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国家内部可以很快统一,而征伐异族却十分艰难?

领土

大一统王朝是如何崩溃的?

好比你玩游戏,刚开局只有一座小城,不过几千人马,几名武将。

为什么一个国家内部可以很快统一,而征伐异族却十分艰难?

随着你不断升级,兵力逐渐增强,开始进攻别的城市,占领更多的领土,获得更多的资源,招募更优秀的将领。

如此循环下去,你就会变得很强,从开局的一座小城,最终一统天下。

当你统一天下,成为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之后,你把所有的资源、土地、粮食、士兵全都掌握在手里的时候,那么还有谁还能打败你呢?

但我们看历史中,大一统的王朝,拥有最强的实力,和最多的资源,为什么到最后反而灭亡了?

当你只有一座小城的时候,你可以征服天下,为什么当你成为大一统王朝的时候,反而打不过一座小城?

好比秦国,其他六国远比秦国拥有更多的人口和土地,最终还是被秦国所灭。

而秦国统一之后,没有变强,反而更弱了,连义军都打不过。

因为现实和游戏是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

在游戏中,是“单方面变强”,你攻下一座城市,士兵数量增加,实力一定会增强。

可在现实中,扩张有时并非意味着实力增强,原本看似属于你的领地,也并非安全稳固。

就像明朝末期,崇祯占据着大量的土地,再看李自成,李自成刚起兵的时候,只不过二万人马,占据着河东的几个郡县。

而崇祯却拿不出兵镇压,最后李自成打到北京脚下时,表示只要100万两白银就接受诏安。

为什么一个国家内部可以很快统一,而征伐异族却十分艰难?

所以如果你按照玩游戏的思路,放在现实中,你就会感觉很困惑,在我们的理解中,国家的版图肯定是越大越好。

那为什么美国不把墨西哥占领了呢?

在现实中,国际间的游戏规则完全不是这样的。

春秋

东周前半期,公元前770年-476年这段历史,史称“春秋时期”,总共295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称为“战国时期”,共253年。

为什么一个国家内部可以很快统一,而征伐异族却十分艰难?

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事件是“三家分晋”,韩、赵、魏灭掉智氏,也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从春秋到战国,各国也从谈判桌上走向了战场。

春秋时期的故事,看得让人乏味,无非是政治家合纵连横,显得不是那么的霸气。

春秋五霸,虽然各国之间有冲突,但最终还是回到谈判桌上,各国争论的焦点是“义理”。

而到了战国,则多是灭国性质的战争。

战国七雄,名将辈出,吴起、孙膑、廉颇、孙武、白起。。。名将数不胜数。

一场战役,一个名将,就注定了历史的走向。

从春秋到战国,战国的故事固然看的让人荡气回肠,热血沸腾。

但真正的顶级智慧,则发生在春秋。

各位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如今所处于的时代,像不像“春秋时期”?

义理之战

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中,发动战争是必须有理由的,所谓“师出有名”。

如果两个国家之间发生冲突,纠纷无法和解,利益无法达成一致,此时两国之间想要开战,则必须提前送去战书,约定时间和地点,列阵对战。

而且对阵也是有规矩的,战场一般都是两国边界的空旷地带,也称“疆场”。

两军对阵讲究“光明正大”,不允许偷袭,不允许埋伏。

春秋时期的战争都是君子之间的战争。

大家都熟知春秋时期大名鼎鼎的兵法《孙子兵法》,但实际上春秋时期最重要的军事著作是《司马法》,比《孙子兵法》还要古老。

为什么一个国家内部可以很快统一,而征伐异族却十分艰难?

《司马法》记录着春秋前期的一些非常古典的作战原则,如“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

“逐奔不过百步",意思是如果兵败跑出100步之外,就不能追击了,点到即止,也这是“五十步笑百步”典故的由来。

“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意思是等敌人布完阵候才能发起进攻,这是为了表示诚信。

好比泓水之战,当时宋国的兵力远不如人多势众的楚国,而宋襄公却不肯利用楚军渡河的时机攻击楚军。

必须等楚军过了河,布好军阵,在公平的条件下,堂堂正正的决一死战。

结果人少的宋国军队根本就不是楚国军队的对手,宋襄公也在此役被楚兵射伤了大腿。

还让宋襄公落了个“妇人之仁”的笑话。

那为什么春秋时期战争的游戏规则为什么是这样的。

我们之前提到过,春秋时期是分封制,分封制的好处是可以充分调动各诸侯的积极性,因为你奋斗来的土地就是你自己的。

假如有无限可夺取的土地,那么分封制就可以无限制的扩散,这就是“分封制”的奥妙。

但土地总归是有限的,当每一块土地都分完了,那拿什么分封?

