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六七十岁的老人还下地干农活,对此你怎么看?

终归农村


首先,在农村的话,六七十岁的老人基本上都是一辈子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一辈子在土地上勤勤恳恳,辛勤劳作,土地就是他们的饭碗。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奇怪,因为目前农村的青壮年都已经外出打工了,村子里面除了老人就是小孩,所以土地只有依靠老人来耕种。不过现在机械化已经很普遍了,一些需要下很大体力的劳动基本上都有机器完成,所以老人虽然还在种地,但是生活还是可以进行下去的!


其次,老人下地干农活也不是什么坏事,适当的进行劳作可以锻炼身体。因为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运动锻炼的地方基本没有。如果老人一旦停止劳作的话,就没有锻炼活动的机会了,他们的身体很快就会废掉的。老年人身体逐渐在衰弱,农村很多老年人通过干农活能活的很久,并且身体硬朗,这些都是干农活的好处!

最后,老年人干农活一定要适度,万万不可透支体力,一些特别重的农活一定要使用机器完成。希望这些农村的老人都能长命百岁,他们勤勤恳恳,勤劳朴实,把一辈子的心血都贡献给了土地!


布衣小胡


60多岁下地干农活,在农村这很平常,记得前几天我去地里浇地遇到一个60多岁的老人也在干活,就聊了起来,我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应该享受了。

老人说,歇着就得歇出病来,只要还能干动就得干。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了,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还能干动,就伸手要吃要喝不好,人家也是一个家。

我觉得这就是大多数老人的真实心声吧,农村上了年纪不干活的一般都是年轻的时候有稳定的工作,老了有退休金。或者就是孩子们特别有出息,再就是有病的干不了活。

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请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小莉在乡村


讲两件亲身经历的事。。。前几年,准备从某市场给家中拉点货。市场外有许多三轮,面包车。这拉三轮的多是四十岁以上的,还有年龄大六十多岁的。于是,我就专门叫了一个年龄大的,有六十多。他装好货后,叫我坐车上。路上我就问他,多大了?哪里人?怎么这么大还干这儿?。。。他告诉我,62了,周围郊县的,任务还没完成,家里还有一个小儿子没成婚。并开玩笑的对我讲:如今都讲钱,有钱就是爷,没钱就是孙子。我说:话也不能这样讲。他顺口顶我一句:咋不是?你看你有钱,坐车上,我没钱,就要下苦。刹时,说的我脸通红,忙从车上跳下来。。。再讲一个远房亲戚,是个女的,65了,个头不高,1米5多,农村的,三个儿子,老大老二大学毕业在广东,老三是个小包工头,其丈夫给小儿帮忙,长年在外,家中就她一人。那一年,桃成熟了,但收桃客户极少,不好卖。这一天,有外地客商来村里收桃,她赶紧拉着桃子排队,排了一上午,快到她了,人家不收了。中午,她饭没吃,听说邻村还有人收,就赶紧又拉着桃往邻村跑。可倒霉的很,快到她,人家又收够了。傍晚,她又饿又急,拉着桃子,疲惫的往家走。在半路,头一晕,什么也不知道了。当天人就走了。。。怎么说呢?一句话,普通农民还是很苦的,原因当然很多,各种各样。。。


大力牛魔王之龙在天涯


我舅老爷九十三岁了,四十岁时找了个老伴,不能生育,二人要了一个儿子。三十年前老伴去世了。舅老爷又当爹又当妈,把儿子养大。

可是这个儿子太忠厚老实,在农村被认为死脑筋,一直不好找对象结婚。四十岁时,大雪天在路边看到一个乞丐女疯子,眼看着就要冻死了,就心一热领回家。

稀里糊涂地结婚入洞房生了两个孩子。倾尽家产给这个女的看病,女人病情越来越好转。舅老爷和他的儿子就在这女子清醒的时候,让她把自己亲人的名字和家乡的地址告诉他们。

根据这个女子提供的信息,舅老爷和儿子找村里有文化的人给她家人写信。

很快,这个女子家里就来人了。他们留下一个儿子,把女子和小儿子带走了。

舅老爷说:“走就走吧,她只要有人管就行了。冬天冻不着,夏天热不着,有吃有喝有人管着就好。”爷俩一起养育这个孩子,前年,这个孩子竟然考上清华大学了。

舅老爷九十三岁了,身体健康硬朗结实,坚持下地干农活,回家做家务,做饭洗衣缝缝补补什么都干。他常常说:“人不干活,吃啥呀?”


