,最具歷史文化印記的還是卸甲河古街,卸甲河又名習家河,古稱夏水,是一條上古時期自然形成的古河,古稱夏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華夏民族之盛名就是華山與夏水的複稱,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與它有關的歷史故事如繁星一樣奪目璀璨!

在23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愛國主義詩人、政治家屈原流放雲夢古澤,在這裡寫下了《漁父》、《離騷》等膾炙人口的經典詩篇,詩云:“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的滄浪之水就是指當時的古夏水,至今這裡的百姓過端午節仍有異於其他地方,於古歷五月初五、十五、二十五過端午節,分別將初五稱之為小端午,十五稱之為大端午,二十五稱之為末端午。

在1700年前三國時期,曹操兵敗赤壁逃遁至此,關羽義釋曹操處就是此河之濱的華容古道。著名的魯洑江就是由雞鳴埠流入龐公渡,因周瑜派魯肅領數千精兵沿河設防,以防曹兵不走華容道時截擊而得名。

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時期,詩人陸游乘舟經此入蜀,夜宿此地寫下了著名的遊記《入蜀記》。

卸甲河得名於600多年前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大漢皇帝陳友諒(監利柘木人),陳友諒率農民揭竿起義與元軍多次交戰,有一次兵敗,順長江迂迴於此向東逃遁,由於天氣炎熱,只得卸下盔甲安於馬背繼續逃亡,因而得名卸甲河,後因人困馬乏,又懼追兵發現,在今毛市鎮夏水河口處埋下輜重和盔甲,故稱埋甲口

卸甲河人傑地靈,是我國當代著名書法家王遐舉、王軼猛兄弟出生地。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卸甲河古街

注:卸甲河古街位於監利江北高速出口1.5公里,離縣城約5分鐘路程,是著名書法家王遐舉、王軼猛、王慶雲的家鄉。

5、祖師廟景區

歷史悠久的千年古道觀“監利縣護國山祖師廟”位於湖北省監利縣上車灣鎮,西距監利縣城12公里,該廟始建於唐乾元(758-760)年間,千百年來,祖師廟數次毀於風雪、洪水、戰爭、,但屢毀屢建,民眾的崇拜也愈加濃烈。2002年初大規模重修,2006年7月祖師大殿告竣,累計投入6500萬元,新建的祖師廟佔地500畝,廟宇內樹木蔥蘢,以祖師大殿為中心,自南而北,分佈大小殿宇20多座,成為荊楚大地最大的道觀建築群。如今香火熾盛,聲名遠播,每年前來觀光朝拜的遊人都在30萬人以上。

在監利縣到諸多文物古蹟中,值得一提的是護國山真武祖師廟。廟宇三層,金碧絢燦,山門高聳,經閣巍峨。後殿供祖師神像,這尊神像用72擔純銅九火鑄成,身高丈餘,披髮跣足,垂拱端坐,莊嚴凝重。座前龜蛇二將,翹首盤旋,栩栩如生。前殿供王靈官鐵像,手執鋼鞭,足踏火輪、昂首怒目,威欲搏人。廟中諸像,造型逼真,姿態各異,神情自然。從古至今,大江南北數縣村民均來此燒香祈福,終年香火瀰漫。尤其是八月中秋,更是人山人海,法鼓鳴繞,鍾場佛號,響徹雲宵。

2016年5月31日,湖北省武當山道教協會為監利護國仙山祖師廟授牌,正式將其納為武當山下院。祖師廟也是監利縣道教協會駐地。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6、萬佛寺景區

萬佛寺位於監利北部東荊河畔的周臺村。系監利第一大古廟。始建與唐初太極元年(公元712年)原名[禮佛壇],據說是唐,李旦皇帝為答謝當地一高姓老者而建。願為高氏家廟。清末,湖南嶽麓山[千佛寺]的戒靜和尚雲遊至此,設壇講經,禮佛參禪,化緣募資。將此寺擴建,更名為[萬佛寺],後有周臺舉人郭為光為首又將萬佛寺進一步修建完善,令此寺成為享譽湘鄂兩省,在監利,仙桃,洪湖,潛江等地有一定影響力的佛教道場。

