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在火車上喝著白酒,啃著豬蹄的人是什麼心理,大家出門遇到過這樣的人嗎?

曉曉筆記


看了幾個回答,都對這種行為挺反感,我說一個我的經歷吧。

前幾年過年回東北老家,買的軟臥,一個小房間只有四個人。上車後一路無話,到了晚飯時間,上鋪的老哥下來,坐到我旁邊,從床底拉出一個旅行袋,掏出各種乾果、黃瓜、橘子、香腸、熟食,啤酒、二鍋頭,把所有東西在桌子上鋪開後招呼我們一起吃,開始大家都不好意思,奈何這個大哥確實熱情,而且大家都是外地打拼的東北人,很快就都喝開了。

邊吃邊喝,談笑風生,好不快活,期間酒喝完了又到餐車買的酒,喝到差不多12點才睡覺。一覺睡到第二天九點,我到站就下車了,另外三個兄弟是齊齊哈爾的,要晚上才到站,估計中午還要熬戰。

那次返鄉旅途是我最愉快的一次,遇到了相投的人,把酒言歡,然後小憩一下,就到家了。全程輕鬆愉快,完全沒有旅途的枯燥和勞頓。

最後,那位在唐山打拼的老哥,望你工作順利!



依然sun


說的對。問這話的人肯定心裡陰暗!

豬蹄是買的,酒也是買的,人家又沒影響別人,自己高興一下有何不可?

我一次坐車就碰到一位,坐在我對面。車一開,從包裡摸出一瓶酒,又拿出一塊牛肉。牙一咬開了蓋,,撕下一塊牛肉讓我:兄弟,來一口!江湖豪氣滿滿於胸。

我客氣地謝絕了。但我一點也不反感,還挺羨慕。也許,這就是生活。


手機用戶51472383665


坐過綠皮車的人,都見過這架勢,沒有燒雞+白酒,二三十個小時的旅途是不完美的。我見過最爽的是立體式喝酒,看得人都醉了。

那年去深圳,差不多30個小時的車程,火車忽通忽通不緊不慢的節奏,讓人昏昏欲睡。我正發迷糊,忽然聽到一陣雜亂的聲音,睜眼一看對座換了幾個新乘客,是幾個農民工,為首的是個50來歲,瘦長臉,皺紋很深的男人,還有一個胖女人和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子,像一家三口。瘦長臉上車後和回到自己家一樣,把桌子我們的喝水杯向窗子邊一推,然後從旅行包裡掏出一大袋油炸蠶豆、一隻用紙包著的燒雞、一個鋁飯盒、一網袋火腳腸,把小桌子擺了滿滿當當。然後穿著鞋直接站到座位上,把行李架上的行李向兩邊使勁推了推,然後把他們的大包小包垛了上去。跳下座位用手擦了把座位上的土坐下,對小夥子大聲說:“把順子他們找來。”然後調轉頭一笑滿臉皺紋,開始和我們聊天。這人是個自來熟,不管你想不想回答,像審問一樣,把我們對桌的三個人是哪裡人,要去哪問了個遍。聽說我去深圳,很高興,告訴我他們準備去深圳找活幹。然後打開裝蠶豆的塑料袋,扯開紙包,用剛才擦過座位的手撕開燒雞,讓我們吃。我們三個連連稱謝,敬而遠之。

這時小夥子領著另外兩個年輕人回來了,其中一個手中拎著兩瓶子老白乾。我正思謀著他們五個人怎麼擠三個人的座位,只見瘦長臉脫了鞋直接蹲在座位上,小夥子也蹲在旁邊,胖女人腿朝過道側身坐下;剛來的一個年輕來了個驚人舉動,脫了鞋麻利的跳上座位,一屁股高高的座在了座位靠背上;另一個年輕人把行李往兩排座中間一放,當椅子穩穩坐下。像排練好一樣,把周圍人都驚呆了。

