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場臺上大戲、14場臺下巡演,第七屆武漢“戲曲節”走進你身邊

28日晚,武漢京劇院在武漢劇院帶來荀派名劇《紅樓二尤》,隨著大戲落幕,為期兩個月的第七屆武漢“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也宣告正式完結。喧鬧了整整六十天的“戲碼頭”,人潮散去但依然餘音繞樑。兩個月來,戲曲節上共有近千位演員帶來36場演出,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4萬戲迷走進劇場,並有14場線下戲曲快閃、戲裝巡遊、VR體驗活動,將戲曲帶到市民身邊。

36場臺上大戲、14場臺下巡演,第七屆武漢“戲曲節”走進你身邊

武漢京劇院劉子薇出演《紅樓二尤》

大咖到場爆款出爐新生代面孔肉眼可見地多了

經過多年積累,戲曲藝術節已成為全國聞名的戲曲盛會,名家、名團、名劇齊至。本屆戲曲節上,僅開幕式就迎來25位名角同臺獻唱。長達兩個月的演出中,更有包括王蓉蓉、張建國、王珮瑜、王君安、李敏、吳鳳英等多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在內的近千位演員登臺,帶來包括京劇、越劇、黃梅戲、崑曲、評劇以及本土的漢劇、楚劇等多個劇種在內的36場演出。

36場臺上大戲、14場臺下巡演,第七屆武漢“戲曲節”走進你身邊

王珮瑜來漢主演《失空斬》

以“第三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研究生班”30位藝術家為亮眼陣容的開幕式演出《戲聚盛典名家演唱會》,3月17日主演越劇《玉蜻蜓》的越劇領軍人物王君安,4月6日主演京劇《失空斬》的當紅老生王珮瑜,都獲得了戲迷最熱情的表白——演出開票半月內全部門票售罄!

兩月內共有35位“梅花獎”得主在這個舞臺迎來送往,而在大咖到場、爆款出爐的同時,中華戲曲藝術節的舞臺越來越多地向戲曲新秀敞開了大門。

這幾天武漢京劇院接連帶來的四出大戲,就由程亮、方佳歡、陳芳芳、劉思秀等優秀青年演員擔綱主演。4月2日由武漢楚劇院帶來的傳統楚劇《獄卒平冤》,在“梅花獎”得主夏青玲之外,貢獻了餘維剛、陳曉檬等青春面孔。而在4月9日紹興小百花越劇團大戲《狸貓換太子》的演出中,該團青年演員陳雯婷臨時頂替“耳中風”的名家吳素英,獻上優秀演技,當晚《狸貓換太子》更是實現了“紹百”六代同堂的盛景,讓到場觀眾大呼過癮。

VR黑科技助您入戲“戲曲快閃”引20萬網友圍觀

36場臺上大戲、14場臺下巡演,第七屆武漢“戲曲節”走進你身邊

崑曲《西廂記》劇照

“什麼叫節?我想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劇目展演,它必須是老百姓的節日,是戲曲愛好者的節日。”去年,在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時,武漢市演出責任有限公司總經理龍泉反覆強調。

站在第七屆武漢“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完結的當口我們會發現,它真的已經變成了老百姓的節日。

兩個月來,不管是路過武漢劇院的人們,還是走進劇院看戲的戲迷,都一定會注意到武漢劇院內新添的幾個集裝箱——這個名為“入戲”的戲曲體驗館,在今年的中華戲曲藝術節期間總共吸引數萬人參與其中。

這是一個充滿穿越感的空間,觀眾可以在此租借戲服並現場換裝,身著戲服遊覽全場。你可以在《梁祝》展區變身女扮男裝的祝英臺,也可以在《天仙配》展區體驗董永和七仙女相會的浪漫。VR黑科技的融入能讓人瞬間置身於漢劇《三岔口》的舞臺,體驗者不僅可以360度全景觀賞戲院的各個角落,還能在尾聲處瞭解“矮子步”“四擊頭”等戲曲知識。

36場臺上大戲、14場臺下巡演,第七屆武漢“戲曲節”走進你身邊

百餘學子在黃鶴樓來了場戲曲快閃

4月7日,黃鶴樓前迎來一場大秀,這是此次藝術節14場公益活動中的一場:百餘名學子身著戲裝、漢服,以京劇、國樂、國風舞蹈、輪滑、街舞等混搭的形式來了場戲曲快閃。大學生齊唱《定軍山》,這場青春又傳統的表演不僅吸引眾多遊客駐足,更在網絡吸引了超過20萬人次的圍觀。創新與年輕,由此讓戲曲真正走進了城市空間,融入了年輕人的生活。

年輕觀眾增長三成戲曲進校園開花結碩果

大學生愛上戲曲,與中華戲曲藝術節多年堅持的“戲曲進校園”密不可分。本屆戲曲藝術節期間,光是“戲曲進校園”之大師講壇系列活動就舉行了7場。而走進大學校園的,都是王蓉蓉、傅希如、沈昳麗這樣的名家。

在與年輕人的交流中,不論是經典樣板戲《沙家浜》背後的精雕細琢,還是評劇《花為媒》為抖音貢獻熱門曲目的“小插曲”,都讓戲曲鮮活地走近了年青一代。

而想要把戲曲藝術節辦成真正的百姓節日,文化惠民的力度也只增不減。據悉,今年戲曲藝術節的所有演出除和去年一樣保證了惠民票價之外,市民還享受到了“武漢文惠通”的額外折扣。此外,藝術節官方還積極走進社區,為困難職工、孤寡老人、烈士家屬等群體送票近萬張。(武漢發佈夏俊俊 通訊員滑凌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