1931年,賀龍率部曾經兩次駐紮在萬佛寺。此寺一度成為紅三軍團臨時指揮機關,萬佛寺在1954年特大洪水中被毀,三十多年來,雖然廟宇無存,然拜佛敬神的香火從未間斷,有的香客在廟臺空地拜祭,有的自發壘土堆燒香,還有的自籌木料磚瓦,自己動手搭棚敬香祈禱,斷續間也有人多次建設小型廟堂,供人朝拜。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1987年,有一位自幼修身於佛門的,峨嵋山慧燈寺佛家弟子,張傳暉[法號],積極投身於恢復萬佛寺的重建而奔波,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遠近香客的捐助下,萬佛寺現又初具規模,成為一方名寺。在釋常光大師的苦心籌資下,現在已經建成主體建築有:天王殿,鐘鼓樓、三聖殿,六角亭,大雄寶殿。自古萬佛寺有:“八景八屏”,即:雙龍出水,金壇照月,鳳凰展翅,雙獅搶球,仙人躺覺,順風扯旗,船翁拋錨,五龍捧聖為八景。拋蒲成洲,飛鼓流鍾,井中抽條,韋馱化梁,觀音飲食,關姑成相,神風轉向,香石成橋為八屏。

萬佛寺歷來香火旺盛,每年春節和佛教節日,網市--周臺地帶,車水馬龍,人流如潮,有拜佛進香的(主要),有遊覽觀光的,一派節日盛景,每天來往人流數萬。即使平時也是遊人如織,絡繹不決。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監利宗教文化昌盛,自古以來,廟宇林立、信士眾多,毛市鎮卸甲河古街旁的大仕庵古寺周老嘴天竺山北洲寺網市萬佛寺容城天府廟、羅漢寺上車祖師廟等高僧(道)大德,名山寶剎揚名天下。

7、相關革命舊址/紀念園群

1、福田寺鎮柳關紅軍無名烈士墓碑舊址位於原柳關管理區機關所在地(原雙紅村)。無名烈士墓碑是1930年後逐漸形成的,這裡曾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蘇區洪湖根據地腹心地帶,紅軍第一、二、三醫院曾設於此。

據概略統計,柳關這一帶墓地群中共掩埋紅軍官兵12000多人。除少數幾個留下姓名外,絕大多數無從考查。墓地群主要散佈在柳關以東(內荊河兩岸)的凡三村,灘垸村、聯化村等共有七處。

解放後,黨和政府多次組織專人調查、瞭解、核實死難英烈。1957年12月於柳關建起了烈士陵園,由中央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廖漢生親筆題寫“柳關紅軍無名烈士紀念碑”11個底白鮮紅的大字。1988年1月18日,中共監利縣委、監利縣政府又於斯地建起屏碑,撰寫了碑文。2009年10月,中共黨史出版社在《共和國從這裡走來》這本紅色史書中,又刊登了題為《監利老區從血與火中走來》的贊評,並且首當其衝地介紹了《柳關紅軍無名烈士紀念碑》。目睹這翔實而帶有血腥氣味的史蹟,尋踏著12000多名紅軍烈士戰鬥跋涉的腳印,我們彷彿置身於當年硝煙瀰漫的戰火聲中……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2、剅口紅軍烈士陵園位於監利縣汴河鎮剅口街道。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決定在湘、鄂、贛、粵4省發動秋收起義。9月10日,在鄂中南部特委的領導下,剅口舉行總暴動。接著在洪湖岸邊20多處地方也發生暴-動,暴動武裝彙集剅口柳蚌湖成立了“工農革命軍第五軍”。

1929年6月,周逸群、段德昌在此組建了洪湖遊擊總隊,並舉辦鄂西5縣軍政幹部訓練班。1930年3月,監利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此召開,成立了監利縣蘇維埃政府,7月,又在此設置了湘鄂西紅軍兵工廠,紅軍後方總醫院和紅二軍團後方留守處。剅口被湘鄂西軍委稱為“水上紅色堡壘”。

1932年9月31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機關在紅七師和監利警衛團的保衛下,揮淚告別剅口,撤離洪湖蘇區。當時,紅軍總醫院的傷病員和在“清湖”中被敵人抓捕的革命同志共5000多人慘遭敵人殺害。