在六隻大腳痠爽的味道中,瘦長臉把蠶豆、燒雞分給大家,打開白酒瓶子,也不用杯子,直接你一口,我一口,遞來遞去,對著瓶子吹,看著有梁山好漢的豪氣!他們開始聊在建築工地打工的事,開始時聲音還小,一瓶子酒下肚後,說話聲音大起來,尤其是坐在靠背上的那個年輕人,說到高興處,手舞足蹈,他坐的位置高,穿被腳汗染成黃地圖的白襪子的大腳板,正好在我眼前晃來晃去,腳汗味、酒味本來就濃,腳一甩一甩的,感覺直衝鼻子,逼得我過一會就得到車箱中間透透氣。最倒黴的是後面那排座位上的大媽,年輕人的屁股就在她頭頂,一粒蠶豆還掉進了她的脖子裡,大媽氣得指責小夥子不文明,讓他下去坐,小夥子臉皮子挺厚,說聲對不起,依然如故。大媽一點轍也沒有,心裡膈應,只能彎著腰離遠點。酒喝好後,胖女人打開了大飯子,裡面塞的全是變了形的包子。胖女人一邊埋怨之前幹活的工地扣門,包子裡放的全是菜,沒點肉星,一邊把包子分給幾個人。他們一開吃,周圍的人差點吐血,韭菜餡的!整個車箱充斥前濃濃的韭菜味。

幾個人酒足飯飽後,一家三口子一個靠一個開始睡覺。兩個年輕人的舉動又讓我大漲姿勢,只見他倆直接鑽進長火車椅下面,沒多長時間呼嚕聲大作。

走南闖北的人真是不一般。


聾王侃史


首先要說明的是,火車上沒有禁止乘客喝酒,那麼有人在火車上喝白酒啃豬蹄就無可厚非了。當然,前提是不要因為喝酒鬧事,或者嚴重影響到了其他乘客。

我平時喜歡喝點小酒,但外出旅遊從不喝酒,一來是怕喝酒誤事,二來不太喜歡在那種環境裡喝酒。以前倒是見過在火車上喝酒吃肉的乘客,個人還是很理解他們的。我雖然不知道他們是什麼心理,但的確看出了人和人之間的不同。

1,從事重體力勞動的農民工大哥上車後不久便從綠色的帆布包裡翻出了一瓶白酒。他也不多話,也沒有什麼下酒菜,一口接一口地喝著酒。看到有乘客放行李,他趕緊起身幫忙,倒是很熱心。沒過一會兒,那瓶白酒便被喝完了,大哥趴在桌上就睡著了。雖然不知道他是從事什麼工作的,但從他粗糙皸裂的雙手不難想象他平日裡多半是幹體力活的。有些人平時幹體力活,全靠晚上喝點酒解乏活血,久而久之便養成了習慣。或者說,他們已經有酒精依賴症了。當我們在列車裡睡不著時,看著呼呼大睡的農民工大哥,真心有點羨慕。他這一覺醒來目的地也快到了,整個旅途倒是不顯漫長。

2,當然,一般情況下喝酒都需要準備下酒菜,香腸、花生、燒雞、豬蹄、黃瓜等等在火車上都算不錯的下酒菜了。一般喝酒的人都會招呼周圍的乘客,不過正常情況下很少有陌生人選擇加入的。很多時候,乘客並不是一個人喝酒,往往是三五成群或者兩人對飲。有的乘客比較文明,就算是喝酒也沒有大呼小叫,只是一邊喝一邊嘮嗑,這些都可以接受。不過,也有的乘客喝著喝著酒勁上來了就有點失控了,甚至甩開膀子猜媒,大呼小叫。這時候,火車上的工作人員一般都會上前勸阻。此類不太文明的喝酒行為的確令人反感,好在並不常見。

