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的反哺,看《初心》有感

榮譽的反哺,看《初心》有感

熱播的電視劇《初心》以甘祖昌和龔全珍夫婦為原型,講述了甘祖昌始終牢記參加革命的初心,革命勝利後毅然攜帶妻兒回鄉帶領父老鄉親開發虎形嶺、修水庫、建發電站、水泥廠、農科所等一系列故事。

“為了父母兄弟,為了父老鄉親,人人吃飽飯,家家住新房,過上好日子……”,這幾句劇中人物反覆喊出的心聲就是甘祖昌參加革命的初心!初心就是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甘祖昌在解放後官至新疆軍區後勤部部長,已經是正軍級了,加上老紅軍的資歷和少將軍銜,並且與大學畢業從事教育工作的龔全珍結為夫妻,按照當下一些人的價值觀,老資歷、有官階(相當於現在的正省部級,並且還可能上升)、有國家的優厚待遇、家庭幸福,可以說他完全可以歇歇了。但是,為了當初的承諾,“為了父母兄弟,為了父老鄉親,人人吃飽飯,家家住新房,過上好日子……”,他毅然放棄了這一切,回到家鄉,帶領鄉親們開荒種地,追求幸福生活。

回到家鄉,要打破老百姓舊的思想觀念、要鑽研種田技術,要拿出工資接濟困難群眾,更重要的是要發動群眾,一切都不是那麼簡單的。當看到劇中甘祖昌與老百姓一起吃著治理冬水田打下的白米飯,沒有菜!心中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可想而知,不忘初心、實現初心不是嘴上說一說紙上寫一寫就能做到的。

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是我們的初心。在革命和建設過程當中,我們的前輩成長起來,並且也獲得了很多的榮譽,甘祖昌就是其中的一位。當他要重起煤礦籌措資金修水庫,當老百姓遇到饑荒要開倉放糧、當建發電廠、建水泥廠遇到阻力等等,他都義無反顧、挺身而出,不是揮揮手動動嘴,而是像戰爭年代一樣衝在最前面。當他以一個普通農民的身份無法解決這些問題時,他把他的工資拿出來(每月工資300元,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錢),他把他的將軍服押給公社,把一切名利踩在腳下,目的就是要解決老百姓的切身困難。

榮譽是人民給的,甘祖昌深深地記得這一點,要改變當時積弱貧窮的現實,就要把榮譽還給人民!這是一種崇高理想的實現,一種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信仰,一種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兌現當初革命出發時許下承諾的行動!躺在功勞簿上、掛在榮譽榜上,只會讓功勞、榮譽發黴、生鏽,成為毫無意義的一張廢紙。反過來說,如果不是甘祖昌的榮譽,他以一個普通農民的身份,哪怕全部工資都拿出來,哪怕老百姓都聽他的,恐怕甘祖昌“為了父母兄弟,為了父老鄉親,人人吃飽飯,家家住新房,過上好日子……”的初心也會更坎坎坷坷。

聯想到當下的精準扶貧,要在2020年實現脫貧目標,我們要繼承老一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繼續砥礪前行。在扶貧過程中遇到困難,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同時,我們在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一切榮譽也是我們奪取扶貧攻堅戰勝利的力量和資源,也能為我們帶來更多、更高的榮譽。

榮譽也是資源,應當說就是資源,就是資金、技術、信息、人脈。一個新時代來到了!正如我們1949年我們迎來的共和國新生的時代。69年的歷程我們取得了無數的榮譽,用這種榮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新時代新徵程上去取得更偉大的勝利,這就是我們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