所以最后周天子只能分封自辖的领土,这样做的结果,最终导致了周王室的衰弱。

另一方面,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属于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各诸侯的关系更像是“部落联盟”。

在这个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做到“中央集权”的。

假如你派一个官员过来,他可以治理“郡县”,但又怎么能统治“部落”?

各诸侯都是同宗,从辈分上还有可能是你的父辈、祖辈。

在这种关系下,你派一个官员过去,怎么指挥得动?

分封制虽然削弱了王权,造成春秋战国越五百年,但同时也导致了华夏文明边疆地区的大发展,使得中华民族大大向外延伸。

战国

在分封制初期,那肯定是地多人少。

所以春秋时代所有的诸侯国的观点是:“土地不值钱,人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春秋时代各诸侯之间的战争,目的也不是为了争夺土地。

自己的土地还没有开发完全,所以都采用“轻徭薄赋”吸引人口来开发土地。

而到了战国时代,游戏规则发生了改变。

  • 战国时期,随着各国繁衍生息,人口逐渐出现了饱和,出现了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
  • 分封制导致统一民族的形成
  • 周天子的衰弱导致了国际秩序的崩溃

人口出现饱和,意味着土地成为更大的财富,此时就会出现类似“鼓吹需要生存空间,需要向外扩张”的说法了。

当没有新的土地去开拓,那只能用刀剑去抢了。

从春秋到战国,经济因素才是背后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春秋时期很少出现为了“侵占土地”发生的战争。

而到了战国时代,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一个国家内部可以很快统一,而征伐异族却十分艰难?

战国时期灭国性战争不断,是因为人口饱和,土地才是财富。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统一民统的形成。

这也回答了我们题目中的问题,你看刘汉、朱明,国家内部统一是很容易的,而汉代伐匈奴,明朝灭北元,却十分艰难。

因为同一民族形成后,大家生活的习惯都是类似的,语言也相近,宗教文化也相通,统一民族是很容易形成大一统国家的。

就像德意志,大家都说德语,就有身份认同感,当普鲁士俾斯麦扩张时,“德国的边界是讲德语的人”。

最终俾斯麦从“统一战争”中脱颖而出,让德意志成为令欧洲乃至世界都颤抖的帝国。

但如果是不用的文化,你讲法语、我讲德语,你耕地,我骑马,就很难融合到在一起。

你看长城的分界线,就是400mm降水量线,也是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耕作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是周天子名义下的臣民,但实际上各诸侯国之间风俗文化差异极大。

你征服之后,彼此也无法融合。所谓“胡儿不过百”,你不接受汉化,100年之内就把你赶回漠北。

但经过接近三百年的不断接触,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文化差异不断缩小,大家在认同感上不断加强,此时发动“灭国战”,才能迅速融合,成为自己的底盘。

这也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秩序

最后,周天子的衰弱,导致了国际秩序的崩溃。

春秋时期,讲的是“师出有名”,你发动战争都是在“国际共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所以春秋时期,也很少出现侵占土地的战争。

因为这已形成了秩序,你敢胡来,就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到所有诸侯的反对。

但秩序一旦崩溃,你是完全无法阻止的。

如果游戏规则成为吞并小国变强,你不这么做,你就在国际环境下处于下风。

稍不留神让德意志统一变强后,结果导致了一战二战的灾难。

同理,对于战国七雄,一旦游戏规则变成“吞并变强”,他们就必须不断发起战争吞并小国。

谁是小国,谁就会被别人吞。

各位,有没有发现,二战之后至今70多年,是美国的介入,主导维持了国际秩序的整体和平。

但假如“周天子”衰弱,那么秩序崩溃也是很快的。

为什么一个国家内部可以很快统一,而征伐异族却十分艰难?

本文讲的是“春秋到战国”的一段历史,你非要瞎想,我也没有什么办法。

你要问我时间,春秋整整持续了29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