3,這個故事是聽來的,我的大學舍友大吳喜歡喝酒,曾在火車上遇到過同道中人,對方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吳一般情況下也不會在火車上喝酒,那次也算是破例了。大爺很健談,而且知識面很廣,看樣子是常年走南闖北的人。因為大吳幫大爺搬了搬行李,後來大爺非得拉著他喝酒。一包花生米,一隻燒雞,當下酒菜,沒拿酒杯直接對瓶子吹。結果兩人都是海量,越聊越盡興,越喝也投機。兩人喝了四瓶白酒,愣是都沒喝醉。倒是把旁邊的乘客看得一愣一愣的,生怕他們倆喝醉了找麻煩。大吳後來跟我們說,他那次真心佩服大爺了,不但酒量好而且懂得東西真多。

當然,有人對這種在火車上喝酒的行為還是反感的,他們可能會說酒精的味道不好聞。客觀地講,火車裡還有腳臭味,還有狐臭味,還有泡麵味,哪種好聞呢?出門在外,還是得互相體諒了。

生活本來就不容易,有人喝酒只是興趣所在,有人喝酒卻是為了排解煩惱,只要沒有影響到他人,都可以理解。


夜雨如書


一次夏天從煙臺坐火車回西安,上車前在市場買了兩個醬滷的火雞腿和幾瓶青島啤酒,開車不久就開始啃起來,一口雞腿一口啤酒,吃的那個香啊。旁邊鋪上幾個女大學生也拿出方便麵開泡,等了一會其中一個女學生對我說:大哥看你吃的快饞死我啦!我聽了一愣,旁邊老婆反應快,趕緊拿出另外一個雞腿說:來來你們都嚐嚐,我們也是第一次吃這個火雞,讓了半天最後幾個小姑娘接了雞腿分了。我和老婆還有孩子都感覺挺高興的,其中一個小姑娘也拿出幾個煙臺本地產的蘋果給我們。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我們給她們介紹著西安,她們也向我們介紹著山東。


茉莉清茶不賣茶


這個提問者,可能沒有過坐綠皮車的經歷吧,如果你曾經坐過綠皮車,你可能就會明白,什麼喝白酒喝啤酒,啃豬蹄子加燒雞那是絕對是綠皮車的一景,可以這樣說,沒有白酒和豬蹄的旅途是不完整的,是沒有靈魂的火車。

以前我當兵的時候,每年回家探家,從烏魯木齊坐綠皮火車到濟南,要整整的走三白天兩整夜,火車上時間比較難熬,像這樣的長途車上,很多人就喜歡喝點小酒解解悶,特別是大家一起乘車,彼此間熟識了,聊得來,就會一起打打牌,相互間再整點酒喝一喝。只要是到了差不多飯點的時候,車廂裡就會飄滿酒味,喝酒是很正常的事兒。雖然喝酒的比較多,但喝大了鬧事的真沒有,不像現在有些人,一言不合就開幹。

和以前相比,現在在火車上喝酒的要少很多,主要是交通工具更快更便捷,飛機尋常百姓也坐得起,還有高鐵、特快等火車,坐火車的時間大大減少,有些即使是想喝酒的人,也會稍稍控制一下。而且乘務員也會提醒儘量不讓喝酒,現在的車廂也不像以前,可以打開窗戶透透氣,車廂裡有了酒味不容易散開。

實際上,在火車上喝酒啃豬蹄子也沒有什麼特殊心理,而且能有什麼心理呢?就是想喝點想啃點,這種現象在火車上並不少見,而且火車也沒有明令禁止不允許喝酒啃豬蹄子。


元芳有看法


阿呆覺得,這個問題問的有些陰暗。有點嫉妒和怨恨。

火車上喝著白酒,啃著豬蹄。那是人家的事情。豬蹄是人家買的,不是搶的不是偷的,白酒是人家買的,也不是搶的不是偷的。人家吃人家的,喝人家的。說句不好聽的:關你屁事?

