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鋼市:防疫生產“兩不誤”香菇催開“致富花”

(河南經濟報記者 吉娜 通訊員 吳小燕 喬陸洋) 疫情壓不住春天的“希望”。在舞鋼市棗林鎮藕池村的香菇種植基地,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做好復工復產工作。這不,最近幾天,新一批的香菇到了採取期,大家忙碌起來。

走進藕池村的香菇種植基地,一座座大棚整齊排列。棚內,排排鋼架棚上堆放著密密實實的菌棒,一朵朵香菇緊挨著“鑽”出,十分嬌嫩可人,務工的村民戴著口罩正在採收香菇。

基地負責人謝東亞告訴記者,他從2014年開始種植香菇,幾年來,為了適應市場需求,謝東亞不斷更新品種,“滾雪球”似的發展。去年底,謝東亞已發展到種植15萬棒,20個大棚,年產值達到100萬元左右。隨著香菇規模的不斷擴大,謝東亞也成藕池村有名的種植戶,並帶動村內近20戶種植香菇。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基地採收的香菇,均銷往市內各大超市,隨著解除疫情限制,香菇銷往周邊縣市,鄭州等地。“疫情狀況好轉後,我們馬上組織村裡的人員進行復工復產,讓村裡因為疫情出不去的人,來到種植基地幹活兒。”謝東亞說,村內沒有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復工人員均是藕池村人,平時用工二十多人,現在忙的時候一天需用工三四十人,工作時嚴格執行防疫措施,不僅時刻佩戴口罩,還不定時對場地進行消毒,不留隱患。

香菇種植基地讓村裡原先靠外出打工掙錢的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謝付安就是其中之一。他說,之前外出務工每年能賺兩萬元,如今在香菇種植基地務工不僅可以兼顧家裡,收入也不比外出務工低。

“隨後,我們還準備再擴大生產,增加15萬棒,產量達到30萬棒。會安排我們村更多的人就業。”謝東亞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