為了緬懷先烈,教育後代,湖北省民政廳於1969年在剅口修建了紅軍烈士陵園。陵園佔地百餘畝,正中聳立著一座高12.5米的烈士紀念碑,右側為接待室。園中蒼松翠柏交相輝映,環境幽靜,莊嚴肅穆。1989年11月,監利縣委縣政府又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後面修建了一座高5米,直徑10米的烈士公墓,合葬了5400多具革命烈士的忠骨,並在公墓旁立了一塊高1米、寬1米的花崗岩墓碑,鐫刻著革命烈士公墓碑文,以志永銘。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3、花子橋紅軍烈士陵園,據史載,清朝末年,分鹽鎮易臺村稱作西荊河。這裡人口稠密,群眾來往較多,無錢修橋。有年春天,一名姓李的叫花子(乞丐)行乞到此,看到西荊河兩岸百姓過河不方便,於是傾其所有解囊捐款修了座橋,但後人不知其名,為了紀念他,百姓們將這座橋稱為花子橋。

土地革命時期,周逸群、賀龍、鄧中夏、崔琪、段德昌等同志為了創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曾在分鹽、剅口、周老咀、瞿家灣、新溝咀等地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在此革命時期,分鹽地區人民為黨為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1932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七師政委魯易同志在新溝咀戰役中身負重傷,轉往易家臺醫院搶救,因傷勢過重,不幸殉難,安葬於此;湘鄂西省委委員、監利縣委書記黃友楷等1300多名紅軍指戰員為革命英勇獻身,也葬於花子橋。

1985年9月,時任軍委副主席的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了“青史永垂”和“花子橋紅軍烈士陵園”園名。主碑高12.8米,陵園總面積4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25平方米,主碑下有8級臺階。聶榮臻元帥也題寫了“魯易烈士紀念碑”字樣,以紀念紅三軍將領魯易。1986年12月4日,監利縣委、縣政府為緬懷先烈、繼承遺志,在陵園內立碑,現在周圍蒼松翠柏蔥蔥郁郁,大小墓碑屹然挺立。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大垸流港革命烈士紀念碑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新溝嘴大捷革命紀念碑

監利縣作為紅色革命根據地,無數英烈長眠於此,在全縣範圍內,建有多處革命烈士紀念園。以上5處紀念碑,僅為其一。除此之外,監利各處還有眾多革命舊址,比如:

新溝鎮:紅三軍軍部舊址,位於監利縣新溝嘴鎮解放街北。1931年10月至1932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軍部設此,軍長賀龍,政治委員夏曦。舊址建於清代,現存為四合院式佈局,面闊四間12.8米,通進深24.2米,硬山頂,穿鬥、抬梁混合式磚木結構。

容城鎮:湘鄂西特委機關舊址,位於監利縣容城鎮民主路中段。1930年9月22日,紅二軍團攻克監利縣城。9月24日,中共鄂中特委和紅二軍團前委在此舉行聯席會議,成立中共湘鄂西特委。舊址建於清代,兩進四合院式佈局,通面闊三間10.8米,通進深31.8米,硬山頂,穿鬥、抬梁混合式磚木結構。

汪橋鎮:紅六軍軍部舊址,位於監利縣汪橋鎮汪橋老街。1930年2月,紅六軍進駐汪橋,軍部設此。現存軍部機關及許光達、孫德清等舊居和前委、軍需處、參謀部、政治部舊址等。

橋市鎮:洪湖軍事政治學校舊址,位於監利縣橋市鎮北吳村。屬庭院式祠堂建築,由吳氏家族始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坐東北朝西南,正立面為牌樓式,面闊三間10.9米;共有兩進一庭院,庭院深26.37米;硬山式兩面坡屋頂,天井四水歸堂,青磚黛瓦,鏤空琉璃嵴;穿鬥、抬梁混用式樑架結構。1930年3月,鄂西特委根據革命鬥爭形勢的發展及黨中央指示精神,決定創辦中國工農紅軍洪湖軍事政治學校。4月,學校正式成立,校址設在該祠堂。10月初,該校遷往監利縣城。洪湖軍事政治學校的創辦是鄂西地區革命鬥爭發展的產物,它後期發展成為中國工農紅軍軍事政治學校第二分校,為根據地培養和輸送了大批軍政人才,舊址具有一定的紀念意義和教育意義。此外,該舊址是一座清代祠堂建築,對傳統建築形式和建築工藝的研究,有較大價值。