张君刚文集


二是,有一部分农村老人尽管六七十岁了,尽管农活干了一辈子,但他老了还必须得继续干农活。因为不干活他就没有了生活来源(像失独老人,子女不孝的老人),虽然近几年国家政策好,对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了百把块钱的养老金,但说实话,百把块钱连油盐钱都不够,为了生存,所以他六七十岁了还得下地干农活。

总之,生命在于运动,不管什么原因,六七十岁他能下地干活是好事,是健康的体现。


快乐向前乐享未来


在农村六七十岁下地干活的特别正常,还有八十多岁的老爷子同样也下地干活!

在我们那儿几乎都是六七十岁还在干活,对于他们来说,还有力气还能动他们变不会停下!有个老爷子八十多了还在地里干活,即便是他现在已经到了耳聋眼花的状态了,仍然不放弃!

我的爷爷八十三岁去世,去世那一年还在地里收玉米,玉米收完了之后就生病了,脑溢血,伴有高血压,医院不收,回来保守治疗,后来稍微好一点了,不让他干活,他就着急,每天杵个拐杖在公路上走来走去,看见熟人就聊会儿!

所以对于六七十岁的人来说,他们正是努力的时候,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大山里的日子


能有啥感想,是农村人都觉得正常,我大爷爷快九十岁时还可以翻山越岭赶路,比一般年轻小伙子都厉害,我爷爷八十多岁了,天天上山砍柴火,打疙瘩,在农村只要活一天就会干一天,但不是你城里人认为的虐待老人,是老人闲不住,用句老话说,就是受累的命!如果你不让老人去干活,倒是浑身不得劲,许多老人头一天还在干活,第二天突然去世,真的是满满的辛苦一辈子,我老爸快七十岁了,每天都泡在地理,有事没事地里跑,他是果树技术员,附近好多人还找他修剪果树,农村里的果树都比较高大,就算是我都不敢爬树,而且没有任何安全措施!我一直劝说不要给别人家修剪果树了,管好自己家的就好了,不要上山砍柴了,咱们可以用煤气,烧煤,可惜没用!还是一如既往的,每天不是在地里,就是在山上!他们知道自己老了,但不敢闲下来,能干说明身体是好的,健康的,而且会一直干下去,直到人生的最后,这就是农村老人,但他们不需要无知的城里人,来评论,来可怜!因为这是健康的表示!



明193919244


农村六、七十岁还在下地干活的,确有很多。这是本人不能与时俱进,不敢进城创业的结果。

我这样说,农民兄弟肯定很有意见。但我身边确有不少实例,他们趁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20年前毅然决然地跳出农门,到城市创业,打出了一片天地。

比如我的邻居,原是偏僻农村的农民。20年前进城打工,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买了楼,让儿女进城念书,现在都参加了工作,落了城市户口,跳出了农门,成为城里人。老两口还买了养老保险,每月有退休金养老。这种情况不是个别少数,改革开放四十年,已有三亿农民进城扎根落户,成为市民。如果你20年前敢进城创业,现在就不用下地干活了。

俗话说,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已走出来的。怨天忧人,都没有用。你六、七十岁还在下地干活,別人又有什么办法呢。


珲春徐飞768


勤劳的人是闲不住的,闲下来反而不自在,60多岁也不太老,我大姐六十多岁了,比我有力气,闲不住,种菜连带孙子一天过得非常充实,显年轻,头上一根白头发都没有,我到那个年纪我也会种一块地,种些瓜果蔬菜,劳逸结合很好呀,种地不用挑担了吧,电三轮都可以开到地里,冮浙一带不要说六七十岁人了,70.80很老龄的人也不闲着,背弯得什么似的,还在绿化带里徐草赚钱,这和贫穷富贵没关系,那一带是富得流油的,我还真问过,你们该享福了不用再干活了,可他们说许多老年人在一起做点事还有钱赚比呆在家里好,习惯了勤劳,心态还好


宁静致远dan12345


还能怎么看!这就是当代农民的真实写照。六七十岁的老农民,他们大多都和共和国同龄。他们尝遍了人世的沧桑与艰辛。到了本该怡养天年的时候,却又替儿女们着想,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不得不咬牙坚持着!

现在虽然国家已经给了他们每月一百多元的生活䃼助,可那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所以他们为了自己的生活,也不得不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

不为别的,只为儿女和自己能够把日子过得下去,他们不得不如此!

关爱老年人,善待老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本人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