坐火車是個乏味的事情。特別是坐長途的。以前的綠皮車,一坐就是幾十個小時,是相當難受。帶些吃的,在火車上打發時間,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女兒說:坐火車沒吃方便麵,感覺沒坐火車一樣。

她每次坐火車,都很羨慕別人泡方便麵吃。但她不吃,儘管她很想吃。

阿呆以前坐綠皮車的時候,記得車上最讓人羨慕的,就是啃著燒雞喝著白酒的人。那是牛逼,享受。火車一進站,站臺上的售貨車總是很吸引人。河南道口燒雞,德州扒雞,那是相當誘惑人。

那個時候,能坐在火車上吃著燒雞喝著白酒的人,大多是國企的採購員,走南闖北的,有不錯的待遇。那個時候,車廂裡很熱鬧,坐在一起的陌生人,胡吹海聊的,下車的時候互留地址,會成為熟人朋友,甚至是生意夥伴。

如今,阿呆也經常坐火車。車廂裡安靜多了。

如今的人與人之間,有種本能的隔閡。陌生人,即使相對而坐十多個小時,也許不會說一句話,不會有一句交流。

怕了。真的怕了。如今的社會太複雜了。人心太複雜了。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相互戒備和提防。

寧願一個人孤獨者,也不願意去與陌生人交流。我們同陌生人的交流,更多的是在網絡的虛擬世界裡,更隨意,更安全,更自由。

那麼,火車上孤獨漫長的旅程,該怎麼度過呢?

一瓶白酒,幾個滷豬蹄,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一個人,喝自己的酒,大量著窗外的世界。身邊的人,陌生就讓他陌生,只是生命裡匆匆的,擦肩而過的過客。

喝酒吃肉,打發時間,消磨時間,享受著。把無聊的旅程變得享受。

至於,在火車上喝著白酒,啃著豬蹄的人是什麼心理?

如果放在以往的綠皮車時代,貧窮的時代,也許有顯擺的意思,讓人羨慕嫉妒。放在如今,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平常事。至於什麼心裡,那是人家的事情,都是陌生人,只要沒有妨礙到我們,打攪到我們。人家愛怎麼著,是人家的事情。無可厚非。

阿呆個人觀點,歡迎批判。


阿呆夢話


看到該題目,咱也說兩句。82年到93年在單位幹採購員,基本每個月都要出差一兩次,不是去上海就是去瀋陽,單趟20多個小時。那時30浪當歲,工資低,孩子小,家庭生活不富裕。出差一是給單位採購材料,二來也是為了掙個差旅費,那時本來火車臥鋪票就不好買,再者也故意不買臥鋪票,其實就是為了掙那個火車票的20%補助和1.2元的夜補。接到單位採購單去先去火車站專買夜裡普通火車硬座票,白天在家睡覺,晚上上火車上打盹,早上醒來九點多洗漱完畢,掏出頭天在家買的燒雞一隻,白酒一瓶,小說一本:開吃,開喝,開看!說實話那個感覺一個字 形容: 爽!!下午一點多雞吃完酒喝完小說看完。這幾個小時功夫,瞧瞧火車上左鄰右舍無不羨慕的眼神和鼻子的抽動聲自己心裡那個美呀!當然這頓酒也要付出代價,到達目的地,要去汽車站揀車票回單位報銷啊,要不那一塊多的燒雞錢,七毛多的白酒錢那裡來呀!汽車票也不好揀,市內少,那就坐車去郊外終點站揀,效益大增。

後來當了領導我儘量按排家庭困難員工出差,除交給他們上述經驗,還讓他們退賓館時下午二點退,因為下午兩點退房回來可多算一天差旅費。

再後來單位不景氣自己幹,一不小心幹大了,乘火車軟臥坐飛機商務,一切不在話下!

退休了,不幹了,想想往事,不容易啊!祝福自己!