此次之外還有,還有下圖地圖上紅旗標識的相關革命遺址。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8、監利博物館

監利博物館,於1980年4月,由監利縣編制委員會批准成立,於1982年底開始籌建館舍,1985年下半年對外試展,1986年11月,正式開館。該館位於湖北省監利縣容城鎮沿江大道2號,佔地面積14000平方米。其主體建築由門樓、展覽大樓、泛鵝碑廊三大仿古建築組成。門樓飛簷斗拱三層相迭,門楣上高懸徐向前元帥題寫的“青史永垂”四個金色大字;展覽大樓建於館院中央,飛簷重疊,寶頂聳立,琉璃黃瓦,具有古今結合,中西一體,相映成趣的特色;泛鵝碑廊分佈在館院西側,該廊格局和建築式樣,既體現了江南水鄉園林風格,又具有明清建築古典風韻。

監利博物館陳列面積共900平方米,設四個陳列廳,一樓為第一、二陳列廳,陳列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革命史蹟和遺存下來的實物。二樓為三、四陳列廳,陳列監利歷史沿革、民俗文物。共計展出藏品1560件(套)。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9、三國文化遺址群

古華容道:約在今監利縣汴河鄉至毛市鎮一帶。在古道入口處汴河鄉太平橋旁立有一石碑,上刻“華容古道”四字。赤壁之戰後,曹操率殘兵自烏林退歸南郡(郡治在今荊州市荊州區),途經華容(今屬監利縣)小徑,這條路徑史稱華容古道。

監利古屬雲夢澤,地多泥濘沼澤,曹操使士兵負草填泥,騎兵乃得通過,老弱病殘或陷泥澤中,或為孫權、劉備追兵所殺,死者無數。至今沿途尚有子龍崗、葫蘆口、救曹田、曹鞭港、雞冠溝、放曹坡等遺蹟。

子龍崗,又名楊林山,相傳是趙雲伏兵偷襲曹軍的地方。

葫蘆口位於白螺磯,地勢險要,當年是華容的交通要口,傳說張飛率兵在此伏擊曹軍。

救曹田在今汴河鄉太平街,相傳曹兵靠當地田中蘿蔔充飢,才得以走出華容道。

曹鞭港在距太平街約一里處,此處道路艱難,曹操也只得扔掉馬鞭,徒步行走,故名。

雞冠溝在今監利毛家口附近,地處華容古道出沼澤地邊緣,旁有一灌木叢生的土坡,即放曹坡。相傳諸葛亮令關羽帶兵在此捉曹操,又擔心關羽念曹操舊恩。關羽乃於溝前割雞冠發誓,倘若放走曹操,當如此雞,砍掉冠(關)頭,雞冠溝得名於此。後來,關羽被曹操言辭打動,最終放走曹操。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位於毛市鎮雞冠溝的放曹坡遺址

公元208年即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兵敗赤壁後,由華容道退至南郡荊州,在監利縣境留下了眾多的三國文化遺蹟,同時蘊釀了豐富的民間文化傳說,成為當地人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美談,有關監利三國文化研究的論著更是中國三國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篇章。

監利三國文化遺址遺蹟共15處,其中關於曹操敗走華容道8處,分別是子龍崗、獅子山葫蘆口、馬鞍橋、救曹田、曹鞭港、華容道、放曹坡、雞冠溝,由南向北分佈在白螺鎮、上車灣鎮、毛市鎮。2004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受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託,荊州博物館、監利縣革命歷史博物館對隨嶽南高速公路工程監利縣境內的華容古道進行了全面的考古勘探,尤其對毛市鎮至上車灣鎮約10公里範圍進行了重點鑽探,首次通過科學的考古方法論證了這一歷史史實。確定了曹操所走過的華容古道全部都在監利縣內,由東南向西北穿過監利縣境。通過走訪調查還了解到:解放前這條路仍然是民間的一條重要的交通路線,起點從原白螺鎮老街到石碼頭下堤後經泰山廟南邊(賀沈村)到夏家橋經柘木、聶河、向橋、朱河、上車灣鎮、毛市鎮、周老嘴鎮。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此路才被逐漸破壞、廢棄。2006年9月,在白螺鎮王李村高速公路清淤工程中發現了幾枚箭鏃,經文物工作者初步推斷其年代在東漢末至三國時期之間,再次為研究華容古道提供了實物依據。

