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鋼市:充分發揮黨建+作用 使鄉村振興駛上“高速路”

河南經濟報記者 高青坡 吉娜 通訊員 劉廣申

“現在俺村口修建了花園,村邊的溝渠得到治理,道路兩旁栽植了綠化樹和草坪,點綴了景觀石,牆體上罩了白,並繪上了勵志標語,環境變得這麼好,以前的髒亂差現象再也沒有了,住著真是舒坦。這可是託了黨的福呀。”4月28日上午,河南省舞鋼市楊莊鄉葉樓村80多歲的五保戶劉懷欣高興地說。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更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已經指明瞭方向。據瞭解,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舞鋼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發揮黨建+作用,進一步增進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積極發揮基層黨建的融合、引領、帶動作用。

立足“黨建+人才”,讓活力“強”起來。人才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舞鋼市充分發揮該市黨校“三陣地一熔爐”作用,組織開展鄉鎮領導班子、農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訓班,並通過現場觀摩和外出學習等形式,學習借鑑鄉村振興典型做法,有力提升基層黨組織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履職能力。同時,建立有效激勵機制,鼓勵城市人才向鄉村流動,為激活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心劑”。

著眼“黨建+產業”,讓農民“富”起來。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經濟基礎決定發展程度。舞鋼市設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金,擴大授信力度,加大村級黨建陣地建設,提升村幹部待遇保障。同時,著力整合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探索現代農業、農旅產業、電商物流等與集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新型業態,推動集體經濟向多元化發展。切實豐富群眾增收致富渠道,統籌政府、社會、企業3個層面,兼顧非貧困戶和貧困戶兩個群體,摸索推行“345”產業幫扶機制,即通過穩定本業、激發創業、促進就業3個路徑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通過租金、薪金、股金、獎金4種形式,不斷增加群眾現金收入,通過“經營主體+基地+農戶”等5種產業模式,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真正讓農民群眾獲得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真金白銀”,家家戶戶逐漸富了起來。

致力“黨建+引導”,讓鄉愁“留”下來。邀請農業農村部領導對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編制工作進行指導,規範發展。由村內黨員帶頭,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行“路長制”“河長制”,分片負責環境衛生。在治理活動中,將農村遺棄在村中的廢瓦、爛磚、亂石、石器、農具等收集起來,在各村修建遊園廣場時進行造型設計和景點點綴,起到了變費為寶,既消滅了垃圾十亂,又節約開支,還留住了鄉愁。同時,由村級黨組織篩選責任心強、能吃苦耐勞的貧困人員參加公益崗,充當環衛工,引導其淨化居住環境,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為進一步喚起人們的“鄉愁”,該市基層黨組織還注重保留鄉村的歷史文脈,科學保護村落生態,突出鄉土味道,體現農村特點,讓鄉村民居、歷史傳承等文化元素重新煥發光彩。

深化“黨建+服務”,讓鄉風“淳”起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服務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黨建為引領,助推鄉風文明,引導農村黨組織將工作職能向服務型轉變,從根本上解決好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以培育黨建品牌為抓手,創新黨建特色,豐富活動載體,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村務治理中的引領和服務作用。市級層面,探索推行“三比三爭 實幹為民”工作機制,積極開展“百日競賽”和“十星級文明戶、六星級文明村”評選活動,激發幹事創業激情。各鄉鎮在貫徹落實基礎上,探索推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黨員幹部志願服務活動經常化制度化等機制,鼓勵和引導黨員與群眾結對,積極開展服務活動,以此破解農村黨員作用發揮難題,進一步提升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以舞鋼市創建河南省公共文化示範區建設為契機,營造文化氛圍,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組織開展“好媳婦、好婆婆”和“最美舞鋼人”評選以及“小手拉大手”志願服務活動,成立“紅白理事會”等,進一步淳樸民風,鄉風文明程度逐日提高。

鄉村的記憶是美好的,是每個人的情感寄託。舞鋼市通過發揮黨建+作用,為鄉村振興打通了“快車道”,駛上了“高速路”,讓農民得到了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