拓荒者145419042


我遇到過很多這樣的人,有的是啃豬蹄,有的是啃雞爪。我覺得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只是一種“民以食為天”的表現。喜歡吃點熟食,喝點小酒,是很多人旅行途中的習慣。不過,有時候看到的畫面卻十分扎眼和鬧心。

二十多年前,我從北京乘坐T11次特快到瀋陽,這列火車是雙層車廂,車上衛生比普通快車要好得多。就在我附近的座位上,坐著兩男一女。兩個男的人高馬大,一個女的也有一米六七的身高,她頭髮捲曲,嘴唇血紅,手腕上文了一隻蜈蚣。這兩男一女旁邊坐著一位六七十歲的乾巴老頭。

兩男一女在車廂小茶几上擺著燒雞、豬蹄和各種熟食,三個人輪流著對吹一瓶白酒。吃完的雞骨頭和豬骨頭連同擦嘴的衛生紙,隨意往車廂過道一扔,搞得附近兩三排座位處一片狼藉。雖然整個車廂的旅客都看不慣這三個人的不良行為,但出門在外,誰也不願找事。

三人喝得好像有幾分酒意,兩個男的開始動手動腳,直接把手伸到女的褲襠裡,那女的還一陣狂笑,並說一句歇後語:“上茅房沒帶紙—褲衩(褲擦)”。她說出這句話後,坐在旁邊的乾巴老頭看了她一眼,這女的就不幹了,便罵老頭“老流氓”。老頭就說她沒教養,她就把老頭拎起來推到一邊,說不許老頭跟她坐在一起。

乘警聽到吵鬧,走了過來。看到地上亂七八糟的垃圾,就知道這幾個人不是好東西。乘警便命他們把地上收拾乾淨,可那女的卻拿著一個雞腿非要餵給乘警吃不可,乘警推開這女人,便厲聲喝道:“太不像話了。”此時列車長和乘警長也趕到,當那女人看到乘警長腰帶上掛著的手槍時,他嬉皮笑臉地說:“我打掃乾淨不就得了嗎?何必這麼嚴肅呢?我剛才喝點酒跟大叔開玩笑呢!”於是拿起掃帚便打掃起來。

車到瀋陽,我下車了,之後又發生了什麼,我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我覺得在火車上吃東西的人,只要不給其他旅客帶來困擾,吃什麼都是自己的權利,似乎沒有什麼心理可言。如果遇著那種道德敗壞的人,本來很愉快的旅行就被蒙上一層陰影。


若愚趣談


在火車上喝著小酒、啃著豬蹄兒的人,肯定是經常出差,抑或是對火車上的飯菜不敢恭維,先前曾因準備不充分,為此有過深刻教訓的旅客。



有一年春節過後,搭乘太原到廣州的臥鋪,在洛陽站上來了一位大叔,正好是一個車廂,當時正好過了午餐時間,讓人擔心大叔會捱餓之時,只見這位大叔在隨身挎包裡好像帶了個百寶囊,不停地往外掏出來“江小白”、“紅燒豬蹄兒”、“道口燒雞”、“涪陵榨菜”、“油酥燒餅”、“康師傅礦泉水”等五花八門的誘人吃食,擺了滿滿一小桌。

看到小編和鄰居驚詫不已的眼神,這位健談的大叔很快拉開了話匣子。

原來他是某大型農機廠的維修工程師,經常被廠裡派往全國各地。出差在外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幾乎每隔一週就要出遠門一次。常年奔波在外的艱苦,讓他對列車上及時補充體力的每頓吃喝非常在意。



他笑著對大夥說,剛開始出差的時候,自己對火車出行上的自帶飲食,並無充分的思想準備。 然而有一次的長途出行,卻讓他受到了“慘痛的教訓”。

當時臨近春節,火車上人山人海,連熱水都給喝乾、停供了;好容易盼到了列車員艱難的推著送餐車擠扛過來,一看泡得發脹的麵條,在冬天裡早已失去了溫度,令人食慾頓消。

於是他忍飢挨餓,在火車上艱難地捱過去幾十個小時的“痛苦時光”。



想著剛登車站時,超市餐館裡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的酒水飲料和豬蹄兒/燒雞/燒餅,自己真是悔青了腸子,要是自己上車時花個小錢兒,提前做些充足的準備,就不會讓自個腸胃、嘴巴那麼一路難受不堪了。

呵呵,對此情此景,親愛的小夥伴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