監利三國文化的另7處遺址遺蹟是:三江口、漢壽祠、煙墩口、龐公渡、魯洑江、魯肅橋、倉庫垸。分別分佈在白螺鎮、尺八鎮、上車灣鎮、容城鎮、毛市鎮、周老嘴鎮等地。今年5月,為配合荊州市“中國三國文化之鄉”申報工作,我館組織專班對15處遺址遺蹟在原有調查基礎上再次進行資料採集,對每處遺蹟作了詳盡的地理位置描述和GPS定位,並進一步確證了漢壽祠遺址所在地。

10、洪湖西岸風光

據網絡相關資料:監利縣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北枕漢水支流東荊河,南披長江玉帶(長江監利江段長157.4公里),與洞庭湖隔江相望,東銜洪湖明珠(監利擁有百里洪湖權屬水面約50%,),另有監利縣的7萬餘畝洪湖子湖群、西眺荊州古城。三面環水,

因此,美麗的洪湖西岸、精彩的湖泊風光也是我們監利旅遊的好去處!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11、長江生態旅遊風光

監利縣原系古云夢澤地域,位於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腹地,長江自其南由西向東奔流而下,縣域內,長江流域風光無限,老江河故道早就名聲在外,吸引眾多人前去欣賞,監利現在正在規劃監利老江河故道國家溼地公園,總面積20.89平方公里。

還有何王廟長江江豚自然保護區。紫雲英花海等監利長江風光都讓人心醉!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監利屬於江漢平原,全境一馬平川,只在白螺鎮長江口,有兩座“”小山“”,這就是獅子山和楊林山。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現今僅存的古容城八景之一軒井流霞

監利還有這麼多旅遊景點,以前一直不知道!

天妃廟(娘娘廟)

監利縣東南部長江之濱的楊林山和獅子山,它們宛如兩個威嚴的武士,守護著監利的東大門,閱盡了人間滄桑,在監利的發展史上,寫下了不同凡響的篇章。解放後在楊林山修建的楊林山泵站,洩洪引水,氣勢螃薄,既保證了縣內20多萬畝農田旱澇保收,又為楊林山增添了新的景點;近年修復的天妃廟(娘娘廟)高踞于山巔,腑視著長江。登山遊廟,極目楚天,遠山如游龍起伏,翠疊蒼莽;洪湖浮光掠影,雪亮如鏡;大江滾滾東去,驚濤拍岸,充滿生機活力。如詩如畫的江山,盡收眼底。

獅子山葫蘆口遺蹟位於監利縣白螺鎮西南端獅子山旁,東距荊嶽長江大橋約2公里,西接長江大堤和紅燈村居民點,南枕長江,北距監洪公路約800米。東徑113°15′27.8″,北緯29°35′52.6″,高程32米。

民間傳說:獅子山旁有一葫蘆口,地勢險要,是向北拐到華容縣城的要道口。赤壁之戰時,相傳諸葛亮派張飛帶領三千兵馬埋伏在葫蘆口兩邊山上。當曹軍潰逃在此,正埋鍋造飯時,前軍後軍一齊發喊,四下火煙布合,張飛帶領三千軍馬殺出,殺得曹軍潰不成軍,人馬損失過半。

楊林山和獅子山是江南丘陵的餘脈,由於地殼運動,發生了斷裂和錯動,在長江南移過程中,河床沿斷裂層發育成長,這兩個山丘即遺留在江北。楊林山海拔78.8米,為全縣制高點;獅子山海拔58米,兩山共佔地約4平方公里。

美麗的監利、美麗的家鄉!希望朋友們轉發出去,讓監利名揚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